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2020-12-04 小舟悅史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

史載,舊石器時代贛南就有居民,但地處邊陲,被視為「蠻荒之地」;漢高祖四年建贛、於二縣隸豫章郡;唐末黃巢起義,部分漢民遷居到贛南,成為第一批「客家先民」;南宋時期,朝廷南遷,一批漢民遷居到贛閩粵三角區,同畲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和經濟文化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府志》中「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的記載說明,贛南在唐宋以後經濟文化才有較大發展;明末清初,贛南由於滿族鐵蹄的蹂躪和瘟疫,人口銳減,閩西和粵東則因人口膨脹和「遷海令」,沿海居民向內地擠壓,部分人回遷到贛南,與世居贛南的客家交錯奠定了贛南居民的現代格局。

俗隨時變,隨著社會的發展,時至今日,雖然各階層禮儀繁簡不同,但都有一些既鄭重又隆重的儀式。

贛南客家婚喪禮俗既承《六禮》又有創新。既有議婚,定親,哭嫁,過娶,坐性,鬧房等,也有傳統節目如「喜相逢」「借問橄欖」「姜太公釣魚」。婚後舊俗有「三朝看嫁妝,四朝回面,五朝入廚,六朝洗手,滿月送藤盤」等喜慶餘音。

贛南客家民俗活動一年四季均有舉行。如春節期間有龍燈、蛇燈、鯉魚燈、馬燈、獅燈表演;端午節有龍舟競賽;中秋節有「放孔明燈」、「請月光姑娘」等活動。另外還有刀山表演、單人蚊帳戲、車馬燈、跑馬飛、九龍山採茶、南鄉大堂音樂、祥龍表演,令人賞心悅目。這些古老而鮮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彩呈現,展現客家人源源流長的創造活力,體現的是客家文化的傳統和審美情趣。

贛南客家祠堂和圍屋是獨具特色的客家建築。祠堂對客家人來說是一種精神和文化,客家人有強烈的祖先崇拜意識,祠堂及族譜很能反映其宗教文化。贛南現存不少明清時期的祠堂,建設風格別致,文化內蘊深厚,是海內外客家後裔尋根問祖的精神載體。而圍屋多為方形,是頗具特色的客家民居,被建築學家們譽為民居建築史上的奇葩,且文化內涵豐厚。

贛南客家方言被學術界稱為研究古漢語的「活化石」,俗稱「客家話」。客家語言經久不衰,除了客家子孫繁衍昌盛之外,另一因素,是因為它本身具有鮮明的個性。

贛南客家的飲食分為家常菜和宴席菜。招待貴客用酒娘蛋、擂菜;宴請和逢年過節吃「四盤八碗」,即用四個大盤和八個大碗盛菜。內涵深刻,鄉土味濃,有些菜餚飲譽海內外。

歷史沉澱使這些文化遺產時隱時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沉澱或消失。發掘和傳承成為不可忽視的責任。看看圍屋、聽聽山歌、喝喝那擂茶,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

除了這些你了解的贛南客家風俗還有哪些呢?

