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積木小屋》:解讀這部奧斯卡動畫電影的魅力與情感表達方式

2020-12-20 我是小米醬

《回憶積木小屋》是一部日本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老人為了尋找自己心愛的菸斗,穿著潛水服回到海底小木屋,隨著越潛越深,舊時記憶也隨之而來的故事。影片散發著濃濃的法式情調,畫面色彩搭配的很好,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但是肢體動作和象徵符號的運用銜接自然,背景音樂也營造出感人的氛圍。

這部影片上映於2008年,由日本導演加藤久仁生執導併兼任編劇,影片圍繞著「親情」這一主題,描述老人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帶給觀眾溫情的同時也傳遞了很多現實意義。全片總時長為12分鐘左右,雖為短片,但是短小精悍,不僅榮獲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同時超過14萬人在豆瓣上為它打出了9.3的高分。

單純地從短片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我今天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兩個方面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這部電影中用到的三個情感表達的方式。

01、敘事結構:現實與回憶交錯式切換,通過對比鮮明的表達老人孑然一身的孤獨

《回憶積木小屋》採用了時間線倒敘的手法。影片開頭老人獨自生活在積木小屋裡,因為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原有的屋子 ,所以只能像蓋積木一樣往上繼續建造。陪伴老人很久的菸斗在一次勞作中丟失了,老人找了很久,也試過用其他的菸斗代替,但最終都搖搖頭放棄了。因此,他決定穿上潛水服回到海底小屋,尋找丟失的菸斗,故事就從此展開。

倒敘的結構常常用來交代以前發生的故事,這種敘事結構會打亂觀眾的邏輯,所以劇情銜接是否自然可以看出一個導演的高明之處。

這部影片裡,隨著老人越潛越深,過去的珍貴回憶也隨之而來,每個屋子都代表著不同時期的回憶,作為觀眾,剛開始會有些不解,但是隨著故事發展,主線也清晰的呈現出來。

《回憶積木小屋》是如何通過現實與回憶的切換,表達出老人孑然一身的孤獨,巧妙的增加影片信息量,提升這部影片的價值呢?

①現實與回憶的切換:多個不同時空的回憶與現實進行鮮明的對比

電影的開篇以老人的角度出發,他生活在類似孤島的積木小屋裡,牆上的相框裡放著家人們的照片,現實中卻只有他一個人。到了就餐時間,他關上窗戶,拿出餐具,倒上一小杯紅酒,餐盤裡是一條小魚,電視機裡嘈雜的笑聲和現實中寂寞的場景形成對比,雖然沒有對白,沒有老人誇張的肢體語言,但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孤獨。

將這種孤獨放大,是在老人穿著潛水服尋找菸斗的過程中。時間線開始倒敘,老人下潛到第一個房間,拿到菸斗的一瞬間,畫面閃回到了老伴幫他撿菸斗的回憶裡,美好的回憶讓老人捨不得回到現實。他繼續下潛,接著看到了老伴生病躺在床上,他坐在一旁餵藥的場景,畫面一轉又閃回到現實中,面前只剩下一張破舊的小床。

通過這種現實與回憶的切換,鮮明的表達出老人的孤獨,以前他有老伴陪著,三餐四季都可以和對方共度,但是最後卻剩下他一個人,這種悲傷像是要溢出畫面。這種交錯式的敘事結構,從視覺上傳遞情緒,更能直擊人心。

老人繼續下潛,他陸續看到了女兒結婚、女兒第一次帶男友回家、老人和妻子年輕時的畫面,劇情始於老年生活,中間貫穿了中年、青年、童年時期,最終又回到了老年。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隨著老人的下潛,不僅看到了珍貴的回憶,也看到了這座積木小屋的由來。

在這樣的敘事結構下,導演用樸實真誠的手法去打動觀影者,雖然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但是通過場景的塑造和回憶的對比,觸動每個人的心弦,我想這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積木小屋的存在不僅是老人的精神寄託,也表達了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人們生活在一個個孤島的環境意識。

②冷暖色調的對比:偏暖的淡黃色調和偏冷的藍綠色調傳遞不同情緒

影片基本上採用的是黃和藍綠兩種色調,在視覺效果上,黃色會顯的溫暖明亮一些,而藍綠色調則偏冷,老人潛入海底,畫面進入冷色調,而當回憶襲來時,畫面又銜接為溫暖的淡黃色。

