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六十年代廚衛合用老公房,原地改造成高顏值電梯房

2020-12-17 澎湃新聞

3月22日一早,靜安區聞喜路上鑼鼓喧天,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小區第四期改造工程完成,423戶居民領取了「新房」鑰匙。

說是「新房」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房子還在老地方,居民家裡的居住面積也沒有太大改變;但原來外表老舊的不成套老樓,已經變成了廚衛獨用、帶電梯的新樓。

過去10年,靜安區對彭三小區通過原地拆除、重建的方式,拆除了25幢樓、新建了13幢樓,讓852戶居民告別老房,住上了有獨立廚衛、電梯、地下車庫、小區綠化以及社區公共配套的新房。

改造後的彭三小區。 唐燁 攝

老工人新村遭遇新煩惱

作為上海首批工人新村,彭浦新村街道轄區內有不少小區都建造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彭三小區正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彭三小區可謂『明星小區』,能住進來的都是工人中的佼佼者。」今年79歲的居民吳忠義,在彭三小區住了58年,當年他們一家三口與父母一同居住在彭三小區的兩間房間內。

彭三小區改造項目設計負責人陳健洲告訴記者,早期的工人新村在設計時都模仿了前蘇聯,建造出來的都是大戶型。如彭三小區就多為三房戶型。但當時的居住條件還沒有那麼好,所以一套三房可能被分配給兩到三戶人家居住,這就造成合用廚衛的情況。

彭三小區改造前。 彭浦新村街道 供圖

彭三小區改造前。 彭浦新村街道 供圖

彭三小區改造前。 彭浦新村街道 供圖

吳忠義一家五口就與隔壁同樣一家五口的鄰居合用廚衛。「一到早上,10口人都要上廁所,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廚衛合用的不便,由於年久失修,小區房屋結構老化、道路嚴重積水、上下水管道堵塞等硬傷近年頻現,生活環境改善成了小區居民最熱切的期盼。

早些年,彭浦新村街道啟動過舊住房成套改造工程,通過讓房子加高、加寬,解決了部分居民住房非成套問題。但像彭三小區這樣的小區,住房結構、布局、排水等基礎條件太差,不適合進行此類改造。因此,2008年開始,彭浦新村街道試點在彭三小區實施「拆落地」改造項目。

「所謂拆落地,是指居民先通過在外租房過渡等方式搬離老房,然後由政府將老房拆除在原地重建,待房屋竣工後居民再回搬的一種改造方案。」街道舊改辦主任須炳榮介紹,改建原則是「拆一還一」。改建後房間使用面積原則上不擴大,但居民可以擁有獨立的煤衛設施和更加合理的空間布局,從根本上解決困擾老房的煤衛合用、結構老化、嚴重積水等問題。

房屋面積有所增加,又配上了獨立廚衛

2008年初,為了更好地推進舊住房改造項目,彭浦新村街道成立了舊住房成套改造推進辦公室。同年3月,彭三小區「拆落地」改造項目啟動,通過前幾期改造,先後拆除10幢舊樓,建成7幢多層新樓。

隨著居民對居住條件要求的提高,最新完成的四期相比之前幾期,在房屋設計與規劃配套上都有了很大品質提升。

褐色與淡黃色相間的高層建築、淡綠色的遮陽玻璃窗、設有健身步道與綠色植物的中心花園,改造後的四期從外表看與新建商品房小區沒有太大差別。

居民房屋內部改善更大。吳忠義家原來有兩間10多平方米的房間,改造後房間使用面積均有所增加,還配有獨立廚衛,不算在原來的面積中。他家原來是一樓,抽籤後分到了6樓,讓他喜出望外,帶有電梯的高層房讓他和老伴出行都很方便。當天,他對記者激動地說,改造讓每家每戶都實實在在受益。他早早就約了裝修公司,拿到鑰匙後馬上就能進場裝修。

居民們感到滿意的背後,是工作人員大量細緻耐心的工作。

改造中最大的難度,在於原來居民的房屋結構各不相同。「不成套的住房中面積最少的人家才6.5平方米,最大的則有40多平方米;有的人家朝南,有的人家房間朝北。」在改造之初,街道就確定了公平與人性化的原則,既要確保居民家原來的房屋房型、面積、房間數量與朝向等基本不動,又要在原來房屋面積基礎上有一定增加,並配上獨立廚衛。「就像拼積木一樣,423戶居民最終設計出39種房型,不成套住房使用面積增加了兩平方米左右。」陳健洲說。

引入電梯、停車庫與綠地等「商品房」標配

如今,最新完成改造的四期項目,在拆除了原先的15幢老公房後,在原址上建造了3幢18層高層居民樓和3幢8層小高層居民樓。作為上海首個竣工完成的「拆落地」項目高層建築小區,6幢居民樓全部都加裝了電梯。

因建造高層後空出來的地面空間,則被引入提升小區品質的配套:增加了一個可容納285輛車的地下停車庫、大量的綠化以及建築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社區公共建築,未來在公共建築中將引入老年食堂、活動中心等。

