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歐洲人為何瘋狂痴迷中國文化?古希臘人認為中國人是神族

2020-12-14 貓叔看歷史

自從工業革命在歐洲興起後,歐洲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都一舉超越了其他文明古國,以歐洲為主導的文化風潮也引領了全球數百年。時至今日,世界各國的服飾、飲食、文化都深深打上了歐洲的烙印,以歐美生活方式作為文明時尚的標準。殊不知,在古代歐洲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各階層都非常痴迷中國文化和竭力追求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古代歐洲人是如何痴迷中國文化的。

在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人給中國取了一個優美的名字,叫「賽裡斯國」(Seres),即產絲之國的意思。古希臘人對中國極度崇拜,他們認為遠在東方的中國是一個天堂般美好的國度,賽裡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在他們想像裡,中國人簡直就是神族一般。

羅馬「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書中寫道,「東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搖籃。」,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將中國定位於萬裡之遙的「北風以外」。什麼是「北風以外」呢?在希臘人的宗教信仰中,「北風以外」的人們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可見,在古希臘,人們都極度美化中國,只要有關中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極其不吝讚美。

在十七世紀,新航道開闢後,中國絲綢開始火熱暢銷歐洲,中式服裝也火遍西歐王室。166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典禮上穿著中式服裝出場,瞬間驚豔了一片。

從此以後,在重大典禮上穿著中式服裝,就成了歐洲政要精英貴族們的高品質追求。歐洲的服裝設計師們,也緊跟著腦筋轉動,拼命在歐洲服裝裡加中國元素,明清服裝裡的花鳥絲綢圖案,也在歐洲服裝裡大量出現。

中國瓷器進入歐洲以前,西方人日常的器皿多以陶器、木器和金屬為主。瓷器傳入後歐洲,便成為整個社會各階層追捧的熱銷物品。

荷蘭人在製作瓷器時,往往會繪上龍鳳、鸚鵡、仕女、寶塔、亭榭、夜宴、採茶女、著中國官服的人物等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山寨中國瓷器。18世紀歐洲流行的以精緻細膩、柔和纖弱為特徵的洛可可(Rococo)藝術風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進口中國物品的影響。

中國茶葉也是歐洲人特別喜好的一樣商品,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50年開始把茶葉引入歐洲,後來歐洲的茶葉絕大部分是由中國進口。

飲茶成為當時的流行風尚,遍及歐洲王室和上流社會。在18世紀,茶葉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甚至被譽為「所有醫生公認的最佳飲料」。

在古代,不但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歐洲受到狂熱追捧,中國的園林建築同樣火遍歐洲。在明朝萬曆年間時,西班牙學者門多薩等人,就向歐洲介紹了中國強大的建築能力:福建四通八達的驛道,「凱旋門」一樣的石牌坊,還有偉岸的大橋,叫西方人嘆為觀止的房屋橋梁建築。以門多薩的話說:「在中國,到處都有了不起的建築家,他們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築來」。

而當時歐洲王室最為神往的,就是中國的園林建築。在中國的園林建築思想傳入歐洲後,歐洲的宮廷園林都以模仿中國園林建築風格為時尚。例如慕尼黑的水仙宮,這座巴伐利亞公國的王宮,充滿了中國園林的亭榭橋梁,還有曲徑的假山建築。中國式的園林風格與德國式的王宮渾然一體,至今仍是德國旅遊的熱門景點。

15世紀,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也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就描述說:「女王本人愛好穿中國服裝,屋裡充滿了中國元素。」當時的英女王宮廷裡面往往要掛上幾幅中國圖案的絲織掛毯,擺上許多中國精美的瓷器。

中國的藝術品擺設在英國也成為品位的象徵,因為只有財力雄厚,才能從遙遠的東方舶來中國物件。因此我們現今仍可在英國許多地方的王宮貴族府邸裡看到當時收藏的大量中國風格的藝術品。

除了中國的日常用品和藝術品外,歐洲人對中國文明也非常感興趣。在17-18世紀啟蒙運動之時,歐洲正處於思想解放運動時期,對中國的儒家哲學重點關注研究。當時法國、英國和普魯士等國設立的科學院有大批學者在研究中國。據說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和二進位就是受到《易經》啟發的。

在我國的明朝時期,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們還把中國的科舉制度介紹到歐洲,在曾德昭所著的《大中國志》裡,就有一章向歐洲人詳細介紹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當時歐洲還是採用世襲制度,而中國先進的科舉制度和文官制度成為了後來歐洲各國參照學習的方案。在清朝之前,儒家學說在歐洲人眼裡是一種先進的思想,中國是一個令人神往的理想國度。

可惜的是,歐洲在經過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改革後,整體實力遠遠超越了當時的清朝。在1793年(清朝乾隆五十八年),歐洲人通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事件開始真正認識到清王朝的貧窮愚昧和傲慢自大,由此逐漸停止了對中國的美好幻想。

