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家老厝:鼓嶺紅色基因的原點
隨著鼓嶺閩浙贛五縣中心縣委遊擊隊聯絡站舊址——劉家老厝的發現,越來越多的紅色故事被尋回。 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劉家老厝為原點,挖掘更多的鼓嶺紅色基因,展現鼓嶺的紅色故事、紅色遺蹟、紅色精神。
-
莆仙俗語│厝邊隔壁
關係好的鄰裡間會時常串門,做了好菜也會端一碗送過來,甚至有時候吃飯也要端著碗去鄰居家邊聊邊吃。同村叔公們圍著打牌,嬸嬤們在樹下講新聞,是很常見的景象。小時候的鄰居小夥伴,有的成為了一輩子的好朋友。而在都市裡,由於居住結構的不同,鄰裡關係則顯得比較淡薄。 福建不少地方都有和「厝邊」有關的俗語,隻言片語,道出鄰裡關係有多重要。
-
「金厝邊」裡享晚年
蔡塘金厝邊養老院 施辰靜 攝 圖書館、醫務室、理髮室、桑拿房、電影院、佛堂……走進位於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蔡塘社區的金厝邊養老院,溫馨舒適的布置
-
法治家風家訓徵集 晉江安海厝邊原創閩南四句
有的發來了長輩言傳身教的家風故事,有的拍下了家中懸掛的家訓書法作品,安海厝邊蔡先生還創作了極具晉江傳統文化特色的閩南四句來投稿。 「很多年前,爺爺在我們村的大隊部附近開了家小雜貨店,生意不是太好,勉勉強強能夠生活,儘管這樣,爺爺每年年底都會去鄉稅務所繳稅……」江蘇讀者王加月的來稿,講述了爺爺對他的言傳身教。「繳稅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這是憨厚的爺爺常常念叨的。
-
潮州厝,皇宮起
音頻資料:1、潮州厝,皇宮起; 2、草厝出大蛇;3、千金買厝,萬金買鄰;4、厝角尖哩哩,愛企著有好 厝邊;5、厝邊頭尾,感情爆過菜頭粿;6、勞生拼死,趁錢轄厝地;7、厝局闊,好喝叱;厝局狹9、娶女畝健,起厝興;10、尾囝弟,企厝耳;11、大房頭,俏房腳;潮州厝,皇宮起,說的是潮州府民居是按照皇宮的格局、範式來建築的,什麼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等,都頗有講究和氣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人稱之為
-
閩南語也經典 住厝要有好厝邊
閩南語也經典01 問路靠嘴水,行路靠腳腿。 02.兩人沒相嫌,糙米煮飯也會粘。03.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三人四樣心,賺錢不夠買燈心. 04.做田要有好田邊,住厝要有好厝邊05.吃稱飯(隔夜飯)也著看天時。 06.有錢人驚死,無錢人驚無米。
-
夜讀|「老厝邊」,你們都去哪裡了?
「老厝邊」作者 / 王斌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厝邊」,閩南話意為鄰居。說起「老厝邊」,許多人一聽就心生暖意,勾起時光深處的許多溫馨回憶,滿滿都是歲月不老的鮮活畫面。舊日的時光漫長而沉靜,我的童年是在中華老城區的牆頂巷度過的,記憶中,那段歲月好像是停滯的,老宅院、舊樓房、石板路青石條凳,仿佛都被悠悠歲月打磨得光滑潤澤。
-
厝、 寮、埕、落、間張、廡架腳——閩南傳統建築中的特色名稱
閩南人把在家蓋房子視為「建江山」,並稱為「起厝」。厝這個字是閩南傳統建築的特色用語,還有落、埕、間張等,今天就細說下這些閩南傳統建築的特色名稱。其實「厝」在古漢語並沒有房屋的意思,應該是取義於和「措」諧音,安置的意思。因為閩南人最早是從中原遷徙而來,輾轉流離,隨地安置,就把自己的住所名為厝。主要的房屋稱之為「大厝」,厝的左右兩邊而建的房屋叫「護厝」,類似於古籍中記載的「東西廂房」。有時候會在房屋邊或田邊搭建一些用來放農具柴草或飼養家畜的小屋子叫「寮」,如養雞的叫「雞寮」、養豬的叫「豬寮」。
-
遷府有功 厝邊供奉四帝君
觀音堂開光 厝邊來參拜不少厝邊也趕來,參拜新「請」來的這尊觀音。廟裡的頭家還煮來了甜粥,請信眾們吃。柳少安提議將漳州府遷至薌城
-
閩南「起厝」「入厝」習俗美好生活的寄願
東南網-石獅日報10月8日訊(記者 林梅影)閩南語中建房稱之為「起厝」,搬入新家則稱為「入厝」。對閩南人來說,「起厝」等同於「建業」,是不可疏忽的大事,而「入厝」在閩南人看來,將會與之後一家人的運勢息息相關,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在閩南「起厝」、「入厝」時候,有著許多有趣的講究與習俗。本期的《煉仙打嘴鼓》就帶大家一起走進石獅的鄉村,了解閩南人如何「起厝」與「入厝」。
-
近代廈門同安的這個「土皇帝」,建了一座別具一格的「同」字厝
久聞廈門同安有一座相當有特色,大名「同」字厝的閩南大宅,我其實早想登門造訪,感受一番「同」字厝的風採。前日去同安踩點,專程到「同」字厝一遊,美美的觀賞了這座有歷史有故事有情趣的建築…… 「同」字厝,是近代同安「土皇帝」葉定國的故居,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
-
晉江五店市朝北大厝介紹 建築特色歷史故事(圖)
朝北大厝是旅菲華僑莊朝北的住宅,建於1935年。為五開間二進硬山頂磚木石建築,兼用穿鬥式與抬梁式構架。左有護厝。左右梢間及廂房上面起梳妝樓。佔地面積870平方米。 朝北大厝是最完美詮釋閩南古建築的燕尾脊、馬鞍牆和三川脊的典型古宅。此外,在五店市的眾多僑宅中,朝北大厝被譽為「用盡建築之佳材,極盡雕琢之能事」。
-
五一勞動節:一個人在曾庵厝吃一吃,不可「厝」過!
