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風流,傳承不息

2020-12-18 四川日報

藝海風流,傳承不息

本報記者   張良娟

    ——餘開元從藝五十周年文藝晚會側記
□本報記者 張良娟
    11月12日晚,成都錦城藝術宮舞臺上下星光熠熠。
    舞臺上,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著名主持人朱軍、川劇「二度梅」陳巧茹、黃梅戲「梅花」蔣建國和吳亞玲各展風採;觀眾席上,魏明倫、許倩雲、藍光臨、左清飛等戲劇名家矚目鼓掌。
    當晚,藝海風流——餘開元從藝五十周年文藝晚會在這裡舉行。晚會通過《舞臺的綻放》、《校園的芬芳》、《把藝術還給人民》三個篇章,展現了川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川劇瀘州河流派藝術傳承人餘開元從藝、從教的五十年藝術經歷。
    這場星光熠熠的文藝晚會因為眾多名家的捧場,成為一場戲劇界的盛會。
    已經73歲高齡的尚長榮不辭辛勞,特意從北京趕來成都,以一段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自己的隊伍來到面前》祝賀演出。雖然年事已高,但尚長榮底氣不減當年,一開口就贏得滿堂彩。短短三分鐘的唱段,響起六次掌聲。
    京劇開場滿堂彩之後,尚長榮將舞臺還給川劇。從瀘州走出的川劇名角、「二度梅」陳巧茹盛裝登臺,以一出《貴妃醉酒》向臺下觀眾展示出川劇亦美亦幻的一面。隨後,「梅花獎」得主崔光麗、三上春晚的川劇變臉大師何洪慶、川劇瀘州河流派的傳承人先後上臺,表演了《人間好》、《川劇絕技表演》、《八陣圖》等經典片段。武生的翎子功、倒硬人、花旦的水袖功、變臉吐火等川劇絕技一一上演,引發臺下陣陣掌聲。
    黃梅戲兩朵「梅花」蔣建國和吳亞玲也聯袂登臺,用精彩的演出為川劇藝術喝彩。除了戲曲,舞蹈、歌曲、詩朗誦等藝術形式也交叉在舞臺上出現。

