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李白的心結為何打不開?

2020-09-05 神山莊山神的神叨

黃鶴樓,位於湖北武漢長江之南,與江西的滕王閣、湖南的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馳名中外,成了武漢的標誌性建築,提起武漢,必然打卡黃鶴樓。而崔顥的一首《黃鶴樓》,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而崔顥憑藉這首《黃鶴樓》揚名天下,卻成了李白的心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黃鶴樓

這首詩之所以這麼有名,詩中展現了虛虛實實的事物,詩中與黃鶴樓的傳說有關,相傳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裡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

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後來便稱為「黃鶴樓」。這首詩很妙結合傳說與現實,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奠定了他一世詩名,從此揚名天下,而這首詩也成了李白一生的心結,究盡一生,難以解開。這是為什麼呢?


相傳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與杜甫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這首《黃鶴樓》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真真假假,神乎其神。後來人們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如今,擱筆亭與黃鶴樓依然屹立在長江之畔。

黃鶴樓與擱筆亭

李白此後一直耿耿於懷,後來 陸續寫下了與黃鶴樓相關的詩句如《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來排除心結, 一直難以如願。直到多年後,李白在流放夜郎獲赦返朝,在路過金陵(南京),登上鳳凰臺時,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才了卻心結。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相關焦點

  • 李白為何要三登黃鶴樓?
    黃鶴樓是名樓,李白是名人,產生聯繫是必然的。1.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和黃鶴樓有淵源,是詩詞文人的家國情懷,愛好飽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的風氣。黃鶴樓,與滕王閣、嶽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作為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不可能不去。2. 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李白和黃鶴樓的緣分不淺,曾經在自己的一首自傳長詩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三登黃鶴樓,對李白來說,意義重大。一登黃鶴樓。
  • 崔顥|黃鶴樓開了!我和李白合力,助推一波
    流量詩王李白登上黃鶴樓,滿肚子的詩情,黃鶴樓終於要迎來大紅大紫了。但他看到了崔顥的《黃鶴樓》,自愧不如,於是擱筆了,寫不了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就這樣,崔顥和李白連手操作,為黃鶴樓打call,黃鶴樓名聲大噪,躋身名樓中的名樓。但李白一定是不服氣的,也一定是特服氣的。後來他還寫了兩首寫法上很像《黃鶴樓》的詩,學習?挑戰?致敬?或者都有。
  • 心理測試:三個繩結,哪一個你打不開?測你打不開的心結是什麼
    心理測試:三個繩結,哪一個你打不開?測你內心打不開的心結是什麼 俗話說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生在世,苦難那麼多,很多人想要儘早擺脫困難,成為人上人,成為富貴人士,做了不少的壞事,這並不是一種良好的途徑,選擇一種壞方式,會留下很多的連環效應,比如你內心就有打不開的心結,你內心最大的心結是什麼呢?做一個心理測試吧,下面有三個繩結,別猶豫!選出你打不開的,一個測一測,你最大的心結是什麼?如何該解決?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明朝方孝孺感嘆李白:「君不見唐朝李白特達士,其人雖亡神不死。聲名流落天地間,千載高風有誰似。」這麼多人拜服李白,有沒有令李白拜服的人?有,那是孟浩然。但今天我們不說孟襄陽,我們說說另一位李白服氣的詩人。
  • 李白為何要「一拳捶碎黃鶴樓」?
    當時,李白登臨此樓,也是詩興盎然,當他發現崔顥的這首詩後,連稱「絕妙」,於是,寫了一首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後有好事之人據此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了一座李白「擱筆亭」。現在,黃鶴樓公園內有崔顥的題詩壁,對面即是李白擱筆亭。
  • 李白為何不寫黃鶴樓?辯解中的「在上頭」頗堪玩味
    李白寫詩不走常路,議論抒情描寫隨時調用,句子(篇幅)長短也隨著詩情節奏隨手拈來,詩意如書法起筆憑空而來,意到之後戛然而止!他一生作詩上千首,好詩如林,無愧詩仙稱號。可在黃鶴樓這地方他留下了「汙點」,因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崔顥《黃鶴樓》唐詩七律第一?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不答應
    揮筆寫就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可惜崔顥那隻一去不復返的黃鶴卻總是陰魂不散的縈繞在李白心頭,所以李白這首詩很有崔顥《黃鶴樓》影子,簡直就是《黃鶴樓》2.0版,或者說叫《黃鶴樓》之鳳凰臺版。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原文起首一句「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對比「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意境上來說:神似!客氣的說李白是借鑑,不客氣的說李白就是抄襲。
