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的多

2020-12-06 高考網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的多

2013-03-06 11:15:11 來源:新快報

  近日,香港各高校招生計劃陸續出爐,也預示著今年港校報名到了最後的階段。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去臺灣讀大學門檻不算高,只要達到本省二本線就行了

  2011年4月,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布了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自此,大陸學生去臺灣讀大學不再遙不可及。雖然這兩年招收的大陸學生僅限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六省市戶籍,而且只能報考臺灣私立院校。但從臺灣陸生聯招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報考臺灣高校的學生人數每年都在遞增,2011年和2012年,廣東省的報名人數居首位,分別是410人和528人(見附表)。

  「現在去臺灣讀大學門檻不算高,只要達到本省二本線就行了,臺灣高校剛開始來大陸招生,競爭相對較小,那些想體驗與大陸不一樣學習氛圍的考生可以把報考臺灣高校作為自己求學的另一個選擇。」廣雅中學德育處副主任庾志成告訴記者,去年3月份開始,就陸續有臺灣的高校來學校做宣講,「對臺灣高校有興趣的考生最近一段時間可以關注這方面的宣講信息。」

  據悉,臺灣高校報名時間為每年的5月,一般在4月就會公布當年的招生簡章。臺灣高校屬於獨立批次招生,即使被錄取了,也不影響正常的高考錄取。

  臺灣的科技學校並不完全等同於內地的專科

  據臺灣陸聯會數據顯示,2011年,134所登「陸」臺校,本科擬招1488名,最後確定錄取1015人,實際報到確認者為742人,放棄人數為273名,放棄比例超1/4,而廣東省在2011年和2012年的放棄比例均在三分一以上。

  為什麼被臺灣高校錄取了會放棄?「當時報考臺灣的大學只是為了保底,後來高考成績出來發現自己可以上中大,所以就放棄了。」去年被臺灣淡江大學錄取的小許告訴記者,臺灣公立大學確實不錯,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在亞洲的排名僅次於復旦、浙大這幾所名校,但目前放開大陸招生的只有臺灣的私立大學,「我們比較熟悉的好像就只有輔仁大學,可能太多人報考了,我的分數在大陸能上中大,但上不了輔仁,最後我還是選擇了中大。」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戴謙表示,陸生另一個棄讀原因是因為對臺灣高校不了解。「家長普遍還是把科技校院的學校比照為大陸的職業院校,因此這兩年在選填志願時都集中在部分學校或某些領域學系,比如高達90%的志願是集中在佔57.4%招生名額的15校。有的即使被科技院校錄取了,最後還是放棄了。」戴謙進一步指出,臺灣的科技學校並不完全等同於內地的專科,有的科技學校實力也很強,同樣也有博士點和碩士點。

  學費和生活成本比香港低,對英語成績沒有特殊要求

  相比於香港一年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學費,臺灣私立大學一年的學費為2萬-2.2萬元人民幣。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部分被臺灣高校錄取的學生都表示臺灣的學費不高,「相比香港和出國留學,臺灣的學費真的不高,四年下來學費都不超過十萬,而且臺灣的生活水平比廣州低,估計我這四年下來的總開支不會超過15萬元吧,而這個費用在香港只夠讀一年。」現在臺灣銘傳大學讀大一的曉曉說。

  雖然在臺灣讀書的經濟成本比香港低,但臺灣的國際化程度卻不如香港。新快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臺灣的大學基本上是國語授課,在錄取時,對學生的英語成績沒有特殊要求,與香港的高校招生時有英語單科分數線不同。「我們上課是用中文,而且我對比了在內地讀大學的同學的課本,發現同一個專業,我們的英語課本更簡單,數學也更容易。」曉曉說。

  臺灣高校最大的特點是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實踐

  記者採訪了數名在臺灣讀大學的廣州學生,他們無一例外地指出,臺灣高校最大的特點是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實踐。小杭現在臺灣嶺東科技大學讀大一,他說,在大一的課程裡就經常融入實踐的內容。「我讀的是觀光與休閒管理專業,老師在課堂上比較注重培養我們團隊合作的意識,經常以上講臺作報告和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我們也有修有關專業的課程,會到酒店進行實地參觀和學習,由酒店的管理人員對我們進行教學並讓我們進行實踐操作。」

