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人皆知南雄有處珠璣巷,卻多不知道在珠三角腹地的江門市棠下鎮同樣有一處「後珠璣巷」,那就是良溪古村。那裡也是第三屆世界廣府大會的主會場、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初入良溪村村口就可見到一處三進式古建築「羅氏大宗祠」,門前廣場上的雕像為羅貴,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正是他帶領36姓從南雄進入廣東腹地、再往各地開枝散葉,所以那裡又稱「後珠璣巷」。
羅氏大宗祠正門,三進大院可一眼望盡。
三進三廳的建築形制與中原建築一脈相承,也是江門地區保留得較為完整的宗祠古建之一。
這是一處典型的嶺南風格古建築,沒有奢華的外觀、有的只是古樸的書香氣息。
類似的巷廊結構在廣州陳家祠也能看到,但陳家祠的歷史就遠不如這裡久遠了!
宋代風格的黑底金漆廊門。
今日頭條有「青雲計劃」,這裡也有「青雲路」,因為從此路內進,一路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
這裡就是一處「進士井」,類似的古井在良溪村真是不少,有多處進士、解元的故宅。
羅氏大宗祠的背後就是保留完整的古村,均為青石板路,貫穿著整個村子;村中遍布龍眼、黃皮等果樹,一派濃厚的嶺南古村風情。
村道給人的乾淨就是「古樸、乾淨」,真的是一塵不染的清淨,而且古村裡依舊住有大量村民、並非如圖那樣毫無人氣的一個「景區」。
這樣的古巷可環村一圈,當中還有數不清的「裡巷「,足夠深度遊覽者閒逛一整天。
這裡就是其中一處「裡巷「,內中各有風味。
村道彎彎,但走在裡面絕對不會迷路,倒是因時間久遠,有些小巷可能因房屋坍塌斷頭了。
良溪村裡的「五部堂」,為村中的「宗族法庭」之地。古時候朝廷律法延伸不到的地方,地方秩序都是通過族規自我維繫的。
世界廣府大會的會場上,留下了從這裡走向廣東各地的各姓旗幟,有我的(李)、很可能也有你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