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今夜,《哥德堡變奏曲》是郎朗的

2020-12-11 騰訊網

郎朗去年新錄製的巴赫的鴻篇巨著《哥德堡變奏曲》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一曲目也已經成為郎朗的保留曲目開始在音樂會上現場呈現。12月9日郎朗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音樂會,開始售票兩分鐘便被一搶而光,這足以顯示出郎朗巨大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當然,還有觀眾在疫情尚未散去之時對古典音樂演出的渴望。

好久不見郎朗的現場音樂會。在此期間,也不時會有朋友和我說,經過了手指病痛之後的郎朗有了不小的變化,在音樂理解上成熟了很多;又加之此次演出的曲目,無論是在演奏技巧還是在詮釋音樂方面可謂是擺在任何鋼琴家面前的一座「高山」,通過炫技而獲得其明星地位的郎朗開闢了這一曲目,這一演出自然也引起了我的興趣。

開場並不是《哥德堡變奏曲》,這讓坐在我前排的帶著樂譜來學習的小朋友疑惑了半天。原來是好心的郎朗為了等待遲到的觀眾,先演奏了一首舒曼的《花紋》。然而,這首作品的演奏讓我聽到的還是之前的郎朗——那個只關注如何用音樂表現自己的郎朗。

世界上有一類作曲家,任何其他作曲家的音樂語彙只要經過ta的借用,便會立即打上ta個人風格的印記,比如即將迎來250歲生日的貝多芬;世界上也有一類演奏家,任何一位作曲家的作品,無論創作於什麼時代、具有什麼風格,只要一經ta的演奏,便會抹平幾乎全部作曲家的個性化風格,而具有了這類演奏家的風格,比如郎朗。

毫無疑問,郎朗具有了超越絕大部分職業鋼琴家的職業素養,舞臺的呈現可以精準到完全再現臺下練習時的一切音樂上的設計,可以將現代鋼琴可能出現的各種音色運用到極致。面對《哥德堡變奏曲》這一巨作,郎朗也可以說駕輕就熟,可以通過他那精準的控制力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音樂的色彩。這種對於音樂聲音的想像力也的確令人讚嘆;在這方面,他完全可以與其前輩大師霍洛維茨比肩。正如他在自己的唱片介紹中所寫的「主要主題出現很多次,必須要用不同的形、色和特點來演奏」。一方面,郎朗的演奏誇大了這種對於「形、色」的處理;另一方面,他也因這一理念的束縛而止步於此。

誇大「形、色」的處理使其演奏中的表現力過於豐富,音樂原本自然的流動被這些誇張的詮釋手法所破壞。這在其暖場演奏的《花紋》中便已充分體現——第一個插部主題如此緩慢,第二個插部主題則被染上了爵士風格。《哥德堡變奏曲》的主題也未倖免,特別是低聲部的線條,原本可以被塑造的非常清晰,但卻為了追求音色的變化,而在第6小節突然「暗淡」,打斷了應有的進行感。甚至對於帶有反覆的演奏,一般所採用的第一遍較為「規矩」,第二遍進行裝飾的規則也被其打破,主題的呈示便已經被植入了很多裝飾。保持應有的輪廓和線條以及音樂自然的流動只會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否則,巴赫為什麼會用記號標記出裝飾音,而用音符標記出主要的主題呢?

再者,音樂的演奏是否只有用不同的「形、色和特點來演奏」?音樂演奏的本質是什麼?演奏家在呈現了作品聲音的同時,還應該邀請聽眾們聽到什麼樣的「弦外之音」?郎朗對其最為擅長的浪漫主義曲目處理時有很多節奏、速度、音色和結構上的自由,這可能也部分適合於《哥德堡變奏曲》,但郎朗似乎更應該考慮的是對一部作品所應具有的品味以及如何把握自由的邊界。

如果音樂的詮釋以追求「形、色」為目的,那演奏貝多芬的《c小調變奏曲》、孟德爾頌的《莊嚴變奏曲》與演奏《哥德堡變奏曲》又有何區別?非得《哥德堡》嗎?

