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河明明在上海,為什麼叫「蘇州河」?
說起「蘇州河」,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蘇州境內的一條河, 其實,蘇州河不在蘇州,在上海。 上海開埠以後,來滬的外國人發現,溯河往上,乘船可以直達蘇州府城,於是,他們稱之為「Soochow Greek」,而「蘇州河」正是其漢譯。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城市人的自然觀
,「沿蘇州河而行」的參與者們針對蘇州河的水質治理、代表物種、蘇州河邊的自然教育以及現代人的自然觀等方面進行了一番探討。 城市荒野工作室創始人郭陶然參與編纂的《尋夢清源——上海蘇州河夢清園自然導覽》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出版的自然導賞系列讀本之一。在編寫過程中,他和工作室成員做了大量調查,以圖鑑的形式展示了夢清園中的生物物種,書中也梳理了蘇州河治理的全過程。此次漫步夢清園,嘉賓們的討論首先從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夢清園的誕生開始。
-
蘇州河,上海故事的開始
百年老橋不久將修葺的消息傳出後,受到諸多關注,連以畫上海老建築出名的畫家洪健也為之水墨傾情。一座老橋為何帶來無盡矚目?緣於這裡是幾代上海人夢開始的地方,也是百年上海故事的華彩開篇。作家程乃珊曾這樣描述過:上海的城市文明是由東向西推進的,而蘇州河的流向則是由西向東匯入黃浦江,最後百川歸一。或許正是因為這強烈的逆向,才碰撞出層出不窮的上海傳奇。
-
上海閒話|吳淞江如何變身"蘇州河"
換個角度想,這恰說明兩條水道對上海城市、文化發展影響之深。不過,要追溯兩者的來源,還是要說吳淞江。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滿志敏在一則題為「前世今緣:吳淞江(蘇州河)的演變」的演講中曾說: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那麼,吳淞江就可以說是上海的「外婆河」了。
-
--寫在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竣工之際
以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工業生產迅速發展,排入蘇州河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也不斷增加,大大超過了蘇州河的自淨能力,到60年代後期蘇州河開始出現嚴重黑臭現象,黑臭的時間和範圍不斷增加,到1978年蘇州河市區河段常年黑臭:水中的溶解氧幾乎為零,河水呈瀝青色,水面散發出惡臭。
-
幹流治黑臭 兩岸治髒亂 上海大力治理蘇州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黃菊,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良宇昨天視察蘇州河綜合整治情況。黃菊強調,把蘇州河治理好是全市人民的夙願,是一項實事工程、民心工程。蘇州河綜合整治是上海治理水環境的標誌,要持之以恆,高起點、高標準地穩步推進,在新世紀再實施3個「三年行動計劃」,讓蘇州河水質穩定下來,造福於民。
-
上海推進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
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獲悉,為打造蘇州河兩岸「生活秀帶」,全面提升兩岸公共空間品質,上海正緊鑼密鼓推進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工作。 2017年底,黃浦江45公裡岸線濱江公共空間如期貫通。2018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推進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蘇州河的治水歷史與未來發展
12月18日,以「漫步蘇州河:濱水區域發展與公眾參與」為題,「澎湃下午茶」邀請了上海市「一江一河」辦蘇州河貫通項目負責人陳麗紅、上海市水務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敏華、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後朱怡晨和作家、譯者、影像創作者btr,同部分「沿蘇州河而行」參與者一起分享與思考:蘇州河對生活在上海的人究竟有何意義?
-
沿河而行,魚鳥歡快,蘇州河的新故事由此開始
年近八旬的朱老伯網名「風箏爺」,喜歡沿著蘇州河放風箏。蘇州河綜合整治過程中岸線品質不斷提升,密布著公園、綠地、廣場等功能齊全的公共空間。其中,普陀段南岸建起了上海首個活水公園——夢清園,夢清園與蘇州河合圍出的開闊地,現在也是朱老伯放風箏的一處空域。「那邊白鷺撲騰呢,看那邊。」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在蘇州河昌化路橋邊遇到這位「風箏爺」,他正享受風箏與水鳥帶來的歡快。
-
「魔都」上海為何有條「蘇州河」?
