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麻沙橋,一個地名還在,卻無法尋覓過往的地方

2020-12-10 江陽沽酒客

本文部分圖片感謝孤獨的舞者老師記錄。對於麻沙橋人來說倍感珍貴。

2013年12月29日,瀘州麻沙橋,下午1點,龍馬潭區小市下大街社區敬老所迎來了小市麻沙橋棚戶改造項目房屋拆除工作的「第一挖」,這標誌著小市麻沙橋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除工作正式啟動。同時,根據居民意願,小市麻沙橋棚戶區居民房屋拆除籤約工作也於那天同步啟動。

一個至少超過半個世紀的瀘州老臨江街區,成為了歷史,麻沙橋、半邊街、貓貓山、群眾街、烈女祠(當地人喜歡喊烈烈四)、土產站、香花院子、風門坎(也說佛門坎),江陽化工廠等等麻沙橋周邊的地方,我相信這裡的老居民,應該不會忘記。因為這裡曾經是他們的老家。

今天回過頭再去找老家的影子,已經蕩然無存。麻沙橋這個地方的居民,要說到老,得從民國到拆遷前居住夠近七十年以上的那種才算地道。他們在這裡也陸續繁衍了好幾代人了。

麻沙橋以前在河邊的那些居民,多數祖輩是船上的人,這裡有川江號子王趙克誠,也有民國瀘州大領江曾三爺,袍哥人家的故事也許有人覺得神秘,其實也就是老百姓討生活,他們有的為自己打算,有的則樸實無華,一生為了兒女而操勞,對於八零後來說都是從父輩那裡聽來的,而想追問祖輩當年事,奈何祖輩們早已經不在人間。瀘州如今日新月異,就連麻沙橋也只剩下地名,而再也沒有當年的感覺了。

今天的撫琴山水小區,據說也有一大部分是當初拆遷後又搬回來的居民,顯然比以前那種老舊的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水泥廠、砂石社的時候,從工農橋到麻沙橋那條路,不能用爛來形容,就是風塵僕僕。那個時候2路車還是汽包的年代大家就坐車進城,也到小市趕場或者買菜。有一段屬於一航司的河灘吧,如今一航司也成為歷史了。

有人對麻沙橋的印象是江陽化工廠,有人對麻沙橋的印象是工農橋挨著的洞子,也有人是河灘,還有二路車站停靠的地方,那邊有個楊老者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小賣部。

八十年代初期的麻沙橋娃兒,會去買他的東西,玻璃罐子裡裝著的扇子糖、海椒糖。還有一小包的酸梅精粉,這些都不是什麼高檔的零食,甚至有些垃圾。但是那是當年他們的樂趣。

孩子的世界,簡單而美好,也粗暴而直接,不必顧忌太多他人的感受,當然也有出了笨闖禍的時候,擔心大人的責罵。

當年的貓貓山還算高,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時候,還有人在上面居住和種地,高粱杆能看得見。據說還有何首烏。可是這個貓貓山並不是什麼大山,也不堅固,它是那種斑鳩沙,經常滑坡,紫紅的石頭粒不斷地滾落,這座山就越來越矮小。

整個從一航司過來的山壁,基本都是這樣的造型。所以貓貓山一年比一年矮小。母親曾說,他們小時候覺得貓貓很高,到了我小時候覺得很矮了,可是我小時候覺得貓貓不算矮小,如今卻完全看不見,還沒有一個成人高的樣子。

貓貓山見證了麻沙橋的歲月,麻沙橋卻沒有陪著它終老。

其實麻沙橋拆遷並不悲傷,新建的居住環境,還讓人充滿欣慰。但是對於我們來說,起碼有一部分,還是會感到一絲傷懷。這不是矯情,而是對過去和親人的懷念。

以前一放假回老家,跑進堂屋前就可以喊:「婆耶(奶奶)」晨起也是這樣,公(爺爺)就會說:「孫吶,婆去買菜了」。

每年一家人聚會正是因為公婆在,後來公走了,但是婆還在,一家人每年過年,團年必定回老家。父親一般會掌勺,一個大鯉魚的尾巴,么叔會貼在門頭,一直沒有問貼鯉魚尾巴的意思,我以為是代表年年有餘(魚)吧。