攝影:葉辰亮

作者:鄒彥(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
    ,得益於國內疫情管控效果,郎朗8月在深圳、廣州、杭州舉辦了三場「哥德堡變奏曲」獨奏音樂會,成為近來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也使國內部分觀眾可以在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布前,親身感受郎朗在歷經長期沉澱與學習後對這部古典巨作的「郎式」解讀。
  • 在巴赫工作多年的聖託馬斯教堂,郎朗要演《哥德堡變奏曲》
    當地時間3月5日19時,中國鋼琴家郎朗將在巴赫工作多年的聖託馬斯教堂,獻演《哥德堡變奏曲》,這也是郎朗第二次在公眾場合演奏此曲。郎朗參觀巴赫博物館聖託馬斯教堂是萊比錫最大的教堂之一。郎朗在威斯巴登舉行的萊茵河音樂節演出《哥德堡變奏曲》共計32段,有主題、30段變奏和主題重現。歷史上,演奏此曲的鋼琴家不勝枚舉,至今已有100多個錄音,每一位鋼琴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 郎朗全球首次雙版本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行
    塞巴斯蒂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不朽的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紐約時報》評價:「音樂確實是巴赫的,但這一次,郎朗讓它煥然一新。」樂評人還用了兩個詞:「成熟」和「想像力」。倫敦《泰晤士報》評價:「郎朗彈奏的巴赫是原汁原味的」。
  • 郎朗首演《哥德堡變奏曲》
    來源:北京青年報近日,郎朗新巡演——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首站在他妻子吉娜·愛麗絲的家鄉威斯巴登上演。這是郎朗第一次現場演奏這部巴赫的偉大作品。演奏整首《哥德堡變奏曲》用時一個半小時,郎朗在開始之前用5分鐘來演奏簡短的舒曼《阿拉伯風格曲》作品。阿克謝爾認為郎朗這麼做有他的用意:「也許是因為它的俏皮、形象以及它的裝飾音元素如同《哥德堡變奏曲》中30個變奏一樣吸引著他……郎朗在自信、富有風格的演奏中,非常鮮明的突出了對位法,清晰地描摹著低音線,並讓堅硬有力的觸鍵打磨出優美。」
  • 郎朗八月杭州奏響《哥德堡變奏曲》
    8月30日,郎朗將在杭州大劇院奏響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在恐懼和迷茫面前,音樂總有一種溫暖人心的精神力量,將你我凝聚在一起。今天下午,這場《哥德堡變奏曲》獨奏會將在杭州大劇院官方小程序正式開啟預售。 「終於,我夢想成真了。其實,《哥德堡變奏曲》本該是30歲生日的時候,我送給自己的而立之禮。沒想到,一等就是整整八年。
  • 郎朗,28年締造巔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引發全球熱潮
    今年3月郎朗在萊比錫音樂會後因全球疫情狀況而取消了接下來幾乎所有的演出,得益於國內疫情管控效果,郎朗8月在深圳、廣州、杭州舉辦了三場「哥德堡變奏曲」獨奏音樂會,成為近來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也使國內部分觀眾可以在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布前,親身感受郎朗在歷經長期沉澱與學習後對這部古典巨作的解讀。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紀錄片第一集
    《哥德堡變奏曲》這部作品包含著每位鋼琴家必須回答的眾多問題。遙遠的300年前的巴洛克韻味,如何幻化成當代的風格,如何在現代大三角鋼琴上演奏最初只是為了鋼琴的爺爺輩樂器——羽管鍵琴而創作的音樂。
  • 郎朗發布《哥德堡變奏曲》:太危險了,這是一部高危作品
    鋼琴家郎朗已經三年沒開獨奏音樂會了,今年3月重回獨奏舞臺,他帶來了巴赫巨作《哥德堡變奏曲》。原本,他想在30歲生日彈,沒達到理想效果,結果一等就是七八年。3月1日,在妻子吉娜的家鄉威斯巴登,郎朗第一次登臺演出了《哥德堡變奏曲》。首演完,他手握成拳,對著跟拍的鏡頭大喊了一聲,「哇,終於實現!」
  • 郎朗發布《哥德堡變奏曲》:太危險了,這是一部高危作品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鋼琴家郎朗已經三年沒開獨奏音樂會了,今年3月重回獨奏舞臺,他帶來了巴赫巨作《哥德堡變奏曲》。3月1日,在妻子吉娜的家鄉威斯巴登,郎朗第一次登臺演出了《哥德堡變奏曲》。首演完,他手握成拳,對著跟拍的鏡頭大喊了一聲,「哇,終於實現!」如釋重負的郎朗從助理手中接過水,仰頭灌了滿滿一大口。靠在牆上,抱著鮮花,他氣喘籲籲,「我好累,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力氣去吃飯,我從來沒這麼累過,精疲力竭。」首演完,郎朗好像就不怕這匹難馴的「戰馬」了。
  • ...彈哥德堡|哥德堡變奏曲|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郎朗|國家大劇院
    鋼琴家郎朗2020年12月27日登臺國家大劇院,奏響被譽為「鋼琴曲中珠峰」的《哥德堡變奏曲》。今年3月,郎朗前往巴赫曾經工作過的德國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錄製了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朽的鍵盤作品《哥德堡變奏曲》,也是實現了一個人生夢想。在歲末,郎朗帶著《哥德堡變奏曲》來到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 郎朗錄製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挑戰「音樂的珠穆朗瑪峰」
