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顯學》)在先秦時期,儒學與墨學同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兩個學術流派,這兩家的關係並非相處融洽,而是勢如冰炭,相互對立,成為先秦思想史、學術史上的一個奇特現象。那麼,同為「顯學」的儒墨兩家之間的異同到底體現在哪裡?在哪些細節問題上存在著相互牴牾的現象?雖然歷來不乏有人對此問題有所關注和探討,但始終沒有做出清晰的回答,給人一種霧裡看花而不見事實的感覺。孔德立新著《先秦儒墨關係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學習出版社,2019年,以下簡稱《研究》)則為我們揭開這些歷史上的層層面紗,使我們能夠清晰地了解歷史真相,同時也顯示出作者在此方面的獨到之功。通讀全文,我們會發現該書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色。
圖為孔德立所著《先秦儒墨關係研究》書影
一、自覺而又明確的問題意識
研究者能不能準確地意識到學術問題的存在,能否自覺地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挖掘,這是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本書作者明確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儒墨同為『顯學』,為何一浮一沉?為何孔子到孟子之間儒家討論的主流話語發生了重大轉變?先秦儒墨關係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思想史上的秘密?」(《研究》第1頁)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敏銳而艱深的,特別是對孔孟之間儒學主流話語問題的提出,它不僅是儒學內部的問題,而且也關涉到儒學與墨學之間關係如何展開和演變。前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往往是從儒學自身內部來思考,缺乏對先秦思想史背景的觀照,特別是缺乏與墨學之間的深入對比,因而,許多討論結果並不能清楚地看出先秦儒墨兩家關係的動態演變,無法真正搞清楚先秦思想發展的最重要的面向。本書作者正是通過對儒墨關係問題的深入思考,敏銳地意識到其間所存在的問題和癥結所在,並針對這一問題和癥結而進行深入剖析,可以說,這正是解開先秦思想史不為人知一面的關鍵所在。
二、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
有了自覺的問題意識,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及其根源所在,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找到恰當而有效的方法,就如同治病一樣,必須要對症下藥,才能夠徹底治療疾病。本書作者提出了一種「預設話題」(《研究》第2頁)的解決方案。以「預設」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通常是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圍繞這一「預設」,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尋找證據來證明這種「預設」的正確性,這是科學創新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本書作者大膽引入了這種方法,以「預設話題」的方式來嘗試解決所發現的問題,這種方法在人文學科,尤其是在先秦思想史的研究中極其罕見,因為這種話題預設並不能隨便預設,而是必須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認真解讀原始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才能提出重要話題,而且,這種「預設」必須對問題有準確的判斷及其對可能的結果有清晰的預測,否則將會導致整個研究的失敗。作者使用這種方法是人文學科研究的一種新創見,突破了傳統的思想分析的方法,無疑對我們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創新具有啟發意義。
三、詳細梳理學術觀點和歷史文獻
對先秦儒墨關係的研究,前輩學者已經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如果要在這一個看似司空見慣的問題上有所突破,就必須熟知前人的研究狀況,以及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和其存在的不足。本書作者對國內外學者就此問題研究的成果作了梳理,並對其中一些重要的學術爭論作了詳細的歸納,對其中重要的觀點作了高度精準的概括,如對在此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主要學者,國內孫詒讓、王桐齡和國外的史華慈、吉永慎二郎等都有細緻討論。此外,對相關儒墨之辨的文獻梳理也是保證這一問題深入研究的前提,作者仔細爬疏大量的傳世文獻和最新出土的簡帛文獻等一切可能有關的材料,並從中揀擇出與本課題關係密切的資料進行研讀、推敲,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闡述,保證了本書資料的準確性和結論的可信性。
四、縱橫結合的敘述方式
怎樣才能將如此寬泛、散漫的儒墨關係梳理和表述清楚?就需要有一種有效的書寫方式來將其呈現出來。本書作者採取了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歷史梳理與問題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儘可能從靜態和動態兩個層面將這一問題清晰地表述出來。從動態角度來說,儒墨關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複雜過程,真正弄清楚二者之間的關係就必須從儒墨的歷史發展視角進行梳理,尋繹出其同異之處。作者從源頭上探討儒墨的起源,從以後的流變探尋兩家的分途和差異,從而保證了在歷史過程中發掘儒墨之間的關係變化。從靜態角度來說,在每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和特定的觀念上,儒墨之間會總會有一些相互聯繫和異同變化。如孟子與墨家的特定關係、荀子與墨家的特定關係等反映了儒墨兩家的關係演進;而儒墨兩家在一些重要觀念上存在的異同,如「和同」、「神道設教」和倫理觀念等幾個重要的方面,對這些觀念進行了對比,分析其內涵和外延的同異變化,凸顯出儒墨之間在思想上的內在聯繫。
總之,儒墨關係是先秦思想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不易理清的問題,其重要性不僅關係到儒墨兩家自身的思想發展,也關係到先秦思想乃至以後中國思想的總體格局及其演變。歷來的研究成果對這一問題雖有所推動,但是仍然存在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本書作者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探討了儒墨關係,並且得出了許多令人信服的結論,無論是其問題意識、解決方法還是所得出的結論都對我們研究這一課題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參考,這的確「對於儒墨關係的研究翔實而深入,多發前人所未發,是近年思想史研究的一部佳作」。(《研究》,晁福林「序」)
(作者系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淼
精彩推薦:
拉美左翼對新自由主義開展新批判
脫歐語境下的當代英國小說
盧卡奇與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