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我一直覺得,《知否》是一部女性成長的教學片,每看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北宋官宦家庭少女盛明蘭在祖母的教育下努力成長為侯門主母,她身邊形形色色的親人、姐妹、朋友,一起演繹了古代官宦世家大族之間的是是非非。
睿智的盛家老太太,通透的明蘭,單純的如蘭,自私的墨蘭,知書達理的華蘭,心無城府的王大娘子,陰險狡詐的林小娘,以及張大娘子、嫣然、淑蘭等一眾女人,她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那些關於婚姻、夫妻、子女、婆媳、妯娌等多方面的糾葛矛盾,細細品味,耐人尋味。
有人看劇為熱鬧,有人看劇為消遣,可我覺得,以古鑑今,也應該是我們看古裝劇的目的之一。
趁著最近有時間,再一起來看看這部劇,希望每個女人都能從她們身上學到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道理,解開生活的疑惑,獲得想要的幸福。
女人一定要多讀書,有了知識,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從古至今,總有一些人喜歡宣揚「女子讀書無用論」。
在古時候,這其實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男人們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繫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的狀態。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而到了現代,很多父母總是有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這樣的封建思想,把受教育的機會留給男孩,無情剝奪女孩讀書的權利,造成了她們一生的不幸。
所以在看《知否》的時候,我對盛家老太太真的充滿了敬佩,因為她支持家中的女孩也要讀書,還用一句「讓明蘭去讀書,多讀書才能明白道理」為她爭取到了和家中的幾個兄弟姐妹一起讀書的機會。
特別喜歡她和明蘭的那段對話。
明蘭說:「讀書無用論的話都是騙人的,如果真的讀書無用,為何天下男子都要爭著去科考,又不是閒得慌;還有就是這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無需讀書之類的,無非就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人們一輩子渾渾噩噩,乖巧聽話,任由他們擺布罷了。」
祖母深表認同:「此話不假,不願女子讀書,那是短見。歷朝歷代,哪一個不是從小讀書明理。如果女子讀書真的無用,他們還會讓女兒去受這個罪嗎?」
接著,她還囑咐明蘭到了學堂以後跟著莊學究好好做學問。
在那個時代,能有這樣的高瞻遠矚,沒有被陳舊的糟粕思想給束縛,不愧是金陵勇毅侯府的嫡出大小姐。
明蘭一生的改變,就是從讀書開始,她從書中學到了道理,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才能夠去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女人一定要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因為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來經營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活出最真實的自我,擁有最想要的幸福。
女人選擇婚姻要多方面考慮,不能有情飲水飽
在《知否》中,明蘭幸運但也不幸。她從小失去了親娘,但幸得祖母庇佑,她遇到了兩段不合適的感情,但最後嫁給了能護她一世周全的相公。
女人啊,在感情裡多少都會栽一點跟頭,走一點彎路,如明蘭般謹慎通透也不例外,但只要能夠保持理智,就會擁有真正屬於你的幸福。
很多人說,齊小公爺是自己的「意難平」,因為那個「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齊衡,就是很多人夢想中初戀的樣子。
明蘭和齊衡是真愛過對方的,因為齊衡看著明蘭的眼神裡有滿天星辰,而明蘭就算自卑,也曾鼓足勇氣表示:「如果他不負我,我絕不負他!」
可是啊,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的齊衡,從來都沒有可以選擇自己人生的餘地。雖然他曾用絕食來對抗,可當母親說「若你死了,盛家那丫頭,必定也死」之後,還是選擇了放棄。
但好在,明蘭是理智的,而且還有愛她的祖母護她周全。在明蘭和齊衡的感情無疾而終後,盛家老太太趕緊借回家探親的理由,把她帶回了老家,讓她遠離了是非之地,還為她選擇了世代習醫的醫官賀家為理想的歸宿。
賀弘文要是放在現代,就是個典型的「經濟適用男」,兩家是世交,門當戶對,賀弘文脾氣秉性也不錯,如果不是後來那個青梅竹馬的表妹出現,可能明蘭也能過上一世平順的生活。
和賀弘文的這段姻緣無疾而終後,顧廷燁出現了,他布下了天大的局,只為了能夠娶到明蘭。一開始,明蘭很生氣,祖母也擔憂這個男人的名聲和心機,可是明蘭卻明白「看一個人要看品性最低處」。
就這樣,她選擇了顧廷燁,這個男人可能並不是她最愛的,但一定是最適合她的。
很多女人都覺得,這輩子必須要嫁給愛情才會幸福,嫁給合適那就叫將就。可你也要知道,生活真的不是有情飲水飽就可以。年少時,我們可以耳聽愛情,但真的要實實在在過日子,還是需要考慮周全,全面衡量。
