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2020-12-19 老隱隱於宅

魯迅一生,真可謂是天南地北人。足跡所至,長居之所,從故鄉紹興,到南京,到北京,到廈門,到廣州,到上海,客舍似家家似寄。  

這些地方中,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其實是日本。這麼說,主要是因為,魯迅20出頭,就開始到日本留學,在哪裡呆了整整八年,他最重要的青年時代可以說是留日時代塑造的。

他性格的生成、志向的擬定、同道的交遊、乃至後來決意從文,基本上都是留居日本時期形成的。以至於後來的日本漢學圈,執著地追認魯迅為「中日之子」。

是的,1902年起,那時還是「周樹人」的魯迅,就通過官派留學方式跑到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前後長居了八年之久。  

但是,在他的文章中、回憶中、交談中,他其實對日本並沒多少提及,總是避而不談,正如他從來不願說自己是「紹興人」一樣,甚至印象可以說並不好。還在仙臺學醫時,他就給友人蔣抑卮寫過信,說日本人並不見得比我中國人出色,唯一就是社交比較在行而已。

魯迅對日本沒有多少好感,可能是跟他在日本時,呆得並不開心有關。他在那時,頻頻受到日本同學的排擠,乃至輕視。不少無聊的日本學生明裡暗裡捉弄他、嘲諷他,讓他非常憤怒。他明顯感覺到,他的受貶斥,直接原因,是因為祖國太貧弱了,導致國民在外也被瞧不起。這一點思想狀況,也激發起他要參與改變「弱國弱民」運動的決心。

魯迅對日本的冷漠,最大原因就是由此屈辱感而來,這也導致他對日本及日本人的感受,與同時期很多留日中國名人絕然不同。比方郭沫若,乾脆娶日人為妻,而後還繼續前往日本度過了好些年亡命生涯,時常想念那裡的生活;鬱達夫,留日期間,嘴上是愛喊「沉淪」,可也幾乎「沉沒」於日本文學思潮之中,對佐藤春夫等日本作家崇拜到了小迷弟地步,抗日期間雖憎恨日本軍國,可對於日人仍難以割捨地懷有好意的理解,最終死在日本憲兵槍下。更別說,魯迅的親弟弟周作人,那是奉日本為精神故鄉的。

這些人,對於日本的印象和感情,委實與始終對日本保持沉默的魯迅,形成異常鮮明的對照。

從魯迅文字中可知,他對日本及日本人唯一的好感,似乎是來自仙臺醫專時期的解剖學老師——日本人藤野嚴九郎。

魯迅在仙臺,前後共學習了兩年,正是在此期間,他認識了終生感戴不已的「藤野先生」。魯迅一生,念茲在茲的老師,不過三人而已,其一為私塾啟蒙壽鏡吾老先生,其二為教他《說文》的章太炎,另一則為藤野先生。臨終前幾年,他都分別寫有長文追憶,滿懷深情,感人肺腑。

在魯迅本人的回憶中,他在日本期間,給予他最多幫助與最大影響的,就是這位日本恩師藤野先生。更為重要的是,魯迅在仙臺學醫的這番經歷,對他的精神觸動之大,是難以估計的:他正是在此期間,領悟到國家不強,子民永遠受鄙視的慘狀;也就是在這裡,他看到無數中國人愚昧麻木的思想現狀,最後遽然棄醫從文。

在這段孤寒的時間中,藤野先生送予了異國他鄉的魯迅,太多溫情的東西,也在他思想轉變的過程中,無形地作了很多推動與支持。那時,相通了要棄醫從文的魯迅,放棄了學業,專門跑去跟老師藤野嚴九郎辭別,並徵詢意見。藤野表示惋惜之外,更表態尊重並支持魯迅的選擇,並勉勵他無論如何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這種默默的鼓勵,使得魯迅至死,都不敢懈怠,深恐有負恩師的教誨。這些,日本文豪太宰治的名著《惜別》,也有很多的渲染。魯迅自小就失去了父親,藤野先生可謂是他青年時代的「精神之父」。

