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通訊:「講阮厝的話,唱阮厝的歌」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六月二十五日電 題:「講阮厝的話,唱阮厝的歌」--記首屆「施琅杯」中華閩南語歌曲電視大賽

  作者 郭嶙嶸

  今年三月拉開帷幕的首屆「施琅杯」中華閩南語歌曲電視大賽目前在福建、廣東、江蘇、臺灣、加拿大、美國、英國、泰國等閩南鄉親聚居地的選拔賽陸續進行,一時間,閩南語歌曲成了當地社區街談巷議的話題。

  今年五十六歲的臺商黃安基先生是所有報名參賽歌手中年齡最大的。黃先生從小就喜歡唱閩南語歌曲,聽說舉辦此次大賽,就趕來福州賽場報名。他說,一來唱閩南語歌曲是他的愛好;二來這次比賽的冠名是「施琅杯」,因為崇拜施琅,所以來參加這次比賽。

  筆者在福州賽場還看見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JACK,他在一家外企工作。JACK是一位閩南語歌曲愛好者,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參賽,但特地趕來助興。JACK告訴記者:「我是在福建工作之後,才開始接觸閩南語歌曲的。雖然我是外國人,但音樂是無國界的。」記者聽他普通話都說得有點生硬,想考他究竟會不會唱閩南歌,JCAK一聽就興奮地放聲高唱那首廣為傳唱的《愛拼才會贏》,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清代名將施琅是福建晉江人,為紀念施琅將軍復臺功績,促進祖國統一,晉江市將在今年十月份舉辦「紀念施琅將軍誕辰三百八十周年和統一臺灣三百一十八周年」系列活動。適逢首屆中華閩南語歌曲電視大賽舉行,共同的主題促使歌賽冠上了「施琅杯」。屆時,大賽頒獎晚會將在晉江市體育館舉行。

  據大賽組委會透露,六月底,各分賽區歌手選拔賽全部結束後,將有六十名選手赴榕參加在東南電視臺舉行的四場決賽,進入決賽的選手名單將於七月二十日在福建寬帶視頻網站(www.fjbtv.com)公布。八月份大賽將對進入決賽的部分選手進行賽前集訓和包裝,對閩南語歌曲的行腔歸韻、形體表現進行指導,使選手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同時推薦本次大賽的「十大金曲」,舉辦賽前熱身演唱會。九月份,將在東南電視臺演播廳舉行決賽,金門的「金種子」樂隊將擔任現場伴奏,東南電視臺將直播四場決賽、一場總決賽的實況。

  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顆明珠,它的根扎在八閩大地,在港澳臺地區、在世界各地都有閩南鄉親,都能看到閩南文化的亮點。在閩南語中「阮厝」就是「我們家」的意思,「講阮厝的話,唱阮厝的歌,歡喜就好。」是筆者在福州賽區的比賽現場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相關焦點