    轉眼間,這位曾經因高超的琴技和豐富表現力聞名的天才少年已經38歲了,在郎朗看來,是時候開啟人生的新篇章了。上周,郎朗錄製的《哥德堡變奏曲》由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全球發行,這是他的夙願,亦是對自己的證明。對所有的鋼琴家來說,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都是極致的挑戰。
  • 笑容依然燦爛·吉利攜手郎朗《哥德堡變奏曲》杭州站
    《哥德堡變奏曲》是巴赫諸多鋼琴獨奏作品中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作品編號BWV988。作為一首變奏曲,《哥德堡變奏曲》規模是史無前例的,因此它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郎朗與《哥德堡變奏曲》曾有一段佳話,1999年,年僅17歲的郎朗成名的那個夜晚,餘興未盡的音樂家們邀請郎朗又回到音樂廳,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郎朗背譜演奏了這部長達九十分鐘的作品,被《芝加哥日報》稱為音樂史上的奇蹟。
  • 郎朗登臺國家大劇院 演繹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郎朗在琴鍵上按下了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著名的詠嘆調「薩拉班德舞曲」的最後一個音符,十秒後,餘韻延伸到音樂廳的各個角落,郎朗緩緩站起,向觀眾微微頷首,臉上帶著如釋重負的微笑。12月27日晚,國家大劇院上演了年末最為重磅的一場音樂會——郎朗用約95分鐘的時間,完整演繹了被稱為「音樂的珠穆朗瑪峰」的《哥德堡變奏曲》,別具一格的「朗味」巴洛克風格演繹,徵服了挑剔的北京觀眾。巴赫於創作巔峰期(1741年)寫下的《哥德堡變奏曲》,由寫給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德琳娜的一首薩拉班德舞曲作為主題和引子,憑藉30個變奏被稱為史上最複雜的變奏曲。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是我最重視的作品 沒有之一
    現場,郎朗向記者講述了關於《哥德堡變奏曲》的來歷。相傳這首曲子是巴赫晚年應學生哥德堡邀約,為醫治俄國伯爵凱瑟林的失眠症而作的安眠曲,在之後的日子裡,這位凱瑟林伯爵只有聽到琴聲方能進入一簾幽夢。「音樂會是視覺、聽覺包括幻覺的感受。」郎朗坦言,聽《哥德堡變奏曲》的感覺就像是進入了電影《盜夢空間》那樣,一層一層重疊,會有好多故事產生。
  • 挑戰音樂上的「珠穆朗瑪峰」,郎朗《哥德堡變奏曲》9月發行
    《哥德堡變奏曲》是作曲家巴赫晚期的一部羽管鍵琴作品。它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的一首變奏曲,宛若一匹人人都想駕馭的「戰馬」,是鑑別鋼琴家演出實力的「試金石」。挑戰這部音樂上的「珠穆朗瑪峰」,鋼琴家郎朗實現了人生的一個夢想。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9 月 4 日全球發行
    ,得益於國內疫情管控效果,郎朗 8 月在深圳、廣州、杭州舉辦了三場「哥德堡變奏曲」獨奏音樂會,成為近來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也使國內部分觀眾可以在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發布前,親身感受郎朗在歷經長期沉澱與學習後對這部古典巨作的「郎式」解讀。
  • 郎朗發行新專輯,周杰倫受邀挑戰演奏《哥德堡變奏曲》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9月4日,鋼琴家郎朗攜全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亮相,在北京舉行的新專輯發布會上,郎朗與大家分享學習、錄製這張專輯的心得。一直陪伴、見證郎朗學習及錄製新專輯的妻子吉娜也現身會場,為他送上祝福。發布會現場。
  • 首聽郎朗95分鐘版《哥德堡變奏曲》
    郎朗:等了很多年,現在終於敢碰它了 作為郎朗《哥德堡變奏曲》全球巡演的中國首站深圳的主辦方,坪山大劇院為此次演出下足了功夫。坪山是深圳一個新區,近年在文化建設方面動靜很大。
  • 今晚的廣州大劇院,屬於郎朗和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主辦方介紹,本次在廣州大劇院舉辦的郎朗鋼琴獨奏音樂會,雖然正式曲目只有一部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但受到樂迷的熱烈期待。這場音樂會的門票在開票當天的一小時內就全部售罄。與《哥德堡變奏曲》的佳話郎朗與《哥德堡變奏曲》也有一段佳話。1999年,年僅17歲的郎朗成名的那個夜晚,餘興未盡的艾森巴赫大師等音樂家邀請郎朗又回到音樂廳。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郎朗背譜演奏了這部長達七十多分鐘的作品,被《芝加哥日報》稱為音樂史上的奇蹟。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紀錄片《尋找內心的聲音》第一集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紀錄片《尋找內心的聲音》第一集 2020-07-26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