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2020-12-19 澎湃新聞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2020-11-1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聆聽侗族天籟之音 向民族音樂致敬

——侗族音樂家陳國凡作品音樂會暨新書《侗族天籟之音》首發式在邕舉行

音樂會現場

本報訊(記者 黃浩雲)「飯養身,歌養心,侗家人人愛唱歌……」11月15日晚,侗族音樂家陳國凡作品音樂會「侗家人人愛唱歌」暨新書《侗族天籟之音》首發式在廣西音樂廳舉行。本次音樂會由廣西侗學會、廣西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廣西民族出版社、廣西柳州三江文體廣旅局聯合舉辦,南寧市音樂家協會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族藝術系、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廣西柳州侗學會承辦。來自南寧、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地的演員和觀眾近600人歡聚一堂,欣賞了一場充滿侗族風情向民族音樂致敬的音樂會。

新書首發儀式

《侗族天籟之音》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陳國凡新書《侗族天籟之音》首發式在音樂會上同步舉行,該書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收錄了陳國凡近百首音樂作品,分為收集整理和原創作品兩大篇章,涵蓋收集整理民歌、創作歌曲、曲藝、歌舞曲、戲曲、器樂曲作品六大類,時間跨越50多年,是陳國凡一生對侗族音樂孜孜不倦追求的寫照,也是他對民族文化傳承、發揚、推陳出新的又一碩果。該書採用rays系統將紙質圖書與網際網路技術相融合,讓讀者基於紙書深度閱讀的同時,享受線上豐富的衍生內容和服務。打開微信掃碼,即可賞侗家風情,聽侗族民歌。書中收錄的歌曲不僅朗朗上口,也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史料價值;不僅有原生態的民族風味,也有對民族文化的創新傳承。

侗族三聲部合唱《楊梅歌》

感受無伴奏多聲部侗族大歌的獨特魅力

「聆聽陳國凡先生的作品,如山風吹來,我們聽到了源自山野田園的氣息,來自田間地頭的放歌,在山中,在水邊,在風雨橋上,在侗寨的屋簷下,歌唱勞動,歌唱愛情,嚮往明天……」南寧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陸堅說。當晚表演的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有原生態侗族大歌,也有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新民樂,還有侗族歌舞劇選段、器樂演奏等。演唱類有二人對唱、「一對多、多對一」對唱,以及獨唱、小組唱、合唱等形式。有的優美婉轉,有的熱烈奔放,有的歡快活潑,有的嫋嫋入心,那些耳熟能詳的曲目讓人聽起來倍感親切。尤其是侗族大歌,以無伴奏多聲部合韻的獨特魅力蜚聲國際樂壇。

時尚搖滾版侗族「油茶歌」

其中《侗家人人愛歌唱》《歌唱侗鄉小平原》《侗家敬茶歌》等曲目在侗族地區傳唱度很高,深受當地百姓喜愛。《美麗的侗家姑娘》由新一代侗族音樂家潘永華和夏鴻雁伉儷聯袂演繹。《跳起多耶》由廣西藝術學院40位各族同學共同演唱,同學們配合默契,唱到歡樂處跳起歡快的多耶舞。美妙的旋律,動人的歌舞,沁人心脾,溫暖人心,熱烈的掌聲在音樂廳裡一次次響起。當晚表演了陳國凡創作並收集整理的近20首曲目生動展現了侗族音樂魅力,《侗族天籟之音》一書更是他多年潛心研究侗族音樂的心血和成果。這是陳國凡60多年來創新與發展侗族音樂文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詮釋了他對侗族音樂的熱愛、致力於本土音樂人才培養的熱忱。

廣西藝術學院40位各族同學共同演唱《跳起多耶》

陳國凡老師接受學生的獻花

陳國凡出生於1938年,他長期深入廣西、貴州、湖南等地的侗族地區收集、整理侗族民間音樂。1958年他開始發表音樂作品,60多年來創作了數百件侗族音樂作品,他曾參與國家重點研究項目文藝集成志書《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西卷)的編撰工作,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廣西民歌傳承人保護機制與方法研究」的課題研究。著有《侗族音樂》《三江侗族民歌選》《廣西三江侗族蘆笙譜》等著作。半個多世紀以來,陳國凡一直投身侗族音樂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孜孜不倦培養年輕人才,為廣西民族文化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被評為全區文化系統「優秀工作者」「先進工作者」「模範工作者」,1988年獲得自治區政府頒發的首屆最高文藝創作獎「銅鼓獎」。作品屢次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創作大獎,成為廣西專業研究侗族大歌的權威人士。作為侗族藝術家中的代表,他擁有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會員、廣西曲藝家協會常務理事等多個頭銜。