  • 潮州厝,皇宮起
    音頻資料:1、潮州厝,皇宮起; 2、草厝出大蛇;3、千金買厝,萬金買鄰;4、厝角尖哩哩,愛企著有好 厝邊;5、厝邊頭尾,感情爆過菜頭粿;6、勞生拼死,趁錢轄厝地;7、厝局闊,好喝叱;厝局狹,相鬥夾;8、許天時,阮阿父,上富上有錢;起大厝,格玻璃;據動角,坐囉哩;咕朱律,哷糕啤;住客棧,免用錢。
  • 阮和市長開心聊了15分鐘(圖)
    >>> 中為鄭道溪,右是曾建芳  N厝邊記者戴廈鈴阮還不時地進行個別黨員交談。  老曾:阮能否對黨建工作提點意見嗎?  市長:當然可以。  老曾:阮建議開會時間不要太長,阮老人坐不住(這一句話把市長給逗樂了)。還有,開會形式應該靈活些,大會結合小會,並進行分組討論。理論聯繫實際,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要太虛。
  • 為什麼阮小七能被評為「上上人物」?阮小七披龍袍是故意的
    阮小七第一次出場是在劫生辰綱之前,那時的阮小七活得逍遙快活,身邊都是好兄弟,看上去就是一副人畜無害、性格開朗的少年。看到王倫在門外安排監視的人,阮小七像有弱化版的千裡耳,抓住偷聽的人就想下手。看清楚王倫的小人之心,第二天晁蓋再次與王倫談判的時候,阮小七緊挨著坐在晁蓋背後,兩眼含著刀光,只等大哥一聲令下就宰了王倫小兒。,聽著王倫這氣人的話,小七腰裡的刀就快藏不住了,要不是吳用微微搖了搖頭,小七的刀子早就出鞘了,哪還能聽王倫說那麼多廢話。
  • 抖音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閩南語歌曲 在外咱厝人蘇世洪歌詞
    抖音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閩南語歌曲 在外咱厝人蘇世洪歌詞  「人生啊在外漂泊」這首歌最近在抖音上超火,好像也是新出來歌曲,歌名叫《在外咱厝人》,是蘇世洪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首歌是由蘇世洪演唱的閩南語歌曲《在外咱厝人》,這首歌可以說是有著很濃厚的閩南語味道,聽起來讓人很想念老家。
  • 閩南語歌之車站
    「紅紅夕陽無限好,可是近黃昏」化用了李商隱《登樂遊原》兩句經典詩句,這首歌正是《最後火車站》。如果說《車站》是流行度最廣的一首閩南語歌曲的話,那麼臺語歌壇最經典車站歌則是《最後的火車站》。歌詞:紅紅夕陽雖然好 可惜近黃昏 夜晚風吹著阮一陣冷酸酸夜快車載阮離開著郎君 在車內孤單心頭亂紛紛啊!
  • 南安80後自創自唱閩南歌《在外咱厝人》網絡播放量已破萬次
    「細漢的時袝聽阿嬤講,水是故鄉的甜;大漢的時袝才當體會,甜在心肝頂……」有這麼一位年輕人,在他看來,家鄉的一切都是甜的,家鄉的人最值得牽腸掛肚,家鄉的情也最為真切。  中秋節當天,他將這首自創自唱、滿是鄉思的歌曲——《在外咱厝人》發到網上,立即引起網友的熱議與共鳴,截至昨日19時,網絡播放量已高達11147次。
  • 泉州音樂人蘇世洪:閩南民謠 唱咱厝人的歌
    泉州網9月11日訊(記者 張博)1976年的冬天,臺灣青年畫家李雙澤一句「唱自己的歌」的吶喊,從此開啟了「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什麼叫民謠,民謠有何魅力?開啟「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三劍客之一的胡德夫這樣解釋:唱自己的歌,寫自己的詞,表達自己的情,是自己腳踩的土地,熟悉的人以及信仰的東西。表面平靜實則波濤洶湧,讓生活裡各個年齡段不同年代的人都能聽懂卻又了解到不同程度,這是民謠獨一無二的魅力。
  • 泉州音樂人蘇世洪:閩南民謠 唱咱厝人的歌
    泉州網9月11日訊(記者 張博)1976年的冬天,臺灣青年畫家李雙澤一句「唱自己的歌」的吶喊,從此開啟了「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什麼叫民謠,民謠有何魅力?開啟「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三劍客之一的胡德夫這樣解釋:唱自己的歌,寫自己的詞,表達自己的情,是自己腳踩的土地,熟悉的人以及信仰的東西。
  • 閩南語歌中的關鍵詞2——車站
    「紅紅夕陽無限好,可是近黃昏」化用了李商隱《登樂遊原》兩句經典詩句,這首歌正是《最後火車站》。如果說《車站》是流行度最廣的一首閩南語歌曲的話,那麼臺語歌壇最經典車站歌則是《最後的火車站》。歌詞:紅紅夕陽雖然好 可惜近黃昏 夜晚風吹著阮一陣冷酸酸夜快車載阮離開著郎君 在車內孤單心頭亂紛紛啊!
