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歡迎關注我們!
佃介眉名頤,一名壽年,號雁門退士、十一郎、荻江居士,早年自稱眉生,晚年稱老眉。他的伯父佃月汀(1852-1924)擅長詩詞書畫,富藏金石、古玩、書畫,自號漢瓦秦磚室主。佃介眉自幼受他的影響較大,在他的啟導下,嫻習書法、篆刻,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他在十五歲時進入省立金山書院學習。民國建元後,開始從事國文、書法、經史和繪畫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直至終老。他晚年可謂桃李滿天下,在潮州一帶影響甚巨,據說潮汕地區很多書畫家都曾受其教澤。他終生乃一介布衣,從未涉足仕途,其藝術活動區域也主要局限在潮州地區,而且一生淡泊名利,不與世爭,甘苦自居。但這些並沒有妨礙他成為近代潮州籍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和詩人,成為近代廣東美術史上的重要人物。
近代廣東美術史上產生過很多可圈可點的重要人物,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油畫家李鐵夫、馮鋼百,書法家康有為、梁啓超、王秋湄,篆刻家鄧爾雅等。他們的名聲及其藝術成就廣為人知。與此同時,在廣東也有一批藝術成就雖然卓著,但其聲明卻一直鮮為人知的書畫家。他們或者僻居一地,不廣交流;或者淡泊名利,拙於宣傳;或者受其他客觀因素影響,使其人長期不為人所知(或者名聲僅限於狹小圈子)。佃介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範例。
佃介眉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素有「鳳城才子」之稱。他的詩詞、文賦、書法、繪畫、篆刻,無不精妙,出版有《寶籀齋印存》、《亦是集》、《佃介眉書畫篆刻選》、《佃介眉畫集》、《佃介眉書畫集》等。雖然他是一個多藝兼擅的藝術家,但真正確定他的藝術地位的應該是他的書畫與篆刻。
佃介眉的書法,以隸書和篆書最為精湛。
佃介眉的隸書主要得力於《褒斜道》、《石門頌》和《張遷碑》。雲雪梅在研究他的書風時將其成熟時期的隸書風格面貌歸納為四點,分別為畫意的風格、篆意的風格、方正瘦硬而有姿致變化的風格和爛漫的自由風格等。這種帶有濃厚的文學筆法的評論讓我們更真切地了解到佃介眉隸書中濃鬱的文人趣味和堅實的功底。在他的流傳下來的眾多隸書對聯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點。在2004年初分別在廣州和北京舉辦的「廣東歷代書法展覽」中,他的《隸書七言聯》曾引起過人們的垂注,有人甚至驚嘆在近代廣東還有寫隸書如此出色者。其書在漢隸基礎上融會己意,既有八分書的飄逸與灑脫,又具有北碑的厚重與練達,運筆粗重,結體謹嚴中蘊涵放縱,因而一出筆便具古意。
篆書也是佃介眉擅長的書體之一,其篆明顯受《說文》、鐘鼎銘文以及《嶧山碑》的影響,但已參合己意,雍容中透著靜穆。他的《篆書四言聯》(廣東省博物館藏)便是這種風格的典型,反映出一個詩、書、畫、印兼擅的學者型書家的深厚底蘊。
(佃介眉《篆書四言聯》,1966年,紙本,145×41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外,行書與楷書以及草書對於佃介眉來說也是駕輕就熟。他的行、楷書受何紹基、張裕釗的影響最大,但仍然有著自家風貌;而草書雖然流傳較少,但從其僅有的一些冊頁如《千字文》、《歸去來辭》中可以看出他的出手不凡的筆意及氣閒神定的人格魅力,這不是從臨池中可以輕易獲得的。有論者評其行、草書「筆劃堅韌如鐵絲,形象似枯藤」,是比較生動的比喻,反映出他的書風之一斑。
佃介眉的傳世作品,大多集中於佃氏後人及弟子手中。筆者編著之《廣東傳世書跡知見錄》收錄其書跡近十件,反映出他書法的典型風格。其孫佃銳東及其他熱心人士,慷慨捐贈佃氏書畫十件予廣東省博物館收藏,使其作品榮登大雅之堂,讓更多的專業人士能認識其人其藝。
