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古老「大同」理念的...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俄中問題研究和預測中心首席研究員洛曼諾夫(資料圖)

人民網莫斯科10月17日電 (記者 華迪)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俄中問題研究和預測中心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洛曼諾夫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具體目標。「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中國古老「大同」理念的現代闡釋。

2002年,中共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在2020年前達成,而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將邁出實現這個目標決定性的一步。

洛曼諾夫表示,「中國成功而穩定的發展使人深信,在下一個十年之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一定會達到。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輪廓已經日漸清晰,總體發展方向業已明確。中國打算在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建成一個『偉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此外,洛曼諾夫還表示,「中國愈強大、愈繁榮、愈自信,就愈珍惜和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他指出,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不僅一次提到「大同社會」這一觀點並強調「大同觀」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它將經濟的繁榮和高尚的道德追求聯繫起來,表達了對和平生活和全民族統一的嚮往。

在俄專家看來,「一致性」和「共同性」在當代的中國政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在對內經濟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注重將改革成果惠及整個中國社會的每個成員。「共同富裕」這一理念在中國共產黨執政過程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洛曼諾夫認為,從這一點上來講,現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和古老的「大同」思想是不謀而合且相得益彰的。

洛曼諾夫指出,在對待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堅決推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這種理念是以「在承認不同國家間存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協同和合作的。「共同富裕」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大同」這一古老理念的現代闡釋,因為它們指明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和平社會生活的新航向。

相關焦點

  • 【大家談】打造天下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日前,習近平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綠色低碳的世界。  從根本性質上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實現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全球共同發展共享文明成果,這一全球價值觀本質上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利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基礎上,以寬廣的眼界和深刻的思索在更高層面上積極探索不同文明的相處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要把『和』、『合』的傳統理念付諸彼此相處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對不同文明差異性和平等性的生動詮釋,也是實現不同文明之間友好往來的必要條件。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該書整理彙編與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權威專家的觀點,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深入解讀,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建言獻策,是一部全面、準確、深刻的《政府工作報告》學習輔導讀本。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同志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一文,收錄於中國言實出版社《人民至上——來自兩會的聲音》「專家建議」部分。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現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區域地都「互聯」到一起,人類的命運也就更加密切地融為一體。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更加深刻和豐富,成為新時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指導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先進世界觀
    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一中國方案,結合中國思想、中國理念、中國實踐,為在和平與發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奔跑的人們指明方向、注入能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西方主流國際關係理論,蘊含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必將有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任何重大理論創新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在繼承前人思想精髓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具體實踐發展起來的。
  • 從大同社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孔子誕辰紀念日
    在這樣一個大同社會,「力惡其不出於身也」,奉獻社會成為人們的心靈需求,人人都成為志願者,人人願意為社會奉獻,人人為他人服務! 大同社會,這樣一種政治和文明理念,作為一項普遍的真理而載入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寶庫,成為歷代的理想主義者所遵循的指南。兩年多年前聖者的心靈呼喚,在今天這個時代有了響亮的回聲。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實踐與時代價值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皮埃爾·皮卡爾認為:「這一理念體現了中國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態度,『構建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於全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次重大躍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容日臻豐富成熟,掀起國際社會討論熱潮,「成為創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類共同理想」。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體思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國際秩序的主張。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處理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時高度重視國際秩序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的理念和主張。比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攜手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等等。
  • 正確理解和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基於世界各國相互聯繫更加緊密這一基本現實,為解決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所倡導的重要理念,其目的是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化解問題和矛盾、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共同維護和平與發展、共同實現繁榮和進步。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共享理念的文化戰略學意義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充分吸收了傳統文化「大同」「和」等重要思想資源,多次引用古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說法,強調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裡。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和萬邦」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此展開進一步研究,當是個頗富激發性的課題,茲不多論。
  • 崇王賤霸,天下大同——從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我們再次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遙想百年前孫中山先生的囑託:「我們將來要治國平天下,便先要恢復民族主義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和平道德,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無疑乃亞洲和人類的出路,乃今日中國的「大責任」。今天的我們,把它叫做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條文明道路,根植於中華文明固有基因,代表著人類共同願望。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中國傳統「天下觀」的傳承與創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這一論斷,指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個重要淵源。
  • 動機·前景·理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認知與評價
    總體而言,國外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研究視域和範圍不斷拓展,但也存在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研究立場呈現二元對立的發展趨勢等問題,這為我們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研究動態提供了重要參考。綜觀相關研究成果,國外學者在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過程中,主要遵循「動機·前景·理路」的邏輯路線和分析框架,對為何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否可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實現等重要現實問題進行了論述和闡釋。
  • 疫情之下,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面對疫情威脅和考驗,中國傾舉國之力,展現大國擔當,迅速控制住了國內疫情,並向全球戰「疫」提供了寶貴經驗和醫用物資,生動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旨在為人類社會確立共同努力目標,實現全球範圍的共同發展和長治久安。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全球和世界眼光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是具有世界情懷的理論創新。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必然(人民要論)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  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後,各國各地區的人們,特別是密切關注世界發展和人類命運的有識之士,包括許多國家的政要、政黨領袖、專家學者、有關媒體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紛紛表示讚賞、發表評論。
  • 【地評線】天府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在特殊時刻帶頭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胡鞍鋼:中國夢——共同富裕與大同世界
    儘管,毛澤東時代用了一代人的時間還沒有完全擺脫貧困,也不可能達到富裕水平,更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但是中國在極低收入條件下,達到了相對較高的人類發展水平,建成了一個比較公平的社會主義社會,奠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物質基礎、社會基礎和根本政治制度基礎,這也保證了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 促進疫苗公平分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註腳
    疫情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中國率先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有可圈可點的豐富經驗;中國研發出先進的疫苗,對控制全球疫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由此不難判斷,中國加入「實施計劃」之後,將確保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拯救無數生命,有助於處在疫情困境中的國家實現突圍,有助於全球抗疫取得重大進展,有助於全球經濟快速復甦。中國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標榜,而是求真務實。
  • 中國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疫情防控,充分統籌了中國利益與世界利益,在傳遞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同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履行責任發揮了良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以人類共同利益和公共安全為責任意識來規範世界各國行為的倫理尺度,為維護全球正義,助推世界發展傳遞了正能量。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必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   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後,各國各地區的人們,特別是密切關注世界發展和人類命運的有識之士,包括許多國家的政要、政黨領袖、專家學者、有關媒體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紛紛表示讚賞、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