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 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

2020-12-17 廈門網

  開幕式上的《鼓舞海滄》由兩岸青少年同臺打鼓,場面震撼。 (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憶故鄉」海峽兩岸書畫展在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舉辦。 (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 見習記者 張覺尹 通訊員 洪欣琳 張韌)文化同根,親情無間,兩岸血脈相融一家親。昨日上午,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鑼鼓喧天,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於此,見證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共祭保生大帝,弘揚慈濟精神。廈門市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顏國南、臺灣臺中元保宮主委賴信雄、馬來西亞馬六甲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共同為慈濟文化旅遊節鳴鑼開幕。

  保生慈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是兩岸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是兩岸中華兒女凝聚親情、深化認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資源。海滄作為保生大帝信仰的兩大發祥地之一,充分發揮青礁慈濟祖宮的載體作用,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屆以「健康·慈濟·和諧」為宗旨的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以下簡稱「文化旅遊節」),規模一屆勝過一屆,與會嘉賓呈幾何倍數增加,成了兩岸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

  在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看來,保生慈濟文化節之所以得到兩岸民眾的熱捧,原因有三:第一,可以引導大家心性善良,熱心公益事業。通過年年集會,祭祀這位偉大的先賢,大家從中感受到急公好義、大愛人間的道德典範的激勵。第二,可以引導大家心手相連,兩岸一家親融。保生慈濟文化已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優秀文化遺產,成為廣大中華兒女,特別是兩岸中華兒女,凝聚親情、深化認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資源。第三,可以引導大家勤勞自強,建設美好家園。弘揚保生慈濟文化強調的勤勞進取、文明自強,可以對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起到很好的滋潤與激勵作用。

  曹放表示,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一定會越辦越好,歡迎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海滄多走走多看看,切身感受海滄悠揚的古韻和蓬勃的生機。

  共建:推動兩岸縱深交流

  海內外信眾共祭保生大帝。 (通訊員鄭偉明攝)

  本屆文化旅遊節不僅局限於兩岸文化、旅遊的交流,還涵蓋了經貿等項目,因此,除了有臺灣宮廟、宗親代表外,還有臺灣基層代表,他們通過這些天的「海滄特色資源考察交流」,深入了解海滄新城的發展,切身感受根在大陸、兩岸一家親的文化血脈。不少青年臺胞紛紛表示,前不久大陸公布的「31條惠臺政策」,讓他們更加嚮往大陸,希望有機會能到大陸發展,積極投身參與大陸建設,為推動兩岸縱深交流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與本屆文化旅遊節「兩岸相融一家親·共建共享幸福城」的主題十分契合。

  海峽兩岸交流是「人」的交流、是文化的交流。隨著一年一度文化旅遊節的成功舉辦,根脈相系的閩南祖地文化資源被不斷挖掘,海滄臺商投資區的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閩臺關係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文化旅遊節」已成為促進兩岸交流和往來、增進兩岸同胞情誼和福祉的重要平臺,懸壺濟世、博愛向善、勤勞自強的慈濟文化與精神深入人心。

  「臺灣與廈門因為保生慈濟文化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大家如同家人一般親切,相融共處。」臺灣臺中市元保宮主任委員賴信雄說,每年他們都會來海滄參加文化旅遊節,每次來抱著學習的虔誠心態,希望通過彼此的互動交流,讓兩岸的未來更加和諧美好。

  共享:弘揚民俗文化提倡大愛精神

  20多節閣棚串起的蜈蚣閣繞場而行。 (通訊員鄭偉明攝)

  昨日的開幕式,依舊設在青礁慈濟宮景區。811級臺階的岐山之巔,保生大帝懸壺濟世,慈愛的目光注視著海峽對岸。山腳下,香菸嫋嫋,鼓樂齊鳴,人頭攢動,「情牽兩岸」文藝匯演精彩上演,延續往屆傳統,兩岸民俗文化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大道、大愛精神瀰漫整個現場。

