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蒼南農民狀告縣政府 "民告官"從此有法可依

2020-12-19 浙江新聞

  包鄭照在庭審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

首例「民告官」案件二審現場

  1989年,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行政訴訟法》,「民告官」案件從此有法可依。

  就在此前,我省蒼南縣農民包鄭照因為不服縣有關部門強行拆除其房屋的處罰,把縣政府推上了被告席。當時的蒼南縣縣長黃德餘主動出庭。這起案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公開報導的第一起「民告官」案件。

  浙江在線06月24日訊 20年前,蒼南縣農民包鄭照因為自家房子被強拆狀告縣政府。雖然他最終沒有勝訴,但這起案件喚醒了中國人的依法維權意識,也是促成《行政訴訟法》出臺的原因之一。「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是那場官司最大的意義。」若干年後,曾經作為被告的時任縣長黃德餘談及此案時說。

  即使到現在來看,包鄭照與縣長的這場官司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民告官」、「一把手出庭」直到現在仍是行政訴訟中的熱門詞彙。

  記錄·1989

  2月1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繁榮文藝的若干意見》。《意見》認為: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長期穩定地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根本保證。

  3月20日至4月4日,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等。

  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9月28日至10月2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表彰了來自全國51個系統或行業的2790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9月29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江澤民發表講話,提出四條基本結論: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鞏固和發展,體現了中國現代社會運動的客觀規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社會主義制度是在自身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制度;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是中國革命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一條根本經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在國家獨立和發展的過程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

  10月31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

  11月6日至9日,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討論並通過《中國共產黨十三屆五中全會關於同意鄧小平同志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決定》。

  農民告政府

  縣長當被告

  2002年10月16日,包鄭照老人已經因病去世,而他曾經的訴訟「對手」——原蒼南縣縣長黃德餘也已從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多年。

  不過,記者在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檔案室裡,通過工作人員的複述和已經泛黃但保存完好的判決資料(包括老照片),仍可清晰地了解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官司的來龍去脈。

  時間回到1988年8月25日。有上千個座位的蒼南電影院被改成了法院的模樣,國徽懸掛在淡藍色的天幕上方,舞臺中間是審判席,左邊是被告席,右邊是原告席。

  原告是舥艚鎮農民包鄭照一家,被告則為代表蒼南縣政府的縣長黃德餘,坐在席上的還有雙方的代理律師。

  案情其實並不複雜。1985年,包鄭照經鎮城建辦批准,建造了3間3層的樓房。1987年7月4日,縣裡認為包家的房子建在防洪堤上,影響了河道防汛,在多次勸說和下達強制拆除決定無果後,將包家已竣工落成的樓房炸去一部分。

  這起案件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在於,由於當時沒有行政訴訟法,一開始兩級法院均沒有受理。經過多方努力,1988年2月,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溫州市中院受理,並由民庭審理此案。

  農民和縣長

  法庭下握手

  庭審結束後,法院經實地調查取證,認為包鄭照的房屋蓋在海堤閘壩的區域內,影響了防洪,危害了水利安全,其有關建房手續未經水利主管部門同意,屬手續不全。蒼南縣政府對其強行拆除,是有法律依據的。3天後,一審法院作出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包鄭照不服,繼續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訴。12月,省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那場官司最大的意義」,若干年後,曾經作為被告的黃德餘談及此案時說。

  「縣長當被告」,這在80年代末的中國,可能是為官者覺得最丟份的事,萬一在眾目睽睽的法庭上有個閃失,受損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政治前途,而且「直接影響到一級黨委、政府今後的威望」。當時縣委、縣政府曾經就縣長應不應該出庭的事進行過兩次激烈的討論,與會者80%表示不同意。

