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是華中師範大學與教育部定點聯繫滇西片區縣。樂利衝村地處山區,屬於貧困村,是牟定縣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自2020年10月起,華中師範大學研支團雲南分隊啟動「愛在華師·繪夢滇西」樂利衝援學扶貧項目,隊員們定期前往樂利衝小學進行體操、繪畫、國學、心理健康輔導等課程教學,此外,還開展了安全飲水等多項主題活動。未來,他們將在樂利衝繼續踐行華師精神,推進十四五規劃在牟定順利開展,讓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做出實效。——題記
樂利衝,在距駐地20公裡外的江坡鎮。
漫山的桉樹
在去樂利衝的路上,除了九九八十一彎能把人顛吐的崎嶇山路,還有成片成片的桉樹林。桉林長得很茂盛,滿山都鬱鬱蔥蔥的。
樂利衝小學挺立在高山上。車子開到校門口,車腦袋剛好擠在崖邊,從車裡往前看,空蕩蕩一片,怪嚇人。小學只有二十二個孩子。這些孩子們小小年紀就住校讀書了。他們每周被爺爺奶奶送來,周末再被爺爺奶奶接回家。
樂利衝小學
我們走入樂利衝小學是秋日的一個下午。秋日的陽光從宿舍裡泛出灰黑顏色的小被子上漫過。初次見面,課堂上的孩子們雖有些拘謹和緊張,卻朝氣蓬勃,純真而鮮活。
那一刻,我們知道,要成為融入這裡的一滴水,而非浮在灰塵上的一點油。
上了幾節課,我們決定教孩子們寫信。
華中師大研支團成員指導孩子們寫信
這裡的孩子們,懵懵懂懂,很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交流過,更不知道該和他們表達些什麼。我們於是決定用寫信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只有在寫的過程中,才能一遍遍搜刮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真正想說、想聊、想問的東西以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鼓勵孩子們通過傾訴自己,來打破親人間「至親至疏」的局面。
在講清楚書信的書寫格式和要求後,大多學生很快就動筆寫信了,只有幾個還遲遲下不了筆。
寫得最快的是個叫李林的男生。他的爸爸媽媽在合肥打工,一年裡只有過年時,他才有機會見到他們,平時只能通過電話簡單聊上幾句。從他寫字的速度來看,我們感覺他似乎有好多好多話想要表達。
華中師大研支團成員指導孩子們寫信
學生們對手上這方小小的信紙珍而重之。有幾個學生不會寫「望」字,舉手問老師,在老師仔細回答後才認真地繼續完成信的內容。他們有的寫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有的寫給爺爺奶奶。有個女生是寫給未來的自己,她在信中鼓勵自己不要懦弱,要堅強一點。
寫信的間隙,我們望著教室外面,依舊是雲南碧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但與縣城不同的是,這裡多了一重又一重的山。對於孩子們來說,山的那邊就是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是將來自己學習工作的地方,那裡儲藏著孩子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正是帶著這份願景,我們才從中國各地匯集到武漢,從武漢來到牟定,又從牟定縣城來到這個小小的村落,希望用一些書、一些課、一些物資和愛的陪伴,幫助孩子們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景。
華中師大研支團雲南分團成員
畢竟,每封信的開頭,孩子們都鄭重寫下:「親愛的……」(華中師範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雲南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