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2020-11-02 魯網棗莊頻道

魯網10月31日訊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以實施「非遺+」工程為切入點,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先後舉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優秀非遺項目展演、七屆臺兒莊古城大廟會等「非遺+」系列主題活動,形成了「非遺+」臺兒莊古城景區發展新模式,臺兒莊古城景區也成為首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中國旅遊創新獎等稱號。

經驗做法

一是「非遺+節慶」讓傳統文化點燃遊客熱情和活力。棗莊市以打造全國非遺展演基地為目標,在推動臺兒莊古城建設上,高度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傳承與保護,讓更多的遊客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例如,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組織有計劃地在春節、元宵、端午、非遺日、中秋等重大節慶日期間舉辦「非遺+旅遊」融合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藉助「好客山東賀年會、古城大廟會」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中國第一大年」節慶品牌,「到最有年味的臺兒莊古城過大年」已經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二是「非遺+演藝」讓大運河傳統文化再次交匯融合。自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後,作為大運河申遺城市的棗莊以繼承、弘揚、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著力打造非遺文化品牌。棗莊聯合大運河沿岸城市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創新,已經舉辦兩屆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展演,來自北京、天津、江蘇、山東等8省市的優秀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深受遊客歡迎。同時,對國家級及省級非遺項目柳琴戲、運河大鼓、洛房泥塑、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系統的挖掘、還原,讓非遺傳承人入住古城景區內,並通過各種文化展演和主題活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展演。

三是「非遺+營銷」擴大非遺文化影響力。棗莊市圍繞大廟會活動,在新浪微博發起#臺兒莊裡過大年#話題,通過發布系列海報、H5短視頻、網紅直播等多種推廣形式共同發力,迅速佔領熱門話題榜。拍攝「年味臺兒莊」與「帶著父母離家出走」情懷視頻,並通過微信、微博和各視頻網站進行傳播,其中,微博話題總閱讀量超過1億,「年味臺兒莊」視頻播放量達到600餘萬。同時,積極培育時尚、健康的夜經濟新業態等,在古城推出火龍鋼花、爬杆龍等夜間演藝項目,開通古運河新體驗線路,推出親水景觀、推動廣場舞、地方非遺展演進景區等活動,打造「賞夜景、看非遺、品美食、逛酒吧、宿古城」的夜遊模式,推進民俗演藝、餐飲美食、特色客棧等業態發展。

綜合效益

棗莊市以臺兒莊古城景區為平臺,用品牌引領發展,做文化旅遊典範,探索非遺傳承和傳播的新業態、新走向,展示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的新成就,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臺兒莊古城的運河文化形象更加立體,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向高質量發展,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專家點評】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賈旭東:2012年世界旅遊組織(UNWTO)發布的《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綜述》認為,以負責任的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用於旅遊業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多方面重要價值。臺兒莊古城景區依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優秀非遺項目展演、七屆臺兒莊古城大廟會等「非遺+」系列主題活動,通過「非遺+節慶」、「非遺+演藝」、「非遺+營銷」的方式,走出了一條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以旅遊為載體的文化和旅遊協同發展的臺兒莊模式。據報導,臺兒莊古城累計接待遊客量近5000萬人次,先後榮獲「旅遊市場秩序最佳景區」、「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國內十大優秀景區」。作為「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期待臺兒莊古城景區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用心服務遊客,以負責任的態度開發出更多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旅遊新需求的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來源:中國旅遊新聞客戶端 編輯:曹雪文)

