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自信的文化需要與時俱進的自信表達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評論:自信的文化需要與時俱進的自信表達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習總書記的講話呼應了時代的需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高速和平發展之路,物質財富空前增長。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中國正奔向已經不再遙遠的小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離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近。然而,我們也開始面臨嚴峻的深層次困難,構建文化軟實力顯得尤為緊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和文化表達日益成為我們關注的話題。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這正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

  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絕不會是堅定的民族。一向以擁有古老豐富的文化傳統而倍感自豪的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意識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我們開始判明,單憑深厚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積澱,是不足以在今天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更何況,中華文明還經歷了極其坎坷的命運。同樣,單憑全盤引進現代西方文化,也終究難免產生逾淮為枳之憂。如今,地球村裡的文化愈加彰顯出奇妙的多元化。我們迫切要做的,正是發掘、闡釋並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通過將它與當代精神相結合,使舊貌換新顏。我相信,我們的文化自信只有立基於此,舍此別無他途。

  同時,自信的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的自信表達。傳播與弘揚不能固步自封,必須衝破傳統的講授、承繼與表達的手段和方法,打通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阻隔。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充分利用當今的現代化表達手段和媒介。毫無疑問,任何時代的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主流文化,但如何構建主流與眾流的和諧關係,卻是一個極具現代性的新問題。這需要嶄新的文化智慧,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都必須有基於文化自信的信念與堅持,以及文化表達的智慧與能力。我們滿懷期待。

(來源:貴陽日報)

相關焦點

  • 人民法官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修養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深化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的各類案件不斷增加,這對人民法官的素質要求將越來越高。
  • 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原標題: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我國不斷豐富和發展、與時俱進的過程,總結我國發展的經驗,對進一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啟迪和現實意義。
  • [直通香港]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
    [直通香港]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   其實,不光是對於傳統文化,回歸十年,香港整個文化層面的回歸也是「與時俱進」的,《國際先驅導報》就這個問題發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流行語凸顯文化認同》文章是這樣說的——今天的內地人都記得80年代流行於內地的許多詞語其實來自香港,80年代的內地人第一次從港片裡學會了感嘆「哇塞」,學會了戴上墨鏡「裝酷」;一言不合就要
  • 「與時俱進」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與時俱進, 它的英文表達是:move with the times 與時俱進 We have to move with the times and market
  • 方法創新 點燃文化自信
    、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上海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持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斷增強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 「學思平治」秦宣: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文化軟實力地位愈加凸顯的國際形勢,在強調堅定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的同時,特別強調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
  • 班禪:宗教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中國化水平
    中新社拉薩8月5日電 (記者 楊程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日前在拉薩表示,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宗教界人士應與時俱進,用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宗教目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 文化自信的認知與表達
    【摘要】作為一種固有的傳統,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立國之本、民族復興之基。文化自信是人們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歷史傳統、價值內涵和現實意義的認識、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念。理解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與時代特徵,有助於我們建構民族復興的未來進路。
  • ...堅定製度自信 提升履職能力 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出席並講話,他強調,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職能作用,強化思想引領,堅定製度自信,提升履職能力,推動新時代全省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紅色文化傳承方式也要與時俱進
    【關鍵詞】紅色文化  傳承方式  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作為世界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豐富燦爛的文化成果,數千年來為社會發展提供了綿延不絕的力量源泉。歷史反覆證明,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背後,必須有強大的精神文化提供支撐,建設文化強國成為世界各國追求的發展目標之一。
  • 賦予年俗「與時俱進」的時代感
    就燃放煙花爆竹來說,從起源看,只是為了喜慶和驅邪氣的一種儀式,有屬於傳統的文化價值和對原始圖騰的象徵意義。但是,時間進入到新世紀之後,當生態和環保成為主旋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進行思考,如果繼續延續舊傳統大量燃放煙花爆竹,勢必會導致環境汙染。所以,筆者以為,有必要賦予年俗「與時俱進」的時代感,讓年歲隨著時代的腳步前行,走出鏗鏘的時代印記。
  • 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
    在這裡幾乎所有的流行語都代表了香港人所崇尚的文化。回歸7年之後,香港人在逐漸發現,其實大陸流行的許多東西,已經走在了香港的前面。於是在香港人的嘴邊,也出現了許多大陸的流行語詞。而這些語詞的背後,是文化向心力的趨同。而這種力量在回歸7年後已經越來越強。
  • 文化自信材料寫作精彩語句
    1、「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誌,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 李贊集——與時俱進創新創作,求真務實無私奉獻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傳統的民族文化富含著濃厚文化底蘊,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創造精神。李贊集創作的藝術作品就有著豐富的創新精神,獨具匠心,用優秀作品詮釋著中國傳統文化視野的高度與思想的深度,發揮新時代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為新時代文藝工作樹立榜樣,不斷創作與時俱進的優秀作品。
  • 「與時俱進」怎麼說
    「與時俱進」怎麼說[ 2007-03-30 09:44 ] 「與時俱進」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各種新聞廣播、各種工作報告中我們已經聽的多了,官方的說法叫做 advance with the times。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可不是這個「與時俱進」,而是「跟上時代潮流,不要落伍」。 「跟上(時勢、潮流、事情的發現狀況等)」在英語中的表達是「Get with it」,例如:A: You know. I noticed that almost everyone in my class owns a cell phone. 你知道嗎,我發覺我們班上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
  • 儒家的婚姻觀需要與時俱進
    儒學在現代依然需要不斷發展完善,適應新時代的實際,繼續引導儒學圈走向繁榮昌盛。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世界正走向全面數位化新時代,腦力勞動已逐漸成為整個社會勞動中佔支配性的勞動方式。而就腦力勞動來說,男人、女人的勞動已處於基本平等的狀態。這是時代裡最深刻的變化,一定會帶來整個社會的改變。婚姻關係作為人類最關鍵的關係之一,甚至可以說是社會的基礎,一定需要與時俱進的適應、改變。
  • 唐倩:好的故事與時俱進
    原標題:第二場IP路演 | 唐倩:好的故事與時俱進 好故事總是吸引有故事的人。那麼,什麼是好故事?在十月文學院開展第二場IP路演中,我們有幸邀請中文在線IP經營事業部總經理唐倩為大家講解她對好故事的定義。
  • 中共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十九大黨章成為「新裡程碑」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中共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十九大黨章成為「新裡程碑」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中共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十九大黨章成為「新裡程碑」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24日閉幕的中共十九大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
  • 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原標題: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九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一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增強「四個自信」,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的、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觀世界論方法的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來源於易傳的與時偕行。當人們深入思考與時俱進的內涵時,就會發現與時俱進存在著,誰來或要與時俱進和與時偕行,主語和主體是什麼,是誰的哲學問題。人與時俱進。人與時俱進,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哲學話語。因為人必須得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