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進王陽明的世界,你要讀這8本書

2020-12-12 澎湃新聞
王陽明像

       黃梨洲在《明儒學案》中說道:「是以古之君子,寧鑿五丁之間道,不假邯鄲之野馬,故其途亦不得不殊。」王陽明有著傳奇經歷和曠世事功,其心學傳人中如王艮、何心隱、李贄等也多以狷介不羈而稱世,因而王陽明離經叛道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他的身世、因庭中格竹而病倒、出入佛老、龍場悟道等傳奇經歷以及剿滅山賊和平定朱宸濠之亂的赫赫戰功都增添了他個人及其學說的神秘色彩。而當真正走近那個時代,走進王陽明的世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那麼地貼近現實、真實不虛,一切又都是那麼道貫千古、氣如長虹,有真精神涵泳其中。以下書目可從不同角度對王學有所了解。

王陽明《與鄭邦瑞尺牘》,現藏日本


一、傳承與發展 ——《陽明學述要》   錢穆  九州出版社 2010年版

       王陽明心學本是簡易直捷的,但要從學理上進行一番認真的梳理,即便對於專門的研究者也絕非一件輕鬆的事情。錢穆先生的《陽明學述要》薄薄一冊,區區七萬字,脈絡清晰,道出了陽明學的真精神,是窺豹王學的難得的口子。書中對於王學進行了綱要式的介紹,概括精準,但更重要的卻在於對王學與宋學之間,尤其是王學與朱子之學之間內在繼承和發展的學理上的梳理。

       「大凡一家學術的地位和價值,全恃其在當時學術界上,能不能提出幾許有力量的問題,或者與以解答。自然,在一時代學術創始的時候,那時學者的貢獻,全在能提出問題;而一時代學術到結束的時候,那時學者的責任,全在把舊傳的問題與以解答。」錢先生在正文的開始如此寫道。如果說朱熹是宋明理學創始階段的集大成者,那麼無疑王陽明則是理學總結階段的另一重鎮,他對於宋儒們提出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震動士林,理學在他而盛極,從此式微。朱、王皆是氣象極大的哲人,二者在儒家之道與天理以及致知工夫方面見解的異同尤為引人矚目,聽錢先生一一道來,頗能得其要。

二、原汁原味的思想——《王陽明全集》之《傳習錄》  吳光、錢明等編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年版

       《傳習錄》之於王陽明恰如《論語》之於孔子,凡欲深入了解王陽明者不可不讀《傳習錄》。《傳習錄》由王陽明的弟子徐愛、薛侃、陸澄等人編纂,其中內容或為王陽明親筆書信,或經王陽明審閱,或接近其本旨。《傳習錄》較為全面地涵蓋了王陽明最主要的哲學思想,書中對「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知行合一」、「事上磨鍊」、「四句教」等重要觀點都有細緻而精彩的講述和點評。讀《傳習錄》不僅可以直接了解王陽明思想的原貌,還可以感受到陽明直截了當、毫不含糊的師者之風。如陽明講「主一」:

       陸澄問:「主一之功,如讀書則一心在讀書上,接客則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為主一乎?」先生曰:「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

       陽明講學大致如此。

       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陽明全集》收錄了舊本《傳習錄》未收的三百多條王陽明論學語錄,是目前所知內容最全的版本,對於全面了解陽明思想大有裨益。

三、頌其詩,讀其書,知其人——《王陽明全集》之《年譜》  吳光、錢明等編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年版

       王陽明十一歲時語出驚人,言讀書作聖人為第一等事;十七歲合巹之日入鐵柱宮與道士談養生而忘歸;十八歲歸餘姚路經廣信,拜謁婁諒感悟聖人必可學而至也,於是遍讀考亭遺書;二十二歲進士落第而笑曰:「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二十七歲對考亭之學存疑而轉投懷抱於養生;三十四歲遇湛甘泉始講學收門人;三十七歲困居龍場,動心忍性而悟道……