相關焦點

  • 「藝海風流」呂恩誼油畫作品欣賞
    1984年張愛萍將軍送他一幅題詞:「藝海風流」;1988年國畫大師吳作人送呂恩誼題詞:「藝無止境」。1989年12月呂恩誼在部隊離休,現雖年屆古稀,但他從沒停止畫筆,仍悉心從事中國油畫創作和理論研究,他充滿自信,繼續沿著已走出的道路走下去。
  • 名家傳記《高國梁·藝海春秋》首發會在石家莊舉行
    12月7日上午,高國梁個人傳記《藝海春秋》首發會在石家莊市舉行。圖為高國梁演講 毛雨禾攝河北新聞網12月7日訊(毛雨禾)今天上午,河北戲曲名家高國梁個人傳記《藝海春秋》首發會在石家莊市舉行。圖為賈吉慶致辭 毛雨禾攝賈吉慶致辭說:「《藝海春秋》這本書是通過用書籍記載的方式去傳承藝術,將從事戲曲藝術事業的老前輩、老藝術家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詳細地記錄下來。全書有故事,有圖像,有理論,這就是藝術傳承上的守正創新。應當將戲曲藝術認認真真的記錄下來,傳承下去,這是每一個戲曲人的職責。」
  • 天祿畫卷|藝海拾貝金貝殼師生書畫展
    在西安圖書館的大力支持以及金貝殼藝術中心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天祿畫卷-藝海拾貝.金貝殼師生書畫展終於和大家見面了;此展是以師生書畫展為契機開展的一場公益活動;展出的書畫作品全部出自金貝殼書畫藝術中心師生筆下,我們以「傳承藝術真諦,體現中心文化、彰顯教育成果」為使命,給孩子們搭建展現自我的藝術平臺。
  • 《藝海春秋——高國梁》新書發布 戲曲名家講述藝術人生
    長城網訊(記者 路娟)12月7日,由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藝海春秋——高國梁》新書首發式在石家莊舉行。該書講述了戲曲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高國梁的藝術人生。高國梁,1932年生於安新縣,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幼痴迷戲曲,1946年順利考取當時赫赫有名的鷹揚劇校,先後師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蕭連芳、邱富棠、沈富貴、茹富蘭等人。
  • 繼往開來奮進不息,傳承之火熊熊燃起—代躍強
    繼往開來奮進不息,傳承之火熊熊燃起—代躍強轉會期結束,對於我們來說隊伍也迎來了全面的變革,老隊長馬哲宣布退役,念舊、常旭轉會,S17賽季我們的戰神八將以全新的身份帶領隊伍在賽場上披荊斬棘。【關於傳承:是責任、是擔當、是熱愛】說起18,是聯盟中及其稀少的從S1—S17賽季無一缺席的選手,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跟隨師傅馬哲一起徵戰沙場,也是我們創造四連冠、五冠王的關鍵性選手。與師傅馬哲並肩作戰,是18最為習慣、最為舒服的時候,賽場之上無後顧之憂讓18能夠放手大膽一搏。而如今,18也從馬哲手中接過了隊長的交接棒,成為了我們新賽季隊伍的領頭羊。
  • 永遠銘記 傳承不息——序《緣》憶鄧老
    【紀念鄧鐵濤教授逝世周年】 永遠銘記 傳承不息——序《緣》憶鄧老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我們尊稱為鄧老,他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位老黨員,是傑出中醫一院人。
  • 餘浩然同學父親在「藝海學堂24周年慶師生書畫展」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家長朋友們、各位同學們:      我是藝海學堂餘浩然的爸爸 ,能作為家長代表發言,非常高興
  • 傳承不息——宣州區家族企業沙龍圓滿落幕
    東方潮 傳承不息進取不止薪火相傳自古便是徽商傳統,數百年的傳承與發揚,湧現出了以胡雪巖為代表的一大批商界翹楚,跟隨時代向新發展。江山代有才人出,徽商文化傳承至今,熠熠生輝、歷久而彌新。本次會議之所以擇址桃花源,即是因為桃花源凝聚匠心的中式傳承,宣城人居生活改善的標杆理念。
  • 逐夢奮進,詮釋不息的精神傳承
    宋文強  精神的傳承不是守住爐火的餘燼,而是傳遞熱情的火焰。新中國成立70年,詮釋了「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含義。輝煌背後,是對夢的追逐,亦是在傳承民族精神中不斷的跨越。
  • 南京藝海潮書畫院水墨丹青20載
    中國江蘇網3月8日南京訊(記者華誠)日前,南京藝海潮書畫院迎來建院20周年紀念日,書畫家歡聚一堂,激情飛揚,相互鼓勵,要用畫筆繪出更好的藝術作品。   20年前的方軍還年輕,牽頭成立了南京藝海潮書畫院,這也是南京最早一批書畫院之一。
  • 「曲山藝海——星樂匯」姚忠賢老藝術家工作室成果展示匯報演出成功舉行
    11月1日上午十點,濟南市文化館曲山藝海星樂匯書場弦樂繞耳,琴韻悠揚,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立項資助的濟南市曲藝團姚忠賢山東琴書老藝術家工作室經過半年多的傳承教習,舉辦了階段性成果展示匯報專場,泉城濟南的曲藝愛好者及社區觀眾共聚一堂