每當沉睡的回憶被開啟時,以暖色係為主導的畫面則會帶著人回到甜蜜的時刻,老人和妻子的日常相伴、老人和女兒一家拍全家福、年輕時和妻子互相追逐、浪漫的表白時刻等一系列回憶都讓人沉浸在幸福當中,而當老人想要觸摸回憶時,畫面一下子回到冰冷的現實,物是人非,只剩孤獨。

作為觀影者,視覺效果是讓人最容易受到震撼的表現方式,而色彩的運用也更能讓人感同身受。影片中,女兒坐輪船離開家的畫面像極了現實生活中「兒行千裡母擔憂」,老人一家的甜蜜時刻像極了許許多多普通家庭的日常,正是通過這些細節和色彩上的變化,更加讓影片具有現實意義,也「潤物細無聲」的打動人心。

02、鏡頭語言:大量地運用全景、遠景鏡頭和靜止鏡頭渲染氣氛,讓影片的意境更加耐人尋味

《回憶積木小屋》這部電影,運用了大量的全景、遠景鏡頭。比如在影片開頭的時候,從全景鏡頭裡看到老人一個人待在屋子裡,牆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相框,表明曾經存在著熱鬧,屋裡的擺設簡單,家具單調,狹小逼仄的環境有些壓抑。緊接著,一個遠景鏡頭,跳出屋子俯瞰周圍的環境,海平面上升,很多屋子都被淹沒了,海鷗飛過天空,遠處的輪船緩緩駛過,可以看出這裡曾經是一座城市。

影片中對於海面上的景色採用了很多靜止鏡頭,有老人在的鏡頭裡,起到了襯託主體渲染氣氛的作用,沒有老人在的鏡頭裡,通過靜止的鏡頭塑造平靜又空曠的空間效果,渲染了影片寂靜哀傷的氛圍。導演採用了富有情感的鏡頭語言,呈現出整部影片的基調:哀傷、寂寞、孤獨、回憶。

《視聽語言》這本書中細緻的描寫了景別的類型和作用,像《回憶積木小屋》裡大量地全景、遠景等鏡頭,放在影片開頭和結尾,承擔著交代環境、寫景抒情、營造氣氛、結束全局的功能。正是這些鏡頭等組成的視聽語言,可以讓觀影者有好的體驗,可以感知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情感。

在我看來,導演的鏡頭語言樸實真誠,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從老人回憶過去的故事入手,自然而然的帶領觀眾走進影片。在導演的鏡頭下,老人孤獨一人的情緒被放大,過去生活的美好也讓人無限憧憬,整部影片縈繞著淡淡的哀傷,不同類別的鏡頭語言讓電影的情感表達更加的豐滿。

這樣的鏡頭呈現方式,在影片中很多段落裡都有出現。除了這點,這部影片中還有很多象徵符號的出現塑造了影片的深度和內涵。比如說菸斗、積木小屋、海水,這些象徵符號的運用不僅作為主線引導觀眾回到過去,而且引發耐人尋味的深層次思考。

影片中菸斗作為主線出現過很多次,比如在老人生命的不同時期都能發現它的蹤影,它的象徵意義其實是代表的老人過去的回憶,菸斗雖是物,但是寄託了精神上的情感。老人幹活時帶著它,女兒結婚時、拍全家福時也帶著它,物是人非,但是菸斗依然陪著老人。

積木小屋的每一層都代表著不同的時間段,老人潛水到最底層的時候,打開門環顧四周,一切都被海水淹沒了,周圍都是房子的廢墟。回憶隨之而來,在老人小的時候,這裡還是陸地,大樹和花草都自由地生長著,房子上的煙囪緩緩冒著煙,他跟妻子圍繞著一顆大樹奔跑追逐著。

隨著時間的過去,海平面逐漸上升,淹沒了房子,於是人們開始像堆積木一樣繼續往上蓋房子。有的人離開了,鄰居越來越少,老人一家繼續生活在這裡,女兒在長大後坐著遊輪離開,可以看出當時的陸地已經被淹沒了很多。海水的吞噬象徵著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人們逐漸變成一座孤島,城市都變成海洋,傳遞出了強烈的環保意識。

