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圍城》《管錐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

2020-11-24 文匯報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著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學者,還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日前,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相繼推出《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錢鍾書選唐詩》,為讀者走近錢鍾書提供了更多秘鑰。「有同學說我晚年學術有三個面向,其中一個是錢學,而錢學則是我最牽掛的,此言不虛。」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術座談會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新書發布會上,該書著者、王水照教授自謙小書是「一份不合格的作業」,內容大致包含錢先生其人、其事、其學三項。活動由復旦大學中文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華書局舉辦。

關於新書,王水照一一道來——關於其人,我從歷史和記憶中記錄一些錢先生的風採、個性和趣味;關於其事,我選擇「清華間諜案」、參加《毛選》英譯的經過、《宋詩選注》的一段榮辱升沉為重點,材料似比一般傳記豐富,有些分析也較深入;關於其學,主要關涉宋代文學,而以《手稿集》為重點。王水照寄希望於更多新生代「錢學」學人參與,產生更多更好成果;提倡學術研究的大方向,從中國學術史、文化史的層面來看,對錢鍾書的學習和研究,重中之重還應該在於他的學術創造、他學問豐富無比的內涵以及學術影響力,而不僅僅聚焦於「錢氏幽默」「個人性格」;希望手稿集得到儘快整理研究,從而進一步提升「錢學」隊伍的研究水準。

王水照自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進入中國社科院,即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

他舉起一張特別的藏書票,這張舊學部大院全景圖,是一位文學所同事的孩子所繪,尺寸比例頗為準確。它背後有不同尋常的故事,圖上標出的7號樓,有間房子正是錢先生《管錐編》和楊先生《堂吉訶德》完成的「陋室」。「錢、楊兩位於1974年5月到1977年2月在此屋住了兩年九個月。屋子僅十多平方米,放了兩張行軍床,兩個三屜桌,冷冰冰的水泥地,斑駁的牆壁,陰暗的北窗。楊先生在給我的信中說到我曾替他們在屋內拉了一根鉛絲,供晾曬毛巾、溼衣服之用。陋室的北窗外是濃密樹蔭,遮蔽了陽光,一到下午,室內就光線黯淡,無法看書、寫作,我還曾經替錢先生的檯燈換了個大燈泡。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錢先生完成皇皇巨著《管錐編》,真可謂是感天地、泣鬼神。」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分四輯,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尤其是宋詩方面的成就、對錢鍾書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等多個領域,既有作為學界同仁對錢鍾書學術上的解讀探討,亦有作為朋友、學生的溫情緬懷,多一手材料。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尚君教授提到「三個致敬」——向錢鍾書先生致敬,震撼於一個人可以如此廣博而精深地讀書;向王水照先生致敬,王先生在宋代文學以及文章學等許多領域的開拓和成就令全國矚目;向中華書局致敬,「目錄出到每一篇文章中小標題的做法,是當年周振甫先生給錢鍾書先生出書的舊例。」

《錢鍾書選唐詩》則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通過《錢鍾書選唐詩》,讀者朋友不僅可以欣賞到唐詩的多樣全貌,也可以了解錢、楊兩位學人雋永美好的詩書生活。這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

錢鍾書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著述豐贍,其中《宋詩選注》一書出版發行60餘年,是受到學術界讚譽和大眾讀者好評的經典選本。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自20世紀80年代起,錢楊伉儷以《全唐詩》為底本,進行唐詩選錄,最終形成了「錢選楊抄」的「全唐詩錄」九冊手稿,在塵封數十年後得以正式出版。

《錢鍾書選唐詩》共選錄308位詩人的1997首(句)作品,其中,白居易以184首作品超過杜甫(選錄174首)位列第一;既選了大量以創作聞名的詩人的作品,也選了像唐明皇、章懷太子等非詩人的作品;既選了思想性強的如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別」等詩作,也選了像韓愈的《嘲鼾睡》這類有趣味性的作品。全書比較全面地呈現了唐代詩歌的藝術特徵和風格狀貌,也為大眾讀者研讀欣賞唐詩這座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提供了更完備的選本。

「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詩之情韻氣脈須厚實,如刀之有背也,而思理語意必須銳易,如刀之有鋒也……」這些被看成他選詩的主要依據。專家認為,該書充分體現了錢選唐詩的主觀立場和獨特視角,是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文獻。