  • 閩南「起厝」「入厝」習俗美好生活的寄願
    閩南「起厝」「入厝」習俗美好生活的寄願 qz.fjsen.com 2011-10-08 09:55  林梅影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石獅日報10月8日訊(記者 林梅影)閩南語中建房稱之為「起厝」,搬入新家則稱為「入厝」。
  • 閩南語也經典 住厝要有好厝邊
    04.做田要有好田邊,住厝要有好厝邊05.吃稱飯(隔夜飯)也著看天時。 06.有錢人驚死,無錢人驚無米。07.好某(妻)娶會著,恰好吃補藥,08.嫁著臭頭翁,有肉又有蔥;嫁著跋繳(賭博)翁,規厝內空空。09. 錢來趁到手,毋通(不要)大蝦配燒酒。 10. 著算了吃,毋通吃了算。11.鴨母裝金原扁嘴。
  • 「金厝邊」裡享晚年
    蔡塘金厝邊養老院 施辰靜 攝 圖書館、醫務室、理髮室、桑拿房、電影院、佛堂……走進位於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蔡塘社區的金厝邊養老院,溫馨舒適的布置
  • 獻禮金雞百花電影節 廈門音樂人唱響《咱厝有好戲》
    《咱厝有好戲》MV在閩南紅磚厝取景拍攝(央廣網發 主創團隊供圖) 《咱厝有好戲》是一首充滿中國風、閩南味、廈門情的原創歌曲。作品曲風清新,在編曲方面融入琵琶、鑼鼓等民族樂器,歌詞娓娓道來,巧妙結合童聲閩南語清唱歌詞、閩南語講古等元素,獨具韻味,朗朗上口。
  • 「咱厝裡的歌手」亮相金雞獎開幕式
    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記者 楊俊鵬 通訊員 江邱旖心近日,來自漳州開發區大徑社區的歌手高珊亮相《大海的迴響——第 33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電影音樂會暨開幕式》,參與演唱開場曲《鼓浪嶼之波》,隨後與歌手劉宇寧和唱《
  • 小岞後厝舉行「康王爺信仰」民俗文化進香巡境活動暨後厝教育基金...
    據了解,本次進香巡境活動,是康蕭王府宮在響應【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尚,神事少辦的原則上,為了弘揚康保裔愛國主義精神,團結族親,和諧族親,後厝境主「康(保裔)王爺信仰」時隔三年後才再次舉辦。今年的神誕紀念日還是一改以往的大操辦(唱大戲、輕音等活動),只滿足後厝眾弟子的祈福心願(民間信仰),結合惠女服飾文化推廣,採用巡境踩街活動。
  • 折從阮
    折從阮(891~955),字可久,初名從遠,因避後漢高祖劉知遠諱而改,唐末、五代雲中人,五代著名戰將。  折從阮的祖先系甘肅羌族折掘氏,後來移居到雲中,成為當地的望族。折從阮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折嗣倫曾任唐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官至太子太師。折從阮為人溫和厚道,有長者之風。20多歲時父親去世,「居 父喪,以孝聞」(《新五代史•折從阮傳》)。
  • 邊彈邊講樂器「阮」:古韻尤存的「中國吉他」
    「天姿國樂」業務副團長、青年彈撥樂演奏家熊穎,攜樂團指揮肖超邊彈邊講,為蓉城市民在春雨中帶來一場清新秀麗的阮樂專場演出。「如今高音阮有著靈動高亢的明亮,中阮有著醇綿深情的悠揚,大阮有著深邃厚重的低吟迴響,阮族既能獨立演奏,也能在樂隊中作為伴奏演繹。」熊穎現場向觀眾展示了不同阮鹹的音色區別。
  • 【厝邊代志】塵封的紅色遺址 頭梅村高梅腳「大三落祖厝」
    作者:榕光        南安市翔雲鎮頭梅村的高梅腳自然村,有一座建於清朝乾隆末年的古式三落大厝,俗稱「大三落祖厝」。該大厝為閩南典型的「皇宮起」建築形式,面闊五間三進,左、右兩旁各有護厝,右邊護厝又有「重護」,稱為「三落三護龍」,總共的廳、房、過水亭子竟達到49間之多,故又稱「四十九間大厝」。大厝前面有正埕、副埕、半月型池塘,左右邊及後方均砌有「花臺」。
  • 莆仙俗語│厝邊隔壁
    同村叔公們圍著打牌,嬸嬤們在樹下講新聞,是很常見的景象。小時候的鄰居小夥伴,有的成為了一輩子的好朋友。而在都市裡,由於居住結構的不同,鄰裡關係則顯得比較淡薄。 福建不少地方都有和「厝邊」有關的俗語,隻言片語,道出鄰裡關係有多重要。 金厝邊,銀鄉裡。(福州話) 千金買厝,萬銀買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