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2020-12-14 騰訊網

人生能有幾多愁?翻開我國古典詩詞,你會發現描寫愁緒的名篇不勝枚舉。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宿建德江》,便是一首描寫愁緒的名篇。它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是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顧名思義,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也是一首描寫羈旅之愁的記行詩。所謂記行詩,即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詞的形式反映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以及抒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在長安參加科舉未能及第,便回到了家鄉襄陽。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便開始漫遊吳越。這首《宿建德江》,便寫於孟浩然漫遊吳越時。題中的建德江,便是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孟浩然的這首《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首先,詩的前兩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即孟浩然所乘的小船,停靠在了建德江中一個煙霧迷濛的小洲邊,隨著日暮的來臨,新愁不禁湧上了心頭。別看這裡只有一個「愁」字,但卻是對孟浩然複雜愁緒的高度概括。孟浩然曾在自己的另一詩《自洛之越》中這樣寫道:「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由此可見,孟浩然當時去長安,是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悲憤,離開長安,漫遊吳越。仕途的失意,自然就是孟浩然的第一層愁。孑然一身的孟浩然,羈旅他鄉,心中的孤寂自然也就是第二層愁。而適逢日暮,對於孟浩然來說,更是徒添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愁。

其實自古以來,日暮就與愁息息相關。最早可見《詩經·王風·君子於役》中的「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即每當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候,女主人公就格外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除此之外,杜牧的「白沙日暮愁雲起,獨感離鄉萬裡人」、梅堯臣的「昨日日暮別,今日日暮愁」等,不勝枚舉。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後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即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高高在上的明月,倒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的近。倘若沒有前面的「日暮客愁新」,孟浩然這兩句詩可謂風韻天成,美得令人神往。但實際上,這兩句詩是借景抒情,它是孟浩然複雜愁緒的具象,是自我的一種寬慰。

