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過年便是中國人傳統習俗中的重要儀式。年夜飯 作為這場儀式中的重頭戲,更是意義非凡。
多少人,乘著火車跨越千裡,只為與親人吃一頓團圓飯。這可能是大部分中國人一年中吃的時間最長的一頓飯,也是最不容錯過的一頓飯。
這頓飯歷經千年,由樸素簡潔到豐盛多樣,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但是,你知道嗎,年夜飯的變遷也牽動著統計調查工作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那些年夜飯中不為人知的統計冷知識吧!
畜禽監測調查
幫你關注過年「硬菜」價格
雞鴨魚肉,可以說是年夜飯的標配了,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殺年豬的習俗。畜禽製作的年菜,一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硬菜」。
而雞鴨豬牛羊肉的價格,與其出欄量和出欄價格有著最密切的關係,我們開展的畜禽監測調查工作,就是時刻關注它們的數量與價格。
不過,從近年的監測數據來看,由於冷藏和運輸技術的發展,畜禽價格受到節日的影響不大,雞鴨豬牛羊的供應穩定而充足。
飲食偏好習俗
影響各地CPI編制權重
雖然是同樣的年夜飯,但是各地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吃飯習俗。比如,作為沿海城市的寧波,海鮮是必不可少的餐桌常客;作為西南省份的川渝地區,火鍋、串串是年味的必備……
居民消費價格調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CPI,和大家在年夜飯上表現出來的飲食偏好息息相關。
比如,因為寧波居民對海鮮的消費量更大,在寧波市CPI編制中,水產品的權重就更高;一些內陸城市,肉類消費量更大,那畜肉類的權重就更高。
在家吃,還是在外吃?
影響消費支出分類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庭開始在餐館、酒店訂年夜飯聚餐,有些家庭則是將廚師叫到家中製作年夜飯。
這種細微的改變,也體現到了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上。
如果自備年夜飯,就涉及到穀物、蔬菜、肉禽、水產品和飲料等各類項目;在外吃年夜飯或讓廚師上門,則屬於飲食服務。
壓歲錢
不計入可支配收入之中哦
而對於小朋友,年夜飯最期盼的莫過於最後一個環節了,壓歲錢!壓歲錢!壓歲錢!雖然最後可能是「媽媽幫你存起來」,但還是很期待這一刻啊。
不過,壓歲錢並不計入我們經常所說的可支配收入之中,而是和其他一次性饋贈一起計入非收入所得之中,所以我們常說的居民收入之中,一般是不包含壓歲錢的。
以上,就是有關年夜飯的統計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