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臺灣前景堪憂 大陸根本無需動手

2021-01-16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如果臺灣早一點自我消解掉,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

3月2日,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接受德媒專訪,她稱對臺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臺當局領導人缺乏遠見,陷入每四年一選的鬥爭遊戲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

就在幾天前,大陸又送惠臺「超級大禮包」,逐步為臺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相關舉措在島內獲得各界好評,但臺當局卻陰陽怪氣,提醒臺民眾「兩岸有差異」,「參與有風險」。

視頻在此——

視頻編輯 觀察者網/範唯

龍應臺表示,只要兩岸雙方還是處於互不信任的狀態,「北京對臺灣動武」的可能性永遠是在的。

面對這樣的「困境」,臺灣應該怎麼做呢?龍應臺分析稱,在「一強一弱」的關係裡,弱者這一方需要非常強大的智慧,去看到更大格局裡自身位置在哪裡。

「我比較為臺灣擔心的是,臺灣內部因民主選舉的政治情況,不斷在一個茶壺裡鬧裡自己的風暴,彼此的鬥爭。」

她用一顆大樹來比喻,形容臺灣在這顆樹的某一根樹枝上吵得不可開交,而事實上這棵樹的下邊是被砍掉的。

龍應臺表示,臺領導人不應圍繞著內部的小格局鬥爭,而看不見在大格局裡應要如何保證自身安全。「我有點擔心現在的臺當局忙於內部鬥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

龍應臺還說,臺灣領導人沒有遠見,陷入每四年一選的鬥爭遊戲中,為此她對臺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和悲觀。她表示,如果要臺灣(問題)早一點自我消解掉的話,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

在談到對大陸有何期許時,龍應臺表示,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只有軍事和政治,最核心的是要有強大文明的力量。她稱大陸應用這個力量去思考,「臺灣70年來好不容易累積下的東西,要把臺灣當做一個寶貝去看待它、爭取它。」

龍應臺專訪視頻截圖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9個部門,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若干措施》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對於大陸的這一做法,臺灣各界不少臺胞表示感謝,並稱「感謝祖國」。

然而,臺陸委會2月28日卻「陰陽怪氣」地提醒民眾稱,「兩岸在制度、法規、市場環境及理念價值等都有差異」,參與其中有「風險」。

龍應臺是臺灣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許多人一定聽說過她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