音樂會圓滿落幕

來源:廣西民族報

原標題:《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侗族大歌為什麼被稱為「天籟之音」?
    撰文/楊秀(中國藝術研究院)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嗨,各位小夥伴們好,今天知力君要給大家介紹一種「天籟之音」,它無伴奏侗鄉一直有「民歌之鄉」的美譽,至今還有「行歌坐夜」的古風。侗族不僅以歌傳情達意,更通過歌的傳唱來傳承民族歷史、人倫禮俗和生存智慧等知識,即所謂的「漢人有書傳書本,侗家無字傳歌聲」。從古至今,侗族大歌歷經滄桑傳承下來,走出本民族,走出國界,贏得了世人的側目與驚嘆。
  • 聽天籟音尋侗族美 56民族行線上系列跑·侗族大歌節啟動
    2020年56民族行線上系列跑侗族大歌節(第七站)驚豔來襲飯養歌,歌養心>侗家人喜歌、愛歌以會唱歌為樂,以會唱歌為榮歌是精神食糧,陶冶人的心靈和情操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的精粹它以神奇的多聲部合韻名揚世界,被譽為絕美的「天籟之音」,堪稱世界民歌藝術的珍品。
  • 非物質文化遺產——天籟之音侗族大歌
    演唱《蟬之歌》據說以前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要靠著優美的歌聲將許多文化傳統、生活習俗、社交禮儀等一代一代往下傳,有句話是這樣形容侗族的生活:「漢人有字傳書本,侗族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
  • 廣西侗鄉歡慶「多耶節」 唱響非遺侗族大歌
    11月7日,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行第十六屆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27支侗族大歌隊現場比拼侗族大歌,展示「天籟之音」。圖為集體演唱侗族大歌。吳練勳 攝  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圖為侗族女子在表演。吳練勳 攝  11月7日,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行第十六屆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27支侗族大歌隊現場比拼侗族大歌,展示「天籟之音」。圖為侗族姑娘在整理儀容。
  • 走進民間藝術家袁甦 聆聽習水縣天籟之音
    貴州百場網絡直播:走進民間藝術家袁甦聆聽習水天籟之音走進直播,聆聽習水天籟的美妙和袁甦別樣傳奇。袁甦,至今64歲高齡,自幼受父親影響,喜歡上了音樂,一直在藝術的追求和創新的路上,從未停歇。「由於年代原因,小學畢業後失學,14歲便到遵義工作。由於我酷愛音樂,工作之餘總是喜歡到遵義市的一些文藝團去看演出。平時有時間,經常找竹子,學著做竹笛。大部分工錢也會用於購買竹笛自修教程,慢慢開始學竹笛。」
  • 從江縣小黃村,在侗族大歌之鄉聽天籟之音
    貴州從江縣小黃村,侗族大歌之鄉,男女老少齊上陣,在鼓樓前起歌。>侗族大歌1986年,侗族歌手九人參加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技驚四座,估計法國人民的黔東南熱就是從那會兒開始萌發的。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7年的電影《侗族大歌》,可以參考。
  • 吳世滔侗族山歌音樂會在京舉行
    接下來,吳世滔用創新唱調演唱的侗族山歌《苦盡甘來》、《夢往神遊》、《戀愛到日落》、《望穿秋水》,其歌聲高亢嘹亮、空靈悠長、悠揚婉轉、盪氣迴腸、餘音繞梁、天籟之音、震撼心靈,每首歌唱完,觀眾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 藝堂課|天籟之音侗族大歌
    本期,我們將走進侗族大歌,聆聽它背後的傳承故事。侗族大歌侗語稱「嘎老」,是侗族民間一種極富特色的民歌演唱形式。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即已較為成熟,其後傳沿不絕。侗族大歌絕大多數無需樂器伴奏,以其獨特的演唱方式和組織形式傳承著侗族的歷史和文化,是侗族社會結構、婚戀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極其廣泛,涉及民族學、音樂學、社會學、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諸多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現代文化的廣泛流播,侗族大歌這種傳統的少數民族民間藝術已面臨失傳的危險,對它進行保護和傳承已刻不容緩。
  • 侗族大歌令老梁直呼「天籟」 于洋學唱《懶漢歌》
