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讀書筆記第119本·餘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2020-12-04 四夕清荷

本散文集是餘秋雨對國內外的文化進行考察和思考,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對社會、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而撰寫的遊記,以一種大手法書寫歷史、感悟人生,重點突出對「人」的思考,以悲憫情懷書寫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癥結,儘管也難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給人以厚重、以滄桑,以震撼、以啟迪。同時他又以飽含深情的筆觸、不拘一格的形式來敘事、來抒情,博得了外觀上的審美愉悅。

全散文集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為回憶散文。甫一面世,該書就以文採飛揚、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喜愛。由此開創「歷史大散文」一代文風,令世人重拾中華文化價值。

《文化苦旅》由自序、後記和37篇文章組成,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主要內容有:

1.通過一個個古老的物象,描述大漠荒荒,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

2.以柔麗悽迷的小橋流水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現了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

3.通過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憶,展示了中國文人艱難的心路歷程以及文化的走向。

那些隱於山川河流的前人的蹤跡,流傳於千家萬戶的盛世傳奇,有著我們不曾了解的模樣。在書中所描述的秀麗絕美風光之後,對民族,對歷史,對生命的探討,對不羈的中國文化孜孜不倦的求索,都撼動著人心。

無需華麗的辭藻來凸顯出文章的深度,聽書中娓娓道來,感受到那深邃蒼涼的歷史命運和對中華大地深深的依戀。總是有無盡的柔情,總是有磅礴的氣勢,總有那份使人身臨其境的魅力。

一字一字,是旅行的腳印,深淺不一;一句一句,是幾百年踉蹌的路程,彎曲綿長;一頁一頁,如一舀甘甜的泉水,似一碗濃厚的熱茶,而讀者便是極乾渴的旅人。慢慢品嘗,總有那麼幾句話值得去反覆回味,讓讀者心中的情感為之翻騰,有一種直至肺腑的莫名的喜愛。

餘秋雨以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餘秋雨先生憑藉自己豐富的文史知識功底,優美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化長河中。是的,他的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個讀者的腦海裡。有人說,中國散文的天空星光燦爛,而《文化苦旅》是一條河系,其中每一顆星星都散發著一種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測的力量。有人稱他是本世紀最後一位大師級的散文作家,是開一代散文新風的第一位詩人。

這本散文集,充滿了文化的韻味,文字乾淨簡潔,流暢漂亮,同時又體現了對中華文化情感的愛和理解,字裡行間流露出濃厚的文化韻味,十分感人。山水物象,大漠荒原,處處留下了作者的足跡,也留下了作者的思考,歷史的滄桑、人性的思考、人生的真諦、文化的靈魂。字字真言,處處精心,充滿了文化的韻味。(全國語文特級教師文華評)------------------------------------------------------------------------

西塞羅說:「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

願在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你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願每一本書都是一道燭光,即便微小如豆,也能在漆黑的夜裡,給你力所能及的光亮。

唯有讀書,既讓你及時審視內心,又讓你抬頭看到詩與遠方。

只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做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喜歡的話語,快樂地活著,去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讀的書越多,越發現自己懂得了解的越少。看別人的一生很快,過好自己的一生又很難;從別人身上發現缺陷很容易,自己卻又很容易固步自封,因循守舊。還好,人生那麼長,慢慢成長吧!

配圖源於網絡,感謝原圖!

