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虹口區幸福村老公房改造完工 每戶增10平方米
幸福村公房改造前後對比。(資料)
平紀隆第一次動了想當 「改建工作小組」發起人的念頭,是在母親家的公共灶間。那是2012年春節後,他一直聽到鄰居和母親吐槽:「房子太小還得合用,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這日子哪能過啦?」母親嘆了口氣,轉而望向他:「你能想想辦法嗎?」
從這一天開始,幸福村居民平紀隆作為發起人,協助政府一起推動虹口區幸福村270弄1—6號的公房成套改造。歷時五年,其中艱辛自不必說。
去年8月起,居民搬遷,改造開始。近日,改造項目正式完工交房,144戶居民拿到新家鑰匙。建造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三幢老房子經過改造,完全變了樣。
每天早晚樓道裡排隊上廁所
位於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的幸福村,最早是安排給南下幹部的住房。居民們說,儘管面積小,但當時能有廚衛合用的房子,比起很多人家拎馬桶過日子,相當不錯了。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幸福村卻沒有變化,歲月侵蝕的痕跡越來越重。這裡的標配是:8戶人家共用一個灶間、4戶人家共用一個馬桶。還面臨房屋老化,私搭亂建、消防隱患等眾多問題。
61歲居民鄔志明記得:「每天早晚,在樓道裡排隊上廁所及此起彼伏的催促聲,已成為常態。最麻煩的是洗澡,要用盆接水在房間裡洗,經常把小小的房間弄得一團糟。」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因居住空間狹窄、日常生活不便等原因,不斷有幸福村居民提出改造訴求。但根據政策,幸福村無法納入徵收範圍。當年對房屋成套改造沒有明確政策,更沒有先例。於是老房改造就一直耽擱著。
一戶居民工作要做3個多月
從2012年開始,平紀隆等人一方面持續做居民工作,另一方面開始參與改造方案設計。
平紀隆說:「差不多五六年時間,歐陽路街道負責人換了好幾任,但都非常支持幸福村改造。虹口區房管局、虹房集團等也很支持。最難做的反而是居民工作。」
虹口區房管局更新科科長包虔沁說:「與舊改徵收不同,在虹口區成套的公房改造須達到居民意願徵詢率百分百、改造籤約率百分百、居民百分百搬離『三個百分百』,協議方能生效。」
這三個環節每個都有「攔路虎」。儘管大部分居民支持改造,但房屋朝向、大小各不同,無法像「切豆腐」一樣整齊劃一。有些居民通過私自搭建,拓展了不少居住空間,覺得改造會讓面積縮水,不願配合。
「有時一戶的思想工作就要做3個多月。」平紀隆說,「遇上家庭內部矛盾,居委會幹部還要一起幫忙調解。」
歐陽路街道還為「改建工作小組」騰出辦公場地,每月一次例會幫助居民協調虹口區各部門。幸福村居民區書記李禕濤介紹:「最能打動居民的,還是幾個優厚條件:現在改造,自己不用花一分錢;改造後每家每戶廚衛獨用;在外租房過渡,政府部門每月補貼一定費用。」這些優厚條件加上反覆勸說,打動了原本不同意改造的那批居民,實現了「三個百分百」。
2016年,幸福村另外兩幢上世紀70年代初的四層樓公房率先完成改造,家家戶戶有了獨用衛生間。同年,幸福村內最後三幢廚衛合用的公房也成功納入改造計劃。
(責任編輯:範藝凡)
中國網地產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引導正確的行業輿論導向為己任,為行業上下遊關聯企業、相關產業提供一個高效溝通與互動的優質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