《回憶積木小屋》中鏡頭語言和象徵符號的運用,為這部電影塑造了深度和內涵。它不僅是一部回憶親情的溫暖短片,而且把環保意識和現代人的精神現狀融入其中。讓這個電影故事充滿了真實的力量,劇情簡單,但是意義深刻。

在我看來,正是這些鏡頭語言的呈現,才將這個平凡普通的故事富有意義,在老人的人生經歷中,有過美好、有過離別,也有過孤獨,從中我們可以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比如,珍惜當下,保護環境。導演用心傳遞了很多思想,這些正面或者側面的寓意需要觀影者用心發現。

03、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這部電影中用到的三個情感表達的方式

一部電影通過人物形象、故事內容等多種表現方式向觀眾傳遞價值和生活的現實意義,最打動人的地方是作品的精神內涵和內在情感,作品真情實感的流露可以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因此,電影的情感表達方式變得尤為重要。

那麼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影處理的我們,應該如何在觀影時發現導演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減少對電影中有價值內容的錯過?

下面將結合我多年的觀影經驗,結合《回憶積木小屋》中的情節,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的情感表達方式幫助我們更深入的了解電影想要表達的現實意義。

①故事內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事內容《回憶積木小屋》講述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通過回憶,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相對於完整的故事,老人年輕時跟妻子相識、女兒慢慢長大離家、女兒帶回男友結婚,一家人幸福的拍全家福、妻子生病兩人變老、最終孑然一身。通過故事內容,我們可以大概的了解影片發生的背景,更容易感動深受,將自己代入到影片當中。

作為觀影者,我們需要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導演或者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體思想是什麼,才能進行接下來的分析和思考。影片通過故事內容展現出來的情感,可以幫助觀影者通過相似的經歷,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人物形象整部影片沒有對白,影片開頭我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導演通過對人物的塑造,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傴僂的老頭,步態遲緩、身材走形的形象讓人明白他一定是經歷過滄桑。

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角色,比如國產動畫哪吒是一副吊兒郎當的形象,當他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形象又一個身材細長的少年,渾身充滿力量,通過不同形象可以讓我們初步了人物的性格。對於沒有對白的動畫電影來說,人物形象的塑造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觀影者,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形象了解人物性格,開展想像的空間,多層次的解讀為什麼人物要用這樣的形象?這樣的人物形象又傳達給我們什麼思想?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幫助自己發散思維,對影片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②鏡頭語言和畫面色彩的運用

鏡頭語言:整部影片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人潛入海底的過程以及相關的回憶,這個時候採用了很多運動鏡頭,通過垂直運動,我們的思緒跟隨著老人緩緩向下,產生強烈的視覺心理上的變化。除此以外,還有大量的全景、遠景鏡頭營造出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調,哀傷中又存在美好。

影片中還採用了一些推鏡頭,遠景或者全景鏡頭中,老人孤獨的待在畫面中央,通過推鏡頭,逐漸看清老人的臉和表情,突出了主題細節和重點。正是這些鏡頭語言,對角色景別的選取,傳遞給觀影中另一種情感表達。

畫面色彩:科學家多次實驗證明,不同的色彩會影響人的溫度知覺、空間知覺甚至情緒。比如家用飲水機的開關上,代表熱水的是紅色標誌,代表涼水的是藍色標誌,紅色給人的感覺就是熱情。影片中的畫面色彩對於塑造人物、表達情感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老人穿著紅衣綠褲,看似不協調,搭配怪異但是為昏黃的基調添上了幾抹色彩,也能側面反映出,雖然老人孤獨一人,但是美好的回憶支撐著繼續生活下去,他對生活還是充滿了希望。海水的藍綠色屬於偏冷的色調,它代表了冰冷,理智和現實,傳遞給觀眾的就是回憶逝去,現實殘酷的情感色彩。

回憶時畫面呈現淡黃色,代表著明快、歡樂的情緒,這種色彩基調很好地表現了過去的美好生活。由此看來,畫面的色彩基調是重要的抒情手段之一,它能讓觀眾很快的進入情緒。

③背景音樂和象徵符號的應用

整部影片的背景音樂是以鋼琴演奏為主,節奏舒緩,旋律悠揚。隨著老人尋找菸斗的過程中,音樂節奏加快,旋律也變得輕快起來,音樂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手段,它與畫面緊密的結合起來,構成獨特的情感表現形式。

