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俄中問題研究和預測中心首席研究員洛曼諾夫(資料圖)
人民網莫斯科10月17日電 (記者 華迪)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俄中問題研究和預測中心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洛曼諾夫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具體目標。「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中國古老「大同」理念的現代闡釋。
2002年,中共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在2020年前達成,而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將邁出實現這個目標決定性的一步。
洛曼諾夫表示,「中國成功而穩定的發展使人深信,在下一個十年之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一定會達到。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輪廓已經日漸清晰,總體發展方向業已明確。中國打算在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建成一個『偉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此外,洛曼諾夫還表示,「中國愈強大、愈繁榮、愈自信,就愈珍惜和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他指出,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不僅一次提到「大同社會」這一觀點並強調「大同觀」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它將經濟的繁榮和高尚的道德追求聯繫起來,表達了對和平生活和全民族統一的嚮往。
在俄專家看來,「一致性」和「共同性」在當代的中國政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在對內經濟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注重將改革成果惠及整個中國社會的每個成員。「共同富裕」這一理念在中國共產黨執政過程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洛曼諾夫認為,從這一點上來講,現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和古老的「大同」思想是不謀而合且相得益彰的。
洛曼諾夫指出,在對待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堅決推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這種理念是以「在承認不同國家間存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協同和合作的。「共同富裕」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大同」這一古老理念的現代闡釋,因為它們指明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和平社會生活的新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