簡單來說,就是在孟浩然懷著失意的悲憤,深感孤寂和思念故鄉親人的時候,突然發現身邊還有一輪孤月和他是如此的親近,為此心中的複雜愁緒也就似乎尋得了慰藉。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豁達,它只是愁緒片刻的轉移。所以縱觀孟浩然的這首詩,其實核心就是一個「愁」字。而整首詩總共二十字,均是為了表現孟浩然內心的憂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在長安參加科舉未能及第,便回到了家鄉襄陽。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便開始漫遊吳越。這首《宿建德江》,便寫於孟浩然漫遊吳越時。題中的建德江,便是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 孟浩然絕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便被譽為唐人寫景典範!
    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也就是說詩人的情感表達離不開自然景色。所以山水詩便成了古代詩歌一個重要的種類。詩人往往寄情於山水,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進而抒發內心對閒適、寧靜生活的嚮往和遺世獨立的超脫情懷。
  • 孟浩然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道盡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孟浩然,字浩然,湖北襄陽人,他的詩也是很有特色,用詞極為簡練,以他的《春曉》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寫出了最美的春天。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孟浩然也是極其自信,只不過生不逢時,這在他的作品中也是有體現,尤其是這首《宿建德江》,寫得也是極為傷感。
  • 6首五言絕句,只有短短20個字,但每一首都名垂千古
    受字數的限制,五言絕句只有20個字,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清代學者張謙宜曾以「短而味長,入妙尤難」八字概括五言絕句寫作之難。《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
  • 李白這首詩同樣的很孤獨,短短二十個字,描寫的極為孤獨!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其實這是一組詩,一共有十七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在這首詩中,李白把內心的憂愁,以一種非常高超的表現手法,描寫的極為深刻,使得人們讀了這樣的詩作後,立馬能夠從中感受到詩人當時的孤獨,以及從這首詩中所傳遞出來的那一份孤獨感。
  • 孟浩然春宵夢酣,醒來後寫下一首小詩,短短20字,美得如同天籟
    在詩人眼中,萬物有情,天地大美,一切皆可成詩。例如孟浩然春宵夢酣,醒來後寫下的一首小詩,短短20字,美得如同天籟。這首詩就是唐詩經典《春曉》,全詩如下:春曉 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送別友人,不寫景只寫一把寶劍,短短20字暗藏莫名的霸氣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孟浩然的一首送別詩,送別好友時他贈了對方一把隨身寶劍,還寫了這首五言,短短20個字無一生僻字,卻暗藏著莫名的霸氣。詩題中的朱大是何人,如今已不得而知,據詩中的意思來推測應該是一位入秦的遊俠。唐詩中最不缺的就是送別詩,一般的送別詩多數都是寫景寫情。寫景的如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如詩如畫;寫情的如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令人動容;還有借景抒情的,如李白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寫得的生動感人。
  •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寫於自己經歷過安史之亂、蒙冤入獄、帶罪流放後,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宣城的敬亭山,觸景生情而寫。這首詩便是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的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雖然描寫的是詩人登上敬亭山後的眼前之景,但事實上卻是把內心的傷心之感寫盡了。此刻,在李白的眼中:天空中本來僅有的幾隻鳥兒就此遠去,連那長空中的一片白雲,也慢慢離自己遠去,仿佛這世間萬物在這一刻,都在厭棄自己。
  • 李白這首小詩寫了一位美人,她內心的幽怨,短短的幾句寫得很深刻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李白的一首小詩《怨情》,這首小詩寫了一位美人,她內心的幽怨,短短的幾句寫得很深刻,所以這樣的一首詩作,那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讀,李白在這首詩中把自己的腔熱情,全部的融入進了詩作中,這也使得此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感人。
  • 楊萬裡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便把小孩的天真可愛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主要描寫的便是兩小孩所做的充滿童稚的動作,展現了兩小孩天真可愛的一面,也流露了楊萬裡對小孩的喜愛之情。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裡的這首《舟過安仁》: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 杜牧這首詩也很孤獨,只有短短的28個字,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表達人生的無奈,其中杜牧的作品更具有特色,寫得也是極為悲情,除了那首婦孺皆知的《清明》之外,還有這首《秋夕》,我個人認為,也是一首很孤獨的作品,整首詩感人至深,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憂愁,把宮女孤寂的生活,還有孤獨之感娓娓道來,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
  • 孟浩然這首詩千古流傳,只有20字,寫盡了千古鄉愁!
    今天我們看看孟浩然筆下的鄉愁,只有20字,卻寫盡了千古的鄉愁。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經浙江建德西部的一段江水。首句「移舟泊煙渚」停船在小洲上,「煙渚」描繪了一個煙霧朦朧的環境,就像杜牧所說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的背景。「日暮客愁新」在日暮時分,羈旅之愁油然而生。這個「新」字用得十分巧妙,除了押韻的需要,它也將剛到一個新環境後,作者的不適應感描繪了出來,試想如果換成「添」或者「生」之類的字,詩意銳減。
  • 孟浩然失意苦悶,寫下一首小詩,短短20字,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這也是古典詩詞之所以流傳千載,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今日,分享一首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這首小詩是孟浩然失意苦悶時寫下的,雖然只有短短20字,卻句句驚豔,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在唐代詩壇,孟浩然的詩名極盛。然而,他的人生遭遇卻與詩名相悖,失意苦悶,隱居一生。其中的原因很多,性格的、時代的、命運的……儘管如此,孟浩然卻憑藉滿身才華,寫下了許多經典詩作,成為唐代詩壇一顆耀眼的明星,被後人永遠銘記。
  • 窮酸才子一氣之下在房東牆上寫首詩,短短28字將人性寫得淋漓盡致
    利益二字,捅破了古今多少本可維繫的窗戶紙。人一旦看到金錢帶來的好處,很多人也就迷失了自己。包括現代的城市發展,從遠處看,非常繁華,可是越繁華的地方,人心越冷。隨著人們的逐漸成熟,大多都是「各掃門前雪,不管別人瓦上霜」。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八十年代的溫度,很少再有「遠親不如近鄰」這種情況。大多人懂得有錢的便利,為了獲取金錢,有的不惜鋌而走險,有的做事沒有下線。
  • 孟浩然一首絕美小詩,短短20字便驚豔千年,被後世譽為「神品」
    為了表達對孟浩然的敬意,李白曾作詩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正是有了這份超脫和恬淡,孟浩然才能夠寫出很多清新優美的山水詩,成為唐代山水詩派的先行者。和唐代很多詩人一樣,孟浩然也非常喜愛漫遊。他曾經東至大海,西至巴蜀,南至吳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四處遊歷的過程中,孟浩然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其中不乏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五言絕句,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是寫得很深情
    寫得極為深情,讀來令人讚嘆不已。那麼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筆者今天還要為大家推薦他另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經典的五言絕句《寒夜思友三首·其一》,可能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並不是太熟悉,其實這也是一首很經典的作品,通篇描寫得很是真誠,把自己對於朋友之間思念描繪的淋漓盡致。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
  • 他名不見經傳,筆下的這首詩,卻將牧童形象寫得淋漓盡致!
    其中就有不少寫牧童的佳作,它們大都屬於富有童心童趣的田園式的牧歌。如呂巖《牧童》中的「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黃庭堅《牧童詩》中的「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等。
  • 王維的這首詩,短短28個字,便道盡了女人獨守空房的哀怨!
    在古代,當一個感情細膩,處境又不佳的女人,在思念她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無疑最為纏綿悱惻,也就意味著最容易入詩。於是,便有了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即閨怨詩。雖然寫的多是女人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但是大部分還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吻所寫。比如,王維的《秋夜曲》,便是一首閨怨詩。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採蓮曲》,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留下的一首寫採蓮的經典名篇。它寫於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期間,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白居易這首詩的內容,主要是描寫了一位採蓮少女見到情郎後嬌羞的情態。雖然說把人物心理狀態描摹的生動而傳神並不容易,但是白居易這首詩無疑是做到了,尤其是後兩句通過少女動作而展開的細節描寫,使得整首詩熠熠生輝。
  • 《江雪》這首詩,短短20字,卻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江雪》只有短短二十字,可是在這二十字之間,卻描繪了一幅有山鳥、有孤舟、有老翁、有江雪的水墨畫卷。在這幅畫卷中,以茫茫白雪為「留白」背景,廣闊天地之間,有一個孤獨老翁於雪中垂釣,整幅詩歌的畫面極其簡單,冬季的山水寒氣凜然,在江雪的方寸尺幅之間,卻有山水繪畫中的廣闊之感,那是一個宏大的山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