2016年10月,龍應臺曾在香港大學的一場演講上,詢問在場人士啟蒙歌曲是什麼,全場高唱起了新中國最有名的愛國歌曲之一《我的祖國》,一時引發全網熱議。

相關焦點

  • 龍應臺痛心:臺灣前途堪憂,大陸根本不用動手!
    「我有點擔心現在的臺當局忙於內部鬥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如果臺灣早一點自我消解掉,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3月2日,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接受德媒專訪,她稱對臺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臺當局領導人缺乏遠見,陷入每四年一選的鬥爭遊戲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
  • 「大陸根本無需動手」:龍應臺道出了臺灣的焦慮
    原標題:汪曙申:龍應臺道出了臺灣的焦慮自蔡英文執政以來,可以觀察到臺灣對兩岸關係的民意出現一些新變化:統降「獨」升的勢頭有一定扭轉,蔡當局鼓吹的「南向」主張很難挑戰「西進」觀念,中國大陸對臺灣民眾持續擴大開放參與獲得積極反饋。
  • 龍應臺:臺灣地區領導人陷入選舉鬥爭中 大陸根本不需動手
    臺灣作家龍應臺。(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對臺灣的現況,島內作家龍應臺接受德媒《德國之聲》專訪時憂心說,現在臺灣地區領導人缺乏遠見,陷入每4年一度的選舉鬥爭遊戲中,未能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正在形成,讓她對臺灣前途深感憂慮,她指出,如果臺灣早一點自我消解掉,事實上大陸根本不需要動手。
  • 中國大陸主導RCEP將籤署,臺灣還在指望美國?經貿前景堪憂
    針對11月20日將登場的所謂「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臺灣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日前出席研討會時表示,臺灣很有可能會出現失誤狀況。可以發現,美國與臺灣展開經貿對話的單位是國務院,而非美國貿易代表署。這基本上是不合邏輯的,因為美國的外貿事務真正的權責單位是貿易代表署,國務院並沒有相關權責。
  • 臺灣作家龍應臺:看著大陸崛起 臺灣有一種自卑導致的傲慢
    1985年,臺灣作家龍應臺的《野火集》轟動社會,她在書中寫道「你為什麼不生氣」。30年後的龍應臺卻說,「你怎麼永遠在生氣?」 據臺媒報導,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卸任後,重心放在新的寫作、照顧家人和貓咪,近來從美國回臺灣,她也推出自己的新書《傾聽》。書中,龍應臺直言,「臺灣有一種自卑導致的傲慢現象,以為自己代表正義的一方,不屑於去了解大陸進步的一面」。
  • 龍應臺:看著大陸崛起,臺灣人有普遍的自卑(圖)
    龍應臺自認準備演講很「龜毛」,「準備一場演講的負擔可能遠超過一篇文章的寫作。」她很少答應演講、一年多半只答應一場演講。但30年來,她演講的足跡已踏遍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德國…… 去年在香港書展舉辦的演講,是龍應臺卸任「文化部長」後的第一次演講。3000多名聽眾中,8成來自中國大陸。
  • 龍應臺:臺灣對大陸文明進步應有所承擔
    臺灣「文化部長」、作家龍應臺近日結束6天香港訪問,在接受《亞洲周刊》採訪時,談及兩岸文化,稱臺灣懂得大陸49年以來的傷害和疼痛,臺灣人要促進大陸更有自信的把文明、文化當作它最重要的任務。以下是訪談原文:在訪港六天裡,龍應臺常常試著以個人小事來闡釋宏大的國族話題。
  • 龍應臺:連美國都擔憂大陸的「軟實力」擴大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正在美國訪問的臺灣首位「文化部長」龍應臺28日說,「美中兩國就像兩艘航空母艦,不應當相撞」,雙方都應當明智地掌控好航線,擯棄腦子裡存在的冷戰思維,不要單純地「妖魔化中國」,將之當作敵人。龍應臺當天中午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講,吸引數百名臺海兩岸留學生和美國學生以及旅美僑界人士前來傾聽。
  • 國臺辦證實文化部長蔡武已邀請龍應臺訪問大陸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1月15日)證實,文化部已經邀請龍應臺女士以適當身份來大陸參觀訪問。馬曉光說,文化部蔡武部長已經向龍應臺發出邀請。國臺辦積極支持,樂觀其成。龍應臺目前擔任臺灣當局「文化部長」一職。此前她曾表示,如被尊重,願意訪問大陸。但對於蔡武部長此次邀請,龍應臺尚未作出回應。
  • 龍應臺:會要求以「文化部長」身份赴大陸訪問
    龍應臺接掌臺當局「文化部」兩周年,不滿兩岸文化交流沒進展。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成立「文化部」迄今滿兩周年,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文化部長」龍應臺19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坦承,她就任迄今最不滿意「兩岸交流沒有進展」。
  • 是否願意當大陸文化部長? 龍應臺:絕對不願意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19日訪問香港,在浸會大學演講時,龍應臺特別點名《我的祖國》事件當事人、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不準提問,引來現場一片笑聲。有觀眾問其是否願意去大陸當文化部長時,她回答,「絕對不願意」。龍應臺2016年10月在香港演講「一首歌,一個時代」,詢問觀眾啟蒙歌曲是哪一首時,周偉立回答「我的祖國」,龍應臺不熟悉這首歌,問他怎麼唱,結果引來全場大合唱。據星島日報報導,龍應臺19日到香港浸會大學演講,主題為「亂世中的個人修身」,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也坐在臺下聆聽。