《回憶積木小屋》中的象徵符合類似菸斗、相框、海水、積木小屋這些,都有著獨特的作用,作為觀影者,我們不能忽略這些事物的存在,比如《海上鋼琴師》裡的鋼琴、《地球上的星星》裡的畫板都有著特殊的存在意義,寄託著人們的情感。

在一部電影中,除了故事內容以外,鏡頭語言和畫面色彩都可以用來豐富影片內容的情感表達。發現一部電影中傳遞情感的主線和事物,可以讓人從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更加理解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中心思想和正向價值觀。

結語:

《回憶積木小屋》這部動畫短片故事內容引人深思,其中蘊藏的關於親情、環保等深刻含義耐人尋味,畫面色彩的運用和背景音樂的恰到好處,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從情感表達的多種形式進行分析,會讓我們發現這部影片更多的魅力與價值。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和情感表達三個部分進行解讀,讓大家一起領略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的魅力之處。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回憶積木小屋》
    《回憶積木小屋》是由日本動畫公司Robot Communications公司於2008年製作的動畫短片 。短片由加藤久仁生先生擔任導演兼編劇,曾獲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都說中國人安土重遷,視房子如本命,多少人奮鬥一生就是為了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 《回憶積木小屋》:傳承在文明易逝的時代裡變得彌足珍貴
    當時一直抓不到這句話的精髓,直到看了加藤久仁生先生的短片《回憶積木小屋》,才不得不承認有實物承載的情感和記憶確實更不容易消散。在以往獲獎的奧斯卡動畫短片中,涉及「親情、感恩、回憶」的作品也不是沒有,如荷蘭動畫《父與女》,但真正把「家」的意義和「記憶儲存」的價值在12分鐘裡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的,《回憶積木小屋》是首例也是唯一。
  • 以《風之谷》為例,解讀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的價值與魅力
    這部影片作為宮崎駿導演的「環保三部曲」和代表作之一,在全世界的影迷心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電影畫面製作精良、人物形象豐滿、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環保意識等,也使得宮崎駿導演本人受到諸多關注和極高的評價。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動畫電影的魅力解讀出來。
  • 關於日本電影在奧斯卡的兩三事.
    大家覺得尷尬也好、不應該也好,都是因為奧斯卡的確是如今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那就來說一說日本電影在這項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上的成績吧。  日本作為動漫大國,在奧斯卡提名最多的是動畫獎項。一共被提名10次。
  • 用精緻打動你,2020奧斯卡動畫短片10強
    2008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回憶積木小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出現在1932年,早期動畫逐幀拍攝的方法也讓動畫製作周期遠遠長於普通電影。但藝術家們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的精彩作品。
  • 從三個角度解讀《飛屋環遊記》的藝術魅力與創新及對真善美的思考
    對於這部豆瓣9.0的影片,收到的讚譽很多,但更多的解讀都是從故事情節出發,這遠遠不夠體現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換個思路,從多個角度多維度對這部影片進行深度解讀。@鞦韆Tracy《飛屋環遊記》是皮克斯公司2009年出品的首部3D電影,作為皮克斯的第10部動畫影片,《飛屋環遊記》不僅是坎城電影節60多年歷史上的第一部動畫開幕片,而且奪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和最佳配樂獎,是美國動畫電影中一部將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傑出作品。
  • 動畫短片《妹妹》中「獨生子女」想像的故事為什麼入圍奧斯卡?
    在92屆奧斯卡10部提名動畫短片中,中國年輕導演宋思琪的8分鐘定格動畫短片《妹妹》是唯一一部入圍提名的華人作品。這部短片也入圍了去年的聖丹斯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下,為什麼這部作品受到國際的認可,衝進奧斯卡的提名?
  • 從色彩美學、現實隱喻、字幕技巧解讀動畫電影《犬之島》的魅力
    2018年上映的《犬之島》是一部定格動畫電影,定格電影動畫是通過將畫面一幀幀地拍下來,使之能夠連續放映,畫面中所有人物通常用黏木偶進行製作。雖然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後的票房反響一般,但當我看到執導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著名「鬼才」韋斯·安德森時,我就覺得不能錯過。
  • 從敘事結構、表現手法、情感表達解讀《野草莓》的藝術魅力
    這部影片拍攝於20世紀50年代,只能使用黑白兩色來呈現電影內容,但是雖然技術有限,電影所呈現的魅力卻一點也不弱。@顧依暖《野草莓》這部影片於1957年上映,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豆瓣評分高達8.7分。這是一部以反思救贖為主線的電影,展現了伊薩克教授自我反省,從冷酷無情變得有情有愛的過程,也在這其中對人生的意義、上帝是否存在等問題進行探討,頗具哲學意味。今天,我將結合《野草莓》的故事情節,從其交錯又不顯凌亂的敘事結構、精妙的表現手法來解讀這部電影長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 世界著名短片電影合集——第一彈
