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不做三種事,三代都幸福」,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事?

2020-12-18 諸葛品歷史

作為文明古國,幾千年來留下許多哲理名言,其中流傳比較廣泛的當屬俗語,沒有華麗的詞語,基本上都是大白話,就算沒讀過書的人,也能輕易理解俗語所表達的含義。對於好高騖遠的年輕人,長輩通常會說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東一榔頭,洗衣棒槌」,可見俗語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學會助人為樂,見到別人有困難,主動伸出援手,而且不求任何回報。但是,農村還有這樣一些俗語,比如「救急不救窮」,意思是說,有能力的情況下,會幫助真正有困難的朋友,卻不會幫助因好吃懶做導致貧窮的人。今天咱們講的這句俗語也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不做三種事,三代都幸福」,究竟指的是哪三種事呢?

首先,不做媒

意思是說,不要給別人當媒人。或許不少人感到費解,幫別人牽線搭橋,促成一樁姻緣,按理說屬於好事啊,為何說做媒人對後代不好呢?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相當重要,男人想娶一個好老婆,女人想嫁一個好丈夫,組成幸福美滿的家庭,然後生兒育女,然後白頭偕老。

現實卻告訴我們,婚姻幸不幸福與很多因素有關,三觀不合的夫妻容易產生分歧;性格差別太大的夫妻,很難相處融洽。作為媒人,雖然只是起到牽線的作用,但如果小夫妻婚後發現不合適,甚至鬧到離婚的地步,有可能在心裡埋怨媒人,認為是媒人撒謊,當初沒有把對方的缺點明確告知。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見過這樣的場景,夫妻大吵大鬧的時候,會把媒人找來,遇到不講理的人,會對媒人說一些難聽的話,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的幸福,都毀在了媒人手上。經過這麼一鬧,媒人顯得裡外不是人,甚至會波及到媒人的家庭生活,一家人都不得安生,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其次,不做保

此處的「保」,指的是擔保人,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跟鄰居或朋友借錢,通常情況下,會找一個雙方都覺得值得信賴的人做擔保,這樣大家心裡都放心。擔保人的角色很重要,所以人品必須過關,不可能找不務正業的人做擔保人,基本都是口碑較好,在村裡備受尊敬的長輩。

假如欠錢的人履行承諾,按時把錢還上,一切都沒有問題,擔保人也非常開心。但是,一旦欠錢的人耍無賴,有錢也不想還,或者手頭拮据,暫時無法還錢,擔保人就很尷尬了。債主通情達理還好,若債主脾氣暴躁、蠻橫無理,就會找擔保人的麻煩,畢竟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把錢借出去。

如此一來,擔保人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找欠錢不還的人溝通,催他趕緊履行當初的約定;要麼自掏腰包,把錢還給債主。無論哪種選擇,對於擔保人來說都不好。如果金額巨大的話,擔保人也無法辦到,名譽受損不說,有可能日子都不得安寧,對後代也有很大影響。

最後,不做中

所謂「不做中」,是不充當中間人的角色。村子裡經常有人為了各種事情發生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此時會有中間人出現,勸說他們不要再吵了,凡是以和為貴。作為中間人,在調解爭吵雙方的時候,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處理好了,雙方都會感激不已,村民也紛紛稱讚中間人會辦事。

但是,稍微說錯一些話,有可能被認為做事不公平,有故意偏袒的嫌疑,這種情況就很尷尬了,弄得自己身心疲憊,費力不討好。所以,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別人的事情儘量少管,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或許別人根本不領情,覺得你多管閒事。

在你看來,「不做媒,不做保,不做中,三代都幸福」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相關焦點

