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一張畫要畫100遍?

2020-12-15 愛畫畫的稻草人

莫奈,不過是那對眼睛,但那是一對何等樣的眼睛。——保羅·塞尚

如果欣賞莫奈的畫作,大家會不會稍不留神犯「臉盲症」,覺得好像作品看著都差不多?

其實真實情況是你會看到春、夏、秋、冬、晴天、雨天、陰天……不同時態下的乾草垛、睡蓮、魯昂大教堂等,放到現在只有攝影師才能攝入的無常變幻,在莫奈筆下活色生香。

《魯昂大教堂》

乾草垛開啟的「強迫症」之路

莫奈的「乾草垛」系列畫於1890-1891年,是莫奈對系列組畫形式發生興趣的開始,也可以說是莫奈式強迫症的開始。

在這堆麥垛裡,可以看到同一個角度下不同季節、天氣、光照之下,一個麥垛的無數形象。秋天的麥垛灰黃泛綠,夏末的麥垛橙紅透紫。

在麥垛尖與陽光交接的所在,紫、黃、黑、紅、綠以極細短的筆觸交替出現。而在麥垛腳邊,橙紅色的陽光、青綠色的陰影、麥垛邊緣被找到泛白的亮處,又在交替玩捉迷藏……每一處的美好都凝聚於此。

2019年5月16日,紐約舉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上,吸引人眼球的當屬莫奈的《乾草垛》,這是莫奈「乾草垛」系列的25幅之一,這幅作品以1.1億美元成交,相比該作品1986年拍賣成交價漲了44倍,成為首幅打破1億美元大關成交的印象派畫作。

油畫作品為什麼這麼貴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戳這篇文章深入了解深度解析 | 油畫為什麼這麼貴?

「強迫症」的終結篇

如果說「乾草垛」系列是開始,那「睡蓮」系列則是最後的結束,根據莫奈的作品編目,從1897年到1926年,莫奈總共應該畫過181幅明確題為《睡蓮》的作品。如果算上一些和「睡蓮」意象相關的畫,比如《睡蓮池塘》、《柳下的睡蓮》或《日本橋》等等,這個數字應該是242幅。

下圖所示的兩幅畫是收藏於巴黎橘園美術館中的長壁畫,這些壁畫共有八組,主題都是相同的,但根據季節、光線、繪畫地點以及莫奈的身體狀況的不同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效果。

莫奈將水天混為一色,樹影、雲朵、蓮花和水草相互交映,在美術館的環形展廳中這些百米長的壁畫仿佛向人們傳達出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

優秀的藝術作品,擁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而持久保存的藝術作品,離不開優質的顏料