  舞動的龍頭、豔麗的閣棚,一條用20多節閣棚串起的蜈蚣閣繞場而行,精心打扮的孩子們坐在閣棚裡向人群露出天真的笑容。由臺灣指揮家劉江濱執棒的民樂合奏《金蛇狂舞》《高山青》《歡慶》,更是讓現場氣氛熱絡起來。

  鼓表演《鼓舞海滄》,由臺灣打擊樂演奏家洪寬倫領鼓,來自臺灣的青少年和霞陽小學的學生同臺打鼓,場面震撼。之後海滄本土演員的閩南民俗舞蹈、海滄五祖拳表演、臺灣舞蹈等豐富多彩的節目,讓前來祭拜的信眾和遊客應接不暇。

  臺灣澤安宮委員簡勝峰非常興奮,這是他第一次來廈參加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保生慈濟文化從閩南傳播臺灣,傳播海外,能夠來到慈濟祖宮現場感受保生大帝的文化精神,特別有意義。」

  從浙江來廈的陸君,將在廈門遊玩的一半時間留在了海滄。她說,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熱愛,對保生大帝的慈濟文化與精神一直都有在關注,所以今年特別選擇文化旅遊節舉辦的時間來到海滄,實地看看,再順便了解海滄的傳統文化。

  主舞臺另一側,皮膚科、眼科、內科等專家齊聚青礁慈濟宮免費義診,吸引了大批市民朋友問診。而「憶故鄉」海峽兩岸書畫展則在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舉辦。

  精彩的表演讓前來祭拜的信眾和遊客應接不暇。 (通訊員鄭偉明攝)

  青礁慈濟宮前的免費義診,吸引了大批市民問診。 (通訊員鄭偉明攝)

  保生慈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來賓認真觀看介紹。 (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聲音】

  臺灣和美鎮民代表埕春美:

  展示了海滄朝氣蓬勃的新面貌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海滄參加文化旅遊節,內容更為豐富,展示了海滄朝氣蓬勃的新面貌。這些年,海滄發展迅速,進步顯著,這樣的活動特別有助於推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

  臺灣張氏總會副理事長張世榮:

