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熱衷香港讀大學 看重香港整體環境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日前在臺北舉辦的大學博覽會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香港高校成為臺灣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香港大學今年計劃招收30位臺灣學生,結果第一天就有250位臺灣學生參加面試。看重香港的教育環境、國際化程度以及就業前景,而今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選擇到香港高校求學深造,探索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

  搶臺生

  香港高校各顯神通

  香港高校到臺灣招生,每年都有,可是這次臺灣的大學博覽會,香港5所名校全部報到,還是頭一回。其中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在博覽會會場設攤,說明會、面試、英文筆試,一條龍服務。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則另租場地,各自作業。

  為了吸引臺灣優秀學生,這5所港校各顯神通。香港大學祭出4年70萬港幣的最高額獎學金。香港科技大學則特別設立「奧林匹亞競賽獎學金」,吸引在數理競賽方面表現優異的臺灣學生,而且獎學金沒有名額上限,最高金額4年64萬港幣。除了獎學金,今年首度來臺招生的香港教育學院還以就業率高、起薪高作為賣點。香港教育學院「大中華事務處」處長許聲浪告訴記者,2011年該校有473位教育學程畢業生,有93.9%從事教職,平均起薪港幣1.93萬多元,堪稱香港各行業中起薪最高的。他說,臺灣學生從該校畢業後也可留在香港教書,他預料臺生的中文程度比港生好,謀教職更容易。許聲浪說,香港教育學院針對非本地的優秀學生提供高額獎學金,最多每年13萬港幣,足以應付在港的學費和生活費。

  為了改變以往的高考一試定終生,從1994年開始,臺灣實行大學學科能力考試,用來測驗高中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知識進入臺灣各大學就讀。之後,學生再憑學測成績參加臺灣的「大學甄選入學」或「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由於學測成績是統一考試、平時成績、日常表現的綜合評分,基本上可以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港校招收臺生多以學測成績為重要指標。臺灣師大附中高三英語資優班今年有6人學測70級分以上,其中就有5人想去香港讀書。其中曾姓同學一口氣報了香港大學、香港科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學院5所學校,陪女兒參加面試的曾太太感嘆說,她和先生都是農村長大,但她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還可以靠上好大學來翻身,但這一代年輕人留在臺灣,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未來。曾先生說,看到臺大法律系畢業只有2.2萬元新臺幣的薪水,讓他很寒心,覺得在臺灣讀再好的大學,未來都沒有競爭力。為了將來出路,兩人決定送女兒去香港讀書,且志在必得。夫妻倆準備把原本要留給女兒的「嫁妝」和「遺產」,改為她出門讀書的費用。

  求深造

  臺生看重香港整體環境

  這幾年來,臺灣學生選擇到香港求學深造成為一種趨勢,島內知名的武陵高中去年10個人出島讀大學,8人去了香港,2人去了內地。校長林繼生表示,香港高校近年積極到臺灣各高中宣傳,除高額獎學金外,香港全英語教學環境很吸引學生,加上學費比歐美便宜,離臺灣又近,以及未來就業機會,逐漸成為熱門選擇。

  林繼生校長的話,也是很多臺生的心裡話,他們之所以選擇港校,看重的正是香港的教育環境、國際化程度以及就業前景。就讀港大經濟金融系的臺生許立穎,前年11月就申請港大,去年2月收到學測成績單,他拿滿級分,很快就被港大錄取,也拿到高額獎學金,幾乎不用繳學費。許立穎說,他一開始就不想讀臺灣的大學,就讀港大,是希望能拓展視野,該校除了全英語教學,學生也來自歐美亞各國和地區,可刺激自己思維更宏觀。他不排除畢業後留在香港工作,起薪可能有4萬到6萬港幣。

  香港科大工商管理系一年級臺生鍾升原告訴記者,他新竹高中畢業,去年學測同樣考滿級分,繁星推薦錄取臺大財金系,最後選擇讀香港科大,拿到學費全免獎學金。鍾升原說,香港科大全英語上課,某些臺生起初可能不適應,但很快就可趕上進度,倒是經常要用英文寫作,挑戰比較大。到香港讀大學,除可接觸很多國際生,也認識不少陸生,休假時到大陸觀光也很方便。香港科大電子系三年級的臺生呂頡,則是建中畢業,他當年學測72級分,放棄臺大材料系,自費讀香港科大,原因是該校不論知名度、國際排名都比臺大高,且可接觸不同的世界觀及更多元的華人文化。香港城市大學心理系二年級學生陳擎,臺中一中畢業,當年學測74級分,同時甄選上臺大心理系,他選擇拿全額獎學金讀香港城大。他說,香港是華人社會,臺生就讀較無文化適應的問題,學校全英語教學,又有助他將來申請美國的研究所。該校上課著重討論、探索、創新,他得到很多啟發。