  臺灣靜宜大學的小寧也指出,臺灣的老師比較注重對學生前途的影響,「在大一的時候就會在課堂上介紹很多關於專業證照和實習的問題,讓我們一早就對畢業後將會從事的職業有很明確的認識,並且會組織各種實踐教學。」

  而在教學上,臺校和港校均是小班教學,課堂上也比較重視互動。「我們每學期都有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都很嚴格,考試的權利取決於教授。如果不考試,也會根據平時的報告、上課討論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來決定成績。」臺灣靜宜大學的小寧說,上課時老師經常會提問,積極回答問題,平時成績就更高。

  數據

  廣東考生棄讀率超30%

  2011年招生錄取數據(單位:人)

  地區 報名人數 達二本人數 錄取人數 註冊人數

  地區 報名 錄取 註冊

  北京 135 93 45

  上海 128 82 55

  江蘇 168 88 62

  浙江 333 250 187

  福建 395 243 198

  廣東 410 261 177

  2012年招生錄取數據(單位:人)

  地區 報名 錄取 註冊

  北京 251 112 56

  上海 161 71 45

  江蘇 153 54 30

  浙江 523 279 207

  福建 537 270 190

  廣東 528 213 149

  2012年報名前10名的學系(單位:人)

  學科 人數

  財務金融學類 959

  外國語文學類 529

  企業管理學類 514

  電子工程學類 356

  會計學類 335

  建築學類 293

  新聞學類 262

  經濟學類 242

  心理學類 214

  景觀設計學類 162

  註:廣東省棄讀率2011年為32.2%,2012年為30%,對於臺灣高校,大部分人都還在觀望階段。

  錄取最多的學校依次為輔仁大學(104人)、逢甲大學(99人)、銘傳大學(95人,含金門校區12人)、中國文化大學(81人)、中原大學(74人)、東海大學(59人)

