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三角洲西陲,南海之濱的蓬江,有一塊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沃土。
一個擁有積澱百年歷史文化,依舊保持古風舊貌,以珠璣巷文化和中原文化、嶺南文化、海洋文化的深度衝撞交融,被世人尊稱為「南遷終點」、「後珠璣巷」和「第二中轉站」。
她,就是聞名於世的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
群山環繞的良溪村 BY 夜的精靈
在古建築群日漸消失的今天,蓬江良溪卻完整地保存著800多年前的建築風貌,溪水環繞,牌坊林立,青石古道,楹聯處處,歲月讓蓬江良溪,文化厚重,古風依舊。
//////////
古蓢底,今良溪
「良溪」舊稱「蓢底」也稱「蓢溪」。 記載稱,良溪本是低洼的沼澤地,長滿水草,新會人稱叫蓢草,因而得蓢底之名。
而「良溪」二字始見於明代。明代洪武元年,因村人砍竹、伐木為架,夯土築堤,攔水造田,修溝引水,隨著環境的改變,蓢草漸漸少了。
良溪村田園景象 BY 夜的精靈
因考慮到「蓢底」已不適合做村名,遂以「良才大用,溪水長流」來作為村新名字的內涵,期望族人代代出經國濟世的人才,子孫繁衍如溪水長流不斷。
又因「蓢底」讀音與方言「良溪」相同,村民同時也希望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之意,故改稱「良溪」,懷舊的村民也稱「良溪」為「蓢溪」,但更多的是以良溪為名,沿用至今。
良溪村老房子 BY 李建成
南遷終點,「後珠璣巷」
「唔使問阿貴」是廣東的一句著名諺語,意思是不用問誰都能知道某事。而諺語中的「阿貴」卻真有其人,就是蓬江良溪村的羅貴。
良溪村牌坊 BY 唐柳
據族譜記載,南宋時期,有貢生羅貴,字天爵,號琴軒。南宋紹興元年正月十六日,由羅貴領頭率37姓共97家起程南遷,一眾跋山涉水,歷盡艱辛,險象環生,耗時兩個月才抵達蓢底(即良溪村)。
羅貴像 BY 蓬江政法
有族譜載:
「時無舟楫,我祖兄弟砍竹為插,乘流漂泊,夜半突至連州江口,潦水衝散」;
「順水漂流,及狂風大作,排散,溺水死者甚多」。
可見此次南遷之艱辛,付出代價之沉重。
良溪村全貌 BY 網絡
羅貴率眾南遷,是中國移民史上的大事件,也是廣府文化發展的重要起點。良溪村,也成了珠璣巷移民群南遷的第一落腳點。
//////////
質樸古村,百年滄桑
良溪古村像一個穿越歷史時光的堅硬的「核」,即使文化大革命都沒有殃及到古樸的良溪。
殘破老宅 BY 夜的精靈
羅氏大宗祠
走進良溪古村,最惹眼的應屬羅氏大宗祠。羅氏大宗祠建於良溪村村口,面寬三間,磚木結構,一式硬山頂,顯得平實、厚重而又大氣。
羅氏宗祠 BY 夜的精靈
進門石柱上的一副長對聯:發跡珠璣,首領馮、黃、陳、麥、陸諸姓九十七人,歷險濟艱嘗獨任;開基蓈底,分居廣、肇、惠、韶、潮各郡萬千百世,支流別派盡同源。不僅道出了良溪古村的歷史來歷,也彰顯了羅氏族人的龐大。
羅氏祠堂 BY 網易博客
宗祠興盛的背後是良溪歷代的英才輩出。如南遷領頭人羅貴;清代道光年進士「粵東四家」之一的羅天池;道光十五年恩科解元羅芳;武舉人羅始麟及近代畫家羅艮齋;清末國內第一位運用「安布羅」攝影技術拍照人像的攝影師羅以禮等。
羅氏祠堂 BY 新華社 關煜柔
青雲古道
在良溪有一條穿村而過的古道,名曰青雲路。這條路據說是當年聯繫村外的唯一通道,有幾公裡長,一直鋪到河邊的碼頭。古時候村裡的學子考學時都要來走一走,「有平步青雲之意」。
青雲路 BY 新華社 關煜柔
這不僅是是一條人行道,更是一條商貿之道。據介紹,民國以前來往於這條古道上的菸絲、茶葉、生油商人絡繹不絕。清朝末年良溪巨富羅奇生、羅光耀就從這裡發跡。
節孝牌坊
節孝牌坊 BY 夜的精靈
清乾隆元年留下的貞節牌坊,與別處牌坊立於空闊處不同,這個牌坊顯得異常低調,甚至緊貼著牌坊外包了一層牆,似乎要把自己藏起來,藏得更深一些。上面有著「旌表節婦羅門吳氏」的字樣。
韞石堂
村裡最富麗堂皇的私人住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是良溪現今保存最完好的清末建築。
整體建築以青磚瓦頂木為結構中央大廳的屏風及左右房門都鑲著五彩透光的滿洲玻璃,後有書房「聽濤別墅」,書房前的小巷緊貼山邊,小巷用青石條鋪設,山上一年四季都有水流下來,景色非常宜人。
韞石堂的圓木柵門 BY 曾陽漾
更別還有始建年代不詳,即使從嘉慶十三年最後一次重建算起,至今也有200多年歷史的五部堂了。
五部堂 BY 新華社 關煜柔
斑駁的古牆,高大的老樹,幽深的小巷,莊重樸素的古建築,是良溪樸實的名片,層層挑起的飛簷,祠堂,貞節牌坊,祖廟,羅貴墓……是良溪歲月的印記。
古屋 BY 夜的精靈
屋頂 BY 新華社 關煜柔
古牆 BY 夜的精靈
百年良溪,古風依舊,仿佛是喧囂城市中,那一片安靜的人間淨土。
//////////
毓秀之地,魚米之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蓬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僅造就了古樸典雅,人才輩出的良溪,還是聞名的魚米之鄉,這到底是一塊怎樣的毓秀之地?