  • 古人講「不做三事三代好」,指哪三件事?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俗語是一種植根於沃土中的文化藝術,千百年來一直記錄著老百姓的生活百態。有人說生活是一門藝術,能夠讀懂生活真諦的人,往往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作為一種老祖宗集體智慧的產物,俗語中所反映出的處世哲學,時至今日依然有其重要意義。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哪三件事呢?
  • 古人講「不做三事三代好」,指哪三件事?老祖宗教你避免災殃
    俗語雖然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所以蘊含著文化魅力,卻始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從這句俗語中可以得知,老年人勸告年輕人的良言,不僅具有一定人生道理,而且對人生發展也有很大益處。老祖宗們留下的俗語,其實都是生活經驗和人生道理的組合。「不做三事三代好,以免惹禍上身」,就是老祖宗們總結的人生哲理。
  • 農村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老祖宗的「三不做」,你知道嗎
    我們中國人對名聲的看重,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有感受的,不管是任何一個人去破壞我們的名聲的事情,那是絕對不可以容忍的,在我們平常的生活當中,有些選擇可能隨時隨地會讓自己的名聲變臭,有句俗語就叫做,「不做三事,三代好」在古人留下來的這句古語當中,總結了以下三種人,如果我們去做了可能就會臭名聲
  • 俗語:「男怕三行,女怕三狼」指的哪三種?古人總結很到位!
    在我們周邊,時常會聽到這句俗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來看,非常容易理解。是說,男人這一生最怕的事就是選錯行業,女人這一生最不幸的事就是嫁給了錯的人。雖然這兩句很短,但細細品味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
  • 這三件事不能做,老祖宗留下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否則惹火上身
    這三件事不能做,老祖宗留下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否則惹火上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熱心人,別人不管有什麼難事,只要是提出有求,他們二話不說就會幫忙。其實,這類人經常會給自己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為有時候他們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本來是好心幫助他人,但結果卻是出力不討好。那麼,什麼事是不能做的呢?對於這一點其實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一句俗語,叫「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三代好」,意思是如果不做這三件事,三代人都能好好的,但是如果做了這三件事,就很有可能會惹火上身。
  • 俗語:「不做三事三代旺」,具體是指哪三件事?有沒有道理呢?
    我認為,這裡所說的「不做三事三代旺」,意思是告誡人們要恪守正道,懂得進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至於說具體指的哪三件事,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認為是:「不做保,不做中,不做媒」。為什麼有這種荒唐的說法呢?其實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思想在作祟。認為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糾紛,以免給後人惹下禍端。對於這種消極觀點,我並不敢苟同。
  • 俗話說:「不做三事三代好」,你知道「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嗎?
    在一些農村俗語中,我們也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農村有句話叫「不做三事三代好」,意思是只要不做下面這三件事,家裡就會三代興旺,到底是哪三件事呢?下面就來看看吧。既然媒人的角色這麼重要,為何又說做媒人不好呢?因為媒人辦的都是關乎別人一生幸福的大事,可是大家都知道婚前和婚後是有區別的,萬一結婚後夫妻不和,甚至離婚,有些人就會埋怨媒人,因此媒人算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而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好。
  • 俗話說:「不做三事三代好」,你知道「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嗎?
    在一些農村俗語中,我們也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農村有句話叫「不做三事三代好」,意思是只要不做下面這三件事,家裡就會三代興旺,到底是哪三件事呢?下面就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門前種三樹,家興三代富」,指的是哪三種樹?看完懂了
    農村人很注重自己的生活環境,人們會在房前屋後種植一些樹木、花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樹木都可以在房前屋後種植,在農村中關於庭院種樹的禁忌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門前種三樹,家興三代富」,三樹分別指的是哪三種樹呢?