  不氣餒

  臺灣高校積極招攬港生

  對於島內興起的赴港求學熱潮,島內輿論有點驚慌,認為臺灣教育主管機關應該反躬自問,拿出對策,以免人才過度外流。不過臺灣頂尖的大學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還是不慌不忙,換了當地俗語叫做「老神在在」。

  臺大教務長莊榮輝說,臺大目前有近千名外來學生,其中有四五百名是港澳生。平心而論,香港大學、香港科大等香港知名大學,辦得不錯,臺灣高中生到香港交流,並非壞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香港很多學生,其實也很想來臺讀大學。他說,最近臺灣有80多所學校到港澳招生,臺大到香港名校培正高中辦招生說明會,座無虛席,有家長告訴他,希望孩子讀臺大的原因,是想來學臺灣式的普通話。莊榮輝說,臺大學費只有香港的1/8,臺灣的文史哲領域,比香港更有深度,這些都是招生賣點。不過,莊榮輝也感慨,當局不準公立大學漲學雜費,卻又不願花錢投資,以至於臺大無法比照港大,出不起4年200多萬新臺幣的高額獎學金,搶頂尖學生,臺大可能輸在獎學金太少。(本報記者 吳亞明 李煒娜)

相關焦點

  • 臺灣讀大學與香港讀大學七大優劣對比(圖)
    那麼到臺灣讀大學的優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香港與臺灣,你又會選擇哪個地方去深造呢?  現狀 到臺灣讀大學頗多限制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以後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生赴臺就讀(不會按省分配),控制在臺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攻讀碩博學位的大陸生最快明年3月可赴臺就讀,而就讀本科的則是明年9月赴臺。
  •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的多
    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 去臺灣還是去香港讀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08級公共事業管理1班的王巖,今年1月份結束了在臺灣中國科技大學為期5個月的研修學習。前不久,他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在臺灣學習的收穫。    臺灣的大學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前兩周都是自由選課的時間,學生在兩周內可以自由增選和退選。
  •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
    ■新快報記者 何寧 實習生 李思文  近日,香港各高校招生計劃陸續出爐,也預示著今年港校報名到了最後的階段。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 去臺灣讀書,比香港如何?
    那麼到臺灣讀大學的優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香港與臺灣,你又會選擇哪個地方去深造呢?  現狀 到臺灣讀大學頗多限制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以後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生赴臺就讀(不會按省分配),控制在臺灣大專院校招生總量的1%,攻讀碩博學位的大陸生最快明年3月可赴臺就讀,而就讀本科的則是明年9月赴臺。
  •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新生開啟學習之旅
    新學年,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大)錄取了近500名非本地本科生,他們分別來自阿根廷、中國內地、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中國澳門、馬來西亞、蒙古、緬甸、俄羅斯、韓國、西班牙、中國臺灣、塔吉克斯坦和泰國。國際生文化和背景殊異,使香港中大校園更為豐富多採。
  • 暨南大學公布招收香港學生簡章:要求無犯罪記錄
    作為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暨南大學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人才30餘萬人。暨南大學已成為香港、澳門、臺灣和華僑華人學生赴中國大陸升學的首選。目前,暨南大學有全日制學生40029人,其中本科生27836人,研究生12193人;來自123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在校華僑、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13728人,其中香港學生5554人,居全國第一。暨南大學計劃進一步擴大港澳臺僑和留學生的招生規模,三年內力爭把港澳臺僑和留學生在校生比例從現在的33%提升至40%。
  • 香港城市大學在讀博士生童軍:到香港讀大學要三思而行
    香港高校VS內地大學  近年來,隨著香港很多高校到內地去招生,吸引了很多內地學生包括部分尖子生願意到香港讀大學。在童軍看來,香港的高校與內地大學在教學、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性。  童軍告訴記者,香港的大學一般規模比較小,像他所在的城市大學就是一幢主樓加上旁邊的幾幢裙樓,再有就是學生宿舍,這和國內大學動輒上千畝的規模相比,香港的大學則顯得要遜色許多,因此用小而精來形容香港的高校一點不為過。
  • 從臺灣看香港僑生
