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和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20-11-30 中國社會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國內學術理論界也予以高度關注,並從不同的層面進行研究和闡發,產生了許多思想上的共識。但是,在關於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什麼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些問題上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與研究。

  正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的

  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

  正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必須首先弄清楚、搞明白這一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這就要從當今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化上進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基於世界各國相互聯繫更加緊密這一基本現實,為解決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所倡導的重要理念,其目的是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化解問題和矛盾、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共同維護和平與發展、共同實現繁榮和進步。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理念的提出,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歷來秉持的和平外交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長期以來外交工作經驗的思想總結和理論提升。首先,中國共產黨制定對外方針政策,歷來都是以科學分析時代特徵、把握時代主題、研判世界發展大勢為重要依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相適應,與世界各國興衰相伴、禍福相依、安危與共的國際格局相適應,凝聚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一經提出就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讚賞。其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以來外交工作經驗的歷史總結和時代升華。最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也是由我國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及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國際地位所決定的。

  正確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理論闡釋

  在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理論闡釋和學理論證的過程中,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弄清楚、搞明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創新意義及其精神實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共同體思想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這毋庸置疑。為了人類共同利益、長遠利益,在面臨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危機時,世界各國必須求同存異、聚同化異,以儘快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來應對共同挑戰。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聚什麼同、化什麼異,必須做具體分析。應當說,在一定的範圍內、在一定的問題上、在一定的領域中是可以聚同化異的,但在事關國家根本制度等根本性問題和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問題上,還是難以聚同化異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鑑,兼收並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我們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因此,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的理解,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既要看到它有聚同化異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有和而不同的一面。

  正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

  理論意義和實踐作用

  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和基本方略加以系統概括和精闢闡述,其中第十三條基本方略,就是「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第十二部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個方面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實踐要求、路徑選擇。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被寫入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決議等,這是中國理念上升為國際共識的鮮明標識。第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引領世界潮流的鮮明旗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鮮明地表達新時代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真誠願望,並倡導世界各國順應時代潮流,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個重要理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肯定和歡迎,正在成為中國外交在國際舞臺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幟。」

 

  (摘編自《理論與評論》2018年第6期,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資深教授)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與國際傳播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與此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的追問,習近平同志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正確把握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深入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哲學闡釋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哲學闡釋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以《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題的重要演講,明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成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獨特的中國智慧。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德傳播的兩大原則
    摘要:自2012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其內涵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和深化,並向各領域的多邊機制、平臺建設、倡議提出等實踐轉化,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通過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德國主流媒體與智庫中傳播的分析,嘗試闡述對德傳播該理念應遵循的兩個原則,即政治文化上的求同存異與語言上的交流互通。基於對這兩個原則的理解,還提出了推進傳播的具體政策建議。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 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體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並系統闡釋了共同體思想。他們把作為無產階級奮鬥目標的共產主義社會確立為「自由人聯合體」。在這種共同體中,個人是「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是自由而全面發展並因此具有豐富個性的「自由人」。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實踐與時代價值
    通過收集、翻譯、分析了6年來海外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政界、學界及媒體觀點,並結合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筆者綜合研判認為,6年來,這一理念經歷三次重大躍升日臻成熟,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命運共同體、創新平臺等實踐平臺不斷走深走實;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已逐漸超越國別和議題範疇,進入「全球治理新方案」和「國際關係新準則」層面。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先進世界觀
    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一中國方案,結合中國思想、中國理念、中國實踐,為在和平與發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奔跑的人們指明方向、注入能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西方主流國際關係理論,蘊含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必將有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任何重大理論創新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在繼承前人思想精髓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具體實踐發展起來的。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回顧了2019年和2020年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果,指出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這次全球抗疫鬥爭中愈加深入人心,其所佔據的三大「制高點」得到進一步彰顯。
  • 動機·前景·理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認知與評價
    總體而言,國外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研究視域和範圍不斷拓展,但也存在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研究立場呈現二元對立的發展趨勢等問題,這為我們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外研究動態提供了重要參考。綜觀相關研究成果,國外學者在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過程中,主要遵循「動機·前景·理路」的邏輯路線和分析框架,對為何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否可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實現等重要現實問題進行了論述和闡釋。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本文轉自【求是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 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
    他站在人類歷史和時代發展的高度,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高屋建瓴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組成之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契合人類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又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大同思想,還包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也是把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銜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了人類道義的制高點。
  • 俄專家:「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古老「大同」理念的...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俄中問題研究和預測中心首席研究員洛曼諾夫(資料圖)人民網莫斯科10月17日電 (記者 華迪)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俄中問題研究和預測中心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洛曼諾夫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具體目標。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面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應當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正確理解差異、尊重區別,以消弭隔閡,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另一方面,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也應當充分尋求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特徵,既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和兼收並蓄的方式進行文化交流與傳播,用文化的同一性聯結吸納文化的差異性,也要搭建文化橋梁、摒棄文化偏見,在潛移默化中構築基於文化理解與認同的新思維,在現實交往與文化傳播中形成尊重包容、和睦共處的價值觀。
  • 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重維度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實際上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核心理念,獨立自主,和平共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這些重要理論蘊含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即世界不同的國家需要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應尊重各個國家文明的多樣性,尋求全球治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最直接的理論資源和思想動力。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現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區域地都「互聯」到一起,人類的命運也就更加密切地融為一體。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更加深刻和豐富,成為新時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指導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疫情之下,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面對疫情威脅和考驗,中國傾舉國之力,展現大國擔當,迅速控制住了國內疫情,並向全球戰「疫」提供了寶貴經驗和醫用物資,生動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旨在為人類社會確立共同努力目標,實現全球範圍的共同發展和長治久安。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全球和世界眼光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是具有世界情懷的理論創新。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共享理念的文化戰略學意義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理念。其後,習近平數十次加以闡釋: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的重要演講提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16年,在秘魯國會的演講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個重要層面
    原標題: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個重要層面 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了中國政府將致力於打造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關係新理念①,並構成了我國十八大以來國際(全球)政治參與和外交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
  • 中國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有擔當的大國形象,有助於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衛生健康發展成果惠及世界,推進世界各行為主體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共建合作中探索自身的衛生健康構建模式並攜手共渡難關,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助推世界發展、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等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事件中的實踐價值。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新在哪?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新在哪?,這一價值理念與構建目標的提出,是對中國乃至人類發展道路與方向的科學預測和揭示,是立足新時代國情、世情的全新人類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