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乘震/文 陳思/圖
中國作協「建黨百年」系列首場大型線下研討會11月22日下午在上海作協舉行,京滬評論家、作家圍繞「紅色起點」紀實文學創作項目進行了研討,稱讚上海作協在紅色題材創作上抓實抓細,在全國領先。
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上海文學界、出版界自2016年聯手啟動「重大主題創作系列出版計劃」,「紅色起點」「紅色足跡」等革命遺址故事創作項目陸續出版,其中,「紅色起點」系列叢書第一季今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包括程小瑩《白紙紅字》、吳海勇《起來——〈風雲兒女〉電影攝製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楊繡麗《巾幗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王萌萌《鏗鏘序曲——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吳越《上海早晨——記中共創辦的第一所大學(1922-1927)》、陳晨《新漁陽裡六號——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起點》,共計50餘萬字。該系列受到全國的關注本報也多次予以報導。中國作協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紅色起點」系列叢書
昨天下午,由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帶隊,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中國作協文學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吳秉傑、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副主任李曉東、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張陵等一行,專程來到上海,與上海的文藝評論家楊揚、毛時安、羅崗,紅色起點系列叢書的作者等共聚一堂,各抒己見。
▲研討會現場
何向陽感慨地說:「今年中國作協創作重點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項,上海早幾年就已籌劃。領導親自策劃掛帥出徵,工作抓細抓實抓住出實效,調動作家的創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作協在制度、資源、政策方面優勢,積極探索創新重點文學創作工作新思路,拿出了一批格局、視野和專業性不一般的作品,在全國走在前列,為慶祝建黨百年獻上厚禮。體現了滬上文學生力軍隊伍的活力。」評論家們分別對這六部作品的選題、史料發掘、作品形式、結構、語言等分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評論家們看來,善於捕捉關鍵人物與關鍵事件是「紅色起點」叢書的創作特點與亮點。《文藝報》總編輯、評論家梁鴻鷹說:「這六部作品沒有直接講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但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上海這座紅色城市的淵源與根脈。」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副主任李曉東說:「這套書的重要意義在於揭示了上海作為『紅色起點』不光是黨的誕生地這一件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育、文化、工人運動等方方面面,在組織架構、思想基礎、人才隊伍等各個層面,紅色基因早已在上海這座城市滲透。」評論家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研討會現場
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稱讚這套叢書「回到起點、回到黨的誕生地,從中共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幹部的學校——平民女校、黨在上海成立的第一個團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到黨領導創建的第一個文學組織——左翼作家聯盟、黨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上海大學,「紅色起點」系列作品正是以文學紀實手法講述建黨初期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奮鬥歷程,社會反響熱烈,這是一套成規模、成系列,拿得出手、有分量的文學收穫。」他說,「在建黨百年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來臨之際,文學界有責任對此做出梳理和記錄,發出屬於文學的聲音。在還原歷史真實、放大紅色精神方面,文學應該發揮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