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州河」,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蘇州境內的一條河,
其實,蘇州河不在蘇州,在上海。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那句扎心的歌詞:
蘇州河不在蘇州,南京路不在南京,
就好像你不在我心裡一樣……
自古「套路」扎人心!大寫的「服」!
一直以來,關於上海的「母親河」
到底是黃浦江還是蘇州河,頗有爭議。
蘇州河,又名吳淞江,
吳淞江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水系之一,
黃浦江原本也只是其下遊的一條支流,
某種程度上,蘇州河才是上海的「母親河」。
那麼,上海與吳淞江淵源到底有多深?
吳淞江是如何變身「蘇州河」?
蘇州河/邊走邊拍
丨上海的名稱
丨與吳淞江有直接關係
上海的名稱與吳淞江有直接關係。
古代民間把吳淞江上遊稱為「上海浦」,下遊稱為「下海浦」。隨著年代的推移,「下海浦」因長期不用而被摒棄,而「上海浦」三字卻一直沿襲下來,之後「浦」字被省略,留下了「上海」這個地名。
公元前221年的上海地區及周邊水道示意圖/網絡
說起來,上海與吳淞江的淵源頗深。
松江府:吳淞江別稱「松江」,這是上海地區古代行政建置,「松江府」的命名來源。
蘇州河:上海的崛起與發展,離不開黃浦江,但同時也離不開「蘇州河」。
滬瀆:吳淞江下遊近海處,古代被稱為「滬瀆」。這是上海市簡稱「滬」的命名來源。
公元1730年的上海地區及周邊水道示意圖/網絡
丨黃埔奪淞
丨吳淞江成就了今天的黃浦江
黃浦江與長江的匯流處,為何名叫「 吳淞口 」?很多上海人不明白。「吳淞江口」實際已是「黃浦江口」,但古地名被保留,因此仍叫作「吳淞口」。
吳淞江,古稱松江或吳江,發源於吳江區松陵鎮的太湖瓜涇口。宋時,吳淞江邊出現許多小支流,其中就有一條名為「黃浦塘」,它就是黃浦江的前身。
《吳江水考》瓜涇口/旗袍小鎮
明永樂年間吳淞江一帶水患成災。戶部尚書夏原吉去治理太湖水患。夏原吉提出了「以浦代淞」的治水方法。將太湖水引入黃埔塘後匯入長江,從此,黃浦塘取代了吳淞江成了幹流。
「黃浦奪淞」示意圖/網絡
丨蘇州河是小名
丨官方從未承認這一名稱
首先明確「蘇州河」,其實只是吳淞江的一段。
上海開埠以後,來滬的外國人發現,溯河往上,乘船可以直達蘇州府城,於是,他們稱之為「Soochow Greek」,而「蘇州河」正是其漢譯。
近代英文地圖中標註的蘇州河/黃浦江的前世今生
1848年,上海道臺與英國駐滬領事籤訂展拓英租界條約時,首度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稱為蘇州河,後來上海市區的民眾也逐漸接受並習慣了這一稱謂。
1848年法文上海地圖中蘇州河標註/方志上海
不過,說到底蘇州河也只是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後的小名而已。今天的地名目錄中也沒有採用「蘇州河」作為正式稱謂,一般寫作「吳淞江(蘇州河)」。
1870年前後的蘇州河黃浦江口/網絡
丨上海開埠後
丨蘇州河兩岸開啟了近代的繁榮
蘇州河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是連通富庶江南地區和上海海上貿易的河道。開埠之後,蘇州河打破了以往的寧靜,變得越來越擁擠、嘈雜、繁忙。
蘇州河舊景/網絡
隨著殖民者在蘇州河的兩岸拓展他們的勢力,河邊密密的農田、蘆葦、蒿草、雜樹慢慢地消退,代之而起的是英國領事館、禮查飯店、百老匯大廈、文匯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陸大戲院、公濟醫院大檔、郵政局大樓、自來水廠、天后宮、河濱大樓、自來火房、聖約翰書院(後為聖約翰大學)等等各擅勝場的建築。
蘇州河舊景/網絡
蘇州河,見證了上海發展的漫長曆程,成為近代中國工業化和都市化的象徵。
丨曾經清澈見魚
丨曾經「黑緞帶」陰魂不散
蘇州河,一條「沉澱了這個城的繁華、往事、傳說」的河,同樣也沉澱了這座城的所有垃圾。
20世紀初,蘇州河水質非常乾淨。英國工程師曾專門從蘇州河11個取水口取出水樣化驗,結論是蘇州河的水質比泰晤士河要乾淨,稍加處理就可以飲用。
20世紀初的蘇州河某段影像/方志上海
自20世紀20年代早期起,蘇州河水質開始惡化。兩岸工商業蓬勃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至1978年,蘇州河全線黑臭。
20世紀80年代蘇州河黃浦江口水域/方志上海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上海就開始嘗試各種方法治理河水。經過多年的整治,同時,隨著上海城市定位和功能的轉變,如今蘇州河由汙變清,成了上海的名片!
如今的蘇州河/在滬
蘇州河雖然不在蘇州,但與蘇州的淵源也算頗深。有人說她是上海的母親河,也有人說她是上海的外婆河,不管怎樣,她永遠是上海的興亡起落見證者!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方志上海、黃浦江的前世今生、在滬、愛上海、旗袍小鎮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