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的人,三種話不說,三件事不做

2020-10-18 儒風大家

版權:儒風大家  作者:儒風君 · 聞清

生活中,我們常說:「做人要厚道。」生活中無論是誰,也都都喜歡跟厚道的人打交道。

厚道之人,多能去偽存真,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現出一種豁達大度;厚道之人,往往心無羈絆,至真、至善、至美。

厚道之人,多能廣結善緣、受人擁戴,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許多良好的言行,就比如:三種話不說,三件事不做。

1

三種話不說

  • 彎彎繞繞的話,不說

曾國藩曾說過:「凡與人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

意思是說,與人交談,即使再好的口才,若沒有真情實意,都不足以說服他人。

厚道之人,首先在說話上,就沒那麼多彎彎繞繞,雖也並非傻愣愣地直來直去,但必定開門見山、簡潔明了,且誠意滿滿。

但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或者是性格使然,或者是環境使然,說話總是「山路十八彎」,讓人既摸不著頭腦,也想不明白內涵,因而總有一種被「套路」之感。

老子說:「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做人厚道,說話就要實在。比起把時間浪費在彎彎繞繞上,不如開誠布公、把握好重點和分寸,如此反而事半功倍,讓人心悅誠服。

試想一下,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國的張儀,如果只是巧舌如簧,而沒有絲毫的誠意,又怎麼能說得通君王諸侯,成為攪動風雲的重要人物呢?

  • 陰陽怪氣的話,不說

曾國藩有一句話,說的是:「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緣由的成天怨天尤人,只會徒遭他人的白眼。

而生活中,有太多人都習慣於怨天尤人,更習慣於對他人冷言冷語、陰陽怪氣,哪怕別人對你是一番好意,就仿佛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他人的過錯。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話:「批評別人的時候,請記住,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你經歷的東西。」

同理,一個人的高貴、優秀,更加不體現在對人的陰陽怪氣上。別忘了,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今天的我你愛答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厚道之人之所以能受到眾人的喜歡和尊敬,正是因為他們總是與人為善,從不對人陰陽怪氣。

因為他們深知,芸芸眾生,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 尖酸刻薄的話,不說

《增廣賢文》裡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瀋陽市曾經對少管所孩子的犯罪根源做了一個調查,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一半以上孩子的童年都遭受過父母的精神虐待。

一個16歲的男孩說,「我12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我媽從來沒誇過我,每天罵我豬腦子,廢物。」

人們時常會把語言的殺傷力掛在嘴邊,卻又總是話到嘴邊衝口而出,而在瞬間忘記了所謂的「語言殺傷力」。

厚道之人,也並非有多強的自制力,而不過是用設身處地的共情代替了衝口而出的衝動,說到底,這份共情,是內心的善良使然。

因為他們深知: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不說尖酸刻薄的話,是對他人最大的善意。

2

三件事不做

  • 薄情寡義的事,不做

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意思是說,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不能愧對自己的良心。

不愧對天地,不愧對自己的良心,就不能做薄情寡義之事。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可能「單槍匹馬闖天下」,一路上的風雨兼程總有需要別人扶一把、拉一把的時候。

因此,人,該講的感情得講,該報的恩情得報,反之,一個人若太過薄情寡義,也不過是苟活於世的一具行屍走肉。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厚道之人,從不做薄情寡義的事。

厚道之人,總是能將這幾句話放在心裡:

貧窮時,不忘雪中送炭的人;富貴時,不忘一起打拼的人;困難時,不忘鼎力相助的人;有事時,不忘跑前跑後的人。

薄情寡義之人,天也會嫌棄;知恩圖報之人,誰都願意相幫。

  • 表裡不一的事,不做

孔子曾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人與人之間,的確是有差距的。有的人,外表強大,內心軟弱;有的人,「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但無論怎樣,表裡不一、陽奉陰違,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

做人做事倘若有面具,或許會掩蓋一時,但卻掩蓋不了內心。

因此,不如少點套路,多點真誠,摘下面具,坦坦蕩蕩、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經得起風雨,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人生如戲,最好的演技莫過於本色出演。否則,就是勞累了自己,攪擾了別人。