       無論是黃梨洲的「三變說」還是湛甘泉的「五溺說」,大抵都指出了王陽明早年耽溺於詞章,出入於二氏,學習朱子格致之學而又不甚合意的探求過程。在《朱子晚年定論序》中,陽明如此自況:「守仁早歲業舉,溺於詞章之習。既乃稍知從事正學,而苦於眾說之紛擾疲邇,茫無可入。因求諸老釋,欣然有會於心,以為聖人之學在此矣。然於孔子之教間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無歸。依違往返,且信且疑。其後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餘,恍若有悟。體驗探求,再更寒暑。證諸五經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

       陽明一生的幾次思想嬗變實在與其生活、求學、為官經歷密不可分,只有讀過《年譜》稔知其人後才能知曉其文字中的微言大義,對其思想有更為全面和真切的了解。

四、晚年思想的光輝——《王陽明全集》之《大學問》 吳光、錢明等編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年出版

       一位思想家晚年的思想往往是其一生的學術總結與升華,若要了解陽明晚年思想,則不可不讀《大學問》。據《年譜》記載,嘉靖丁亥,王陽明時年五十六歲,徵思田,過南昌,將出發,講授《大學問》於明倫堂,由大弟子錢德洪記錄。《大學問》代表了王陽明晚年的重要思想,體現了陽明與宋學精神內在的高度契合,也再次切實展現了他為學的誠意和工夫。在《大學問》中,王陽明對於萬物一體之仁、明明德、親民、格、致、誠、正等均有評述,總體說來卻是借《大學》之綢絲,縫自家之衣衾。其中多處說理均明了直捷,如說至善:「……後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私智以揣摩測度於其外,以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是以昧其是非之則,支離決裂,人慾肆而天理亡,明德親民之學遂大亂於天下。……」

五、隨處可讀的「全集」——《陽明先生集要》  王守仁原著 (明)施邦曜輯評 中華書局2008年版

       相對於《王陽明全集》的完備來說,施邦曜輯評的這本集要相對濃縮,但重要內容如《年譜》、《傳習錄》、《大學問》、《答顧東橋書》、《朱子晚年定論序》等盡收於內,且首次對王陽明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整理分類,凡三編十五卷,其中理學編四卷,經濟編七卷,文章編四卷。中華書局2008年出的版本分上下兩冊,攜帶方便,恰如施邦曜在序中所說:「每讀先生之書,不啻飢以當食,渴以當飲,出王與俱。然行役不常,苦其帙之繁而難攜也,因纂其切要者,分為三帙……便儲之行笈,時佩服不離。亦以見先生不朽之業有所獨重雲。」

       此外,施邦曜的大量眉批包涵了其對陽明及後學的品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六、繞不開的象山與禪——《陸王學述》徐梵澄 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

       陽明心學遙承陸象山之學,直接孟子,可謂其來有自。如果說陽明體悟得心學而後證諸四書五經,那麼陸象山心學對於他則有著更為直接的啟迪。因此,若要從思想脈絡理出陽明思想的源頭,那麼陸象山便怎樣也無法繞開。從某種層面說,欲深入了解王陽明,則不能不對陸象山有所了解。徐梵澄先生的《陸王學述》恰好做了這方面的工作。書中對陸象山的學術、朱陸論爭以及陸王的同殊均做了一些梳理,多有精到的點評。如說象山:「自來批評象山者,謂其失在『粗』。『粗』是說未能入細。然『粗』可存大體而不失於瑣屑。『細』則難於改變為廣大,久遠。」

       徐先生學貫中西,精通哲學和宗教,因而在分析陸、王思想的時候也難免會不經意地羼入一些比較,尤其在談到陽明與禪學的關係時,頗發了一篇宏論。陽明本來就有出入佛學的經歷,並且客觀上來講淵源不淺,一則體現在《年譜》中關於他的一些軼事,一則體現在他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與禪宗「人人皆可成佛」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徐先生在書中對此進行了一番梳理,並將陽明由佛返儒後對待佛學的態度分析得十分透徹,要而言之即是「我所悔的」。