相關焦點

  • 走進江西,走進贛南,讓你品味更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
    要說起我們家鄉的鄉村文化,那就不得不說起著名的客家文化。贛州是江西的南大門,與福建、湖南和廣東都有接壤。贛南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性,也有包容性。贛南的鄉村民俗文化是贛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歷史上5次重大的人口大遷移也讓客家人遍布大江南北,贛南也成為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贛南民俗文化不僅有自強不息、主客和諧的特點,也體現了它博大的包容性。客家民俗文化是歷史、環境因素的綜合產物,它豪情、樂天和崇文重教、耕讀傳家,其根本的特質依然是儒家傳統文化。
  • 贛州客家文化精髓贛南民俗音畫《客家兒郎》隆重上演
    歷時一年零三個月的精心創作與近半年時間的辛勤排練,大型贛南民俗音畫《客家兒郎》在贛州隆重上演。  《客家兒郎》全劇時長90分鐘。主題內容分為「天籟之聲、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歲歲年年」六個章節的不同視角,展示了贛南客家人耕讀傳家、敬祖睦宗、崇文重教、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與登高望遠、愛家衛國的敞亮胸懷,彰顯了客家人開拓進取的、興家報國的價值取向。聚焦構成客家兒郎獨特生命樣態的民系傳承和生活滋養,在這個最具民俗特色的環境裡盡情地宣洩和流淌。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不安現狀、不畏艱難,這是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同時在遷徙過程中還吸收了畲、瑤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民俗文化,成為絢麗多姿的漢族民俗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部分。二,贛南民俗文化的特點。
  • 贛南客家風俗是怎樣形成的?
    與閩西、粵東相比,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歷史悠久和內容豐厚而為世人所矚目。它包括歷史、姓氏宗族、民居、飲食、服飾、民間文藝等諸多民風民俗。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創造的絢麗多姿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源遠流長。
  • 江西贛南最具魅力的客家民俗文化形式
    贛南客家先民在一千多年的墾殖生產生活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民間文藝。她既是對中古時期中原漢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同時融入了畲族與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內容和形式,形成了今天的贛南客家民間文藝,是客家人心底的呼聲,生命的歌唱,也是客家兒女的知音和伴侶。
  • 贛南客家民俗舞蹈《黃元飄香》亮相省藝術節
    贛南客家民俗舞蹈《黃元飄香》在南昌演出。圖為演出劇照。  黃元米果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食品。每逢春節前,打黃元米餜也是贛南客家的重要民俗活動。舞臺上,演員們手拿木棍、圍著圓形石碓打黃元米果的場景熱鬧而有趣,「客家表嫂」則手託竹簸箕、奉上惟妙惟肖的黃元米果,姿態美麗動人。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將濃鬱的贛南客家民俗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 走進贛南客家文化,讀懂贛南客家風俗,深入贛南客家飲食
    贛南客家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各種少數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一詞是客家名系的統稱,也是指客家人的簡稱,那麼客家名系是怎麼形成的呢?客家民系在歷史上和大部分其它民系一樣,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古代中原漢族逐漸南遷,慢慢和現在的粵、閩、贛當地居民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客家,今天小編就主要講贛南客家,看看你們都知道客家的那些文化習俗呢?贛南客家文化歷史悠久,含有豐厚的內容,包含有宗族文化、飲食文化、居民文化、方言文化、服飾文化及歷史人文,今天小編主要和各位觀眾老爺們講客家文化、風俗、飲食。
  • 展現客家文化 贛南民俗音畫《客家兒郎》在北京上演
    新華網南昌2月27日電(楊益民)「七七四十九,問娘何時有,加上母年歲,減去一十九……」 2月26日晚,伴隨著一段猶若林間山泉般澄澈清亮的《懷胎歌》清唱,由客家搖籃江西贛州帶來的大型贛南民俗音畫《客家兒郎》
  • 喬遷新居--贛南客家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江西的贛南客家地區,有著濃鬱的風情,放達的人情,瑰麗奇特而秉承中原漢人傳統的民俗催生不息的生命,催開璀璨的民族文化之花。贛南圍屋作為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的贛南,贛南客家文化有著自己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今天給大家說一個贛南客家人的喬遷新居。
  • 贛南客家採茶戲 戲曲
    贛南客家採茶戲贛南採茶戲發源於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約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其它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區主要是贛南、粵北、閩西,也曾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是江西採茶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
  • 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中五次遷移說指什麼?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是北方漢民多次南遷在進入贛閩粵地區與當地畬、瑤等當地居民共同生活融合形成的一個獨特而穩定的漢族支系。所以,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族文化為主休的多元文化。它的風格質樸無華、務實避虛。
  • 熱點| 「文化+旅遊」 我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非遺精品展覽館採用了圍屋的外形特徵,根據非遺分類,按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術和民俗等,形式多樣集中展示贛南客家非遺精品。 贛南是最早接納客家先民的地區,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長期艱苦創業中孕育了「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精誠團結、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和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
  • 贛南客家文化傳承者
    凌曉芳在收集整理客家服飾和銀飾(6月10日攝)。    1992年畢業於竷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的凌曉芳,20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江西省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習俗——哭嫁」「定南客家穿戴習俗」代表性傳承人廖雲白的傳承人。
  • 贛南客家人的萬般風情
    #贛南客家風俗#贛南客家圍屋習俗是江西贛南的中國傳統民俗,屬於典型的客家民居的風俗。關西新圍乃天下第一圍,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客家方形民居,是客家人傳頌的九幢十八廳的宮廷式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鎢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間的皇宮」。
  • 客家民俗風情
    群山高聳,峻岭飛走,這如濤如浪如畫如詩的青山秀水,掩藏著多少古樸奇特的客家民風。   翻開閩西各縣的歷史,走過這塊一萬九千多平方公裡的南國熱土,客家人所創造的五 彩紛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態的民俗風情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勤勞智慧的客家兒女用自己的雙手譜寫了輝煌的篇章,便閩西各縣贏得了「文化之鄉」的美譽。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贛南客家擂茶在贛南客家人居住區域均有流傳,尤以全南縣的客家擂茶特色最為鮮明、最具有代表性。  相傳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藥擂爛衝服的「藥飲」,由漢魏的粥茶和唐宋的點茶衍變而成,是客家先民在遷徙、生產、生活積累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南遷之後的客家先祖,大部分被迫遷入荒無人煙、自然條件差的山區。
  • 贛南民俗,靜待遊客探真容
    編者按:歷經2200餘年的歷史積澱,在贛南這片土地上,經過世代相傳和積累,形成了內容豐富的各類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至今仍強烈地作用於贛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行走贛南,實在不能省略掉至今仍在傳承的贛南民俗。這些毫無商業氣息的民俗旅遊,在靜悄悄地等待遊客一探真容。
  • 走進客家,這麼全的贛南客家風俗,你知道幾個?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這個民族文化和內容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民俗,當然也是這樣。客家是中華56個民族中,頗具特色的一個民族,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也有著悠久的客家民俗文化,它不僅傳承漢族古風,同時還兼備閩粵贛客家民系,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贛南。
  • 遊贛縣客家文化城 品贛州客家情
    客家博物院駐地客家文化城,是國家4A級景區,是江西省第一座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客家民俗風情的專題博物院。也是本次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主要參觀點之一。 在圍龍屋這一個客家建築形式之外,展廳以「搖籃遺韻」為主題,全面講述贛南及贛縣區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讓遊客能更好地理解「客家搖籃」的背後故事。
  • 寧都一巧手剪出客家民俗風情
    一把剪刀,讓客家民俗風情躍然紙上。  展示飽含濃鬱客家風情的剪紙作品。  用剪紙藝術展示客家厚重的文化底蘊,用創意的剪刀再現悠久的客家歷史。有著30多年剪紙經驗的曾曉梅,在1月7日與記者談到剪紙藝術時說:「寧都是早期客家搖籃,特定的人文環境和客家文化積澱,也賦予了寧都剪紙特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