作者:許暘

圖片:出版方供圖

編輯:陸紓文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寫過《圍城》《管錐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著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學者,還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圍城》《管錐編》的不朽貢獻
    故事一層層推進,人物便不停地反覆衝進和跑出「圍城」:夢寐以求的東西到手後才覺出其沒什麼好;事情的發展往往與最初的想像不相符。作者對男女主人公心理的把握和描寫非常巧妙細緻。  《寫在人生邊上》是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等十篇。作為一位智者,錢先生能夠跳出自身所處的位置,站在人生邊上,把人生當作一部好看的大書來讀,沒有懷著功利性目的。
  • 關於《圍城》,錢鍾書說了什麼?
    《小說逸語》記述了錢鍾書先生關於《圍城》主題的明確表達,那就是「人,人類,人類的困境」。錢先生在本書中寫了我國現代文學中落墨不多的「某一類人物」,所寫到的只是一小群人物,但因能夠充類至盡、窮神極相,以形而下示形而上,深刻地描摹出中國人歷久積澱的文化心理,揭示出全人類的生存困境。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1910.11.21-1998.12.19)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1910.11.21-1998.12.19)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學術擷英】顧鈞 |《管錐編》在海外
    但艾朗諾還是義無反顧,因為「《管錐編》已被公認為錢鍾書對中西傳統文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譯者序)。艾氏專攻唐宋文學,按理說,翻譯《談藝錄》會更為得心應手,但還是優先考慮了《管錐編》,他在序言中解釋道:「在錢氏全部著作中,《談藝錄》顯然最接近《管錐編》,但兩者的區別也很顯著。
  • 王水照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王先生與錢鍾書先生交往密切,對錢先生的學術風格與其所達到的學術高度、深度、廣度,多有體味,一直熱切地關注著錢鍾書研究。近來《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出版,算是先生多年來「錢學」研究的成果集合。書中不但回憶了錢先生的言談風度,揭秘了不少珍貴文獻,更著重研討了錢先生著作尤其是《錢鍾書手稿集》裡包蘊的學術命題。「錢學」廣博高深,裡面藏有不少「未解之謎」,先生這本書正可指引我們探秘寶藏。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很多人都認為,「錢鍾書熱」的起點是20世紀70年代末,因為110萬字的《管錐編》在1979年8月問世,到了1980年10月,小說《圍城》在時隔33年後重新出版,可謂「雙石激起千層浪」。其實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有過一次「錢鍾書熱」。1946年,他的小說《圍城》在上海的《文藝復興》雜誌上連載,第二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一時洛陽紙貴。
  • 人們之所以紀念錢鍾書,是因為世間再無錢鍾書
    錢鍾書有眾多為人稱道之處。他健談善變,舌璨蓮花,《圍城》裡的機心巧語常被引為良訓。他狂狷博聞,說起他的涉獵廣泛,當屬《管錐編》。還有他的愛情神話,碧桃花下、新月如鉤,一生一世一雙人。有人責其犬儒。面對一系列相繼而來的風雨,他一度沉默,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埋頭讀書、同體制、同大眾決裂的「鴕鳥「。我們在懷念錢鍾書時在懷念什麼?
  • 顧鈞:《管錐編》「走出去」的啟示
    但艾朗諾還是義無反顧,因為「《管錐編》已被公認為錢鍾書對中西傳統文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譯者序)。艾氏專攻唐宋文學,按理說,翻譯《談藝錄》會更為得心應手,但還是優先考慮了《管錐編》,他在序言中解釋道:「在錢氏全部著作中,《談藝錄》顯然最接近《管錐編》,但兩者的區別也很顯著。
  • 錢鍾書:早熟的代價是早衰
    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82年《管錐編增訂》出版。
  • 賀衛方的錢鍾書情結——法邊餘墨話鍾書
    賀衛方先是在出售中外文圖書的青雲書屋買到了《七綴集》(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版),從書後所附書目知同一公司還出版了錢鍾書別的著作,又按圖索驥在灣仔莊士敦道的門市部一口氣買下《圍城》《宋詩選注》《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以及由香港三聯出版的《槐聚詩存》和由臺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談藝錄》。
  • 萬山雪盡馬蹄輕——讀《錢鍾書的學術人生》想到的|胡曉明