  • 俗語說「愛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是哪三種覺?
    經典永不過時,那些流傳至今的經典俗語就是放在現代的生活中也還是有著很深刻的道理。雖然社會科技水平在不斷進步,但是人的人性沒有變化,老祖宗們早就悟透了人性,所以千年前的俗語依舊有道理。今天我們看看俗語中特別經典的一句「愛睡三覺,命比紙薄」中的三覺具體指的是哪三種覺?
  • 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代」,指的是哪三種樹?
    中國人最講五行風水,一座庭院,什麼樹能種,什麼樹不能種,種在什麼地方,種幾棵,在民間都很有講究。例如院子中不能種一棵樹,因為四四方方的院子中,只有一棵樹,就成了一個「困」字,寓意非常不好。既然有不適合在院子中種的樹,那麼就一定有適合種在院子中的樹。到底哪些樹適合種在院子中呢?其實古人早就用一句俗語告訴我們了,「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代」,那麼這句話中的三樹到底是哪三種樹呢?
  • 俗話說:「人窮不碰三事,落魄不思三種人」,你知道是哪三種嗎?
    重要的不是輝煌時有多風光,而是落魄時有多少人還在身邊,農村有句俗語叫:「人窮不碰三事,落魄不思三種人」,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人窮不碰三事有句話叫「家裡沒糧,心裡發慌」,人在沒錢的時候最無助,心裡最容易發慌著急。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能病急亂投醫,一定要穩重。
  • 農村俗語「門前種三樹,家興旺三代」,這三種樹,有錢人都愛種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種三樹,家興旺三代」,這三種樹,有錢人很愛種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是大家最為熱衷的一件事。就連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也不會放過。包括一些房前屋後的空閒之地。都會種植上一些樹木。
  • 「不做三事三代旺」,這三件事是指什麼?如今不少人還在犯
    眾所周知,農村俗語往往非常簡潔,對事物的描寫也是高度概括,所以,久而久之,人們對於一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就各執一詞,各執一詞。就像這個句子:「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裡的三樣,意思是哪三樣?儘管基本含義相似,但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 民間俗語:「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人生有三苦」,都有哪三種苦?聽聽老祖宗怎麼說!如今社會高度分工,只要你把一門專業掌握的非常熟練,那麼找工作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即便是這麼全能、這麼能吃苦的老農看來:「人生有三苦」,你都有哪三種苦嗎?聽聽老祖宗怎麼說!這句民間俗語是:「人生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為什麼老農要將這三種人生,稱之為「三苦」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 俗語:人窮不交三朋友,落難不求三種人,是哪三朋友,哪三種人?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地活著?要賺很多錢?要兒孫滿堂?要小趣說,除了錢夠用,家人平安之外,還得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交際。人這一生要接觸很多人,大部分不開心還是來源於別人,那麼要怎麼杜絕無意義社交,提升生活質量?在很久之前老祖宗就給出了答案,就比如這句俗語「人窮不交三朋友,落難不求三種人。」
  • 廣東俗語智慧:人到中年不做三事,懂了富三代,不懂日子容易不順
    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如果俗語沒有道理,又怎麼會代代流傳,一直到今天呢。我們又怎麼會在如此現代化的今天,依舊抱守著老祖宗的智慧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俗語是老人對三種事情的勸戒,也是對一種處世態度的勸戒。
  • 農村俗語「三十不走三種路,四十不碰三件事」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數不勝數的俗語,這是一種非常通俗化的文化,既方便流傳又特別好理解,是農村人茶餘飯後最喜歡討論的東西。人的三十歲和四十歲是很重要的,三十歲是而立之年,四十歲是不惑之年,這個年齡段不該幹什麼一定要好好遵循,古人根據這些禁忌總結了一句俗語。
  • 農村俗語「墳前種三樹,家富人興旺」啥意思?具體指哪三種樹呢?
    導讀:農村俗語「墳前種三樹,家富人興旺」啥意思?具體指哪三種樹呢?種樹儼然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的共識,在農村蓋房子,房前屋後都會栽種一些樹,有的是為了遮陰,有的是為了美化環境,也有的是期望秋收果實。對於墳前為什麼要種樹,原因說出來大家都比較認可,主要有兩種考慮:第一種、樹代表常青、永垂不朽,是後人對先人的懷念,不忘初心,不忘本。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是啥意思?指哪三種樹?
    1、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家門前,種上石榴、桂花樹、柿子樹,可以讓家族興旺、世世代代富足,當然這也是種祈福的說法,這裡「富三世」,不是實指三代人,而是泛老「世世代代」之意。那麼為什麼是這三種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