相關焦點

  •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
    ■新快報記者 何寧 實習生 李思文  近日,香港各高校招生計劃陸續出爐,也預示著今年港校報名到了最後的階段。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 去臺灣還是去香港讀大學
    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會非常多,臺灣同學一般也都十分活潑和積極,比較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經常會提問和發言,老師則會布置一些小組完成的作業。    在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上,比如統計學,老師會安排比較多的上機操作。而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上,課程會更側重將證書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比如在投資學課上,學生可以在課程結束後由老師輔導,自行報考相關證書。
  • 臺灣學生熱衷香港讀大學 看重香港整體環境
    日前在臺北舉辦的大學博覽會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香港高校成為臺灣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香港大學今年計劃招收30位臺灣學生,結果第一天就有250位臺灣學生參加面試。看重香港的教育環境、國際化程度以及就業前景,而今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選擇到香港高校求學深造,探索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
  • 臺灣讀大學與香港讀大學七大優劣對比(圖)
    那麼到臺灣讀大學的優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香港與臺灣,你又會選擇哪個地方去深造呢?  現狀 到臺灣讀大學頗多限制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以後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生赴臺就讀(不會按省分配),控制在臺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攻讀碩博學位的大陸生最快明年3月可赴臺就讀,而就讀本科的則是明年9月赴臺。
  • 去臺灣讀書,比香港如何?
    那麼到臺灣讀大學的優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香港與臺灣,你又會選擇哪個地方去深造呢?  現狀 到臺灣讀大學頗多限制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以後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生赴臺就讀(不會按省分配),控制在臺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攻讀碩博學位的大陸生最快明年3月可赴臺就讀,而就讀本科的則是明年9月赴臺。
  • 如何去港澳臺讀大學(寶島臺灣篇)
    前面兩篇文章分別講過如何去「動感之都」香港和「賭城」澳門讀大學,這篇就是說說如何到「寶島」臺灣讀大學了。香港和澳門已經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了,當然還要辦港澳通行證,很多地區還不能自由行。臺灣回歸祖國呢,咳,還沒有日程表。不爭氣的國民黨下臺後,民進黨又使得兩岸關係日趨冷落。
  • 「北上」、「南下」 還是去臺灣讀大學?
    昨日,記者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園內召開的香港科技大學2011年南京招生說明會上,隨機採訪了部分被香港科技大學鎖定為招生目標的高三尖子生的家長後發現,已被內地家長熟知並了解的香港高校,似乎比首次開始招生、甚至還來不及做任何宣傳的臺灣高校,更具吸引力。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
  • 香港多所大學介紹臺灣院校時 避用「國立」字眼
    (觀察者網訊)據港媒2月17日消息,香港多所大學在涉及與臺灣地區高校交流的新聞稿或介紹校長、教授在臺學歷時,將中英文校名中的「國立」或「National」字樣刪除。 報導稱,經查詢發現,12所香港大專院校中,有4所高校出現上述情況,包括中大、科大、城大及珠海學院。 這則新聞起因於1月初香港科技大學的一份新聞稿。
  • 解讀:在臺灣讀大學為何比在瑞士貴五倍?
    只有有錢人才可以去瑞士讀書嗎? 不一定。在臺灣讀大學需要繳付的學費比瑞士貴得多,這是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的調查結果。 高教工會表示,「臺灣學費絕非教育官員或大學校長常常聲稱的「太過低廉」;相反地,我們可以說,臺灣的學雜費遠高出全球平均和中位數,其實是位居昂貴的一端!」 面對這一質疑,臺灣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在公視新聞採訪中回應道:「任何國家的高等教育有它的發展脈絡和歷程,學費高低其實不宜用數字直接做比較。」
  • 其實這些歌手是香港人,粉絲卻一直以為他們是臺灣人
    其實這些歌手是香港人,粉絲卻一直以為他們是臺灣人當今的華語歌壇,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新生代歌手,他們有著與前輩不一樣的演唱風格,深得粉絲的喜愛,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比如華晨宇,獨特的演唱風格,讓他成為了當今歌壇大紅大紫的歌手。
  • 什麼人會選擇去臺灣上大學?看完這篇就懂了