江門蓬江 BY 中新網廣東
蓬江是江門中心城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翼,毗鄰港澳,北連廣州、佛山,東接中山、珠海,南向南海,理位置優越,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工業百強區。
蓬江全景 BY 暱圖網
蓬江十景,秀色可餐
蓬江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廣州歷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居,有居必有景,有美景必有美食。
蓬江最有名的「蓬江十景」是歷史遺留的文化瑰寶,是文化底蘊最好的展現,是最不可錯過的獨特風景。
十景之一廣場瑰寶(五邑華僑廣場、華僑博物館),是華橋文化的精神載體:
廣場瑰寶 BY 悅遊越知味
十景之一陳垣故居,是陳垣先生誕生和成長的地方,是典型的晚清建築:
陳垣 BY 悅遊越知味
十景之一雙虹映日(潮連大橋、荷塘大橋),是蓬江重要的交通樞紐,清晨太陽升起在兩橋之間,是難得一見的美景:
潮連大橋 BY 彭偉宗
十景之一綠野西坑(大西坑森林公園),景區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含量高被譽為江門的「市肺」:
大西坑風景區 BY 江門吃喝玩樂
十景之一長堤風貌街,這個有「小廣州」之稱的老商業歷史街區。在鼎盛時期,商業、娛樂、物流等風生水起,高度繁榮。獨具嶺南特色的「騎樓」建築群,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整的僑鄉特色明顯的文化街區:
長堤風韻 BY 網絡
十景之一洪聖公園,洪聖是中國民間信奉的海神。 原為天后廟,後擴建為公園,現在園內有洪聖殿、慈母亭、四眼井等古蹟。若逢天后誕,供奉的遊人絡繹不絕:
洪聖 BY 悅遊越知味
十景之一叱石風景區,萬鬆勁秀,奇石滿布,幽谷清泉,廟宇亭臺依山而建,綠樹成蔭,流水瀑漏,一派綠水青山、生機勃勃的景象。既有古剎之雄偉,又有園林之風光,將自然人文景觀渾然一體:
叱石風景區 BY 網絡
十景之一陳白沙紀念館,是為紀念"嶺南第一人"陳白沙而建的,是明代庭院式為主的古建築群:
白沙 BY 悅遊越知味
正所謂,良辰美景,秀色可餐。欣賞完了蓬江美景,怎麼少得了蓬江的美食。
聞名港澳的杜阮涼瓜、做法奇特的石爆牛仔肉、無雞不成宴的杜阮雞、廣東人最愛的老火靚湯——僑鄉第一湯等等,太多的美食讓人目不暇接:
杜阮涼瓜 BY 古建中國
將準備好的牛肉片放到滾燙的鵝卵石上稱作「石爆牛仔肉」 BY 網絡
杜阮雞 BY 江門網
僑鄉第一湯 BY 金羊網旅遊吧
吃完美食,再來一杯百年柑普茶,消滯提神,賽過活神仙。
柑普茶是以雲南普洱茶和新會柑製作而成,是羅天池始創的,除了消滯提神,還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是蓬江最有特色的特產。
柑普茶 BY 叄屋
柑普茶 BY 網絡
蓬江,一個集文化、美景、美食於一身的全國百強區,有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有古樸典雅的良溪古風,有美麗宜人的自然景觀。
置身其中享受一份平淡恬靜,人間樂事,莫過於此。
參考:
蓬江發布:八百年滄桑 「後珠璣巷」良溪古村在沉寂中甦醒
蓬江政法:古村風韻·細品良溪|良溪村村名的來歷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