    遼寧衛視大型全媒體公益互動節目《中國好家庭》本周的舞臺迎來了千年非遺侗族大歌傳承人吳品仙之家與四代致力於古法木船製造的岑國和之家。主持人于洋向侗族姑娘學習的一首《懶漢歌》是怎樣地詼諧俏皮?連奧組委也為之震驚並頒發錦旗的木船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侗族大歌令老梁直呼「天籟」 主持人于洋學唱《懶漢歌》    在本期節目中,身著侗族傳統服飾的吳品仙一家在舞臺上十分亮眼。吳品仙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唯一一位侗族大歌傳承人。號稱是中國「阿卡貝拉」的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的和聲。
  • 不容錯過的天籟之音,莎拉布萊曼的幻樂之作了解一下
    「世界級歌后」莎拉布萊曼要上《幻樂之城》了!光看這短短幾秒的預告片就仿佛來到了中世紀的歐洲浪漫的莎劇氣質,天籟的神級嗓音期待值瞬間爆表好嘛!論請嘉賓,《幻樂之城》我是服氣的!於是莎拉布萊曼有了「月光女神」的稱號莎拉布萊曼擁有許多響徹世界的經典名曲比如:《斯卡布羅集市》、《告別時刻》、《我心永恆》等
  • 天籟之音‖小區裡的鳥叫與蟲鳴
    興奮之餘,又不禁感嘆,今年小區裡的鳥真多!或許,往常它們就在這吧,肯定是的。只是我一貫被凡事纏身,不曾注意到它們罷了。就像當兒子吃完早餐去上學了,而我也開始忙著自己的工作,在某個剎那會猛然想起那些清早鳴叫的鳥兒。咦,它們去哪了,休息了?怎麼聽不到鳥鳴了?我停下手頭的事,側耳傾聽,旋即便有清脆的鳴叫聲入耳。
  • 逆境中的天籟之音 盤點逆境中必聽的歌曲
    逆境中的天籟之音逆境中的天籟之音  《平凡之路》樸樹  去年,歌手樸樹為我們帶來了自己闊別樂壇多年後的全新單曲《平凡之路》,一首極具勵志氣息的歌曲寄託了樸樹對音樂的熱愛,也將一股正能量帶給樂迷,在鼓勵樂迷之餘、也鼓勵自己,告訴大家就算正處於黑暗困境之時,也要如歌詞般:「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也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堅持下去。」
  • 這響徹在昭烏達草原上的天籟之音……
    點擊播放音樂天上的流星心愛的雲青你有一雙冷峻的眼睛風雪不停遮住了夜空駿馬的嘶鳴衝破了大地黎明……這首廣泛流傳在昭烏達草原上的歌曲《雲青馬》,是讚美家鄉駿馬的長調民歌,作為生活在昭烏達草原的你來講,是不是感到無比自豪。
  • 文韻在「懷」|靖州侗族琵琶 深山之中養天籟
    學習侗族琵琶6月12日,湖南省靖州縣文化館組織工作人員集體學習侗族琵琶,準備在縣內進行推廣,吳勇德任教。傳統彈撥樂器侗琵琶,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它歷經演變,是民族交融而來的,侗族琵琶,由琴頭、琴杆、弦軸、共鳴箱和弦組成,大小不一,大的音色柔和低沉,小的音色清脆悅耳。「有兩種,這種款式適合男士的,它的音就比較低沉一點;還有這種小一點的,就適合女音,它的音調就要高一點。」吳勇德邊演示邊說。
  • 美國「天籟之音」輕音樂團首次訪華
    美國「天籟之音」輕音樂團首次訪華  5月4日在蘭州奏響《鐵達尼號》  本報訊(記者李豔梅)5月4日,來自美國世界頂級的「天籟之音」輕音樂團,將在蘭州體育館以「最貼近自然之聲」的曲風上演一場「美國天籟之音浪漫金曲視聽音樂會」。該輕音樂團此次訪華巡演,蘭州是西部地區的第一站。
  • 威盛中國芯聯想S12 讓你享受王菲的天籟之音
    王菲在隱退五年後,用一首電影《孔子》的主題曲《幽蘭操》和將參加虎年春晚的傳聞證明了樂壇天后的天籟之音回歸在即。正逢《孔子》登陸各大院線,粉絲們不妨用基於威盛中國芯的聯想IdeaPad S12筆記本隨時隨地的提前領略一下王菲帶來的天籟之音吧。
  • 貞豐八音古樂奏出天籟之音
    (原標題:貞豐八音古樂奏出天籟之音) 繼雷山周末聚活動之後,貞豐非遺文化盛宴將於
  • 虎牙原生態藏羌彝民族超強演唱原汁原味民歌 水友直呼:天籟之音!
    本次「歸山·非遺雲上音樂會」,除了來自北河三旗下的2組民族融合樂隊馬幫樂隊、肅騰樂隊,還邀請了藏族、羌族、彝族非遺傳承人阿爾麥藏族熱瑪組合、見車牙羌族多聲部組合、沈爾阿培及黔東南原生態巖洞侗族大歌隊共6組嘉賓輪番上陣,在線直播演出完美演繹非遺文化。在直播中,馬幫樂隊首次與電子、流行、世界音樂風格創新融合,有別於常規民歌演唱的方式,形成獨特的南派世界音樂。
  • 從江小黃侗寨傳歌節,傳出絢麗多彩的侗族風情!
    今年農曆八月十五(當地未計閏月順數),陽曆9月1至3日是小黃一帶流行演唱侗族大歌的多個侗族村寨民間傳統節日——「傳歌節」。今年的傳歌節和往年一樣,活動節目豐富多樣,有侗族大歌合唱、對唱、琵琶歌、河邊歌等民族風情活動,還舉行了少兒侗族大歌大賽。
  • 成語中的音樂【第50期】天籟之音
    在音樂生活中,當形容某一演奏,特別是演唱的聲音十分動聽悅耳時,我們常常用到一個詞語——天籟之音。天:自然。成語例如:渾然天成。籟:從洞孔中發出的聲音,自然聲響,如自然界的風聲、泉湧、鳥鳴等音響。成語例如:萬籟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