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昨日,參加研討教育活動的嘉賓,在劉家老厝前合影。
臺海網9月18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氣候宜人、景色優美的鼓嶺,曾活躍著東嶺遊擊隊。隨著鼓嶺閩浙贛五縣中心縣委遊擊隊聯絡站舊址——劉家老厝的發現,越來越多的紅色故事被尋回。
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劉家老厝為原點,挖掘更多的鼓嶺紅色基因,展現鼓嶺的紅色故事、紅色遺蹟、紅色精神。
搶救性修復後對外開放
2018年底,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開展古厝摸排、查訪,新發現許多古厝,其中就包括位於宜夏村大洋坪5號的劉家老厝。
管委會旅文處林晉源告訴記者,當時的劉家老厝特別破舊,木構件已腐朽,大部分屋頂垮塌。發現老厝曾作為閩浙贛五縣中心縣委遊擊隊聯絡站後,管委會立即啟動搶救性保護修復。保護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建築層面的修繕,另一個階段是紅色歷史的發掘。
2019年底,搶救性保護修復基本完工。修復後的劉家老厝是一棟二層石頭房,內部陳設著劉家後人收集並捐贈的先輩遺物,還有舊式槍炮等老物件,還原了70多年前,閩浙贛五縣中心縣委遊擊隊在鼓嶺生活戰鬥的場景。院落西側第一間房為石匠工具間,裡面擺放著一些工具。廚房餐廳和工具間相連,裡面有廚房用具、木桌、長凳等。據說,遊擊隊曾在這裡吃飯。
在老厝的東側,有一個雞籠外觀的哨卡。當年,只要聽聞山裡遠遠傳來急促的狗吠聲,劉家人會馬上把床上的草墊子和木板掀開,讓遊擊隊隊員躲進去。西屋的閣樓是祖孫房,也是當年遊擊隊長和隊員們留宿的房間,樓上加樓下最多可以睡20餘人。
現在,劉家老厝已經正式對公眾開放,市民可以在這裡看到隱蔽戰線上波瀾壯闊的歷史,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紅色故事:石匠錘柄藏情報
昨日上午,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與閩浙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共同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紅色文化」研討教育活動。許多老同志、黨史研究專家,革命先烈後代相聚鼓嶺,以劉家老厝為原點的紅色故事也重新為人所知。
解放戰爭時期,劉家老厝的男主人叫劉慈禎,是一名石匠。1947年2月22日,林白同志被任命為中共閩浙贛區委委員會城市工作部委員。以林白、劉文耀等同志為核心的遊擊隊伍,在劉家老厝建立鼓嶺劉慈幀石匠聯絡站,這座「紅色前哨」是遊擊隊信息聯絡溝通的重要據點。作為信息聯絡員的劉慈禎及其家人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持革命鬥爭,及時傳遞組織命令、掩護遊擊隊員,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慈禎時常在鼓嶺鼓山一帶走村串戶,幫人做工。他把錘子的木柄掏空,用來藏情報,再把錘子混在隨身攜帶的工具中,在地下聯絡交通線上傳遞情報。
1948年,城工部案發生,林白被審查,五縣中心縣委下屬各支遊擊隊發生動搖。正是聯絡站傳出的重要情報,使五縣中心縣委核心人員絕處逢生,也促進了城工部冤案的平反。
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鼓嶺鼓山一帶有許多紅色記憶點,比如:東嶺遊擊隊遊擊戰爭遺址、抗日名將李世甲故居、開國上將葉飛故居、鼓山會議舊址等。
管委會將在紅色旅遊方面發力,打造紅色鼓嶺,通過學術研討、現場考察,以劉家老厝為原點,挖掘鼓嶺更多的紅色基因,如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東嶺遊擊隊遊擊戰爭遺址等。
管委會還將繼續挖掘修繕相關歷史建築,充分展現鼓嶺的紅色故事、紅色遺蹟、紅色精神,打造福州市、福建省乃至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基地。(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