希望所有女人都能夠學學明蘭的感情觀,冷靜、沉穩、謹慎,這樣的你,才能夠始終掌控這段感情的命脈,給自己留有餘地,也給自己帶來幸福。
女人要學會及時止損,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能夠及時止損的女人,大多都能夠幸福,這一點,我覺得明蘭就做的很好,不管是對自己的感情還是對於姐妹朋友的,都足夠理智。
明蘭從齊衡的這段感情中抽身後,隨盛家老太太回宥陽老家,見證了堂姐盛淑蘭的狗血的婚姻。
淑蘭帶著豐厚的嫁妝低嫁給了當地的孫秀才,可這個男人仗著有一點文採就到處耀武揚威,覺得自己家是書香門第,淑蘭高攀了孫家,對她各種刁難。
幾年之內,淑蘭無所出,所以用自己的嫁妝給孫秀才納了多個妾室,只可惜,妾室也是一無所出。
而淑蘭的父母長輩也只會在他們每一次吵架後送鋪子去安撫求和,這樣一味的討好並沒有換來孫秀才的珍惜,反而讓他變本加厲,
孫秀才捏著淑蘭這一點把柄,拿著她的嫁妝去勾欄瓦舍,還美其名曰自己在青樓找到了紅顏知己。
沒多久,這位紅顏知己就懷上了他的孩子,這可把這對噁心的母子給高興壞了,把她接回家像大姑奶奶一樣侍奉著,還要納為妾室。
淑蘭終於忍受不了,向娘家述說了這件事,盛家大老太太大怒,她決不允許盛家的後代跟青樓女子同侍一夫。
最後,在明蘭的幫助下,淑蘭和孫秀才和離,拿回了自己的嫁妝,保護了自己的利益,也讓孫家母子在失去她以後吃盡了苦頭。
如果沒有遇見明蘭,淑蘭可能一輩子都會過著忍氣吞聲的日子,付出得越多,越難以放手。最後極大的可能,是她的嫁妝花完了,孫秀才就不要她了。
現實中有太多女人就是這樣,為一個不值得的男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總是幻想著浪子會為自己回頭,最後遍體鱗傷,慘遭拋棄。
你一定要明白,不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卑微愛上你,只有你先好好愛自己,那個男人才會發現你的好,就如同英國公的女兒張大娘子,她讓那個男人看到了她的英氣,看到了她「沒你也能活好」的底氣,才挽救了婚姻,獲得了幸福。女人啊,就該活成如此。
女人要自尊自愛,不能做突破底線的事情
整部劇中,林小娘和墨蘭是最讓人討厭的女人,因為她們的一生總是與陰謀相伴,為了能夠爬上枝頭變鳳凰不擇手段,為了能夠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謀害無辜的人。
而最後,她們的命運也讓人唏噓,林小娘的醜惡嘴臉被盛紘徹底識破,暴打後送到城外,最後死於非命。而墨蘭,不惜犧牲自己的名節私會梁六郎,嫁入伯爵府後也效仿自己的娘,用陰險的手段害死了妾室和她的孩子後,被梁六郎厭棄。
這一對母子,容貌佳、智商夠,握著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就是因為她們從來都沒有禮義廉恥這些東西,總認為靠陰謀就能夠掌控一切。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這句話誅心,也真實。所以啊,女人一定要懂得自尊自愛,有底線有原則。人生短短幾十載,坦坦蕩蕩地活著,你才能夠平安順遂。
女人要有錢有朋友,再愛一個人也不能失去自我
在《知否》中,我最喜歡聽盛家老太太說話,因為她話不多,但總是能夠一語中的。
在明蘭決定嫁給顧廷燁,即將出閣的前夜,她拉著明蘭的手跟她徹夜談心。
「想顧家的那些妯娌親長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給你吃,橫豎別放在心上,把自己氣著了。他雖護著你,但你不要過分依賴他,咱們做女人的,終究要自己撐得住。手裡要有錢,身邊要有心腹,日子才能過得舒坦。」
這樣幾句話,說透了經營婚姻最核心的幾個道理。
女人,在婚姻裡要學會放過自己,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要把自己給氣著了。女人,一定要獨立,手裡有錢,才能不看任何人的臉色。女人,要有朋友有閨蜜,別一結婚就把自己活成了孤島。女人,一定要記住,這世上誰都靠不住,唯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夠幸福。
而後來明蘭出嫁,三朝回門的時候,盛家老太太和明蘭在飯桌上又說起了顧家的事情,她問明蘭顧家誰管事,府上的房子園舍怎麼樣,要不要修繕,固定資產有多少等等。
看著明蘭一問三不知的樣子,她又一次告誡明蘭,女人一定要有主意,手裡要有錢,只有自己撐住了,才不會被別人欺負,日子才能過得自在。
我覺得,盛家老太太的這些話放在現代也一樣適用,女人啊,一定要有賺錢和理財的能力,千萬不能把自己手裡的錢揮霍乾淨了,或者是渾渾噩噩,根本不知道家裡的情況。
婚姻這個東西,不穩定的因素太多,誰也無法保證今天跟你甜甜蜜蜜的這個男人,明天是不是就會變心。
男人的錢在哪心就在哪,所以,女人一定要學會抓住錢,讓自己始終立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之地。
《知否》中描述了太多女人或悲或喜,或善或惡的一生,她們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女人這一生該抓住什麼,放下什麼,該接受什麼,拒絕什麼。
我不知道在看文章的你過著怎樣的生活,遇到過怎樣的事情,但我希望《知否》中這些女人用一生總結出來的道理,能夠給你一些啟示。
願你的一生像如蘭般單純好運,像明蘭般睿智通透,像盛家老太太一般淡定平和,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永葆善良,擁有真正屬於你的幸福。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