這是一段異常美好的師生故事,後來經魯迅名文《藤野先生》妙筆生花之後,更是為幾乎所有中國人熟知。

可是,唯一比較尷尬的是,後來的材料表明,魯迅是至死都對藤野老師念茲在茲,可藤野本人,對於過去的學生魯迅,並不見得印象多深,自言「記憶不是很清楚」,甚至也並不是那麼器重的。

魯迅過世後,日本記者在鄉下找到了藤野先生,詢問與魯迅的關係,他直言對「周樹人君」印象不深了。說「那時在仙臺的空崛街買了房子,周君雖也到家裡玩過,可沒啥特別印象了」,甚至連給魯迅照片的事情,也忘了,「我已記不清是在那個時候、以怎樣樣的形式,將此照片贈送給周君的了」。

他還特別說,他殘存記憶中,周君不過就是一個「中等生」而已。他說,他之所以對周君挺關照,並非因為他優秀,而是因為他「來自中國」,來自一個藤野自小讀過「漢文」的國度。藤野認為,那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很不友好,動不動罵「豬頭三」,周君夾在這種氛圍中,屢屢受到白眼。而藤野覺得說,他對周君好點,就是「尊重中國先賢」的表示。 

藤野揣測,他這點好意,也許讓當時的魯迅誤會了,以為是「特別親切與難得了吧」。

藤野不看重魯迅,表面看是他「無眼識珠」,可實事求是而言,委實是因為當時的魯迅,學非所長,學業上的表現,是很勉強的吧。

藤野喜歡用功、成績好的學生,可作為「醫學生」的魯迅,確實是不夠好的,只能是如他口中所說的「中等生」。周作人晚年寫回憶裡,在《魯迅的青年時代》那篇長文裡,列有魯迅仙臺留學時的成績單:解剖學 59.3分、生理學 63.3分、組織學 73.7分、德語 與物理均為60分、倫理學 83分,化學 60分,平均分為65.5,全班142人,排到第68名。

從這份成績單看,意思很明了,作為「周樹人」時期的魯迅,的確不是學醫的料,這可以說他志不在此,另一方面的「真相」,是難怪他要棄醫從文了。就是這樣的成績,同班的日本同學們,竟然還要懷疑是藤野先生提前洩題給了他,暗示他是作弊者。仙臺時期的魯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弱國子民的無奈和心酸。

就連藤野先生,他眼中的魯迅,其實就是很平凡一學生,學習中等,資質也並不見高,對於他後來成長為名作家,他還很吃驚,一副不大敢相信的樣子。魯迅1936年去世後,隔年被記者找到的藤野先生,特意寫了一篇文章,談及「周樹人君」。

在他模糊的印記裡,「周君」委實「並不是一個很出色的學生」。只記得,「他在教室裡會很認真地記著筆記,日語一開始就既說不清楚,也聽不大懂,因為在各方面都是很吃力的樣子」,這是魯迅留給這位恩師最直觀的回憶。

只是,可嘆,在這件美好的故事中,一位至死念念不忘,另一位則早已隨著記憶日益漫漶,人世間的太多事,也真是說不清吧!

