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電影我看的並不多,印象最深的還是《初戀這件小事》,當時一口氣就看了三遍。它的經典毋庸置疑。
今天推薦的這部《天才槍手》,也是有著同樣成為經典的實力。
在看之前,我也曾設想過,一件作弊的事情,怎麼能拍成電影呢?導演納塔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整部電影一共描述了三場考試,三場作弊,一次比一次驚險刺激,就像過山車飛下來時懸空的恐懼感和刺激感。
第一次是預熱。
第一女主小琳家境普通,但智商奇高,永遠排在第一名。無意間結識了富家女葛瑞絲。一場摸底測驗,前後排的小琳和葛瑞絲,開始第一次作弊。一向學習墊底的葛瑞絲果然取得了好成績。
第二次有些正規了。
為了通過考試,嘗到甜頭的葛瑞絲準備再次找小琳幫忙,而且葛瑞絲的男朋友阿派許諾豐厚的酬金。本來拒絕此事的小琳,考慮到自己的家境,也同意了下來。
在這裡,導演對作弊進行了電影化的處理。
這場作弊,在傳遞答案的時候,選擇了用琴音來代替,倘若放在現實生活中,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作弊方法,但是放在電影裡,這個聲畫結合的產物,就變得非常合適。
第三次是高潮。
這是一場國際考試,作弊手法全方位的鋪開。
鋼琴記憶選擇題、答案印刷鉛筆身、快遞小哥包配送,一連串流暢的操作相當的扣人心弦。最巧妙的是利用時區上的不同,考試先後順序的時差來完成傳送答案的目的。
小琳跟老師之間的那場追逐,一前一後,急促的腳步,隨時閃現的鋼琴音,步步緊逼縮短的距離,讓一場作弊有了起伏跌宕的諜戰片的效果。就像美劇《越獄》,隨時有害怕主角被發現的擔心。
三場作弊節奏拿捏有序,閃現的琴音,緊張敲打的手指,鉛筆塗抹的沙沙,極具壓迫感的鏡頭,讓作弊也能這樣提心弔膽,整部電影看下來,不弱於看卡梅隆的特效大片。
最開始我已經說過,這是一部有成為經典實力的影片。
如果只是作弊,恐怕過審都難。這部電影通過作弊,還反映出來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是貧富差距。小琳智商奇高,家境卻普通,她只有很努力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甚至為了進重點高中,她父親不惜走後門。反觀葛瑞絲和阿派,家境的優渥讓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儘管學習不好,可還是靠錢達到了目的。
其次,是腐敗的教育。小琳質問過校長,還是有人靠錢進了這所學校,而自己辛辛苦苦考這麼高的分,卻還是受到了排擠。
教育理應確保公平,要給每一個人平等的機會,而不是藉此牟利。
最後,是難以跨越的階級。
這裡就要說一下班克這個角色,前面之所以不說,就是要放到這個地方。
班克的家庭已經是屬於貧寒的了,他母親靠洗衣服賺錢,班克自己也要打一份工來賺取生活費和學費。他一直很努力,學習成績也很好,與小琳並列,而且他很有正義感,發現有人想抄小琳的答案,就想方設法告訴她。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處處受挫。
他本無意捲入作弊案,可是因為阿派使壞,讓他無法完成相應的考試,迫不得已與小琳統一戰線。
他因在廁所時間太長,傳遞答案時被發現,又被抓了起來。
可是,與此相對,葛瑞絲和阿派舉行盛大的派對來慶祝考試的通過,阿派卻在昏暗的房子裡,默默的舔舐著自己的傷口。
無人關心,無人問候。階級上的差距讓屢次受挫的班克覺得不公平,強烈的情緒讓他步入深淵,墮落成作弊的惡魔。
班克的黑化,是社會的不公所造成。
但這不是影片的真正主題。真正的主題是小琳見到原本正義的班克自甘墮落,決定投案自首的救贖。做錯了就要付出代價,正義永遠都在。
影片一開始就是主角們在鏡子面前一連串的身影,這也與影片結尾相呼應,無論怎樣,都不要迷失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正義和靈魂,其他,皆為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