  • 龍應臺:吸收大陸文化的厚實 將是了不得的文化圈
    龍應臺說,她一直在尋找大陸文學和大陸作家。當她終於來到芝麻開門、儘是寶藏的西安時,卻有一種挫折感,因為她的作品,並沒被大多數人讀過。她對實情的不諱,對文學的虔誠,很讓人吃驚。特別是談話時經過精心編碼、充滿情緒的語言,讓我們發現她原來是一位形而上的美麗女人。  上世紀80年代初,龍應臺以文學批評家的身份,出現在臺灣文壇。
  • 龍應臺開訪問大陸條件:稱「部長」才去(圖)
    臺「文化部長」龍應臺【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李柏濤】針對文化部部長蔡武已多次對龍應臺發出邀訪,希望她以適當身份赴大陸參訪,龍應臺提出2條件回應:強調自己是「部長龍應臺」,應在兩邊社會都受到足夠尊重的前題,以適當身份進行,才能落實。
  • 張鐵志:面向大陸的兩種可能:陳文茜與龍應臺
    張鐵志 專欄作家香港書展期間,臺灣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小姐批評大陸作家韓寒沒文化底蘊,尤其「對於上海世博的無知,顯得淺薄和沒文化陳文茜對世博的評價,其實反映出來的是她長期在傳媒上對中國大陸的一貫態度。作為一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人,她總是在節目上呈現中國崛起過程的宏大與光鮮,而不願意去正視當代中國各種複雜的社會矛盾。可不談這些問題,如何奢談了解中國?相比於此,最近另一個臺灣著名文化人龍應臺應南方周末之邀在北京演講她的中國夢,就呈現一個面向中國的不同姿態。
  • 大陸2個月內對臺灣動手?臺灣「國安局長」:現在更加嚴峻
    有專家聲稱,中國大陸將趁美國總統交接的2個月內,動手解決臺灣問題;對此,臺「國安局長」邱國正9日回應坦言,「臺方壓力從來沒有減輕過,現在更加嚴峻」。「立法院」9日審查「國安局」預算,並邀請邱國正進行報告。中國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質詢時指出,這段時間是大家最擔心的,美國大選牽動兩岸關係,現在這麼動蕩情況下,不僅到明年1月20日,甚至更長的交接期,內部可能有動亂,對外恐無暇他顧。
  • 臺灣作家龍應臺演講談「夢想」:找情人去旅行
    臺灣作家龍應臺1日在北京大學紀念講堂發表演講。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兩岸知名作家龍應臺、易中天1日在北大百年講堂的對話精湛,字字珠璣,現場觀眾多次鼓掌叫好。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新網8月2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作家龍應臺昨天下午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發表題為《溫柔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演說。面對北大學子的提問五花八門,而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龍應臺在一位女學生提問時,卻不禁洩露出「個人夢」,她說,「想找一個情人陪我去旅行」。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說,這是龍應臺首度在大陸公開正式演講,現場聽眾近千人。
  • 我的空中懸停 – 與龍應臺的見面會
    龍應臺,三毛和席慕容曾是我最喜歡的三位臺灣女作家,一位寫雜文,一位寫散文,一位寫詩。現在已經想不起來我是哪一年第一次看到龍應臺的作品了。只記得八十年代末,先後看了好幾本臺灣出版的雜文,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還有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後來才知道,龍應臺的這本《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在臺灣出版的名字是《野火集》。《野火集》是她在臺灣《中國時報》的專欄,專門對臺灣的環境,治安,和教育等問題進行批判,在臺灣引起非常大的社會反響,因此她成為那個時代臺灣最著名的社會批評家之一。
  • 龍應臺簡介
    女,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於臺灣高雄,1974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攻讀英美文學,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並任臺灣「中央」大學外文系副教授、臺北市文化局長等。現任香港大學傳媒及新聞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 龍應臺接受BBC專訪 稱為了解大陸擬化名開微博
    龍應臺  中新網10月16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當局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15日下午接受BBC中文網專訪,談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兩岸交流、臺灣文化政策。  訪談前,BBC中文網也開放網友提問,也從中選題目問龍應臺。龍應臺說,很驚訝網友的提問都很有深度,且對臺灣政治都有長期的觀察。  龍應臺表示,之前大陸曾經出現以她為名的微博,但都是假冒的。為了解大陸網民和年輕人的想法,未來,她有意開設"潛水"(以化名申請)微博。
  • 龍應臺談太陽花學運:臺灣擁有的自由是那麼珍貴
    日前,龍應臺接受香港《亞洲周刊》訪問,從「太陽花學運」,到兩岸服貿協議,再到臺獨港獨,無所不談。當被問及服貿協議中,臺灣「經濟部」要開放印刷業時,龍應臺表示了解文化人的不安,「大陸只要一天有審批制度,臺灣人就一天不敢信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