佃介眉的篆刻據其自稱得伯父佃月汀的啟發尤多,而後則受到入粵的黃士陵、符翕和楊龍石的影響,揣摩古璽、印章,幾十年操刀鑿石不斷。在西泠印社為其出版的《寶籀齋印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篆刻受到漢印影響的痕跡。著名學者饒宗頤的父親饒鍔是佃介眉的至交,對佃氏治印頗有心得。他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寫有《題佃介眉寶籀齋印存》一詩,中有「方圓大小百十顆,字字刻畫俱入神」、「禹鼎湯盤嶧山碑,金石款識汲尤勤」、「是真雕鐫造化手,胸羅萬象通煙蘊」之句,對於我們了解佃介眉的篆刻是極有意義的。
佃介眉在書法與篆刻之外,更長於詩詞、繪畫。前者來源於他的深厚學養,後者表現出他的率真及其對藝術的感悟。他的繪畫並無指授、家學,全由自然天成。他從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雲林和吳鎮處得徑,並參合明代吳門畫派,再以自然為宗,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作畫注重水墨的運用,強調寫意而不刻意狀物,晚年更達到一種粗豪飄逸的境界。他長於花鳥、竹石及山水。他善於將書法的意趣蘊涵於丹青筆墨中,不拘繩墨,表現出一個未受俗塵薰染的藝術家的特質。書畫鑑定家蘇庚春先生(1924-2001)即對其畫推崇備至,還親自為其畫《夏園清課》(廣東省博物館藏)題寫畫籤。
(佃介眉《夏園清課》(部分),1934年,紙本墨筆,34.5×22.5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由於佃介眉長期偏安一隅,且不善標榜,所以長期以來少人問津,甚至於湮沒無聞。但儘管如此,他的獨特的藝術成就仍然得到了包括饒鍔、饒宗頤、蘇庚春、王蘭若在內的名家的激賞。饒宗頤稱其書法「自漆書石室,靡不涉其藩籬,錯綜變化,幾忘紙筆,直以心行而也」,並謂其書畫集的梓行,「譬逃空谷而聞跫然足音,為之歡忭者累日」。相信佃介眉如泉下有知,定當為這個後世相知而欣慰。
(佃介眉指畫《潮州好》之《韓山》,1958年,紙本設色,31.5×23.5釐米)
約一百年前,時三十左右歲的佃介眉先生創作了花果蔬菜冊頁十六幀,冊頁畫各色花果蔬菜共四十一種,主要有葡萄、西瓜、胡蘿蔔、竹筍、青菜、毛豆、荔枝、香蕉、枇杷及蘭花、菊花、牡丹、靈芝等。狀物生動精細,設色清研淡雅。當時知名學者,介眉先生早年就讀省立金山中學堂的恩師,第七任校長王師愈先生為畫冊題《活色生香》,並題「季眉弟英年有此,他日更當可玩。王師愈。擬競屬眉代書,愧無思翁之筆,負了琵琶行」。一九五六年,佃介眉先生七十歲,在裝幀成冊的畫冊木板封面上題籤《五十年前手躁之作》,冊頁後有鄉賢石銘吾、康曉峰、蔡狂父、丘矚雲、淡園主人五人題跋,佃介眉先生亦附後題。
| 佃介眉先生題籤《五十年前手躁之作》
約一百年前,時三十左右歲的佃介眉先生創作了花果蔬菜冊頁十六幀,冊頁畫各色花果蔬菜共四十一種,主要有葡萄、西瓜、胡蘿蔔、竹筍、青菜、毛豆、荔枝、香蕉、枇杷及蘭花、菊花、牡丹、靈芝等。狀物生動精細,設色清研淡雅。當時知名學者,介眉先生早年就讀省立金山中學堂的恩師,第七任校長王師愈先生為畫冊題《活色生香》,並題「季眉弟英年有此,他日更當可玩。王師愈。擬競屬眉代書,愧無思翁之筆,負了琵琶行」。一九五六年,佃介眉先生七十歲,在裝幀成冊的畫冊木板封面上題籤《五十年前手躁之作》,冊頁後有鄉賢石銘吾、康曉峰、蔡狂父、丘矚雲、淡園主人五人題跋,佃介眉先生亦附後題。
| 王師愈先生為畫冊題《活色生香》
這畫冊所寫大多為家鄉風物,至今一百年了,綺麗依然,為家鄉藝術寶庫留下珍貴的史料!
| 佃介眉《活色生香》欣賞
投稿郵箱:feitianjing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