更實惠的是,原來小區大部分住房為公房,根據公房購買政策,這裡的居民還可以用1295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買下房屋。這樣房屋的性質由公房變為售後產權房,可以進行交易,小區裡也能選舉業委會。

今年,彭三小區第五期改造也將啟動,最後的878戶居民將實現新房夢,未來在五期改造的公共空間還將建設超過3000平方米的菜場,方便周邊居民買菜。

「今年是彭浦新村建成60周年,居住在這裡的很多老居民都曾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家是百姓的港灣,實現他們的新居夢,就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說。

(原題:《廚衛合用老公房,變高顏值帶電梯「商品房」!彭三小區423戶居民今領鑰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虹口區幸福村老公房改造完工 每戶增10平方米
    原標題:上海虹口區幸福村老公房改造完工 每戶增10平方米幸福村公房改造前後對比。(資料)平紀隆第一次動了想當 「改建工作小組」發起人的念頭,是在母親家的公共灶間。那是2012年春節後,他一直聽到鄰居和母親吐槽:「房子太小還得合用,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這日子哪能過啦?」母親嘆了口氣,轉而望向他:「你能想想辦法嗎?」
  • 上海靜安區地鐵1號線附近的老舊小區改造:老公房煥然一新
    在上海,城市建設的重點方向永遠是新區,因此上海的很多城市老區、老小區很多都顯然蕭條。甚至於說,同樣是80年代、90年代建設的小區,上海之前很多的小區比其他城市都要破舊。然而,上海靜安區在地鐵1號線附近的老舊小區改造,讓眾多老公房煥然一新,仿佛是新建的小區。這次靜安區改造的範圍是北部,也就是原閘北區所在的地方。本次展示的地區是上海靜安區地鐵1號線附近的老舊小區改造,也就是南北高架附近,地圖如下所示。
  • 上海石庫門首試「抽戶改造」 實現石庫門「留房留人」
    上海石庫門首試「抽戶改造」 實現石庫門「留房留人」 2020-04-28 21:35:47在上海市黃浦區的百年石庫門裡弄承興裡,上海首次嘗試對石庫門小區進行「抽戶改造」,釋放內部空間,以此實現石庫門的「留房留人」。  所謂「抽戶改造」,就是在消除房屋安全隱患與保留保護石庫門風貌與裡弄肌理的同時,部分居民以解除租賃關係的方式搬離原址,為留下來的居民釋放改造空間。原本還在使用手拎馬桶與合用廚房的不成套住房,將因此擁有增設獨用廚衛的空間。
  • 50年老房,舊貌換新顏!
    50年老房,舊貌換新顏!今年年初,為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區的公租房保障力度,寶山區公租房運營公司正式啟動了60弄47套老房的改造工作。由於該批房屋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且分布在不同的樓號內,共用管道、室內裝修和管線布局也都早已破損嚴重,其中部分房源還是廚衛合用的房型,這些問題無疑增加了項目推進的難度。改造前
  • 中青報頭版聚焦上海城市更新:百年老弄堂迎巨變
    中國青年報8月6日報導,全國聞名的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邊,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老洋房院落裡擠住著26戶居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裡,80多歲的老人生病要靠幾位60多歲的老鄰居抬著擔架下樓;均價每平方米近8萬元的新型住宅小區邊
  • 江幹有人花60萬改造農居房,還加裝了電梯!
    真石漆外牆、大片落地玻璃、 綠化平臺、尖頂閣樓…… 一幢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小樓 出現在黃家社區的農民房中
  • 普陀區長周敏浩對普陀老舊住房改造說了啥 信息量很大
    先要講一點歷史,1980年10月3日的《解放日報》頭版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上海的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了什麼》的文章,「五個倒數第一就有一個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積,應該說從建國到改革開放,上海一直是一個住房較為緊張的城市,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市區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居住面積僅為4.3平方米,包括了當時的棚戶、簡屋、閣樓在內,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戶有90多萬戶,佔全市戶數50%左右,缺房戶比重之大,為全國大城市之
  • 未來10年,樓梯房和電梯房哪個更「保值」,看看建築學家怎麼說
    但是針對老舊小區以上的大部分缺點,現在正在進行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後就會慢慢解決這些缺點。例如舊區改造工程,將全面翻新舊區,增加停車位和各種配套設施,改善綠化環境,更新物業和社區服務等軟體設施。最重要的是,如果業主同意又符合加裝電梯條件的話,老舊小區也可以加裝電梯。所以,對於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推進,老舊小區大部分缺點都會被慢慢被解決掉。
