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納蘭性德就要先提一下他的名字,很多人誤以為納蘭性德與納蘭容若是兩個人,其實他們是一個人。納蘭性德出身顯赫,是滿洲正黃旗人,是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所以又稱納蘭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就是納蘭成德,但在當時為了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
其實很多人了解納蘭性德都是通過他的那句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但很多人不懂這句詩的出處,這句詩是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從標題可以看出,這首詞是寫給友人的,從稱呼可以看出,這首詞是寫給男性的。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引用了兩個典故。上片是漢成帝和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本是漢成帝的寵妃,無奈趙飛燕入宮後,班婕妤立馬被比了下去。納蘭性德通過這兩個典故表明朋友相交也要始終如一不能像漢成帝那樣喜新厭舊。
還有一首更為知名的詩句「一生一代一雙人」出自他的《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這首詞有說法認為是是納蘭性德與表妹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私定終身,但不幸表妹被康熙帝納為妃子,兩人只好分離後來納蘭相思成疾,想了很多辦法都見不到愛人,就在康熙皇后病逝的時候終於有了機會,喇嘛進宮作法,納蘭就混到了隊伍中見到了初戀一面。
還有說法認為是寫給他的第二個女人,妻子盧氏的。康熙十三年,他與盧氏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婚,就這樣,20歲的納蘭容若與18歲的盧氏成婚了。但在納蘭容若心裡,這場被包辦的婚姻毫無感情可言,對所謂的妻子盧氏,也只當她是個無關緊要的人。即便是新婚燕爾,納蘭容若也冷臉相對。
但因為賢惠的盧氏的愛和真心,慢慢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融化了那份疏離感,讓納蘭容若也愛上了她。不僅僅是對她細心照顧的依賴,還有盧氏的不凡的才情,也令納蘭容若所感動。從此,兩人一起填詩作詞,撫琴唱曲、踏青遊玩。納蘭容若也為盧氏寫了不少的情詩。
婚後三年,妻子盧氏難產離世,這即將開始的三口之家美好生活就這麼戛然而止了。之後的日子裡納蘭容若更加精神恍惚,為妻子寫了無數的悼亡詩。其中最令人心疼的莫過於那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直到他認識了人生中的第三個女人,江南才女沈宛,在好友顧貞觀的介紹下,兩人一見傾心。就在這年冬天,沈宛上京嫁給納蘭為妾,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在當時,由於滿漢關係、以及沈宛的歌女身份,納蘭不能把沈宛娶進家門,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安置了沈宛居住,做了外室,身份比妾還低。加之納蘭的工作越來越忙碌,兩人日日難得見。
掙扎了許久之後,沈宛提出了分手。這讓納蘭的喪妻之痛雪上加霜,康熙二十四年春,納蘭病逝。但巧合的是,納蘭去世的這一天正是妻子的死後八年的忌日,因此很多人推測納蘭是隨著妻子盧氏去了。
納蘭的一生,正是應了《納蘭容若詞傳》中的那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生。」他自詡是天上痴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他用了三十年的年華,陪伴在永遠十九歲的愛妻身旁。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儘管納蘭容若31歲就英年早逝,但是他所1留下的絕美詩詞卻是驚豔世人300年。他的事跡被編成書拍成電視劇,時至今日我們說到納蘭容若,想到的就是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如果你也對納蘭容若的詩詞和故事感興趣,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其中還包括了《倉央嘉措詩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等6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