相關焦點

  • 古希臘人,把東方的中國看為「神族」,證明古中國輝煌!
    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歐洲人都為古希臘人創造的科技、藝術、文學等燦爛的文明所自豪。那麼,令歐洲人驕傲的古希臘人,又是怎麼看中國呢?據現在留下歷史文獻資料,古希臘人看中國,把中國人當作是不同於人世間的「神族」看待。那些對中國文化崇拜的文字,令中國人看著都不好意思,也令中國人增強民族自信心。一般來說,人們認為中西方文化交流,主要是從西漢的張騫在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之後。
  • 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作為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古希臘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等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之一。那麼,這樣一個文明如何看待中國的呢?根據文獻記載,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極盡崇拜的文字描述讓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 古希臘人極度崇拜中國文化,視中國人民如「天神後裔」
    古希臘的文化盛極一時,而就古希臘當時的綜合國力而言也是世界一流水平。當時的古希臘人是如何看待當時的中國呢?要知道,古希臘與中國相隔遙遠,但是兩者之間的溝通自古就已存在,古希臘人是熱愛中國的,認為中國文化博大,而且中國人民如同神族的後裔一般,古希臘人對中國崇拜。
  • 古代西方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讓中國人讀來難以相信
    如今,不少西方媒體以惡意抹黑中國為榮,顛倒黑白,搬弄是非,及其所能污衊中國。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馬嘎爾尼訪華之前,西方眼裡的中國一切充滿魅力、令人羨慕,尤其公元7世紀—13世紀期間,古希臘、古羅馬眼裡的中國,更是猶如「神族」一般,讓中國人讀來都要汗顏臉紅!
  •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是啥樣的?猶如「神族」一般,讓中國人讀來都...
    在現在這個科技都很發達的時代,並沒有出現一個國家非常崇拜另一個國家的,甚至當做神族一樣看待。在古代,英國人馬戛爾來中國之前,他們眼裡的中國是一個充滿神秘與神聖的地方,最令人驚訝的是,公元7-13世紀的時候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裡,中國就是神族。
  • 歐洲貴族,為何痴迷中國瓷器呢?
    曾在上海博物館參觀了為期二個月的展覽,是由荷蘭貴族後裔—收藏家倪漢克先生—捐贈給中國的外銷瓷器通過他個人之手,將它們又一次的,「遠渡重洋,漂洋過海」重新回到了咱們中國,引發了一場國內外《外銷青花瓷器》的收藏熱潮。在十七、十八世紀,為什麼歐洲人,特別是貴族和上流階層,那麼痴迷和喜愛中國的青花瓷器呢?因為它潤含著藍寶石般的光澤,以及有著特殊般的魅力藝術,深深地吸引著他們,而受到追捧。可以說,他們瘋狂的,痴迷的收藏和擁有。以達到他們富貴境界的滿足。
  • 古代歐洲認為中國人是白種人,為何後面變成了黃種人
    自鄭和七下西洋之後,歐洲人也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大量的歐洲人來到遠東進行貿易,大量的歐洲人踏上了中國的國土。除貿易外,還有很多基督徒到中國來傳教。其中有個中文名叫曾德昭的葡萄牙人,1613年來到中國傳教,在中國傳教23年後,於1637年回到歐洲,寫了一本介紹中國的書籍——《大中國志》,書中介紹了很多中國發生的歷史事件,如明朝與後金的戰爭、葡萄牙人幫助明朝製造紅衣大炮,以及中國當時婚喪嫁娶的風俗,還有中國境內大秦景教石碑以及開封猶太人,這個基督教神父簡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考古學家
  • 古代歐洲人如何評價我們?媲美「神」的存在,會養一種神秘蟲子
    眾所周知,古希臘人創造了非凡的成就,其文化構建了整個西方世界。古希臘的社會形態、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各方面都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中國文明同樣是一個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那麼,這兩大中西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的呢?在古希臘人眼中,又是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文明的呢?
  • 古希臘人認為大地是個球,中國古代的渾天說認為地球一半泡在水中
    但是在中國,地平的大地觀卻根深蒂固。大地是個球歐洲傳統的大地球形觀念,產生於古希臘。它最早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和帕爾門尼德創立,14 其後阿納克薩哥拉斯提出經驗性證明,最後亞里斯多德進行了全面的論證。古希臘人的宇宙觀和地球觀是相互支持的。誠然,歐洲中世紀黑暗時期,古希臘科學的宇宙觀、地球觀被聖經所闡述的觀念所取代,地平的觀念佔統治地位。但是,這並不是說早已受到理論和經驗證明的球形大地觀就完全被徵服。球形大地觀並未完全銷聲匿跡,甚至一些教士也沒有完全忘記它。中世紀有關「對蹠點」是否存在的激烈爭論也說明球形大地觀是不易被完全徵服的。