    ,籤名時還對我說他讀過我寫的兩篇論錢學的論文,還問我:「我的觀點與你的一樣不一樣?」這個來源於五四新文化引進的職業化體制化時代趨勢,有很高的成就,但弊病也是明顯的,文學學術完全變為一種純粹客觀化、社會科學化的模式化生產,與研究者自身的個性情懷生命經歷,了不相干,中文學術變得如此枯乾無味。而我們看錢先生的世界裡,竟是如此機趣燦然,活色生香!水照先生「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這個書名大有文章。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當我們懷念錢鍾書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因種種機緣巧合,他們與錢鍾書或有過學術上的交流,或有過事務上的交往,通過他們的回憶,讓大家對錢鍾書先生的懷念也有了更真切的呈現。上世紀八十年代,《圍城》大熱。1985年,身為語文老師的張大年寫了篇2萬多字的《圍城新論》,針對當時主流評論認為方鴻漸「分裂人格」的觀點,提出方鴻漸是有著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文章寫成後,張大年想聽聽錢鍾書的意見,就託錢鍾書的堂侄女錢靜汝幫忙。錢靜汝讀罷認為這是篇好文,就把文章寄給了她的姑父、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許景淵。許景淵與錢鍾書時有詩詞唱和,就把文章轉給了錢鍾書。錢鍾書很快給許景淵回了信。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有書可讀,別無營求
    11月21日,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世人多稱他為博學鴻儒,但他更是一位踏踏實實的作家、學者。不務虛名,澹泊自守,他沒有所謂的「氣勢」與「派頭」,有的只是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打開《圍城》,精妙的比喻讓我們耳目一新;打開《管錐編》《談藝錄》《宋詩選注》,我們又驚訝於錢鍾書的博學。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有書可讀,別無營求
    打開《圍城》,精妙的比喻讓我們耳目一新;打開《管錐編》《談藝錄》《宋詩選注》,我們又驚訝於錢鍾書的博學。錢鍾書這些筆記,都附帶自己的議論,亦常常前後參考、互相引證。以後的筆記都親自記下書目,也偶有少許批語。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的數量,大致不相上下。第三類是「日札」——錢鍾書的讀書心得。日札共二十三冊、二千多頁,分八百零二則。每一則只有數目,沒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寫的,雜有大量外文。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走出圍城看其學術人生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位朋友在病中與我通電話,建議我把這些年來所寫的有關錢先生的文字彙輯成集,以作紀念。我十分猶豫。我曾經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錢鍾書與宋詩研究」,雖已結項卻未成書;打算撰作的《錢鍾書學術評傳》僅只完成第一章,真是愧對先生。但畢竟曾親炙於先生者,至今日已為數不多,我還是有向年輕學子述說自己感受的衝動,似乎也是一種責任。
  • 紀念錢鍾書誕生110周年:一位學貫中西、淹通古今的文化大家
    1920年,錢鍾書進入無錫東林小學,開始接受新式教育,此後便由東林小學而蘇州桃塢中學、無錫輔仁中學,而清華大學、牛津大學、巴黎大學。在錢鍾書整個的從學經歷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對他的成長產生過明顯的影響:一是「家學淵源」。
  • 追憶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草地·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王水照教授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新書發布會上。面前的一張紙片也許可作「證據」。還在河南明港幹校時,一次軍宣隊主持開大會,我恰與他坐在一起偷偷交談「開小差」。我有次突接先生來函,要我轉告日本留學生內山精也君,因他們在日譯《宋詩選注》,說此書還有一處須改,原來安徽一青年向先生提出,書中趙汝生卒年原作「未詳」,實可據劉克莊《刑部趙郎中墓志銘》補出。他指示日譯本中一定也要申明此乃該君「告知」。《管錐編》增訂本中此類例子多多。長者不掩人善的坦蕩胸懷,更令人仰羨不已。
  • 錢鍾書寫《管錐編》的動機與心情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到今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離開這個世界已經整整十七年了。錢先生於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話文皆精,可謂集古今中外學問之智慧熔爐。而他以文言文寫就的讀書筆記《管錐編》,貫通文、史、哲等領域,引經據典,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方法對歷代典籍進行了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