七、聖人身後,桃李芬芳——《明儒學案》   黃宗羲著 / 沈芝盈點校   中華書局  2008年版

       黃宗羲,儒林多稱其梨洲先生,是明清之際的大學者、大思想家,《明儒學案》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明儒學案》中,梨洲先生對有明一代的儒林巨擘如吳與弼、陳白沙、王陽明等依流派而分,專門立學案來敘述,以材料舉證和評點結合的方式精準地表現了每一個學者的思想要點,還對各流派進行了細緻地梳理和分述。全書共列十七個學案,涵蓋了明代二百多個學者,但總體卻是圍繞陽明心學的發展演變來展開。

       其中卷十「姚江學案」中對王陽明的敘述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後世論陽明多引用其說,如其對陽明的「三變」說(包括前後兩個「三變」)便已深入人心。此書對王學之前各家的吸收,其他書裡或也有涉及,然而此書更大的價值,卻在於對整個王學支流的細緻梳理和介紹,書中自卷十一至卷三十六,詳細介紹了浙中王門、江右王門、南中王門、北方王門、粵閩王門、泰州學派等。本書可用以借鑑了解陽明後學對其的繼承與發展,也可體察出後學們逐漸偏離陽明主旨走向狂禪而流弊滋生終於導致王學式微的痕跡。

八、重振士風的意義——《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 左東嶺 商務印書館 2014年版

       後世關於王陽明的評價出現兩極,《明史》贊其「始以直節著。比任疆事,提弱卒,從諸書生掃積年逋寇,平定孽藩。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王士禎贊其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然而顧炎武卻將明朝覆滅歸咎於王學的空談誤國,「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之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日知錄》卷七)清張烈則認為:「陽明一出而盡壞天下之學術,壞天下之人心。」(《讀史質疑》卷四)。但略加分析便可發現,褒者多專注於陽明自身所具的事功和氣象,貶者則多看到其學對後世的影響中不好的一面。

       左東嶺在《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一書中卻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即從有明一朝士人心態變化的角度來看陽明的意義。書中以方孝孺、于謙、「三楊」、陳獻章等為代表,展現了陽明之前明朝士人與朝廷之間道與勢的糾葛與博弈,比及武宗即位,一意孤行,與文官集團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對抗,並最終給予文官們極大的打擊,士風由此萎靡不振。因而王陽明的出現便顯得意義非凡,他提出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及「致良知」等莫不給士人以啟發,士風因之別開生面。

       如作者在書中所說:「明朝前期的士人將自己的存在意義始終緊緊地與朝廷聯繫在一起,士人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被毫不猶豫地固定在出仕為官之一途……而王陽明的人生實踐與心學理論卻向士人指出: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不在外部世界,他既不是朝廷的褒獎或貶斥,也不是先聖的經書與格言,更不是世俗的詆毀與讚譽,這個標準就在你自己的心中……這不僅大大拓展了士人的現實生活空間,同時也使其精神世界更為豐富,從而使他們的自我生命得到了安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陽明心學的出現重塑了明代士人的心態。」

       