相關焦點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04本·餘秋雨《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是餘秋雨的第二部散文集,寫於《文化苦旅》之後,《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等之前。《山居筆記》是一部經典散文集,是一本集歷史,文化,地理,和美術為一體的書。全書共十一篇散文,從《一個王朝的背影》開始,到《歷史的暗角》結束。
  • 高中生優秀讀書筆記: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800字
    高中生優秀讀書筆記: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800字 2015-09-10 15:4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讀書筆記: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讀後感:《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主要通過描寫地理風物以及文化歷史勝跡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例如莫高窟、寧古塔、寺廟、黃州突圍等,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的人格特性和歷史命運。也讓我見識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獲益良多,這真是一本好書!
  • 餘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
    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我高中時候讀的一部散文集,我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讀《文化苦旅》的震撼。進入大學又讀了《文明的碎片》,我記得那是冬天周末一個下雪天,吃完午飯之後在學校的餐廳裡讀這本集子,靠窗的一個單桌,窗外風雪,室內溫暖,讀著秋雨散文,沉浸在古典文化的意蘊當中。隨後又迫不及待的等待餘氏的新書,終於《山居筆記》出版了,馬上坐公交車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選擇一個極好的時間,滿腹好心情的打開去看。
  • 關於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300字
    關於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300字 2015-09-10 15:5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優秀讀書筆記: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600字
    優秀讀書筆記: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600字 2015-09-10 15:4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餘秋雨《文化苦旅》讀書筆記
    《山莊背影》章節讀書筆記文化自信,我認為必須要根植於內心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是盛世和文化雙向保障的,是外在的安全,是內在的自由,是物質的保障,是靈魂的歸宿。《風雨天一閣》章節讀書筆記傳承是發展,她帶著使命,讓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而文化的基點,則是「人」,只有人的內心與文化真正達到了共鳴,才會不遺餘力、不計得失地去傳承,把文化基因融入文化血脈,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 《文化苦旅》賣420萬冊,曾出版遭拒,出版社:散文不是這麼寫的
    而他,就是當年用一本《文化苦旅》震撼中外的餘秋雨。1992年《文化苦旅》首次出版,是餘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最負盛名的作品。但是後來人們漸漸認識到它的價值,《文化苦旅》1992年年初出版,至今已經28年,仍然在暢銷420萬冊。
  • 《文化苦旅》:這本書賣完了,指出了126個錯誤
    在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上,《文化苦旅》開創了「文化大散文」,本書以山水風景,尋找文化的靈魂和生命的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化的魅力,啟迪中的人們思考著中國文化的走向。這部作品《文化苦旅》陪伴了幾代人的家庭,也改變了餘秋雨的人生道路。
  • 《文化苦旅》暢銷30年,出版千萬冊,至今不衰
    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我高中時候讀的一部散文集,我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讀《文化苦旅》的震撼。語言居然可以像詩一樣的優美,感情居然可以這麼的內斂,文化居然隱藏在殘山敗水之間,讀慣了「禮讚」,「謳歌」之類的散文,詞庫已被「啊」,「勞動者」等詞彙佔滿的我,完全被徵服我選擇了幾段印象最深的分享給大家。
  • 119本讀書筆記見證老一輩革命家的讀書生涯
    老一輩革命家都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朱德同樣如此,且堪稱這方面的典範。護國戰爭中,朱德一馬當先,屢擔重任,聲名鵲起,但是在烽火硝煙中,他也未忘讀書學習。至今,這些藏書大部分都保存在四川瀘州圖書館,計有1500餘冊,藏書蓋有「儀隴朱氏藏書之印」和「德字玉階」印章。
  • 《文化苦旅》:書火了,餘秋雨的麻煩來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餘秋雨:《文化苦旅》是我錯怪多年的浪子,30年後我重改這本書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錢鍾書先生曾說:「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只是一個郵差。」作者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博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收錄了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他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
  • 餘秋雨無畏前行,《文化苦旅》論盜版全國第一,被調侃初中生讀物
    有一次,他去逛書攤,遇到了《文化苦旅》的盜版書,指了一下,於是書商大怒,鬧得有點尷尬。在旅館便籤紙上完成的《文化苦旅》火了估計誰也不會想到,在如今不斷創造銷售記錄的《文化苦旅》,在當初並不被看好。當年餘秋雨在家寫成《文化苦旅》手稿之後,曾將其投至許多出版社,得到的評價卻是「散文不是這麼寫的」。你以為餘秋雨出道即巔峰,實際上是屢屢碰壁,步步坎坷。
  • 《文化苦旅》
    餘秋雨:走在文化苦旅餘 瑋通過近一個星期的約訪,終於有機會同餘秋雨先生坐在一起整整一個下午的採訪在輕鬆、愉快的對話中結束,餘秋雨在筆者帶去的題詞本上認真地題寫了「行者無疆」4字。餘秋雨是文人,是學者,他則說自己是一位行者、一個走在路上的文化人。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20本·餘秋雨《千年一嘆》
    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中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就像脫去手套撫摸它們的傷痕。」這是這本書自序中的一句話,它富含了哲理,是我們的一個真實的寫照。
  • 寫下《文化苦旅》之後離婚,餘秋雨那些年經歷了什麼?
    餘秋雨為什麼在和馬蘭結婚之前寫下《文化苦旅》?他想表達什麼?餘秋雨由於和小他16歲的黃梅戲扮演藝術家馬蘭的婚戀,備受爭議。緣由是餘秋雨在娶馬蘭之前,和原配妻子李紅有一段維持了十三年的婚姻。餘秋雨的著名的《文化苦旅》就是那時分創作的。1992年,李紅在整理書桌的時分,發現了不該發現的信件。同年,餘秋雨提出離婚,李紅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完畢了13年的婚姻生活。有一次,藝術界的一位老專家送給馬蘭一本餘秋雨的《藝術發明工程》,這本書讓24歲的馬蘭認識了40歲的餘秋雨,馬蘭被作者的睿智和學識深深吸收和服氣了。
  • 再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時間在指縫流逝,文化在心中銘記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一晃,《文化苦旅》從92年出版到今天已經快30年了。前些天看到一則熱搜:《文化苦旅》出了最新定稿合集。於是這段塵封的往事又再一次浮現在眼前。若有所思過後,我拿起手機給他發了一條信息:這麼多年了,評價一下《文化苦旅》唄。
  • 《文化苦旅》賣420萬冊,曾出版遭拒,出版社:散文不是這麼寫!
    而他,就是當年用一本《文化苦旅》震撼中外的餘秋雨。1992年《文化苦旅》首次出版,是餘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最負盛名的作品。這本書以文採飛揚、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喜愛。
  • 餘秋雨:《文化苦旅》盜版的數量是正版的18倍
    原標題:餘秋雨:《文化苦旅》盜版的數量是正版的18倍  2月17日,久未露面的文化學者餘秋雨在其微博上透露,將於近期出版新版《文化苦旅》。據記者了解,新版由北京時代華語公司策劃,除了原有文章,餘秋雨重點增加了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的篇幅。
  • 《文化苦旅》一書火了,餘秋雨的麻煩也來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文化苦旅》於1992年首次出版,是餘秋雨先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1988年,《收穫》第一期以「文化苦旅」為專欄名,開始發表餘秋雨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