而偽裝一旦被別人戳穿,更會遭人厭惡與唾棄。

  • 損人利己的事,不做

人性的本質是趨利避害,表現於行為上就是利己主義,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但太過於極致的利己主義,乃至損人利己,則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害人者的結局常常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

《老子》中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實講的就是: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曾國藩也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紅樓夢》中,論精明,誰也比不上王熙鳳,但是結果呢?「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所以,做人不必太精明,太會算計的人,往往會失去很多東西。人也不能總想著佔盡天下便宜,不要說天下的便宜是根本佔不盡的,更重要的是,便宜佔多了,早晚會吃大虧。

所謂「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寬厚待人,方能走得長遠。而且,人生不過如此,何必斤斤計較?

相關焦點

  • 伴讀| 成熟的人,不說三句話;靠譜的人,不做三件事
    成熟,從不說三句話開始;靠譜,從不做三件事開始。 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繼而解釋說:「不一定把所有的要說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一定是真話。」 話有七分真,開口最多說七分。 不說添油加醋的話,做一個有腳踏實地的人。
  • 話和明白人說,事與踏實人做,情同厚道人談
    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發脾氣時,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 孔子說:不可與之言而言,謂之失言。 遇到不通透的人,有些話是不能說的。
  • 話,和明白人說;事,和厚道人做
    《論語》中孔子說:不可與之言而言,謂之失言;可與之言而不言,謂之失人。 意思是,遇到不通透的人,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因為對方無法理解,說多了只會徒增煩惱和麻煩。 這正如莊子所說的,夏蟲不可與語冰。夏天的蟲子,夏生夏死,根本不知道冬天的存在,冰這種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這就叫失言。
  • 人窮不說三種話,沒錢不扛三類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在自己很順的時候,說啥話,別人都愛聽,在自己不順的時候,說啥話,好像都有毛病,其實這是自己心裡的一個陰影,所以,為人處事的時候請牢記,人窮不說三種話,沒錢不扛三類事。一、人窮不說三種話。【1】不說報復人的話。
  • 「大巧若拙,精明不如厚道」,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
    俗話說得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厚道,不是愚笨,而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大智慧。三件事上厚道之人,後福無窮這第一件事就是為人厚道「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 古訓:話和明白人說,事與踏實人做,情同厚道人談!
    >人。是說有些話遇到不合適 的人是不能說的,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人和人在成長過程中因自身限制,所得到的信息導致有時難以完全理解彼此,這個時候再多說就相當於「失言」,就跟「夏蟲不可以語冰」一個道理。意思是,遇到不通透的人,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因為對方無法理解,說多了只會徒增煩惱和麻煩。
  • 曾國藩:事宜多做,話宜少說,人宜厚道
    人有三宜:事宜多,話宜少,人宜厚。事宜多做,多做則順暢;話宜少說,少說能避禍;人宜厚道,厚道則路寬。 01 事宜多做 曾國藩公務繁忙,卻將日常事務安排得很有條理。不論做官辦事,他總是親力親為。他畢生堅持日課八件事:讀書、靜坐、屬文、作字、辦公、課子、對客、覆信。
  •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
    萬事須講「度」,率性而為不可取,急於求成事不成,心慌難擇路,欲速則不達。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是為「度」。 話不說滿,把握分寸。
  • 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交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因此,人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擦亮眼睛,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減少給自己添堵的機會。這兩類親戚應當小心為上,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交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人到五十,最好不要去求這三種人:1、不要去求那些看你落難就躲得遠遠的人。即使你求他,也是白費力氣,他反而會奚落你嘲諷你。
