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樓市新政,我認為都有其本質的意義。面對樓市商品房偏熱的今天,樓市似乎是一個吸金池,在永無止境地吸收著居民的血汗錢。而各項調控政策的陸續出臺,又如同給樓市在掌舵未來的方向。11月24日,成都出臺了新的購房新政,我想這對於成都樓市的偏熱現象將有緩解作用。新政的再「打補丁」,或許未來無房族將更受優待,而我認為這或許也是將炒房客拒之門外的方式之一。
成都本次新政主要實行的是購房資格審核加嚴,其內容為,對於人房比在3倍及以上的樓盤,未來全部房源僅向已報名登記的無房居民家庭及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進行優先銷售,當然若有12個月內2次放棄已選購房源的對象,那麼一年內不得再參與購買商品住房的報名登記。
這樣的樓市新「補丁」,不僅讓無房族買房容易了,同時炒房客將與成都紅盤無緣,炒房客的發財夢就此碎了一地,那種被拒之門外的感受難以想像,或許像熱鍋上的螞蟻,或是唉聲長嘆而過。無論炒房客感受如何,房子新政就是為了無房族未來能更容易,且更快買上房而量身定製的。
所以,我認為,就本次成都樓市新政,在很大意義上是將樓市紅盤進行篩選,即符合新政條件的「報名人數超過房源3倍或以上」的樓盤,也就是日常所說的「網紅樓盤」,新政將會保障無房家庭能夠擁有優先權去選購,資格預審及後期覆核,也讓其他報名的家庭無法進入搖號程序,尤其是炒房客直接是被篩選的對象,那麼未來成都樓市市場將再無「萬人搖」的壯觀場面。
而11月,成都樓市加上本次新政已經是第二次加嚴調控力度。在11月6日成都市就針對居住證積分進行調整,從11月6日起開始受理,積分落戶標準分值從100分提升至140分。
而積分計算方式主要是通過各項指標來計算,其中主要包括繳納社會保險、合法穩定居住、教育背景、引導人口合理布局、引導人口梯度轉移、急需緊缺工種(職業)指標、個人貢獻、鼓勵創新創業、年齡、個人不良信用記錄、個人違法犯罪記錄以及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等指標。持證人的總積分等於各項指標積分之和。這裡就不一一例舉各項積分得分規則(可以自行搜索規則)。
那麼,結合成都樓市的新政與往期政策影響,在成都未來落戶難度加大,買房需求群體基數下降或者剛需族人數上升將變緩,這對於樓市房價上漲恰是背道而馳的。樓市需求下降,房價偏熱的現象將有所緩解,也有利於房價不在短期內上漲過快。
其次,無房族優先購房,解決了剛需群體買房難題,剩下的房子炒房客你愛炒就炒,愛倒賣那就繼續吧,倒來倒去還是自己的錢在倒,樓市需求不上升,炒房客獲利難度加大,這樣也利於樓市泡沫被擠出。利於房價的長期穩定,畢竟房住不炒政策都是在一直被重申的。
而現在成都樓市房價,被炒高到什麼程度呢?
2020年7月,成都一樓市預售的774套房源,共吸引了5.8萬人參與搖號,其中籤率低到可憐的1.33%,100個人中僅一人能有幸中籤,這樣的中籤率,如果炒房客再參與其中,那麼無房族買房難度是無窮大。
而成都樓市在今年9月樓市成交總價層級分布來看,總價80萬以下的佔比19.6%,80~100萬房源成交佔比15.9%,100~150萬的房源成交量佔比34%,150~200萬房源成交量的佔比為16.9%,200~300萬的佔比9.6%,而成都人均收入7088元/月,環比下降12.48。這樣的收入水平不知你是否拖後腿呢?即使拖不拖後腿都不是你的關係,重點還是房價過高,買房壓力大。
成都二手房價從2019年11月下降了那麼一回,而後今年疫情之下反而二手房價格被重新「點燃」上漲,成都樓市還是很厲害,二手房價格從1月漲至10月還未見波谷。
當前11月成都樓市房價,二手房掛牌均價為15517元/m,環比下降0.06% 新房價格環比上漲4.18%,新房掛牌均價為12806元/m,說明成都人民目前對新房情結還是比較深的。
但是,就房價來看,成都市作為一個新一線城市,房價硬是炒到了「擾民」程度,影響著人們的正常消費,而最高消費反而是樓市這堆鋼筋混凝土,心裡的苦只有大成都人民才能體會,心中的剛需夢難以實現。而現在終於有福了。
就目前成都樓市調控的「打補丁」,結合當地二手房政策的影響,契稅免徵時間年限從2年提高門檻到為5年,二手房成交量降溫是未來樓市趨勢,剛需買了新房,二手房對於炒房客將是更加虐心的折磨,想賣賣不掉,自住又多餘。可謂炒房客騎虎難下到境地有多鬧心。
誠然,有意投資成都樓市的同胞,你有考慮過剛需族的買房心嗎?同時又有考慮未來市場的嚴峻程度嗎?我想,如今投資樓市謹慎第一,盈利還是要看市場走向。
你覺得成都樓市在新政下還能「掙扎」前行嗎?炒房客能被拒之買房門外嗎?還是你認為成都房價會繼續上漲呢?歡迎評論一起探討你的觀點,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