    一種是攻讀學位 其實,大陸赴臺升學人數並不多。到2017年度,也不過1693名陸生,大學畢業留臺繼續深造人數也是新低,只佔37%。 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穩定,在國內優秀高校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沒有太大把握,但要達到去臺灣讀大學的門檻問題不大,而且這裡面還含有不少臺灣聲譽較好的大學。而且,臺灣高校的學歷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在臺灣獲取大學學歷將來在海外深造或求職時,出路會寬得多,特別是在臺灣完成研究生學歷後,對於申請歐美頂尖名校的博士或是第二個碩士學位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 臺灣省最優秀的學生為何都選擇來大陸讀大學,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咱們國家以往都是內陸的學生去申請到我國臺灣或者香港去讀大學,不過隨著內陸高校的不斷改革發展,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教育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局面。越來越多的香港臺灣同胞開始申請內陸的大學,而且我們很多高校針對在校成績優良或家中經濟困難的臺生,港生都有額外的獎學金申請項目,這也吸引了相當一部分學子報名!尤其是近兩年,臺灣的學生申請來內陸的人數簡直是成倍的暴漲,據統計臺南女中等高中的報名人數已經突破10倍。臺灣省的薪資幾乎動漲了16年,整體就是物價狂漲的同時薪資倒退。
  • @福建高考生 到臺灣讀大學,名額還不少,你去嗎?
    今年的高考學生如果 想到臺灣上大學就要看過來了!大陸高中畢業生到臺灣讀大學的報名6月20日17:00截止!戶籍在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及 遼寧 八省市,參加 2019 年八省市普通高考(不含春季)的學生,都可以憑藉夏季高考成績申請赴臺讀本科。2 臺灣高校如何錄取大陸學生?
  • 香港城市大學在讀博士生童軍:到香港讀大學要三思而行
    香港高校VS內地大學  近年來,隨著香港很多高校到內地去招生,吸引了很多內地學生包括部分尖子生願意到香港讀大學。在童軍看來,香港的高校與內地大學在教學、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性。  童軍告訴記者,香港的大學一般規模比較小,像他所在的城市大學就是一幢主樓加上旁邊的幾幢裙樓,再有就是學生宿舍,這和國內大學動輒上千畝的規模相比,香港的大學則顯得要遜色許多,因此用小而精來形容香港的高校一點不為過。
  • 為何在臺灣考大學容易?
    而海峽對岸臺灣,已告別大學「聯考」制度14年。臺灣在多元化錄取率與少子化雙重作用下,大學錄取率節節攀升。近五年平均大學錄取率超過75%。一試定終身的僵化消失了,但是考試制度過於複雜,錄取公正性等新問題又成困擾。多元化入學被戲稱為「多錢入學」,甚至有民調顯示半數民眾要求恢復大學「聯考」。
  •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人去臺灣旅遊是一種什麼體驗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人去臺灣旅遊是一種什麼體驗看到副標題,或許有人會疑惑,在那個年代似乎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讀到這裡我插上一句話,雖然馬先生認為麻煩到不近情理,可終歸還是可以去的,相比之下,想到我們的父輩還在上山下鄉當知青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已經可以去臺灣旅行,過著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我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在還沒有去過臺灣的馬先生眼中,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提前印象呢?
  • 教育專家與親歷者詳解:去臺灣高校讀本科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招收大陸學生。至今,招收陸生的臺灣高校越來越多,今年還首次開放了公立大學招收本科陸生。據統計,2014年臺灣高校共招收大陸本科學生1804人,其中公立大學共錄取172人。相比之下,今年香港八大院校共錄取約1590名內地本科生,臺灣高校招收大陸本科生的規模總體上已超過香港。  和攻讀港校相比,大陸學生對於臺灣的高校仍然比較陌生。
  • 能去臺灣讀博了 北大碩士收到臺灣大學錄取通知書
    王欽收到了來自臺灣的錄取通知書    昨日,北京大學碩士王欽收到了從臺灣大學寄來的博士班錄取通知書。他將成為首批赴臺灣讀研、讀博的大陸學生之一。    自從6月初得知自己被臺灣大學錄取後,王欽就一直盼望著能收到來自臺灣的錄取通知書。    昨天下午,他回宿舍時,在布告欄的黑板上看到了有自己的信件,於是趕緊去了收發室,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錄取通知書。    「等得我可著急了。」王欽告訴記者,錄取名單一公布,他就從臺灣大學了解到,錄取通知書在6月13日寄出,原本以為是特快專遞,結果寄了平郵,近一周才到達。
  • 廣東:達到二本線可以去臺灣念大學
    據臺灣「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以下簡稱「陸生聯招會」)統計,2011年有1500多名內地學生網上報考臺灣學校,最終錄取1015人,廣東是獲錄比例最高的省份。2012年共有2153位內地學生報名,其中錄取999人,最後677人確定赴臺就讀。  據了解,臺灣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學、獨立學院及專科學校,合計共有162所。
  • 大陸生赴臺讀大學第一年:我們在臺灣不想家
    今年臺灣高校首次對大陸招生,9月,首批北京學生赴臺讀大學。作為臺灣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學,輔仁大學今年共吸引了1600多名大陸考生報考,最終招收了56名大陸學生,其中17名來自北京。現在3個月時間過去了,他們是否適應了臺灣的學習和生活?記者在臺灣輔仁大學見到了今年入學的北京學生,她們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們不想家。」  就像到外省市讀大學  畢業於北京四中的閆辭目前在輔仁大學法文系就讀。今年高考除了臺灣輔仁大學她還報考了上海外國語學院,雖然分數考「上外」也差不多,但閆辭還是選擇了到臺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