燒完袱紙,八仙桌先給祖先擺上幾碗乾淨的白米飯和一些菜肉,倒上瀘州麯酒,恭敬的等老祖宗來享用,這並不是迷信,而是一種信仰和尊敬。

然後門口已經掛了一大串的火炮,噼裡啪啦的,這就是過年的氛圍,過後,我們小孩子會去找沒有點燃的,當然大人不允許,這樣很危險,當年的土炮可威力不小。

於是給我們買小的電光炮,再牛一點就是中號的啄木鳥。八零後的應該都知道是什麼。至於小蜜蜂就是小煙花了,衝天炮我們常常給你丟房頂上。電光炮我們去丟在水氹裡,不過癮,就丟隔壁的潲水罈子,結果給人家炸壞了,現在想來也是夠調皮了。

春季和初夏的河壩退水後,河灘露出來,扳罾的(一種抓魚的工具),扳爬海的(螃蟹)(也可以用搬)多得很,我們小孩子圍著大人耍,很安逸。而楊老者門口甘蔗上市後,大人們花(劃)甘蔗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更早以前還有桂圓樹,不比張壩的差,麻沙橋雖然不是農村,也是城鄉結合部,田野耍法也多少感染所謂這些街上的娃兒們。

這些東西只能封存在記憶了,偶爾能找到同齡的朋友聊聊,公婆或者外公外婆不在了,很多家庭可能都很難團聚了,除非遇到大事情,如今我們一些八零後也在討論,是親情淡了還是時代變了,可我們又對兒時和老家如此懷念呢?也許這也是成長的必然吧。