    今天要分享給你們的也是可以在一天之內看完的精彩/哲理/深度/世界著名/獲獎無數的四部短片電影。空閒時間可以花個十幾分鐘細品一番,像這種世界著名的短片電影大家如果看不懂可以上豆瓣或者其他網站搜索大佬寫的影評和解讀。
  •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故事,都在這17部奧斯卡動畫短片裡了
    美國當地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執導、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BAO》(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5《回憶積木小屋》つみきのいえ片長: 12分鐘 200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第9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公布,中國導演作品《妹妹》入圍
    奧斯卡,又名奧斯卡金像獎,是世界著名的電影獎項,它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然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電影藝人們把獲得奧斯卡獎作為莫大的榮譽,從同行那裡獲得的最高讚美,是他們事業的終極目標。
  •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2019年2月25日,影片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綠皮書》豆瓣評分8.9,是近十年來奧斯卡最佳影片評分最高的一部,《北京晚報》評論稱:《綠皮書》是近十年來最接地氣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它沒有太高的觀影門檻,也無需太多嚴肅的解讀,對普通觀眾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 動畫短片創作中簡約型動畫角色造型的運用效果
    在很多影視動畫公司,動畫短片也常作為動畫電影長片製作前探索性的影視動畫試驗,各種新的動畫技術與形式的革新都可以在動畫短片製作過程中得以嘗試和檢驗,最後應用於動畫電影的製作。與動畫長片相比,動畫短片更側重於創意和形式,強調個性化的風格特色,因此,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如果把動畫長片比作正餐的話,那麼一部優秀的動畫短片就如同飯桌上美味的點心,總能讓人回味無窮。
  • 中國女導演入圍奧斯卡 定格動畫《妹妹》角逐小金人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1月14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了第 92 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中國導演宋思琪執導的《妹妹》入圍最佳動畫短片獎。這名年輕的女導演曾在中央美術學院和加州藝術學院學習,也為萊卡動畫《遺失的環節》等做過道具模型,該片也是唯一入圍今年奧斯卡的中國電影。
  • 以《千與千尋》為例,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價值和獨特魅力
    《千與千尋》是動畫大師宮崎駿執導並編劇的經典作品,該片於2001年在日本上映,時隔18年後,影片經典重現,2019年6月,影片在中國一經上映,便斬獲近4億的票房。《千與千尋》是首個全球唯一獲的奧斯卡和金熊獎的動畫電影,還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亞洲最佳電影等。
  • 《熊的故事》這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背後蘊含沉重故事
    在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上,伴隨著萊昂納多的梗,《荒野獵人》裡的熊搶過了最佳動畫短片《熊的故事》的風頭。但在「不得獎梗」退散之後,這部由智利動畫人製作的動畫片打動了很多人。   很多人看過《熊的故事》以後,提到的觀後感都是感動。故事很簡單,但故事敘述方式和動畫展現方式都挺特別的。《熊的故事》關於分離和團聚。
  • 從《你的名字》解讀新海誠動畫創作背後的情感與人生哲思
    但與新海誠以往作品稍有不同,在《你的名字》中,導演在影片中非常克制悲傷情緒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活潑、輕鬆、生活化的情感基調。影片中,有點粗心但成長的男主,有點膽小但善良的女主都讓人印象深刻。拋開電影內容的完整豐富,導演呈現的高超技巧同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所以今天,我將從「敘述結構、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角度入手,多維度分析這部動畫影片。
  • 豆瓣評分9.1,這部電影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也看過不少的迪士尼電影,比如《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等等。今天我要說的這部電影是《瘋狂動物城》,還記得這部電影裡的水獺嗎?動作慢悠悠,說話也很慢,唯獨飆車卻很在行。引人發笑。迪士尼的片子一如既往地容易理解,迪士尼主要的動畫電影大家都知道,是2D類,其中出了無數的經典,無論是票房上,還是奧斯卡上,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哦。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