       以上書目之外,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以及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關於王學均有精到的論述,理當讀之;陳來的《有無之境》和楊國榮的《心學之思》以西學為基礎,從「比較哲學」和「存在」等維度分析王學,別有洞見,也可一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讀懂王陽明:8本書,讓你走進王陽明的人生世界
    二、《王陽明大傳》這本書主要講了「致良知」,對於「致良知」有著這樣的理解:良知是虛的,功夫是實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將知識與實踐、功夫與本體融為一體。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點出了要害。這個「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問題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 傳習|世界讀書日,學習王陽明智慧必讀5本書
    小嘟博士第一次想學習王陽明哲學的願望,來自於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寫王陽明,有些不太正經。但作者的文筆非常好,把王陽明的哲學寫得通俗易懂,把王陽明的一生寫得非常靈動、鮮活。02 王陽明撰,徐愛集錄,鄧艾民註疏:《傳習錄註疏》小嘟博士讀心學走的是野路子,所以一開始也怕被哲學系的同學怒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繼續讀下去。老人家不是說嘛,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吃一吃。
  • 王陽明:男人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最關鍵,而是要悟透這「箴言」
    而男人要想成大器,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一些磨難。王陽明就是如此,他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生最低谷時期完成的。就好比說龍場悟道。其實,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關鍵要悟透這「一大箴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世界讀書日,讀一本書,走進一個世界。
    世界讀書日,讀一本書,走進一個世界。今天不講九年吃瓜的事兒了,說說讀書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1995年由國際出版商協會倡導設立。一開始是叫「世界圖書日」,畢竟是國際出版商協會嘛,後來又加上了版權的概念,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 王陽明:男人想成功,做到這2點,逆境變順境,你就是人生贏家
    所以男人想要有所作為,註定要經歷暴風雨,落魄的時候人的本能會選擇逃避,會因此而墮落,意識墮落可以,但不能一世。身處逆境中的男人,欲成大器,跟著王陽明學會這兩點,讓你登上人生巔峰,成為人生贏家。關於王陽明大家了解多少呢?
  • 王陽明忠告:要想成大器,錢和人脈是次要,關鍵是悟透這2點!
    此後,王陽明便告誡弟子們:要想成大器,錢和人脈是次要,關鍵是悟透這2點!一、「喜新厭舊」這裡的喜新厭舊不是讓你喜歡見一個愛一個,而是讓我們擯棄陳舊無用的思想,接納新鮮事物。眾所周知,我們的行為都是源於思維決定的,而世界萬物千變萬化,若是想跟得上這變化無常的環境,就只有學會改變。就像被貶至龍場的王陽明,龍場是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而王陽明在被貶以後,免不得「消極」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清醒過來了,知道再這樣下去必定要一輩子困在這了。
  • 王陽明:一個人要想成就大事業,關鍵是悟透這3點,受益終生
    一個人要想成功,寬廣博大的胸懷,有看準時機,順勢而為的膽量和氣魄以及不懈追求的毅力,這些才是關鍵,即使現在沒有成功,以後也一定會出人頭地。但是王陽明卻立地成聖,成為五百年第一人,著實令人嘆服。王陽明的成功之道:一個人要想成就大事業,關鍵是悟透這3點。
  • 王陽明智慧:男人若要想成大事,悟透這3句話,便可能飛黃騰達
    王陽明智慧:男人若要想成大事,悟透這3句話,便可能飛黃騰達想要成事,必要有勇有謀王陽明常說,一切都只是心的戰鬥,「君子鬥智不鬥力」,他認為,無論是戰場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戰鬥,比的都是智慧,而不是單純的武力。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1. 從眼前此刻做起現在很多人,眼高手低。工資高的工作自己做不了,工資低的嫌這,嫌那。還整天抱怨自己幹不成大業。這樣的人,這輩子都不可能成大業。比如你知道你知道你明天要去上班,但是你沒去。這就叫知而不行。人活一世,明明白白的少,渾渾噩噩的多。究其原因,是心中沒有明確清晰的追求,是犯了個行而不知的毛病。用陽明先生的話說就是"未立志"。
  • 2019年要過去了,希望你沒有錯過這8本書
    《曾國藩傳》今年我看了不少的傳記,如果要專門推薦傳記類書籍,還能列出好几几本,在眾多的傳記中,最終選擇了《曾國藩傳》最近這幾年曾國藩和王陽明火起來了,大家動不動就把曾國藩和王陽明當成勵志故事,以前我也不理解,但後來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曾國藩會火起來。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助你人生越來越順
