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周
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了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的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繩國慶解讀2020年11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總體平穩,稍微有些回落。雖然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價恢復平穩,但依舊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
許多人買房不僅是因為他們沒有地方住,而主要是因為房子牽扯結婚、教育和養老的問題。可以說,房子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房子還附屬了很多社會屬性。近年來,一些人甚至把資產的直接表現和房子聯繫起來,房屋是衡量一個人成功或者失敗的重要指標。
這就產生了一個資產佔百分之一的「窮人階層」。在外界看來,他們住在100萬的房子裡,很富有。但事實上,這些人過著貧窮和節儉的生活。雖然他們已經支付了首付,但他們仍然有數百萬元的貸款要償還。
「房奴」一族確實不容易,基本上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可能需要借錢,才能買房付首付。之後便開始了每個月幾千到一萬多元的房貸生活,加上生活的開銷,夫妻兩人不僅要有很不錯的工資水平,還需要省吃儉用,這個時間要持續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時間。
就拿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年人來舉例子,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房貸需要還。有時候吃早餐都不捨得在外面吃,還要在家裡做好飯帶到公司吃,晚飯也是回家吃。沒有應酬、沒有娛樂、除了交通費之外,其他的個人開銷幾乎沒有。由此看來,「房奴」們的生活並不好過。
他們每個月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還房貸。這是充滿壓力的生活,這也是房價一直在上漲的因素。一些人自己買房子,但是很多人買房子已經成為了奢望。因為他們不得不掏空「六個口袋」來買房,之後還上幾十年的貸款。每個月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來還貸款。
但也有許多人不喜歡過「房奴」一樣的生活,成為了無房一族。當然,「租房族」也有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現在的95後,消費觀念很前衛,享受當下為主。現在他們基本上都是月光族,也是花唄的主要用戶,為各種潮流買單。
對於房子,他們沒有迫切的需要,也沒有買房子的想法,他們覺得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畢竟租房的生活也很不錯。
通過這種比較,「房奴」的生活確實非常艱難,但專家們表示,20年後,「房奴」和「無房族」的差距一目了然。
許多人熟悉「房奴」這個詞。現在房價越來越高了,很多人都買不起,所以只能向銀行借錢,成為房奴,之後每個月再還錢。其實相比較而言,「房奴」更有動力。他們給自己的生活不斷施壓,這也是他們動力的來源。這部分人屬於先苦後甜,這就是所謂的「窮時變」。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們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有些時候甚至為了保證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得不去加班。一般情況下,三十年後,房子就屬於自己的了。
事實上,一開始「房奴」和「無房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對於那些沒有房子的人來說,房子實在是太貴了,根本買不起。寧願租房子,也不願意掏空錢包,貸款,過艱難的生活。這樣不僅沒有壓力,還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對於「無房族」來說,不買房就意味著沒有房貸需要還,還剩下了很大一筆錢,生活過得很滋潤。但實際上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買房的人,肯定要自己租房,這就相當於幫別人還了房貸。並且租房還得看房東的臉色,並且現在的房租也在不斷上漲。
專家們認為,「房奴」和「無房族」之間真正的區別,要到50年後才會顯現出來。「房奴」一般在20-30年左右就還清房貸了,之後的日子就輕鬆了,可以安享晚年。但是「無房族」在50年之後,依舊過著租房的生活,就算居住在子女家裡,也非常不方便。
因為在「月光時代」,即便沒有房貸,房租也會佔大半部分,現在省錢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沒有房子的人每個月都月光,享受了現在的生活,那未來怎麼辦?等自己老了以後怎麼辦?當他們需要真正安享晚年的時候,會發現經過幾十年的奮鬥,連自己的容身之處都沒有。
馬雲曾經說過,未來的房價如蔥,很多人都信了。實際上,這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房價在下降,但依舊是很貴的商品。我們不用看以後20年,即使看100年前,民國時期的房子也並不便宜,很多人都買不起。
然而,買不買房子,還是取決於每個人的能力和觀念,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兩面,就看我們怎麼應對。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