  • 深圳同一小區,樓梯房6萬/㎡,電梯房3.6萬/㎡
    樓梯房掛牌單價普遍6萬+,電梯房最便宜的只要3.6萬/㎡。430萬就能買到電梯房的112㎡3房,而樓梯房的86㎡3房至少要560萬。樓齡比樓梯房新,硬體比樓梯房強,價格反倒比樓梯房便宜。電梯房不禁要問:「是我站得太高,你們看不到我的好嗎?」
  • 超亂格子間變360°無敵景觀房,爆難改造,堪比換個房,絕
    ▼# 套間三走廊狹長,利用率不高頂層存在落差,浪費了一半的空間# 套間四外露橫梁,空間改造路上大寫加粗的絆腳石▲ 一樓平面設計圖 ▲打通一樓空間,做客餐廚布局客廳、陽臺景觀房成全屋亮點巧用死角空間,重新鋪排管道
  • 為什麼說能買「樓梯房就別買電梯房」?原來樓梯房有這麼大的好處
    但是最近有讀者跟我聊天,問我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買電梯房,我喜歡買階梯房,我覺得階梯房便宜又安全,但是電梯房的問題太多了.那麼有什麼問題呢?我們懶得聽網友總結「3點」觀點。一、出行不方便和安全問題。首先,出行不方便,有讀者說他住的樓是比較老舊的小區,差不多20年了.目前設備老化嚴重,經常水壓上升而停水,而且電梯也往往有問題,往往要爬樓梯,即使電梯有用,每個高峰期,比如電梯會用10多分鐘,進入電梯就像地鐵一樣擁擠.第二個安全問題,不是之前的新聞,上海一棟高層住宅,因為10樓的消防屋,導致了上層的死傷。
  • 10層電梯房要幾樓好 電梯房樓層如何挑選
    這幾天來較多人都開始進行了房產這個物品的考慮,其實在於房屋裡面,要進行部分狀況調查並不容易,畢竟這其中各種因素都會存在,所以在辦理過程中,細心就是必然的一個因素,而除此之外,就得明確好居住的感覺是怎樣,畢竟不同樓層上面,情況完全的不同,那麼10層電梯房要幾樓好?
  • 「樓梯房」和「電梯房」哪個更保值?建築學家告訴你
    首先,電梯房的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的進步,而樓梯房成為過去幾十年沒有電梯房存在時候的淘汰品嗎?答案當然 不是這樣的。因為直到現在很多人對於電梯房的存在還是存有一定的爭議。電梯房的出現雖然很好的替代了樓梯房,可是電梯房和樓梯房的優缺點誰更勝一籌呢?
  • 17層電梯房幾樓最好科學 電梯房選擇幾樓較好
    我們在購買電梯房的時候,很多朋友會考慮買幾層最好,17層電梯房幾樓最好科學,根據總樓層來說,中間的樓層是最受歡迎的,考慮到空氣採光通風,中間的都是很多朋友的選擇。電梯房選擇幾樓較好,要看總的層高和當地城市的氣候。
  • 老公不聽勸買閣樓破房,氣得我帶孩子回娘家,回來打開門就消氣了
    老公不聽勸把我們的積蓄都拿去賣了一個破舊的閣樓二手房,雖然價格是比較便宜,但是採光差,而且層高參差不齊,沒有和我商量就買了,我知道之後真的是氣死了,到那裡一看,又老又破,一點都不想在這住,我當天就帶著孩子回娘家了,三個月之後老公叫我回家看看,我氣也消了大半,誰知道老公居然改造了老房
  • 500萬學區房可以買哪裡?
    從400萬左右掛戶口的老公房到2000萬+的科技住宅大平層,各階梯總價的產品都有。喜歡大寧的城市界面和教育資源,但預算又滿足不了品質3房,可以考慮這種小面積的功能性2房,得房率高,性價比不錯。帶學區的次新房,三房在1200-1400萬左右,掛學區的老公房,總價可低至400萬。
  • 為什麼10年後樓梯房比電梯房更值錢?現在買樓梯房,未來笑呵呵
    其中有一個問題,之前可能還不清楚,但是隨著高樓的興起,電梯房方便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新的問題。所以現在打算買房的一定要謹慎選擇電梯房。現在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10年後樓梯房比電梯房更值錢?現在買樓梯房,未來笑呵呵。現在大部分的家裡都會選擇電梯房,因為電梯房上下樓梯更加方便,平時走路可能要十幾分鐘的事情,做個電梯十幾秒就可以了,而且還非常輕鬆。
  • 《夢想改造家》裡被爆改的網紅房,如今慘被糟蹋
    節目中一些老舊的蝸居經過設計師的巧手被改造成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豪宅」今天帶你們看看去最美學區房無人住改造一時爽,改完「火葬場」看過節目的觀眾肯定對這個「北京學區房」的改造影響深刻可是結果這些改造的下場如何呢?方便老人上下樓的小電梯被房主嫌佔地方自行拆除了
  •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外資企業改造中,美孚公司經歷了什麼?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外資企業的改造歷程》一書首先從整體上來考察新中國成立前後,黨和政府對上海外資企業在不同階段分別採用的不同政策,包括軍管、徵用、代管、徵購、轉讓和改造政策,從而完成了對外國在華企業的接收與改造。
  • 「樓梯房」和「電梯房」,誰在未來更保值?從這幾點分析不會錯!
    對於電梯房和樓梯房哪一個更值錢,現在而言電梯房都是近幾年開發的,都屬於新房和次新房,同地段的,一般來說,電梯房價格高於樓梯房,當然也有開發時間相差較小,「樓梯房」價格高於「電梯房」。但是10年後,我認為「電梯房」比「樓梯房」價格更高,也就是更值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比較:1、從小區綠化配套和物業上比較,未來10年電梯房更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