相關焦點

  • 山東:文旅融合,描繪「詩和遠方」新圖景
    為進一步推進全省文旅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全省文化旅遊發展座談會,研究山東《全省文化旅遊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打造文旅精品圍繞打造「六好」文化旅遊產品、推出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山東省各地抓優抓特,注重挖掘潛在資源,做出諸多探索。
  • 非遺文化如何壯大?非遺+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新路徑
    近年來,非遺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這些「活著的」文化遺產,也成為文旅融合的「寶庫」。新年伊始,在非遺體驗、非遺旅遊領域,許多地方開展了新的嘗試,讓非遺旅遊展現出新面孔。就在我們身邊「非遺不僅是文化,也是生活。」2020年底,在上海工作的王曉珈去山東淄博旅遊,回來之後這樣感慨道。
  • 「十三五」山東升級文旅融合業態 「好客山東」叫響全球
    中新網濟南11月16日電 (趙曉)從深挖文化創意資源到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從打造特色旅遊帶到賦能全域旅遊發展,從建設海外文化陣地到舉辦各類國際文旅盛事……「十三五」期間,山東加速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後春筍,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齊魯文化,叫響「好客山東」品牌。資料圖:2020濟南非遺購物節現場。
  • 文旅融合持續推進,東阿縣構建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東阿縣文化和旅遊局聚焦聚力「阿膠名城·生態強縣·康養東阿」目標定位,用心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用足用好「健康養生獨有的產業優勢」「人文生態並存的環境優勢」,以打造「阿膠養生·魚山養心·黃河怡情」旅遊品牌為抓手,按照「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
  • 發展「夜間經濟」,「冬遊齊魯 福樂棗莊」惠民季開始了
    據介紹,市裡出臺了《棗莊市加快推進夜間旅遊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打造「文旅棗莊」夜間旅遊品牌,推動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形成旅遊度假、購物休閒、文化娛樂、文化消費、特色餐飲為一體的夜間旅遊經濟發展格局,助力全市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呂東來介紹說,《方案》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具體任務。一是豐富夜間旅遊產品供給。
  • 第八屆山東國際文博會盛大開幕,棗莊分會場將在臺兒莊古城舉辦
    9月19日上午,第八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開幕,本屆山東文博會以「壯麗七十年 盛世文博匯」為主題。主會場設在濟南西部的山東國際會展中心,51個國家的365家國際展商參展和地區展商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和特色產品。
  • 「非遺+」打造文旅融合「莒縣樣本」
    近日,莒縣綺麗·創谷、嗡嗡樂園等兩家重點文旅企業申請省級專項扶持資金20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等實際問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奠定基礎。近年來,莒縣文旅局創新「非遺+」工作模式,發動民間傳統文化愛好者及文藝協會等力量,深挖非遺資源,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宣傳「莒文化」的同時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打造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非遺傳承保護和文旅融合的「莒縣樣本」。「非遺+產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 權威發布|山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大力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十三五」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省文化旅遊廳先後編制了《山東省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山東省精品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省政府印發了《大力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和《山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提出著力構建「兩大基地引領,兩極六帶支撐,四區示範」的文旅融合發展布局。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山東:文旅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11月30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鑄造共同的文化記憶——山東、江西、福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紀實》點讚山東文旅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七年來,山東、江西、福建等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論述,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積極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傳統文化的發展在這裡枝繁葉茂。
  • 關於文旅融合非遺先行助推鄉村高質量振興的幾點思考
    藉此機會和眾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就自己在倉頡傳說非遺項目傳承和產業拓展實踐中的想法和作法從以下四方面作以匯報交流。首先確立非遺項目傳承的核心文化價值。比如我們倉頡傳說國家級非遺項目所確立的核心文化傳承價值三點(1)倉頡造字故事;(2)倉頡所造文字;(3)倉頡造字法則。圍繞核心將會有兩大類非遺作品進行傳承。一種是歷史文化作品,一種是文創作品。
  • 撫順文旅產業加速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資料片)  核心提示  撫順這塊充滿傳奇的黑土地,這座魅力獨特的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度促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總體要求,在不斷疊加的戰略部署和政策引導下,進一步推動文化旅遊全領域、全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立足廣大市民、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建設更加現代、便捷的公共文化旅遊服務設施,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服務
  • 文旅融合促進山東傳統文化發展 「非遺」傳承再煥時代活力
    誕生於山東曲阜的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將相距1500餘公裡的齊魯大地和八閩大地連接起來,鑄造共同的文化記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 回顧2019|文旅融合發展,讓齊魯大地「詩與遠方」更美好
    2019年,是山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開局之年,也是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2020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回顧2019年齊魯大地「詩與遠方」的那些美好瞬間。5全省文化旅遊發展座談會召開4月12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全省文化旅遊發展座談會,傳達學習貫徹劉家義書記在文化和旅遊專題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研究安排《全省文化旅遊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和當前重點工作任務,紮實推進全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
  • 山東蓬萊牽手《自由幻想》 圍繞八仙非遺推動文旅融合
    原標題:山東蓬萊牽手《自由幻想》 圍繞八仙非遺推動文旅融合   從2018年開始,「文旅融合」便逐漸成為了文化和旅遊產業關注的焦點。隨著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都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努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文旅融合」逐漸成為整個文化和旅遊產業的重要趨勢。
  • 山東文旅融合「十三五」結碩果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創出「山東經驗」,文化和旅遊業創新、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文旅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文旅融合促產釋效「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文化和旅遊系統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實踐探索,著力為文旅融合發展搭建平臺,高水平舉辦2020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創新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等活動,彰顯山東文旅融合特色。
  • 文旅融合,非遺出彩
    一首清麗的嶺南童謠《粵繡》和一段精彩的少兒粵劇《南海神廟》後,在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的見證下,主持人宣布西關永慶坊4A旅遊景區正式掛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就此開市。隨後,「廣彩」傳承人譚廣輝、牙雕傳承人張民輝、欖雕傳承人曾昭鴻等10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走上舞臺,接過「廣州非遺大師工作室」牌匾。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棗莊:運河中流之地的文化繁榮與創新
    近年來,棗莊以運河文化為主要依託,發揮文化旅遊方面的雙重優勢,做足特色文章,推動文旅融合,放大品牌效應,走出了以運河文化復興帶動城市轉型、促進新舊動能快速轉換的新途徑。目前,正積極構建「臺兒莊古城--大運河--南部山區--大運河文旅小鎮--微山湖」區域聯動的「一城一河一山一鎮一湖」發展新格局,同步推動區域文旅規劃、文化產業引進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做精、做優、做強區域文旅產業,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運河」。臺兒莊古城是臺兒莊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區域,境內泇河段更是長江以北大運河唯一東西走向航道,具備運河深度遊的優越基礎。
  • 王玉珏:品牌賦能 做文旅融合發展的引領者
    為積極響應省政府關於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提振文旅消費,推出臨沂、棗莊、濟寧、菏澤、徐州五地同城化居民享受40元/人的門票優惠政策。 積極為構建「臺兒莊古城--大運河--南部山區--大運河文旅小鎮--微山湖」區域聯動的「一城一河一山一鎮一湖」發展新格局做努力,認知資本以及投資運營在促進古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步推動區域文旅規劃、文化產業引進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成功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精、做優、做強區域文旅產業,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運河」。
  • 第三屆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論壇舉辦文旅融合促高質量發展成熱議話題
    論壇活動中地方政府主管部門領導、企業代表以及業內專家針對新業態如何促進地方經濟、博物館如何助力文旅融合、科技創新如何驅動旅遊業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人民網也正式發布人民旅遊投訴平臺小程序、名畫表情包兩大原創文旅產品,以自身的實踐探索助力我國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