  開庭前,媒體對這一事件也進行了廣泛報導。此時,需要勇氣的不僅僅是農民包鄭照,更是縣長黃德餘。在第三次會議上,黃德餘終於說服大家,通過了出庭應訴的決定。

  法庭上,代表縣政府的黃德餘迅速扭轉了局面。當審判長宣布閉庭時,黃德餘離開被告席,穿過蜂擁而來的記者,走向包鄭照,微笑著向這位「對手」伸出了他的右手。包鄭照顯然一點準備也沒有,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才趕忙拘謹地伸出左手。最終兩隻手還是握在了一起。此時,官司的輸贏已經顯得不太重要。

  2002年包鄭照去世時,黃德餘深表哀悼,並再次表示欽佩包鄭照的勇氣和膽識。

  異地審理

  提高「勝訴」率

  1989年3月,「包鄭照案件」不久,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行政訴訟法》,「民告官」案件從此有法可依。作為第一起「民告官」案件發生地的浙江省,於1996年作出了依法治省決定,並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提高司法效率和公信力。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國各級法院迅速建立「行政訴訟異地審理制度」。這一創新制度是2002年在浙江台州率先創立的,目前已在浙江全省推行。按照這一制度,準許原告在起訴時既可以選擇當地法院管轄,也可以請求中院自行審理或由中院移交異地法院審理。業內人士稱,這一做法實現了司法管轄和行政管轄的交叉,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使得「民告官」不僅不難,而且告贏也不難。

  「一把手」、「行政首長」出庭也基本形成制度化。早在2005年,浙江省政府出臺文件要求,行政機關法定代表人要對本機關的行政訴訟案件負責,對影響重大的案件要親自處理或者出庭應訴。以溫州為例,2006年溫州全市兩級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的案件140件,實際出庭101件,出庭率為74.1%。

  從怕「出醜」

  到主動「集醜」

  去年底今年初,溫州市兩萬多名執法人員人手拿到一冊《溫州市行政案例選編》,這本書共194頁,選編了近年來發生在溫州的50個典型行政違法案例,特殊之處在於此書所有收錄的案件均為溫州市各級行政機關敗訴案件。

  來自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僅在2004年至2006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1.20萬餘件,審結1.19萬件,其中,撤銷、變更行政行為或確認行政行為違法、無效的1655件,佔13.86%。

  浙江省提出了法治浙江的要求和目標,當前,我省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這一時期既是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又是社會矛盾的凸現期,都有待於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推進。所以,政府行政機關必須首先轉換觀念,順應民意。從過去怕「出醜」,到以身邊典型案例說法,從中反思借鑑政府行政行為存在的突出問題,掌握處理相關行政案件的方式方法,從而促進依法行政,打造法制政府與和諧社會。