  • 古希臘人對中國的認識
    只是到了十九世紀晚葉,兩篇德語文獻提出大膽猜想,認為善良溫和的希伯波裡安人(德文作 Hyperborer )就是古代的中國人。本世紀六十年代,又有全面整理輯集阿里斯特長詩的英國學者進一步坐實阿里斯特的東方之旅確有其事,說他不是希羅多德所認為的那樣是上帝的顯靈人世,倒很可能是一位阿波羅神甫(阿波羅為主管光明的神),旅行的目的就是要到幸福的希伯波裡安人那裡去。
  • 古希臘,和其他文明不一樣,古希臘是歐洲文化之源
    練法律都不成文的國家怎樣養出這麼多懂政治的人的?不止是修昔底德,普魯塔克的記載裡也有提到。斯巴達是有貴族政治機構的,但其不用文字記載也是真的。斯巴達是有法律的,只不過從來不讓用文字寫下來。一定要每個人記在心裏面。背誦律法也是「斯巴達青年軍營訓練(Agoge)」的一部分,一邊背還要一邊有人後面鞭笞。
  • 希特勒為何對中國西藏感興趣?竟是為尋找神族
    希特勒兩次派人進西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的西藏遠離戰區,躲過了戰火與硝煙,但並沒有躲過納粹德國的視線。
  • 古希臘稱中國賽裡斯,俄羅斯稱契丹,阿拉伯人如何稱呼中國
    在古希臘文明中,「北風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因此古希臘眼中的中國人猶如「神族」一般!愛屋及烏,古希臘人就根據絲綢命名了中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亨利克泰夏斯等的記載,「賽裡斯」(Seres)的名稱就是起於「絲(Ser)」;公元2世紀的羅馬人包撒尼雅斯的《希臘志》中記載,就是「他們國內生存的一種小動物,希臘人稱之為『賽兒』(Ser*)」。
  • 為何歷史上歐洲人越長越高而亞洲人越長越矮?智商相反,原因何在
    昨天寫了一篇蒙古軍團攻打歐洲的文章。一向自認為很懂歷史的我在文章裡說:為何人高馬大的歐洲人還不如身材相對矮小、溫文爾雅的南宋人耐打呢?引起了熱心讀者的強烈批評。知識淵博的讀者們第一次讓我知道原來那時歐洲人的平均身高還不到1.65米,在此,向那些對我的文章作出指點和斧正的讀者表示真心地感謝。在下了一番功夫之後,翻越了歐洲人和亞洲人的身高發展史,我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為何亞洲人越長越矮,而歐洲人越長越高呢?
  • 論中國古代古希臘與中國的異同
    然而這樣的觀點還不是最終的,各行各業的學者對古文明有不同的定義,但在大多數歐洲學者眼中,產生歐洲文明的古希臘文明應該佔據一席之地。我們將從古希臘神話與中國古代神話的異同點入手,分析這兩種古文明風格迥異,偶爾也與文化背景相吻合。
  • 英國教授:西方人總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很可怕,這是為何?都錯了
    英國教授:西方人總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很可怕,這是為何?都錯了世界上有許多宗教信仰,但中國並非完全不信教。中國許多朋友都與道教有關,但很難定義此邊界,例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許多外國人都有明確的宗教信仰,而西方許多國家始終相信中國人沒有信仰是可怕的。這些外國人都通常將道德品質、思想品質和自信都歸因於信仰。不斷貶低中國人民的信仰,然後開始宣傳許多西方狹隘的宗教信仰理論,在許多學者看來,這是文化的入侵。我們中國的人真的沒有信仰嗎?當然不是,中國人不僅知道自己有明確的信念,而且國外的一些權威教授也認為我們的信念很明確。
  • 在古代,歐洲人曾痴迷中國的瓷器到什麼程度?
    極少量中國瓷器輾轉流入一些歐洲國王和貴族手中,屬於極其珍稀的奢侈品。直至16世紀初,作為中國普通日用品的瓷器在西方仍很罕見,歐洲人只能用笨拙的木製、鐵製或陶製盤子,貴族使用的是銀制的餐具。當時歐洲只能生產一些鉛釉或錫釉的陶器,這種陶器胎質疏鬆,釉面灰暗。對他們來說,中國瓷器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 日本人為何對「妖怪文化」如此痴迷?
    日本人為何對「妖怪文化」如此痴迷?>甚至於它們的神仙也大都起源於中國比如日本人最虔誠信奉的七福神中就有五位來自中國從平安時代開始日本與中國文化的交流頻繁中國的妖怪文化業傳到日本並被日本人廣泛接受 《百鬼夜行》中的大量鬼怪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古希臘古羅馬
    今天跟大家聊聊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說起四大文明古國,中國人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教科書告訴我們,四大文明古國就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古埃及文明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始於公元前32世紀左右,在公元前343年被波斯徵服。
  • 哲學是古希臘人獨特的「精神奇蹟」嗎?
    抑或這種文化觀念只是源於19世紀德國新古典人文主義對希臘文明的某種浪漫化與特殊化的處理。它意味著,當哲學被「理想化」為希臘人高貴的精神創造物,並由此強調希臘精神的獨特性與優越性時,這很有可能只是歐洲中心主義與雅利安種族主義的古典文化理念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