▲ 靜謐的蘇州河每天見證著魔都的古樸與繁華。圖/圖蟲·創意這一江一河,一縱一橫地流淌過大半個上海,賦予這座城市江海的壯闊與水鄉的柔情。 ▲ 外灘源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這裡保留著一批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西洋歷史建築,是上海現代城市的源頭。圖/視覺中國在此之後,這片現代文明衝擊下的土地迅速崛起,取代「老城廂」一帶成為了上海的中心,並被視作上海城市現代化之起源,至今蘇州河河口一帶的部分地區,仍被稱為「外灘源」。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我開始四處搜尋蘇州河相關的信息與場地,因為要實現這樣場景化的教育實踐,必須有一個生動的載體。很快,夢清園進入了我的視線。夢清園是上海第一座「活水公園」,依偎著蘇州河,位於昌化路橋和江寧路橋之間,分為大魚島、人工溼地和夢清館三大部分。
-
70年前解放軍血染的蘇州河今天啥樣
蘇州河被稱作「上海的母親河」。百年前,上海乃至中國的近現代民族工業從河畔起步,創下無數個「第一」;70年前,解放軍在此付出巨大傷亡,終於把「完整的上海」交還人民;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又歷經工業化、城市化的風風雨雨,為國家經濟注入活力。如今,蘇州河轉型重生,成為上海新的生態走廊和宜居生活示範區。
-
蘇州河航道促進了民族工業的興起與上海的發展
儘管人們對於上海母親河的所屬一直爭論不休,但無可否認的是,蘇州河為上海的城市發展輸送了充足的養分。近代之前,吳淞江的主要作用體現在水利方面,是太湖的重要洩水通道。而開埠後,其航運職能後來居上,令蘇州河的地位日趨持重。作為上海境內最重要的水道之一,租界與華界通過疏浚河道、建設碼頭、開闢航線將蘇州河逐漸納入內河港區,促進了民族工業的興起與城市建設發展。
-
阿拉看環境 | 一度「龍鬚溝」今日「生態河」,蘇州河上有群特殊的...
上世紀60年代,十來歲的毛頭小夥,夏季最期待的就是,在家門口的蘇州河裡暢遊,一個猛子紮下去,浪花朵朵,驚得水下魚兒四散,樂不可支的少年從水中探出頭來笑彎了眼。 大約從80年代開始,這條母親河卻一度變成了「龍鬚溝」。垃圾、糞便、廢品……全部往河裡倒,住在附近的居民怨聲載道。而今天,眼前的蘇州河卻是碧波蕩漾,岸邊垂柳依依。這條河究竟經歷了什麼?
-
【記憶】蘇州河厚重的記憶、改善的水環境和千姿百態的橋
蘇州河·水·橋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TA曾經的漕運功能給上海帶來繁華,也見證了上海在工業時代的變遷。然而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蘇州河水有些黯然失色。截至2011年,經過三期持續14年的環境綜合治理,蘇州河水已經大為改善。河上日漸增多的橋梁千姿百態,也給市民帶來視覺的享受和出行的便利。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編導:董懌翎 拍攝:劉懿琛 周天鳴 剪輯:劉懿琛 策劃、採訪:沈健文(05:25)剛搬來上海第一年彭可(視覺藝術家):幸運我在湖南出生,在深圳長大,去年才搬到上海,住在南蘇州路。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坐在河邊看日升日落我老了蘇州河的歌依然那樣年輕——王雪芳《閱讀蘇州河》再沒有哪一條河流像蘇州河這樣,與上海如此親近,密不可分。溯流而上,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蘇州河途經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6個區。
-
《八佰》大幕落下,蘇州河的真相
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年出版,收集了幾十位攝影師拍攝的蘇州河,圖中是從乍浦路橋眺望河口的外白渡橋和陸家嘴開埠以來,沿著蘇州河,新移民們舉家源源不斷從江蘇、安徽等地來到上海闖天下,上海雖然在全國最早擁有商用運營的火車,然而起初運營距離有限,而且白手起家的新移民們多半消費不起。
-
讓蘇州河熱鬧起來 讓蘇州河生龍活虎起來
一江一河是上蒼賜予上海的兩大優質自然旅遊資源。作為一名市民,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對黃浦江的開發還可以,對於蘇州河利用卻還很不夠。流經上海市區的黃浦江比流經英國倫敦市區的泰晤士河、流經法國巴黎市區的塞納河寬闊得多,江上遊輪、貨船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可惜的是,黃浦江流經市中心的一段不那麼長:大體上就是從楊浦大橋至盧浦大橋吧。再則,由於江面寬闊,遊人若在兩岸欣賞船隻,白天的觀感並不醒目。而蘇州河自西向東橫穿整個上海市區,幾乎全是繁華區域。
-
上海人,你知道為什麼蘇州河上沒有輪渡嗎?
上海人,你知道為什麼蘇州河上沒有輪渡嗎?△20世紀40年代的蘇州河今天,二十三載後的12月16日就讓小紅帶你回顧上海蘇州河上最後一個渡口——強家角渡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