相關焦點

  • 14年前狀告縣政府 「中國民告官第一人」去世
    昨天,浙江省蒼南縣巴艚鎮農民包鄭照因病去世。臨終前,這位以狀告縣政府而聞名於世的「中國民告官第一人」,把眾多兒孫叫到床前囑咐說:「我因當年一件小事(指民告官)而受到世人的關注和厚愛,我無憾今生,今後你們一定要學法、懂法、守法。」  14年前,包鄭照因對蒼南縣有關部門強行拆除其房屋的處罰決定不服,一紙訴狀將縣政府推上了被告席。
  • 「民告官」舊案留重彩 追溯首例農民告縣政府案
    新華社記者 徐邦 攝   溫州網訊 連日來,央視《新聞調查》欄目的編導一直奔走於溫州和蒼南舟巴舟曹鎮之間,為採訪20年前的全國首例農民告縣政府案而忙碌,除了採訪原告、被告,還採訪作為這一重大事件見證人的市中院法官和溫州日報記者。此前,上海東方衛視的一組記者也攜帶專用設備來溫採訪此案當事人,併到溫州日報查找資料。
  • 民告官「第一人」辭世 遺言稱官司雖輸今生無憾
    信報訊 據《錢江晚報》昨日報導,14年前以狀告縣政府而聞名於世的「中國民告官第一人」——浙江省蒼南縣舟巴艚鎮農民包鄭照10月15日去世。老人臨終前對眾多兒孫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當年我這樁官司儘管輸了,但能在社會上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還與縣長成了朋友,我無憾今生。今後你們一定要更好地學法、守法。
  • 全國首例民告官第一案! 包鄭照一家訴蒼南縣人民政府強制拆除案
    「濃墨重彩」的「民告官」第一案 【包鄭照一家訴蒼南縣人民政府強制拆除案】被強拆:是同歸於盡還是同上法庭?故事發生在1985年8月1日。於是,包鄭照一家以縣政府侵犯其合法財產權益為由,將縣政府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各類損失總計13012元。依照1982年頒布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適用本法規定」。雖然行政案件受理範圍很窄,且立的是民事案號,採用民事訴訟程序審理,但標誌著行政訴訟制度在新中國的初步建立。
  • 20年,「民告官」十大經典案例
    溫臺兩地,「民告官」最多  省高院院長齊奇說,1990年到2009年,全省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55460件,總體走勢呈波浪式上升,年均增幅達到40%。  這其中,溫州和台州兩地的行政案件最多,佔到全省一審案件受案量的44%,杭州、寧波、金華、麗水、紹興比較平均,而嘉興、衢州、舟山和湖州的行政案件最少,四地的總受案量只佔到了全省的10%。
  • 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民告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劇的最後,毛朋處理了一幹作奸犯科之人後,又傳來「大狀」宋士傑,問他「你一狀告倒兩員封疆大臣、一位百裡侯,該當何罪」,並且指出「你百姓告官當問斬」,幸為宋士傑機智化解而免刑。在劇情中,明代的法律似乎是嚴厲禁止「民告官」行為的。可就法律史的實然面講,傳統中國社會真的沒有「民告官」的空間嗎?
  • 「告官見官」,縣政府領導班子觀摩庭審
    「告官見官」,縣政府領導班子觀摩庭審 2020-06-26 0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媒體:「民告官」不能以勝敗論曲直
    」法的《行政訴訟法》在立案、判決等方面做出新規,禁止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幹預、阻礙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旨在消除民告官的「難」。在這樣的法治意識下,倘若對「民告官」案的審理,完全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哪怕「民告官」的勝訴率再低,也並不意味著司法的扭曲與不公;而舍此之外,即便「民告官」的勝訴率再高,也難有正義可言。以此來論,「民告官」勝訴率的高與低,並不能簡單置換為公平指數。因此,「民告官」豈能以勝敗論曲直。
  • 蒼南縣原縣長黃德餘講述中國民告官首案 我見證了法治的進步
    蒼南縣原縣長黃德餘講述中國民告官首案 我見證了法治的進步   1988年,黃德餘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坐上行政訴訟被告席的行政首長,那時他的職位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縣長;因房屋拆遷糾紛,蒼南縣農民包鄭照攜一家老小8人與他對簿公堂。
  • 認為環保局關閉造紙廠無依據 其狀告法庫縣政府(圖)
    該造紙廠不服處罰,認為該行政處罰無法律依據,程序違法,將法庫縣政府告上了法庭。這是瀋陽市整治重汙染企業引發的第一起「民告官」官司。昨天,此案在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民告官」孰對孰錯,法庭上產生了激烈爭辯。
  • 蒼南招商引資瞄上「上海灘」 縣政府與均瑤集團籤署回鄉投資框架協議
    蒼南招商引資瞄上「上海灘」 縣政府與均瑤集團籤署回鄉投資框架協議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2020招商引資推介會上,我縣推介了一大批招商引資大項目,贏得前來參加上海蒼南商會換屆大會的全國異地蒼南商會代表、在滬蒼南籍商界精英們的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