相關焦點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當時纏綿病榻已久的魯迅先生,在得知章太炎去世的消息後十分悲痛,強忍著病痛寫下了《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過了十餘日又撐著病體開始寫《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可惜的是因為身體實在太過於虛弱,魯迅先生並沒能寫完這篇文章就溘然長逝了。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奧,那個中等生
    可是你們可知道其實作為近現代大作家的魯迅其實在青年時期也沒有被他的老師重視,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先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讓他永志難忘,但是對於藤野先生來說魯迅卻只是千萬學生中的一個,而且在別人對他問起魯迅的大名之時,藤野先生居然不記得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何魯迅對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而藤野卻記不起「魯迅是誰」?
    永志難忘的藤野翻開還帶著油墨清香的《魯迅選集》,記不起誰是魯迅的藤野嚴九郎靜靜地讀了起來,良久,他仍然在努力回憶自己在仙臺時,到底有沒有教過這樣一個學生。藤野恆彌忽然想到了什麼,道:父親,他的本名好像叫周樹人。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藤野先生反問:魯迅是誰?
    在日本,他遇到了一個令他「永志難忘」的老師——藤野先生。翻看著文章,藤野嚴九郎努力地回想卻仍然想不起到底有沒有教過這樣一個學生。直到藤野恆彌說道:「父親,他本名好像叫周樹人。」藤野嚴九郎沉默了一會,結合文章中的點滴事跡,才有些慚愧地嘆道:「原來是周君,想不到他如今已經有這麼大的出息了。」時隔幾十年,藤野先生終於把曾經教過的那個中等留學生想了起來。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讓他永志難忘,60歲藤野卻問:魯迅是誰?
    菅好春站起來,從書架上找到一套《魯迅選集》,然後拿給藤野恆彌看。他指著那篇文章說:把它拿回去給你父親看看,問問文章裡寫的是不是他。藤野恆彌回到家,把文章交給他的父親,問他,「你認識這個人嗎?」藤野嚴久朗戴上老花鏡,拿起書問道:「魯迅?他是誰?」
  • 魯迅憶日本恩師藤野先生:永生難忘!藤野先生疑惑:魯迅是誰?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1926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大致回憶了他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的留學生活,他毫不吝嗇筆墨地稱讚了日本恩師藤野先生,在魯迅看來,藤野先生是少數幾個對中國沒有偏見的日本人之一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生難忘!藤野:這人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不過有個日本人在魯迅先生心中卻是例外,他甚至專門為其寫了篇文章,這個日本人就是魯迅曾經的醫學老師,藤野嚴九郎,他特地寫的那篇文章名為《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我們看到了一位關愛學生學習,但又不拘泥於學習方式的好老師,他能為魯迅先生批改筆記,查漏補缺,也能關心魯迅的學習進度,而在魯迅決定棄醫從文時又很能理解包容,在文章末尾魯迅特地寫道:「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唔,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肯定算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大佬之一了,他的文章有許多都選進了中小學生課本,其中就有一篇《藤野先生》,講到魯迅對於在日本仙臺留學,學習醫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嚴九郎的深厚懷念:"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 師恩難忘——從教育學角度看魯迅與他的老師藤野先生
    在文章中,魯迅用十分平實而又真切的語調,深深地表達了對當年在日本留學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與懷念之意,這種真切的情意始終都充溢在文章的字裡行間。請看這兩段文字: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 魯迅先生的良師益友,藤野先生過得怎樣?62歲藤野關於魯迅的回憶
    1902年3月,魯迅先生與厲綏之、錢均夫一同踏上前往日本的旅途,而他們的目的就是前往日本東北大學進行留學深造。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期間,魯迅識得了其口中的藤野先生,並結為良師益友。後在清國屢屢戰敗之下,決定棄醫從文,不久魯迅就離開他的學習。而魯迅在此後與藤野先生的交流依舊沒有停止,那麼後來的藤野先生究竟怎樣,過得如何呢?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魯迅先生的青年時代,絕對是誰也不怕的「憤青」,他針砭時弊,毫不留情。嬉笑怒罵皆是文章,一個筆名罵廢了,再取一個繼續罵。筆者上學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貫穿了一個九年制義務教育,《從三味書屋》的童年趣味;到《故鄉》中捕「猹」的少年閏土;再到嚴謹教學的《藤野先生》。仿佛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一個個人生階段,從青蔥懵懂的少年到奮筆疾書的愛國文人。