  • 李白初登黃鶴樓,不敢寫詩,57歲再登黃鶴樓,絕望地寫下千古絕唱
    要論吟風弄月的造詣,詩壇上下李白還沒怕過誰,但唯獨的一次卻是輸給了一位小詩人。天寶年間,遊浪天下的李白來到了著名打卡地點黃鶴樓,大量的文人騷客在此留下墨寶,李白當然不遑多讓,於是便趁著酒興,登樓眺望,躍躍欲試。可誰知,李白大發的詩興竟被牆上的一首詩給壓了回去,人瞬間清醒了。
  • 毛澤東、李白、嶽飛、崔顥都寫了黃鶴樓詩詞,誰是古今第一篇?
    看看那些為黃鶴樓沉醉的一長串詩人名字,只說三個,足以震撼:李白、嶽飛、毛澤東。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冠絕華夏?而黃鶴樓同時令此三子駐足逗留。就連魯迅先生,後來還忍不住剝皮一首《剝崔顥黃鶴樓詩吊大學生》。這樣的吸引與魅力,是並不多見的。這樣的名樓,撐得起天下名樓之首的讚譽,怎麼就不能排個前15名?一、崔顥《黃鶴樓》歌詠黃鶴樓詩篇古今雖有數百首之多,卻再也沒有人寫過崔顥。
  • 《黃鶴樓》不合格律,為何被贊唐代七律第一,令李白都要擱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這兩句並不費解,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白白地留下這座黃鶴樓。這裡的「空」有人翻譯為空蕩蕩,其實是不準確的,黃鶴樓登臨的人很多,不可能是一座空樓。崔顥在這裡的意思是說,仙人已經去了,能載人成仙的黃鶴也已經去了,這裡只留下了一座沒有了仙氣的樓罷了。
  • 《黃鶴樓》不合格律,為何被贊唐代七律第一,令李白都要擱筆?
    唐人七律第一:這個七律不太律如果只是「傳說複述+普通鄉愁」式的作品,便是爛大街的俗筆,怎麼可能當得起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高評?又怎能令詩仙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這首響徹千古的《黃鶴樓》,在後人看來並不合律。所謂七言律詩,必須具備三要素:押韻、平仄和對仗。
  • 你所不知道的李白和《黃鶴樓》的趣事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天賦卓絕,氣勢恢宏,想像奇麗,而且語言生動具體,當他興之所至之時,一首詩便一氣呵成,成為千古文章。著名的《黃鶴樓》是唐詩中的不朽名篇,它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崔顥。
  • 古人也比成就:李白寫不了黃鶴樓,就寫鳳凰臺和崔顥一決高低
    全文由百家號「歷史復映」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一日,李白遊覽河山,帶著小迷弟杜甫,夕陽西下,趁著夜色登上黃鶴樓,詩情正佳,準備大作之時,牛氣哄哄的李太白,看到崔顥的《黃鶴樓》一詩,酒興全無,臉色慘澹。況且當時還帶著小迷弟杜甫,在粉絲面前被打臉,那可是一種恥辱呀。
  • 黃鶴樓上哪首詩讓詩仙李白讚嘆不已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遂成事實。一說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跨鶴的傳說,所以才有此說。佇立在武漢的黃鶴樓全景據《舊唐書·文苑》記載,崔顥曾經考中進士科,有超凡的才智,但好賭博、飲酒。雖然為人有些瑕疵,但瑕不隱瑜,崔顥的才氣是出類拔萃的。
  • 李白、嶽飛、崔顥、一代偉人都寫了黃鶴樓詩詞,千古名篇你更愛誰
    雖然如此,但從人文底蘊來說,此次黃鶴樓排名第15,並不為過。古人留下的400多篇詩文便是吟唱的結晶。看看那些為黃鶴樓沉醉的一長串詩人名字,只說三個,足以震撼:李白、嶽飛、毛澤東。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冠絕華夏?而黃鶴樓同時令此三子駐足逗留。就連魯迅先生,後來還忍不住剝皮一首《剝崔顥黃鶴樓詩吊大學生》。這樣的吸引與魅力,是並不多見的。
  • 李白挑擂黃鶴樓的看點
    但「概念無知覺是空的」,「李白挑擂《黃鶴樓》」到底成效如何,優劣如何,這需要用具體的詩歌分析讓讀者「經驗」到,在這點上,商偉還需努力。風景名勝歷來都有文人增色,滕王閣、嶽陽樓即如此,即便蘇東坡打卡的是「假赤壁」,也讓黃州赤壁名揚天下。怪不得清代李漁說,好山水用錢買不來,只能用「離奇瑰瑋之詩文」來搶。
  • 不來黃鶴樓的人,很難相信它多精彩!
    本文轉自:1916沙龍不來黃鶴樓的人很難相信黃鶴樓有多精彩對許多年輕後生來說「黃鶴樓」只是遊覽一座都會的飯後甜點在三鎮地界的夕陽下能浪漫得像個18歲的少年時間沒有給它的髮際線一記重創一如當年初遇崔顥般英姿勃發「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李白在它的裙擺下折翼
  • 詩仙李白,作詩無數,來到黃鶴樓,題詩犯了愁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天下第一樓」。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黃鶴樓上潑墨題詩。可是,大詩人李白來到黃鶴樓,面對這「千古江樓」的絕佳風景,正是題詩的好去處,卻為何擱筆而去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寫不了黃鶴樓,就去寫鳳凰臺,這就是李白的倔強
    說起來這崔顥的《黃鶴樓》確實寫得不錯,連號稱唐朝第一大的詩人李白都嚇跑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寫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我們不能確定李白此事的真實性,但是即使是真的,相信以李白不服輸的性格,他是絕不會罷休的。崔顥的這首詩也是豪放的風格,他在前頭把好話說盡了,李白只有暫時拱手讓賢。事實證明李白對此事一直是耿耿於懷的,一個詩仙竟敗在一個不怎麼知名的詩人手裡,肯定是心有不甘。
  • 一首《黃鶴樓》,讓他名揚天下,連李白都甘拜下風
    李白是「詩仙」,在唐代詩人中總是排在第一位的那個人。 關於李白在《黃鶴樓》面前低頭服輸這件事,有一個小故事。元代辛文房寫了一本書叫《唐才子傳》,裡面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年,李白到黃鶴樓遊玩。站在樓上,眺望景色——也就是崔顥所寫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