進口藝術家油畫

百年歷史、獨特配方、持久色彩

歷史悠久 原料上乘

結合170多年的生產和質量控制技術

進口藝術家油畫顏料

確保使用優質的原材料

製造出上乘的油畫顏料

例如:在製作鈷藍的過程中

其原料成分需要被加熱至1200攝氏度

一旦得到這些色素

還需經歷層層加工製作

整個過程非常嚴苛

對於每一種色素的處理方式都不盡相同

美色誘人 顏值擔當

色彩豔麗,飽和度高

在製作過程中,經過多次研磨

保證顏料的細膩度

每種顏色均可互相調配而不受限制

調色之後色彩依然優美

性能出眾 持久保存

全系列擁有高達114種

藝術家級別(AA和A級)持久性顏色

提供了非常廣泛的色彩選擇

讓作品經世之後依舊靚麗如今

相關焦點

  • 莫奈的一張畫誕生了一個畫派
    [摘要]莫奈的一張畫誕生了一個畫派,莫奈的一張畫為歷史上一個最重要的畫派命名,現在收藏在巴黎瑪摩丹美術館的《日出印象》是歷史上劃時代的標誌,莫奈是歷史的命名者。《蔣勳破解莫奈之美》,蔣勳 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7月要在西方近代美術史上選一個大眾最熟悉的畫家
  • 因為一張畫,愛上一個人,一生只畫自己的妻子,他的名字叫莫奈!
    畫面上的4個女人,都由卡美伊充任,因此要不斷改變她的裝束、髮型、姿態,畫家需事先分別畫出草圖,然後再組合到一起。(抱著小狗的卡美伊)1867年的春天,卡美伊懷上了莫奈的孩子,莫奈卻再一次陷入經濟危機。1868年的春天,莫奈和卡美伊搬到了鄉下,開始是在班庫爾(Bennecourt),後來又回到勒阿弗爾。
  • 一張畫能賣一億美元?了解一下法國印象派之父——克勞德·莫奈
    1840年生於法國巴黎,五歲時舉家搬到了勒阿弗爾,在莫奈小的時候就不是一個會認真聽課的學生,他經常跑去海邊玩或者在鄉村閒逛。上課的時候會在書本上畫老師們的肖像漫畫,據說他還能憑藉這個才能賺到不少錢,十五歲的時候莫奈遇到了法國著名的風景畫家歐仁·布丹,後來莫奈喜歡畫戶外 海邊 光線 風景等就是受到了布丹的影響。
  • 每日一畫|克勞德·莫奈《聖阿德列斯的陽臺》
    克勞德·莫奈《聖阿德列斯的陽臺》1867年的夏天,莫奈與家人一起住在聖阿德列斯。 這是一個靠近勒阿佛爾的海邊避暑勝地,《聖阿德列斯的陽臺》是莫奈早期的傑作之一。在這幅畫中,麗日藍天下闊大的海邊平臺上奼紫嫣紅開遍,幾位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享受著海風和陽光。 1867年,此時畫家與父親的關係有所改善,在其姑母臨海濱的陽臺上,坐著父親和姑母,而站立的女子是畫家表妹,男子身份不詳。雲朵,海和小船,氣氛十分安詳。
  • 莫奈的印象主義風景畫—光與色的交響
    1840年11月14日,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出生於巴黎。5歲時,全家移居法國北海岸勒阿弗爾(Le Havre),莫奈在此與海為伴,從童年時起就展示出了繪畫的天賦。之後,他認識了他的啟蒙老師布丹(Eugène Boudin),擅長畫風景的布丹建議莫奈畫風景畫,做一位風景畫家。
  • 莫奈畫中的撐傘女子:卡蜜兒——莫奈一生的摯愛
    草地上的午餐/莫奈 1865 莫奈的畫中也開始出現卡蜜兒,《草地上的午餐》就記錄了和朋友們郊外野餐的一幕,據說畫中白色裙子的女子就是卡蜜兒莫奈喜歡畫風景,人物肖像畫得並不多,但自從認識了卡蜜兒之後,莫奈的肖像畫中就一定能看到卡蜜兒,後來——就只有卡蜜兒了。要知道,那時的莫奈並不富有,畫作風格也算不上成熟,他的畫風在畫商那裡還沒有充分獲得認同,要靠賣畫來生存確實非常不易。莫奈每天習畫,還在苦苦研究著光與影。卡蜜兒並不嫌棄他,一直陪伴在莫奈身邊,做他的模特,並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撐。
  • 那些年,莫奈和雷諾瓦一起畫過的畫!
    莫奈和雷諾瓦是很好的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外出作畫,一起探討繪畫技法。他們有一些畫是在同一個地方畫的,但是二人呈現出來的作品略有不同,讓我們我們通過這些畫來一窺二位大師的不同之處吧。莫奈的畫這兩幅畫描繪的都是天朗氣清的秋日,雷諾瓦的的畫作一片火紅,有很明顯的主體色。水塘的顏色像是岸上的紅葉映照,水塘裡的鴨子顏色很乾淨,很突出。但是莫奈的這一幅相比起立色彩多一些,更「髒」一些。
  • 像莫奈一樣畫色調,你只差這一步!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色調」,從印象派開始色調幾乎就成為了一張色彩作品的靈魂,不同於文藝復興時期以造型為主導的畫面,印象派的畫家們更加注重自然中微妙的色彩變化以及自身的感受。我們目前所接觸到的色彩關係理論基本上都起源於那個時期。既然要聊色調,那就不得不提到印象派的開山鼻祖莫奈了。
  • 莫奈的愛———卡米爾,莫奈生活、畫中唯一的女主角
    莫奈夫人卡米爾從門外匆匆經過,帶著疲憊與憐愛的眼神瞥了家門一眼,剛好與屋裡的莫奈目光交匯一起,莫奈被這匆匆的一瞥深深感動,把剎那變成了永恆。畫了這幅《紅頭巾,莫奈夫人畫像》,獻給他的愛人《閱讀者》 莫奈一生最愛的人———卡米爾,他們相遇於莫奈的巨幅畫作《草地上的午餐》,莫奈請卡米爾做他的模特,那年他25歲,卡米爾18歲,當時的卡米爾純潔可愛,有如下凡人間的精靈,渾身散發著讓莫奈著魔的光彩,她註定要成為莫奈畫中、生活中的女主角。
  • 每日一畫|莫奈《睡蓮》
    莫奈《睡蓮》「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印象派大師莫奈也是如此,晚年的時候,莫奈漸漸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朋友疏遠了,他在法國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27年裡,他詭異地連畫了181幅《睡蓮》,直到去世,他也沒離開《睡蓮》這個主題。這些睡蓮都是他從埃及、南非等地進口來的。當時市政府還警告他不能種,說是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但「有錢任性」的莫奈不僅沒搭理政府,還畫出來幾百幅「釘子戶」睡蓮。
  • 莫奈畫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