  • 魯迅先生多次提到的藤野先生,晚年接受採訪時說:忘記魯迅是誰了
    相信大家都看過魯迅先生《藤野先生》這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則講述了一位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對他的諄諄教誨,在多年以後,魯迅一直對這位老師念念不忘,甚至將其畫像掛在自己書房中,時刻鞭策自己。魯迅也成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文豪,寫出了很多針砭時弊的文章,直到去世前,魯迅仍和翻譯文集的人聊起藤野先生,為他至今沒有聯繫上藤野先生而感到遺憾和惋惜,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對這位恩師的敬重。
  • 從《藤野先生》中看魯迅先生的尊師重道
    最近整理書桌看到案頭的這一本書,索性打開翻看了起來,這一打開,竟讓我產生了一種穿越之感。從文中看到先生對那些往事的記述,讓我也仿佛進到了那個紹興的民宅,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也跟著作者的筆觸回到了那蟋蟀鳴叫的夏夜。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魯迅先生的青年時代,絕對是誰也不怕的「憤青」,他針砭時弊,毫不留情。嬉笑怒罵皆是文章,一個筆名罵廢了,再取一個繼續罵。筆者上學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貫穿了一個九年制義務教育,《從三味書屋》的童年趣味;到《故鄉》中捕「猹」的少年閏土;再到嚴謹教學的《藤野先生》。
  • 魯迅去世後,記者問他日本恩師對他的評價,藤野:中等生罷了!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很多魯迅的文章,他最開始是學醫的,他覺得學好了醫術回到自己的國家就能解救百姓,救人於水火,所以他選擇去了日本留學,1902年,魯迅留學於日本東京弘文學院,並在此地長居了八年之久。但是之後的他很少提及日本的生活經歷,他認為日本人不比中國人優秀,只是日本人比較善於社交而已。魯迅先生這樣的評價和他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過兩位老師。一位是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日本的藤野先生。關於三味書屋和壽老先生,只殘存於魯迅兒時的記憶中,印象很模糊。藤野先生的形象,在魯迅的筆下卻很鮮明。「八字須、戴著眼鏡」,衣著不講究,並不太受學生們尊敬和喜愛。對魯迅格外照顧,親自為他添改講義,送他相片。
  • 魯迅為何對藤野先生這麼感激?藤野: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
    《藤野先生》。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我是初中讀完魯迅這篇課文的時候,才知道「物以稀為貴」的,後來每接觸到這個成語,便想起魯迅的《藤野先生》。尤其是藤野先生對他的學習的關心和對他志向的理解,讓他生出滿心的感動,作為當時仙臺醫專唯一一個中國留學生,藤野先生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每周還要查看他的上課筆記,每次都從頭到尾用紅筆修改,不僅修改了許多脫漏的地方,即便是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修改訂正。這讓這個平時受盡了別人譏諷嘲笑的異國學子,感到了無比的親切和溫暖。
  • 魯迅先生寫文章紀念藤野先生,可藤野先生的課魯迅考了幾分?
    魯迅先生特意寫了一篇文章,紀念日本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先生。魯迅先生說藤野先生穿衣服比較古怪,經常檢查他的筆記,並且把魯迅先生筆記的錯字語法錯誤全部一絲不苟地標註出來。看來,全班唯一一個中國人的魯迅先生,深得藤野先生的殷殷期望。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
    1918年,37歲的周樹人以「魯迅」為筆名發表小說《狂人日記》,邁出了文豪的第一步。1926年,45歲的魯迅先生發表散文《藤野先生》。1931年,有朋友寫信問他,藤野嚴九郎是否真名?魯迅回信說是真名,然後說自己很想念藤野先生,曾經託日本的朋友打聽先生的近況,卻被告知十幾年前仙臺醫專被合併入東北帝國大學,縮減教授編制,藤野先生「辭職」,如今下落不明。很是可惜。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
    魯迅說文章你們來選就是了,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內,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1935 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多次向巖波書店、增田涉和佐藤春夫打聽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無所獲。據增田涉回憶,有一次魯迅先生拿著藤野的照片給他看,說:「不知道老師現在狀況如何。大概……可能……已經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