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界,提起蘭亭獎,人們都會認為它是電影界的「金雞獎」,因為它是由政府主辦,官方頒獎的藝術獎,只不過,書法上的蘭亭獎,以前是沒有的,隨著人們對書法藝術的認識越來越高,國家對書法藝術的重視也越來越高,因此,蘭亭獎也就運用而出。
這裡有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那就是書法和寫字的關係。蘭亭獎是書法藝術,它總的來說,歸類到了藝術行列,也就是說,書法是一門藝術,並不是簡單地寫字的問題。它是以漢字為載體,表面線的藝術性。
上圖是第四屆蘭亭藝術佳作獎的一等獎作品,書體為隸書,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這樣的隸書可能與自己平時所寫的隸書有很大的不同,具體來說,它是一幅篆隸作品,或是古隸作品。如果從書體來分的話,可以分為五體: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人們在學習書法時,也會按照這個脈絡去學習。但是,這位作者恰恰選擇了篆隸相交時期的作品,從年代來看的話,也就是秦漢相交時期,從書體來判斷,就是篆書向隸書演變時期的作品,這時候的隸書就叫古隸,如《秦詔版》和西漢前期的磚文、泥印等。
這幅作品之所以獲得蘭亭佳作獎一等獎,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書體高古。書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理念是,所寫作品除了自然特徵外,還有一個就是高古之氣。所謂高古就是能寫出古意,表現出古人的古氣。這是書法中最難的一個要求,高古並不是說所寫書體越久遠越高古,而是指在作品中能反映出古人在字形、筆法、氣象上的古意,越靠近古人越高古。這幅作品雖然沒有朝著這個路子發展,但它卻用較為久遠的古隸來表現古意,如果寫東漢隸書,在古意的表現上可能會有一些差距的,作品篆隸相間,大小適配,體現高古氣象。
二是筆法高古。篆隸書法最為高明的筆法,其實也是最為簡單的筆法,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有人就認為,學習書法一定要從篆隸學習,因這它的筆法最為易學。篆隸書法的筆法大致可分為方筆、圓筆、絞轉、平移等,這些筆法是所有書體的基礎。作品中對筆法的運用幾乎達到了極致,正如人們所強調的筆法決定字形一樣,因為有了種種筆法的大量使用,作品才顯得雄渾靜穆,自然高貴。
三是字形高古。人們在對書法是否好看的判斷時,往往會把字形看作第一個要考察的主要要素。但是,書法的自然屬性卻被藝術家們用來衡量藝術性高低的決定因素。黃賓虹曾說:「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了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改成了有波隸,又只講外表的整齊。」這幅獲獎作品在字形上並沒有追求更為好看的美,而是通過篆隸相間的方法來實現字形的自然之美,不能不說是一種高明之處。
四是墨法高古。書法的構成要素很多,墨法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關於用墨的論述也很多,但是,最為著名的一句話就是說,寫字時要儘量用濃墨來表現字的厚重感,少用淡墨或不用,陳傳席曾經說,古代遺留下來的作品中,幾乎都是濃墨來完成的,少見淡墨。這幅作品中,雖然用了漲墨、枯墨之筆,但總體上來說,都屬於濃墨。作者選擇用濃墨來寫篆隸,是因為篆隸本身就高古和厚重,使得字就會沉下去,具有金石之氣,正好符合了篆隸書法的這種要求,不能不說,這是作者的又一高明之處。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原創,歡迎關注,書法知識持續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