  • 「藝海一粟 匠心碩果」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宜開展
    中國江蘇網10月18日無錫訊 10月17日下午,「藝海一粟 匠心碩果」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宜興市毛國強紫砂藝術館開幕。展覽薈萃了毛國強從藝60年來的悉心創造,以及毛國強40多位徒弟的精品力作。
  • 「皇阿瑪」張鐵林:戲裡戲外都多情,生命不止,風流不息?
    在戲中風流多情的他,在戲外生活中也是不遑多讓...出生於1957年的張鐵林,自幼在西安長大,是電視電影演員。他從小就很喜歡模仿身邊的人和事,有著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彼時的張鐵林還並未確立自己當演員的夢想,只是個尋常人家的皮孩子。
  • 《 藝海塵埃落未定》趙元
    《 藝海塵埃落未定編劇徐棻老師操刀再改編將厚重的康巴土司文明末落史(阿來先生原著三十一萬多字)濃縮調合成一個半小時的新編藏韻川戲,融入藏區特有的民族風和川劇的獨特唱腔,再輔以王文訓老師(國家一級作曲家,《塵埃落定》作曲、配器)有別於傳統配樂增加以時代音樂元素,以更為自由的表現力度融入西藏民族音樂稀釋了舊式川戲的伴奏符號,讓年輕的觀眾也能穿越歷史的塵埃,品味與傳統川劇迥異別樣的感覺,也許給古典傳統的藝術形式在當代怎樣傳承作了些許啟迪
  • 「藝海遊龍」蔣基雲美術作品展邀請函
    翻閱史章,但凡超群的畫家,靈性與悟性,勤奮與刻苦,缺一不可。今天,走進越秀公園,走進盛載100餘副巨作之展廳,感受這位80後畫家對中國畫的虔誠與熱愛。正如他所云:習作國畫,秉承傳統技法是基本功,務必立足於中國傳統技藝,只有在秉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並融入自己的思想及藝術內涵,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
  • 「藝海綴珠—兩岸書畫名家聯展」在新竹啟幕
    「藝海綴珠—兩岸書畫名家聯展」在新竹啟幕 圖為臺灣新竹縣長邱鏡淳在開幕式上致辭記者 冽瑋 攝    圖為剪彩儀式,臺灣新竹縣長邱鏡淳(前排左三)、原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林澄枝(前排左四) 記者 陳立宇 攝   中新網臺北10月16日電 (記者 冽瑋陳立宇)「藝海綴珠—兩岸書畫名家聯展」16日在臺灣新竹美術館啟幕,該展覽為期6天,由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新竹縣政府、
  • 用文字記錄老藝術家的一生《藝海春秋——高國梁》出版
    12月7日,《藝海春秋——高國梁》首發式在省會舉辦。據了解,該書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高國梁,戲曲教育家、表演藝術家,1932年生於河北省安新縣。據介紹,《藝海春秋——高國梁》從搜集資料、採編、組稿到出版歷時三年,共計6萬字,書中共有300張照片。全片共分為《故鄉情重》《梨園問道》《以戲為媒》《金針度人》等8章,介紹了高國梁的家學傳承、少年拜師的經歷、投身戲曲工作等人生歷程,一位對表演藝術執著和苛刻的老藝術家形象躍然紙上。
  • 福建美術館國慶舉辦《藝海擷英——閩籍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展》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0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10月1日至8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福建省美術館舉辦《藝海擷英——閩籍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展》。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創作年代為主線,集中體現了近現代閩籍書畫名家對國畫與書法藝術的傳承與鼎新,讓廣大觀眾在歡度國慶的祥和氣氛中共享閩籍書畫藝術盛宴,在書情畫意的世界中跨越時空與名家名作面對面交流,領略名家精湛的藝術造詣,回溯閩籍書畫藝術的永恆魅力。
  • 我在雪博會⑧丨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不息
    匠心輔以創新,讓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不息,溫暖著一代又一代人……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徐慕旗 實習生:張琪 編輯:趙樹凱
  • 《禽鳥百態》藝海新燈塔
    通過之前對該書有關信息的了解,並多年對汪老師作品的欣賞學習,判定巜禽鳥百態》定會成為繪畫藝術海洋的新燈塔,勢必會發出耀眼而強有力的光,為茫茫藝海的一葉葉扁舟照亮前行的路,也將會成為繪畫藝術寶庫的又一傳世寶典,惠及千千萬萬前赴後繼的藝海趕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