    莫奈畫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雷諾瓦筆下樹影婆娑的俊男靚女確實令人愉悅,莫奈十年如一日醉心於池中睡蓮也讓人感慨,馬奈畫的《草地上的午餐》亦有一種驚世駭俗的美感……但是,莫奈著名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莫奈,英國國會大廈,1903,收藏於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令人更為不解的是,他還畫了19幅之多(這是已知的數量)。
  • 莫奈的畫,每看一次,跪一次!
    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靈`感`家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 每日一畫|克勞德·莫奈《坐在柳樹下的女子》
    克勞德·莫奈《坐在柳樹下的女子》——莫奈《坐在柳樹下的女人》局部這幅畫充分表現了莫奈成熟的表現形式和印象主義富於詩趣的本質。畫面中美麗的卡米爾,帶著帽子,穿著美麗的裙子,在綠樹叢蔭的花園裡愜意休息,畫家希望捉住純現實的僅僅一瞬,染遍一切物體的玫瑰色空氣,包括天空、樹木、房屋及融入周圍風景的人物等。莫奈使用清晰可辨的無數快速筆觸,覆蓋在塗底色的顏料之上,其目的不只在明示形體,也在於捕捉光的音響。
  • 蔣勳:莫奈的畫為何如此受歡迎?
    [摘要]蔣勳認為,正是因為莫奈畫中的生活是大眾的生活,貼近大眾的嚮往,貼近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盼望,觀者可以從靈魂深處感受畫家的生活之美、藝術之美,莫奈才如此受大眾歡迎。蔣勳近年來一直在做的,便是告訴普通大眾,美無定法,感受美、認識美卻有路可循,他致力於為讀者指畫一條通向美的小徑。蔣勳看莫奈:追尋生命之光《蔣勳破解莫奈之美》是蔣勳「藝術美學」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也是他繼破解達文西、梵谷和米開朗基羅之後,又一解析世界藝術殿堂大家之作。
  • 莫奈與畫裡的那個女人,終歸是愛情的宿命!
    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裡,這個女人都出現在了莫奈的畫裡。熟悉莫奈作品的人,應該早就猜到了這位畫中女子的身份,沒錯,她就是卡米爾,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十幾歲就出來給各種畫家當模特,直至1865年、她遇到了莫奈,這個後來畫了她一輩子的男人。
  • 老年莫奈眼疾嚴重 畫作呈現「大寫意」
    解說:這幅畫是莫奈於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一名新聞記者諷刺莫奈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只能給人一種印象」。於是,莫奈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出·印象》。這幅畫也成為了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王魯湘:說到印象派,印象主義運動,在19世紀法國的興起,到最後甚至變成一個世界性的運動,那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 莫奈:一生只畫第一任妻子
    於是,在莫奈提出要跟卡米耶結婚之後,父親苦勸了他一陣,但是遭到了莫奈的反彈。索性,老莫奈乾脆切斷了對莫奈的經濟支援,想要把他逼回家。老莫奈脾氣很倔,莫奈完全也繼承了父親的性情。在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情況下,他仍舊沒有拋下卡米耶。終於,兩人又堅持了3年,在莫奈30歲那年終於獲得了家人的認可,得以成婚。兩人結婚之後,莫奈一家的日子終於好過了一些。
  • 莫奈的畫裡有一陣輕柔的風
    <1865年,那一年是莫奈的劫,也是他的緣,他在塞納河遇到了一生摯愛,18歲的卡米爾,從此他的眼裡,愛裡,畫裡,生命裡都只有這樣一個女人了。莫奈的這一生只畫過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那段艱難相守的日子,莫奈的畫中只為卡米爾而存在,後來卡米爾不幸盛年病逝,莫奈就此擱筆轉而痴迷大自然,莫奈晚年一直不厭其煩地畫著睡蓮,靜謐虛幻而悽美,也是正是卡米爾的化身。
  • 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肖像
    原標題: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肖像 作為藝術探索者,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無疑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事實上,莫奈的這幅巨作從來就沒有完成過,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實際上是莫奈為了完成巨幅油畫所創作的一幅「草稿」,即使是「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寬。 他們在巴黎塞納河邊相識,少女卡米勒純潔可愛,仿佛下凡人間的精靈,渾身散發著讓莫奈著魔的光彩。於是,他們很快墜入愛河,卡米勒從生活中走進莫奈的畫中,又從畫中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 莫奈的畫為什麼總賣那麼貴?
    19世紀法國印象主義畫家莫奈系列畫作《乾草堆》中的一幅14日在紐約蘇富比一次拍賣中拍出1.107億美元天價,創下了莫奈畫作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也許是秋日的乾草堆,1890-91,波士頓美術館雖然我們表面上看到了許多乾草堆,但這裡面要表現的卻是不斷變化的光線,反覆創作使得莫奈對光線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層次。冬日的乾草堆,1891,J·保羅·蓋蒂博物館達文西畫雞蛋,莫奈畫乾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