  • 人的一生都在做著這樣的「三件事」,所以也分為這三種人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在做著這樣的三件事——喜歡的,不喜歡的,無所謂喜歡或不喜的。沒有人能夠逃離這樣的三件事,想一想似乎真的是這樣。當然這些都是正常的人,所以大致也可以分為三種人吧,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他們這三種人都有各自共同的特點,我們不能說有一些人是悲哀的,有一些人是幸運的,因為有些人是可以選擇的,而有些人是別無選擇的。
  • 古訓:聰明人,三件事不問,五句話不說
    對於聰明人來說最大的智慧,就是管住自己的嘴,懂得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能問。01聰明人不問三件事與你無關的事,別問世上事千頭萬緒,冗雜萬千;世上事又簡單明了,枝葉分明。對於未定的事著急忙慌的發問,反而會擾亂現在的心緒,心緒一旦被擾亂,做事就不能一心一意了,現在不能一心一意的努力,未來終是鏡花水月。《增廣賢文》中有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好該做的,不問未來,不念過往。
  • 曾國藩:不做三件事,不交三種人
    另外,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也非常之經典。今天帶您一同去學習!事有三不做 1、走捷徑的事不要做貪便宜的事不要做,吃虧的事不妨做一些,吃虧是福,有時候吃虧就是佔便宜。說到利益,有的很表面,人人都可以看得見,但是有的卻是隱形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見。要想有所回報,就要懂得有所付出。
  • 俗語「有錢不交三友,沒錢不說三話」啥意思?祖宗的經驗很實用!
    俗話說:「有錢不交三友,沒錢不說三話」,此話可以口口相傳千年,是因為什麼原因呢?高雅之堂,自然有高雅的文化,平民百姓也有屬於自己經驗的俗語。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祖先們說的這句話:「有錢不交三友,沒錢不說三話」想要傳達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內容吧!有錢不交三友一、不交懶人不與懶人相交。懶人之所以被稱為懶人,是因為他們缺乏人生目標和生活追求,缺乏追求個體價值的信心與力量。
  • 民間俗語:「不做三種事,三代都幸福」,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事?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學會助人為樂,見到別人有困難,主動伸出援手,而且不求任何回報。但是,農村還有這樣一些俗語,比如「救急不救窮」,意思是說,有能力的情況下,會幫助真正有困難的朋友,卻不會幫助因好吃懶做導致貧窮的人。今天咱們講的這句俗語也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不做三種事,三代都幸福」,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事呢?
  • 逢人不說兩種話,人前人後一個樣!(深度好文)
    原創 ┃ 萬紅雲逢人不說兩種話,人前人後一個樣。不要做那圓滑人,人前正誇人,轉身就嘲諷;不要做那笑面虎,當面笑呵呵,背後遞刀子。不要做那精明人,說話做事太累人,說上一句話,彎子繞三圈。頭頂三尺有神靈,不要機關算盡太聰明!自古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心機一場歸泡影!自古誠實厚道出傑才,不驕不狡成事業!君不見黃河之水有源頭,天天不息成湍流。交人就是要交心,朋友之間才會更放心。
  • 聰明之人,不說四話
    在痛苦中,他拿起老莊的著作,回想起此前為人處事,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說話的狂妄,太過高調,自然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聰明的人,往往會說話,一般來說,聰明人不說四話。
  • 三種人命最苦,三件事最積德
    如果不具備這四種德行,做人做事都超越底線,那就與禽獸無異了。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者智,智者必常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法則之心。很多人之所以無惡不作,就是沒有一點點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沒有堤壩約束的河水,只能成為泛濫的洪水,害人害己。心懷底線,做正直的事,走正見的路,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方能養浩然之氣,享快意人生。
  • 曾國藩:話不說死,事不做絕,情不斷盡
    有「天下第一完人」之稱的曾國藩這樣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不管是說話、做事,還是處世,都要學會給自己留餘地。話不說死,不僅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不僅是一種穩重,更是謙卑。
  • 俗話說:「人窮不碰三事,落魄不思三種人」,你知道是哪三種嗎?
    重要的不是輝煌時有多風光,而是落魄時有多少人還在身邊,農村有句俗語叫:「人窮不碰三事,落魄不思三種人」,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人窮不碰三事有句話叫「家裡沒糧,心裡發慌」,人在沒錢的時候最無助,心裡最容易發慌著急。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能病急亂投醫,一定要穩重。
  • 古訓:持平常心,行本分事,做厚道人!
    懷著平常心,幹好本分事,做個厚道人,簡簡單單就是幸福。一、持平常心作為當朝狀元之子,王陽明8歲過目成誦,10歲下筆成詩。世人認為,王陽明將來必定是狀元之才。可是從22歲起,王陽明接連兩次參加會試,均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