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die球童 球場上最不可或缺的那個人
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球童去下場,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對於他們來說,高爾夫被稱為「貴族運動」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揮桿的時候是有球童全程陪同的,這種感覺,在平權年代顯得尤為惹眼。
當初,瑪麗女王在將球童制度引入蘇格蘭時,特別注意到了這一點。作為16世紀的蘇格蘭國王,在與法國皇室打球的過程中,她見到法國貴族們喜歡讓軍隊裡的軍校生「Cadet」來為他們背球包。因此,當她於1561年返回蘇格蘭時,有意識地將這個詞以及球童這個職業引入了蘇格蘭,向人們示範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高爾夫。她正告人們,只有如此,高爾夫才是紳士的,才是貴族的。在18世紀,球童往往是從貴族們的傭人中挑選出來的,最早的用意也只是幫他們背球桿和找球。
更顯示這一運動優雅派頭的是,當時一些貴族除了球童之外還擁有「前面球童」。望文生義,「前面球童」就是「站在前面的球童」,指的是那些在選手開球之前就已經站到遠處看球究竟落在哪裡的球童,而當時「前面球童」的流行,據說是因為野外打球常常遇到羊群和野兔的幹擾,很難找到打出去的球。時至今日,在北京某球場,球手下場與兩名球童陪同,此等奢侈作為,或許就是從中受的啟發。
現在,球童已經成為球手在球場上最不可或缺的那個人。不論親疏,他們是球手在球場上真正的助手,為他們選杆、看線、背包。他們之間的這種信任與默契,可謂高爾夫貴族運動的又一體現。
Tips:職業球童與業餘球童的分野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高爾夫球運動職業化的加劇,球童這一行當也日益專業化,一批職業球童脫穎而出。這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還是老虎伍茲的前球童威廉士。他在1999年到2011年期間,協助老虎伍茲拿到了13個大賽冠軍,他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高球界知名度最高、收入最高的球童,比相當多的職業球手一生賺到的獎金都要多,他甚至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更為出格的是,他甚至得到了贊助商的青睞,這在高球界也是唯一的。要知道,大多數的職業球童,基本就是靠球星們的獎金提成過日子,並不敢奢望有贊助費這一筆的。在離開老虎之後,他為澳洲帥哥亞當·斯科特當球童,這讓他的職業生涯再續傳奇。雖然斯科特在2012年英國公開賽的決賽輪掉鏈子,丟掉了原本看似唾手可得的首個大滿貫賽冠軍,但他隨後就在2013年美國大師賽上反彈回來,為自己也為澳洲贏得了首個美國大師賽冠軍。斯科特曾如此:回憶威廉士幫他在2013年美國大師賽延長賽上打敗卡布雷拉起到的關鍵作用:當時,延長賽第二洞是威廉士幫他看的線。「天色很暗,我的視力又不大好。我不知道他的視力如何,但我相信他的經驗,他對推擊有著出色的本能,我們一起努力了這麼長的時間,終於迎來了這個關鍵時刻。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配合。我說,『會偏一個洞杯直徑。』他說,『應該是兩個洞杯直徑,偏移幅度比你想像的要大。』我馬上接受了他的意見。我完全沒有懷疑他。他設計的推擊路線果然是對的,我的推擊也足夠穩固。」那時候,如果遇到別的球童,對奧古斯塔又不是那麼了解,或許結局就完全兩樣了。
在球童這一行當做大發了的,還有米克爾森的球童吉姆-馬凱,在他的幫助下,米克爾森贏得了5個大賽冠軍。馬凱甚至得到了一個類似於他的老闆「左手怪」的綽號——「骨頭」。這樣的呢稱,表明了他是真正混出頭來了。
事實上,要成為一名職業球童並不容易,很多球星的球童,有些一度也打過職業比賽,只不過,眼見著天賦有限,混不出個名堂後,就改行做了職業球童,抱上了球星們的大腿過日子。由於收入與球星在賽場上掙得的獎金直接掛鈎,在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虧的激勵機制面前,他們自然也有著最為敬業的精神。而一旦他們與某個球星的關係牢固並得到球星的充分信賴後,他更成為球星團隊的核心成員,他們也是唯一一個在賽場上球星們可以依賴的人,替球星們打前哨,打探賽事球場的難易以及設置,都是他們的份內活兒。自然,要是與球星們的合作出不來成績,或者球星的成績下滑太狠,這個時候,估計背黑鍋的,就是他們了。女子高爾夫前世界第一曾雅妮在2012賽季就因為狀態太差,已經換了好幾個球童。
自然,業餘球童的要求就沒這麼高,一般來說,球場為其培訓3個月即可上崗,而且,他們服務的球場也相對固定,不像職業球童那般要到處接觸不同類型和風格的球場。因而,相較之下,業餘球童比拼的多為對服務球場的熟悉度以及他們對球手的服務態度,這方面,即便球場有金牌之類的評分標準,這一標準也不是通用的,這就沒有太多可比性了。但是,有一條是確定無疑的,讓客人揮桿體驗更爽,沒有遺憾,這個是檢驗其水準的唯一標準。(文章來源:張亮搜狐博客)
相關新聞:
·連載:《26個關鍵字,讀懂高爾夫》之A阿諾德·帕爾默
·連載:《26個關鍵字,讀懂高爾夫》B波比-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