    王陽明主張:事上練!根據《傳習錄》記載,總結幾個問題:1、王陽明並不是強調人要苦修,屬於你自己名與利,儘管拿去,不屬於你的,不要強求,強求只會讓你更加痛苦,判斷標準就是一個良知!想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一定要有擔當,要在逆境中磨鍊自己,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如果想有所作為,必須要勇於挑戰,在泥濘而曲折的磨難中,去修煉自己內心!通過困苦貧乏,鍛鍊身心,王陽明說過,人生經歷越多,你的內心就越強大!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關鍵看是否有這3顆「心」
    世界上有失敗的人就有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可以是千奇百怪,但成功的原因一定有他的共性。王陽明說:一個人想要成大器,看的不是能力,而是看是否有這3顆「心」。進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作為一代心學大師,對立志和人生的關係,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一個人若是想做出一番事業,首先要立志,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 當你陷入人生的低谷時,多讀王陽明這首禪詩
    人生總有低谷,不管你做什麼,你都要上去!在低谷,難免會有麻煩!有人說:擔心但是這12個字,放不下,想不出來,看不透,忘不了!原因很簡單,有幾個人!聖人王陽明給那些跌入生命谷的人開了藥方,留下了一首禪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盤針,而萬化的根永遠在他的心裡。嘲笑過去是顛倒的。他告訴世界要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中國人有最喜歡這個詞,他們依靠父母在家,朋友在外,大地在天上,而不是自己!
  • 文藝青年怎能不讀王小波?看這三本書,走進文青的世界
    看這三本書,走進文青的世界編輯:笛簫談書 本文原創 抄襲必究歡迎大家來到笛簫談書,這裡有好看的書籍,還有有趣的書籍,這裡還有讓你讀了欲罷不能的書籍。來到這裡還會收穫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愛你就像愛生命》本書是王小波生前沒有發表過的與妻子李銀河風格兩地時的書信集,也是迄今為止他們最完整和獨立的書信集。愛你就像愛生命,多麼美的一句話,多麼美的情書,多麼美的愛情。王小波對李銀河的愛是如此熾熱,書中說:就像被燒紅的石頭一般滾燙。
  • 這8本書,顛覆你的世界觀
    這裡的8本書,跨越了小說、金融、哲學、心理等範疇。如果你也想讀一些引人入勝的書籍,不如試著從下面的8本書中選一本吧!1《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著)豆瓣評分:9.0 49813人評價作者簡介 |三毛,臺灣著名作家,本名陳懋平。
  • 三季度讀了24本書,這三本最佳
    年初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今年讀100本書,一季度讀了27本,二季度讀了25本,本季度24本,環比有遞減的趨勢,不過總體還算符合預期。在這24本書中,個人認為《大問題》、《第三種猩猩》、《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為最好。《大問題》,是本哲學導論,它從那些困擾著一代代人的問題出發,娓娓道來,使得本書讀起來不但不枯燥,還頗有趣味。
  • 比爾蓋茨力薦的十本書?你最想讀哪一本?
    Edith Eva Eger「Eger 博士的這本書即是一本回憶錄,也是一本關於人們要如何面對創傷的指南書。當她和她的家人被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時,她只有16歲。無論你是在尋找商業洞察力,還是只是一本娛樂讀物,我想每個人都會喜歡他在迪斯尼歷史上最變革時期的故事。」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你一定要讀這本書
    這幾天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寫這個書評。如果只是因為社會現象來談論這本書,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文學價值,我認為是對作者林奕含女士的不尊重。這時候,想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那些情況,是如此相似,性侵、未成年、言語欺騙、甚至是暴力……我感到恐懼,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多少房思琪。
  • 王陽明:如果想成大器,需破除心中這2賊,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所以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除了修心其他一切都是浮雲。王陽明就是這樣,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追求,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公元1472年,明朝有一位聖人——王守仁,號陽明。這個人非常傳奇,後來成為了明朝真正的「一哥」,成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創立的「心學體系」被世界認可推崇。
  •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因為你不肯慢慢賺錢,所以一直很窮」
    這句話反映了我們現在人生活的習慣,那就是「喜新厭舊」沒有定力,不能夠堅持一件事情很久。其實無論是我們的工作、感情、東西,唯有堅持下去,你才可能知道結局,我們要堅信一句話「剩著為王」,不是勝利的勝,是剩下的剩,當其他人都沒有堅持下去的時候,你堅持到了最後,自然也就是這個領域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