    臺灣現在的大學裡有很多來自東南亞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國籍與種族上都是純正的東南亞人。幾十年前,臺灣的大學裡也有不少來自東南亞的學生,但他們卻都是華人,這些學生都被稱之為「僑生」。大陸和臺灣對於「僑生」的定義不太一樣;根據臺灣的規定,凡屬海外出生連續居留迄今,或最近連續居留海外六年以上,並取得僑居地永久或長期居留證件回國就學的華裔學生,稱之為僑生。
  • 有些香港學生的心結並不是普通話,而是抗拒「中國化」
    與時下香港抗拒「中國化」,不想與內地有更多交集的「本土主義」情緒密切相關。浸會大學的普通話考核在香港的10多所大學中,有5所對畢業生有普通話要求,分別是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以及恒生管理學院。
  • 香港科技大學
    朱教授於1941年生於中國湖南,1962年在臺灣成功大學取得理學士學位。1965年,他在紐約霍涵大學取得理學碩士學位,並於1968年在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三個學位的專業都是物理學。由於內地與香港教育制度的差異,內地學生必須完成為期一年的基礎年課程培訓,方能正式修讀學士學位課程。 基礎年在科大進行。內容涵蓋大學英語、數學強化培訓、以及人文及社會科學通識教育等課程。此外,個別學院課程還包括選修科目,如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外語(日語、法語、拉丁語)、思考方法等。
  • 香港中文大學
    2004年有逾400名外地交換學生,從世界各地到中文大學修讀,而中文大學亦有400多名學生到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等地交流。此外,中文大學又與內地及臺灣、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墨西哥、紐西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蘭和英國等地學府訂有交流協議。
  • 「我想到香港、澳門讀大學!」2017年港澳高校報考指南最全版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珠海學院等高校每年參考考生高考成績,在內地自主招生,於7月7日前結束錄取,被上述香港高校錄取的學生,內地高校不再予以錄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列入提前錄取批次。
  • 實名推薦學生上臺灣輔仁大學 浙江寧波鎮海中學是惟一
    最新發布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世界高校權威排名之一)裡,輔大排146位,是臺灣唯一進入排名的私立綜合大學,超越臺灣80%以上的公立大學。如果和內地高校比較,在排名裡,僅排在北大、清華、北師大、人大和北京理工大學這幾所高校之後。  學校是所綜合性大學,有11個學院、48個系科,有2萬6千多學生。內地學生選的基本都是基礎學科,比如歷史系、社會系、心理系等。
  • 香江漫話:臺灣作家白先勇香港細說「臺北人」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十二日電題:白先勇香港細說「臺北人」              中新社記者陶社蘭  每年,大半時間白先勇住在美國寫作,另外的三、四個月時間,他往來於臺灣、香港、大陸,從事中國文化的推動工作
  • 香港大學-北京大學EMBA課程,強強聯手培養商界領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推進,中國乃至全球商界比以往更看重華南,關注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史無前例的規模蘊藏了無限機遇,而核心城市之一香港亦成為本地企業走向國際或國際企業開拓內地市場的最佳門戶。近年香港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創辦了EMBA課程,兩所世界頂尖學府的合作為學生帶來更廣闊的環球視野,從而培養富有創新精神、洞察能力和國際意識的商界領袖。
  • 我在香港上大學(組圖)
    最早開展通識教育的中文大學,要求所有學生在文化傳承、自然科技與環境、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4個範疇200多個課程中至少各範疇修讀一課。科技大學則要求理、工、商和人文學院所有學生都必須修讀其他3個學院學科課程各3個學分方可畢業。目的是讓學生在種種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方法和觀點中建立自己的判斷及價值觀。
  • 香港大學集體欺凌 香港大學的歷史
    星島日報網稱,懷疑事發地點為港大宿舍,施虐男生據悉是香港大學李國賢堂的住宿生。目前該視頻已被上傳到色情網站以及多個討論區。港大發言人回復稱,正了解有關事件。港大學生會會長黃政鎝稱,有關視頻5日凌晨已在學生之間瘋傳,會跟進和了解。有李國賢堂住宿生透露,5日早上接到簡訊通知不要穿舍堂衛衣外出,包括參與舞蹈表演和舍堂壘球比賽的同學;簡訊同時呼籲住宿生拒絕接受採訪、不要拍攝任何集體照片等。
  • 香港高校內地招生 看重看綜合素質及英語能力
    香港大學優先考慮什麼樣的學生?港科大又會看中學生的哪些素質?本報記者選取其中4所熱門學校,為想去香港讀大學的高考生們做了詳細梳理。港大:面試採用英語進行浙江教育考試院官網顯示,有關港大的申請現在已經開始,內地所有應屆高考生均可申請,不過須在香港大學內地招生官網完成申請程序。申請截至6月15日。
  • 臺灣輔仁大學大陸招生 學生畢業後不得留臺就業
    其實,去臺灣讀書不貴,因學校、學生差異,各類費用和支出會有所不同,但粗略算來,在臺灣讀大學,學費加生活費每年約5萬人民幣,比去香港讀書還要便宜一半。有學生表示這個「價格」還是比較實惠。  [學生態度]  輔仁招生出奇招 寧波學生做廣告  去年,臺灣輔仁大學在寧波共招4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