  • 民告官不該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一邊是民告官呈「井噴」之勢,一邊是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率低,甚至區政府及市政府職能部門以上的行政機關還沒有一位負責人出庭應訴過。從中不難窺見,民眾解決問題用法的習慣正在形成,官員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還不盡如人意。行政訴訟案的一熱一冷現象,跟當下倡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極不搭調,亟需各級官員認真反思付出努力。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是必須履行的法定職責。
  • 1.4萬畝林地成企業所有 謝靈運後人狀告縣政府
    永嘉縣鶴盛鎮蓬溪村村民發現這情況後,將永嘉縣人民政府告上了法院。昨天上午,永嘉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事。  為討回林地村民狀告縣政府  永嘉縣鶴盛鎮蓬溪村共有村民3000多人,大多為謝靈運的後人,該村分為三個自然村,分別是蓬一村、蓬二村、蓬三村。  這塊引出官司的林地,就位於永嘉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附近,共有14000多畝。
  • 民告官!山西省高院判決杏花嶺區政府違法
    堅持客觀公正地審理民告官案件,敢於依法判決官方敗訴,才能夠彰顯法治社會的公平正義。山西省高院通過認真的案件調查,根據事實依法判決民告官勝訴,確實維護了司法的公信力。
  • 多地法院發2013行政審判白皮書 民告官案官敗訴成常態
    民告官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各地法院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是推進司法公開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社會了解和監督行政審判工作。」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餘凌雲教授9月1日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行政訴訟法正在修改,行政審判白皮書密集發布,有助於立法吸收司法實踐經驗,更好地解決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 「民告官」案件開庭 市政府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記者 許斯涵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平區人民法院,這裡正在公開審理一起「民告官」的案件,在今天的庭審中,市政府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當庭答辯,和群眾平等對話,回應原告訴求。近年來,我市政府系統和全市兩級法院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力爭通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真正實現「官民」平等,解決「告官不見官」的問題,進一步維護司法權威。
  • 淮濱法官:讓『民告官』案件贏得正、輸得起!
    讓「民告官」案件當事人贏得正輸得起 從上任第一天起,我就暗暗發誓要忠實履行職責,努力讓每一起『民告官』案件的當事人都贏得正、輸得起。」 王仁地上任後,緊緊抓住「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不放鬆,堅持將審判工作與「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緊密結合。
  • 蒼南政府與大自然集團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縣長董慶華代表蒼南縣政府與大自然集團籤署協議。合作投資總額百億元,涉及城市綜合體、旅遊開發和酒店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大自然集團是全國無區域房地產開發集團企業,自2000年組建以來,一直堅持高起點、大手筆、創品牌的思路,累計投資額超過150億元,先後在溫州、撫順、呼和浩特和崑山等地開發各類物業200萬平方米。
  • 黃傳會和張翎——蒼南文學的獨特風景
    自1983年起,我參與接待的前來蒼南訪問的文學名家著實不少,像餘秋雨、卞毓方等等,但記憶最深的還是兩位蒼南籍在外作家——黃傳會和張翎。他倆一男一女,一文一武,一中一外,成為蒼南文學的一道獨特風景。蒼南的領導是開明的,他們不劃框框,不定調子,對作家唯一的要求就是:實事求是,要寫先進的,也要寫落後的;要寫先富起來的,也要寫貧困的問題。回京後,面對密密麻麻三大本採訪筆記,在三個多月的思考和寫作中,他深深為家鄉的巨變而自豪,為百萬父老鄉親感到驕傲!  1989年3月,《中國一個縣》由北京崑崙出版社出版發行,我感到高興的是書中的大部分圖片正是由我拍攝、提供的。
  • "民告官"勝訴但五千畝土地已易手 民企索賠38億
    現在,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了一年多的時間,「民告官」的訴訟案例越來越多,行政機關敗訴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雲南一起歷時六年的「民告官」案件,在新《行政訴訟法》出臺後,終於迎來了終審判決。同時,伴隨著判決的出臺,當地區政府也面臨著38.5億元索賠的官司,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