相關焦點

  • 終於湊齊了瀘州零到十的地名,原來這才是數字瀘州
    要是細數起來你會覺得數字無處不在,而江陽沽酒客突然想到,瀘州的那些老地名也非常有趣,今天就試著從零到十湊一個十全十美的,瀘州數字老街地名,諧音也算,看看能勾起你那些記憶,要是有說漏,歡迎補充。而且耍那一套翎子功堪稱瀘州河川劇一絕。一就是么,二還是二,現在都是瀘州老地名了瀘州帶一的地名目前筆者沒有想到太大,倒是之前麻沙橋過去有個么店子,么為一,可以算一的地名了。好像也沒有使用了。
  • 瀘州罕見的清代楊氏節孝石牌坊,一段值得記錄的瀘州人文歷史
    還得繼續研究社會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城市,一個鄉鎮,歷史文化是一種最深厚、可持久利用的寶貴資源。要使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就必須繼承這個地方的千年文脈,復興文化,保護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這座千年古城,所蘊含的豐富歷史資源,猶如地下的寶礦亟待我們去挖掘整理。
  • 瀘州古八景之撫琴臺消失,何人再為你唱一首輓歌
    那麼今天為什麼要說到他,因為他在瀘州有遺蹟和傳說,並且部分瀘州文史研究者和民間傳說似乎在昭示尹吉甫是瀘州人。更重要的是瀘州古八景的撫琴臺,曾經一度寂寞的麻沙橋的山壁上靜躺著。此外,陳鑫明還考證出,瀘州市龍馬潭區石洞街道高山村就是尹吉甫的出生地,納溪區豐樂鎮有尹太師夫人馬氏墓地,尹氏宗祠和尹氏族譜及各種明清時期的地方志等歷史文獻,"這些都可以證明,尹吉甫是瀘州人,但是瀘州除尹吉甫遺留傳說以外,並無其他歷史遺蹟,不管尹吉甫是不是瀘州人,但是瀘州的傳說裡有他的故事,瀘州最著名的江陽八景「琴臺霜操」就在瀘州的麻沙橋附近。
  • 千古悠悠撫琴臺,低回婉轉總關情,瀘州古八景琴臺霜操之謎
    湖北、河北、四川(瀘州)、三省都留有尹吉甫的歷史記載和遺蹟,尹吉甫在各自的地方都小有名氣,三個地方都認為尹吉甫是是各自地方的人,沒有任何正史明確記載在歷史上有尹吉甫這個人,所有的依據均為尹吉甫死後2000多年的地方志,都有人為編造和虛構的嫌疑。
  • 四川瀘州旅遊景點介紹,瀘州好玩地方介紹,瀘州旅遊必去五個地方
    四川瀘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兩千多年歷史,是世界白酒產業基地,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瀘州有哪些好玩地方,瀘州旅遊景點介紹。一:瀘州老窖旅遊景區(瀘州市江陽區南城街道國窖廣場),目前還在生產的瀘州老窖酒廠,經典的國窖1573就是這裡生產的。
  • 瀘州八景越千年,入詩入畫入夢來
    本文參考《瀘州詩三百首》、餘安中老史料考證,已經部分瀘州文史資料瀘州古稱江陽,在明朝時期,因為楊慎的緣故,逗留瀘州期間,遍訪當地名勝,又尋古老遺蹟,一一加以整理,終於使得瀘州古八景即江陽八景在明朝由民間流傳,進入了一個更高度人文領域。
  • 瀘州龍馬潭區的歷史文化見證,居然百分之八十來自小市
    瀘州以前沒有劃分三區四縣的年代,小市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它是瀘縣縣政府所在地,但是有屬於市中區(那個時候沒有江陽區,也沒有龍馬潭區,號稱一區五縣),雖然小市當時屬於市中心,但是在老一輩的觀念當中,過了河才算進城,別看這一江之隔,大市和小市的區分就這樣開始了。
  • 瀘州龍馬潭區的歷史文化見證,居然百分之八十來自小市
    我們打住上面的議論,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八大瀘州老城區人文歷史打卡點,其實並不是單單只有這些,雖然瀘州的文化風貌遺存不能跟其他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比,但是它既然得了歷史文化名城這個稱呼,也不是浪得虛名。先不說那些非土生土長的瀘州人,今天老一輩可能更多一些懷念,後浪們目前還在追逐自己夢想(欲望)的道路上,可能沒有時間顧及,但是也不妨來看看。
  • 瀘州的一個地方,在夏季很涼爽,為何人不多?是因為那裡不夠好
    小林,告訴大家一個好地方,那就是瀘州的濱江路,尤其是龍馬潭區這一段路。一路上都是鬱鬱蔥蔥的綠植,偶爾還拂面而來一陣陣清香。這裡是散步的好去處,亦是夏天的避暑之地。不知這裡有什麼吸引大家的?陶冶情操的地方
  • 瀘州小市有條餘公街,還有已經消失的餘公三世橋
    曾經作為瀘州商圈風向標的龍馬潭區小市,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往日的繁華氣息逐漸消退,留下的是歷史記憶,抹不掉的仍然是厚重的文化底蘊。在瀘州城市規劃建設中,小市麻沙橋片區被列入舊城改造範圍。如何在改造開發中,保護小市文化,一度成為文化工作者們關注的話題。小市雖小,但文化卻不小。
  • 瀘州民國時期園林建築及名流私家花園,如今還剩幾家?