歡迎大家閱讀李不言的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上方關注,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送給你,請先點開音樂,邊聽邊看更有感覺清明節一個人去了西藏來一次心靈的救贖,勞動節一個人去曾庵厝吃一吃,不可「厝」過!來到了鼓浪嶼看風景,千萬不要忘了去曾庵厝遛一遛,這裡的美食足夠吊足你的味蕾;北方還在沉浸在雨季的時候,鼓浪嶼早已陽光明媚,穿上涼涼的夏裝,秀出美麗的身材,一個人嘗遍曾庵厝各種美味肉餐;這裡有很多小黃車,你可以騎著小黃車進入曾庵厝的深處,但是千萬不要穿短裙哦!
-
一線④ | 漳州「好厝邊」風生水起:「裡子」實了「面子」亮了
2019年初,漳州市婦女聯合會、福州市美和公益服務中心聯合發起「好厝邊」基層婦女組織助力鄉村振興計劃,通過提供資金扶持、培訓指導、技術支持、幫助鄉村治理以及連結資源等形式,達到農村婦女「參加技能培訓強素質,參與鄉村治理促和諧,開展志願服務幫鄰裡,參與文明創建樹新風」的發展目標,進而助力鄉村振興。
-
泉州西街百年老厝 在歲月侵蝕下成斷壁殘垣(圖)
缺少維護,許多古大厝顯得殘破 閩南網1月7日訊 老西街的魅力,是那些土生土長的人,是那些原汁原味的厝。 昨天,記者行走西街,尋找那些堪稱西街精魂的老厝。有些老厝,流淌而過的時光,只能為它的美,增加幾分韻味;有些老厝,因為各種無奈,被現代色彩「侵蝕」,尷尬難耐;有些老厝,卻徹底倒在了歲月的腳邊,只留斷壁殘垣,引人唏噓。
-
霞浦縣溪南謝氏大厝建築群
謝氏大厝續建清乾隆年間,南北面寬42.7米,東西進深45米,建築面積1921.5平方米,東至謝氏大厝外牆為界,西至大路為界,南至馬路弄,北至張厝弄己牆為界。整座為三進兩天井的八扇木結構大厝,俗稱「一透落大厝」。它正面東西向,中間只設正門,左右為空鬥牆包衕,正門稱「頭門樓」、中「左中右三廳」,後落為一字形二式出簷作為臥室庫房,前後天井。
-
藏於山野間的閩南古大厝
原標題:藏於山野間的閩南古大厝 如果要從閩南方言中選取一個最能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字,恐怕非「厝」字莫屬了。 「厝」的意思是房子,在泉州人的記憶中,紅磚厝,絕對是一個能夠喚醒關於古城諸多記憶的溫暖名詞。
-
廈門翔安區:黨建「鄰」聚「好厝邊」
為有效破解城市轉型中存在的基層組織碎片化、人際陌生化等難題,全區上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深植「近鄰」理念,踐行為民宗旨,以好體系、好平臺、好陣地「鄰」聚「好厝邊」,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大嶝街道雙滬社區創新「黨支部+『好厝邊會所』+特邀調解員」模式,統籌老黨員、鄉賢、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搭建「好厝邊」調解平臺,聘請「特邀調解員」,在黨群服務站設置會所,幫助及時化解鄰裡矛盾和解決家庭婚姻、房屋、財產等方面糾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村居」。
-
小岞後厝舉行「康王爺信仰」民俗文化進香巡境活動暨後厝教育基金...
後厝教育基金「後厝教育基金」是在小岞後厝中青年及熱心長輩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宗親每年無條件的自願捐贈資金、募集資金,用於開展支持後厝李氏宗親的獎(助)學。>「至善至德 心系後厝 功在千秋」牌匾,感謝他們「慷慨解囊」以及關心支持後厝宗族發展。
-
潮汕人的「起厝」情結
這個字就是「厝」字!這種情結,或許緣於潮汕人是從中原的「河洛」一帶遷到海隅的炎黃子孫的後代。因為離開祖居地愈遠,戀鄉的情結就愈重,對祖先的一切就會愈加珍愛吧。「厝」是他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是他們告別列祖列宗和妻兒父母向外漂泊的出發點,是他們維繫中華文化的根,是故鄉牽引著他們的線;有了它,流蕩的心就有了可以停泊的港灣,有了可以歇息的驛站,充滿變數的人生能得到時時的撫慰;有了它,他們在外面的拼搏才有了終極的目的——「厝」是他們生命力量之源,保護它、維護它、為它添磚加瓦,也成為一部分潮汕人在外面披荊斬棘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