    關於私家花園別墅,今天的瀘州市和周邊區縣也並不是什麼稀罕的玩意,雖然不是人人能擁有,但是瀘州有錢人也不少,條件好了,人家是有條件購買別墅的無可厚非。而且開發商也樂意做一些標杆的項目來吸引需求客戶。沽酒客一個朋友告訴我,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私家院子的情節,我想她這句話是對的。
  • 瀘州這些本土歇後語,有一個全川知名,全部曉得的肯定是老瀘州
    瀘州的歇後語基本是因為瀘州地名的來歷跟有關,其中還有一條曾經四川皆知,今天沽酒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特別說明一下,那種全川性的歇後語方言展言子沒有收錄,這次全部是瀘州特色的,如果你們還有知道的歡迎補充:外地放鴿子,瀘州「放筏子」:其實瀘州方言音為「放扒子」,意為說話不算數、或者爽約。
  • 瀘州往事:黃州義園,舊時代的他鄉客在瀘州的安息之所
    今天除了老一輩沒有幾個曉得這個地方,並且它連作為地名都沒有保留下來,但是黃州義園有真實的在瀘州存在過。這裡今天你絲毫看不出它曾經的酸楚和悽涼之感,但是這裡是為曾經外鄉人來瀘州謀生,不幸客死他鄉,又無法送回原籍而用來安葬他們的地方。
  • 瀘州三大未解之謎,其中包括明朝十大懸案之一,至今未曾破解
    不過關於尹吉甫的故事在瀘州流傳很久。瀘州八景之一的琴臺霜操,就是講述的尹吉甫和他兒子的故事。在瀘州麻沙橋還是其撫琴臺的遺址。但是歷史沒有記載。關於它最早則不是瀘州民間故事。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但是其他地方也有尹吉甫歸屬地的說法,由於他太過久遠,其實很難考證,恐怕即便官方認證,地方呼籲,沒有拿出多方證據,以後還會有所爭論。但是作為瀘州的民間文化來談這個事情還是值得記錄的。你問沽酒客真與假,沽酒客沒有答案,只能說它有可能發生,也很有可能不在你這裡。
  • 瀘州三大未解之謎,其中包括明朝十大懸案之一,至今未曾破解
    瀘州民俗文化研究者陳鑫明老先生對此研究頗深,也非常篤定。但是目前並沒有得到太多認可。不過關於尹吉甫的故事在瀘州流傳很久。瀘州八景之一的琴臺霜操,就是講述的尹吉甫和他兒子的故事。在瀘州麻沙橋還是其撫琴臺的遺址。但是歷史沒有記載。關於它最早則不是瀘州民間故事。
  • 陳仲堯 ‖ 此「瀘州」非彼「廬州」——為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正名
    為什麼現在要把這首詩作為一個話題提出來說呢?近年來,隨著媒體網絡的發展,特別是微信的普及,這首《瀘州》詩被「移植」到了安徽合肥,作為瀘州人不得不發聲,為這首詩的「原產地」正名。2017年,在「共產黨員」官方微信公眾號「讀詩(一座城,一首詩)」欄目中,我第一次看到清代詩人張問陶《瀘州》詩成了合肥城市的代表詩作,標題和詩中的「瀘州」改成了「瀘洲」。
  • 你知道瀘州的「天長地久」嗎?至今還有一個影響著地方經濟
    其實天然氣和化工業,曾經是瀘州比較自豪的產業,即便遇到一些短期的市場困難和能源的枯竭,也在積極想辦法,或許頁巖氣將成為瀘州一個新的亮點,2018年,西南油氣田蜀南氣礦、四川頁巖氣公司在瀘州區塊聯合部署了瀘203井區頁巖氣三維地震勘探區塊,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頁巖氣三維地震勘探區塊。
  • 瀘州三個地方老是被人讀錯,你知道它們是哪裡嗎?
    作為老瀘州人其實對自己的家鄉如數家珍的多得很,很多人講起瀘州的典故歷史來,比江陽沽酒客還會擺,只是沽酒客喜歡把它們寫成文字或者拍一段視頻,通過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瀘州,也勾起大家的回憶和話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瀘州有三個地方說出來都知道,但是很多人的叫法甚至寫法都錯了,今天沽酒客就給你一一道來。
  • 瀘州老街第四集——眾人皆知七尺巷,瀘州的育嬰巷更令人感動
    序言:朋友,如果你熱愛家鄉,一定會對家鄉的山山水水充滿著依戀,也一定會對兒時生長的周圍印象深刻,特別是一些老路和老地名,但是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地方都高樓大廈林立,商城繁華,但是有些城市還保留很多老地名,今天起江陽沽酒客會陸續給大家分享我家鄉瀘州很多老街的來歷和往事,讓瀘州的朋友一起回憶我們的過去,外地的朋友分享給你們我們的故事。希望有人喜歡。
  • 瀘州千年百子圖,今日只剩下地名和傳說,中元節到了何以祭奠?
    比如他當大都督時候的瀘州,這個兩千年歷史積澱的古城,在唐朝初年就已經形成的百子圖。歷史長河的浩如煙海,人和物很多時候因為一時的風光未必能得到千秋萬載的傳頌或傳承。但是被記錄入冊的,不管是國家正史,還是地方方志,都說明它的重要性和歷史價值。今天江陽沽酒客就來和大家一起緬懷百子圖的過往,算作一番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