  這裡是我的精神寄託

  這屆文化旅遊節讓我很感動,尤其是書畫展的名字「憶故鄉」,雖然我生於臺灣,但祖籍是閩南,這裡有著自己無法割捨的親情,是我的精神寄託。

  【名詞解釋】

  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姓吳名夲,北宋同安縣人,生前醫治百姓,因上山採藥,墜崖謝世,被民間諡為「醫靈真人」。保生大帝信俗以勸善戒惡、扶危濟弱、治病救人等道德觀為主旨,廣泛分布於福建西南部、臺灣地區、廣東東部及東南亞各國華人地區,全世界共有1000多座分廟,僅臺灣就有分廟500多座,是臺灣的第二大民間信仰。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 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共祭保生大帝
    昨日,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圖為開幕式上的民俗舞蹈《閩南古玩》。(本報記者張奇輝攝)昨日,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共襄第十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盛典。  保生慈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海滄作為保生大帝信仰的兩大發祥地之一,充分發揮青礁慈濟祖宮的載體作用,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以「健康·慈濟·和諧」為宗旨的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超過5萬人次臺灣同胞及東南亞僑胞參與,成了兩岸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
  • 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 海內外信眾共拜保生大帝
    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鳴鑼開幕東南網4月18日廈門訊(本網記者盧超穎 通訊員 楊佳怡)今日上午,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的近兩千名海內外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共襄民俗盛典。
  •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門開幕 上千名信眾共祭保生大帝
    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現場。(福建省臺聯 周雄銘 攝)中國臺灣網4月20日訊 4月18日上午,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祖廟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廈門舉行,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上千名信眾齊聚一堂,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絡盛大開幕
    3月28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下稱「慈濟文化節」)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拉開帷幕——在「今日海滄」公眾號,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門戶平臺以及臺灣地區和海外網絡媒體上,文化節組委會精心製作的開幕專題片面向海峽兩岸以及海外保生大帝信眾和網友同步播出,收穫了無數點讚。
  • 共祭保生大帝 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開幕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邱雅萍通訊員楊佳怡)昨日,記者從海滄區了解到,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18日在青礁慈濟祖宮正式開幕。
  •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在臺舉行請靈奉祀典禮
    呂明 攝  中新網廈門5月26日電 (記者 陳悅)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26日在廈門海滄三都瑞青宮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個表演方陣以及來自海內外的上萬名信眾匯聚一堂,共襄盛舉。  保生大帝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一帶有眾多信眾,海滄三都瑞青宮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棕色臉保生大帝,是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以及東南亞地區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 百餘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漳州研討保生慈濟文化
    百餘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漳州研討保生慈濟文化 2018-10-21張金川 攝   中新網漳州10月21日電 (張金川 周穎)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臺灣中華大學講座教授林政則21日在世界保生大帝信仰學術研討會時說,「兩岸宗教文化交流是心連著心的。」  世界保生大帝信仰學術研討會21日至22日在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舉行。來自海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
  • 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門啟幕 彰顯「兩岸一家親」
    中新網廈門4月18日電 (記者 楊伏山)第11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盛情啟幕,兩岸鄉親匯聚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祭祀先賢,傳承保生慈濟文化,彰顯「兩岸一家親」。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在開幕式上致辭稱,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這一節慶活動之所以能持續舉辦,是因為它可以引導人們心性善良,熱心公益事業;心手相連,兩岸一家親;勤勞自強,建設美好家園。這三點原因,「就是持續辦好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的內在動力和美好目標。」他說。
  • 兩岸信眾廈門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新華社廈門4月18日電(記者付敏)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在廈門開幕。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上千名信眾,聚首海滄青礁慈濟宮祖廟,共同祭拜保生大帝。(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 見習記者 張覺尹 通訊員 洪欣琳 張韌)文化同根,親情無間,兩岸血脈相融一家親。昨日上午,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鑼鼓喧天,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於此,見證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共祭保生大帝,弘揚慈濟精神。
  • 福建省廈門市保生慈濟文化節啟幕 兩岸共祭保生大帝
    第25屆福建省廈門市保生慈濟文化節16日在廈門啟幕,近500名兩岸信眾齊聚廈門高崎萬壽宮,共祭保生大帝。  來自金門的蔡欽水,代表臺灣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及金門21家宮廟前來參與活動,並作為主祭人之一參加了祭祀頌典儀式。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上火熱舉行
    日前,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正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在網上如火如荼舉行。  3月28日,本屆文化節開幕專題片在「今日海滄」公眾號、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門戶平臺及臺灣地區和海外網絡媒體上同步播出,開幕當天點擊量達上百萬次。
  • 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開幕青礁慈濟祖宮獲評國家4A景區
    閩南網4月19日訊 保生大帝,兩岸同尊;慈濟文化,薪火相傳。昨日,第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廣場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4000多名宮廟代表及信眾再次齊聚海滄,共祭保生大帝,弘揚慈濟精神。  開幕式上,廈門市旅遊局也正式為青礁慈濟祖宮國家4A景區授牌。
  •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今日開幕 兩岸共同傳承閩南文脈
    (通訊員鄭偉明攝)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張珺、通訊員熊東帆)今天,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海峽兩岸的上千名信眾齊聚一堂,共同祭拜保生大帝。在此之前,兩岸文化交流又邁出先行先試的一步,4月20日,廈門市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換屆大會在海滄舉行。
  •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在臺灣啟動【視頻】
    2010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暨保生大帝神像臺灣巡遊啟動儀式25日下午在臺北保安宮舉行,來自兩岸的嘉賓和保生大帝的信眾近千人參加。   全國政協常委黃志賢和臺北市長郝龍斌為啟動儀式開鑼。為期12天,來自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的保生大帝神像自北向南,將巡經島內18個縣市,巡遊包括保安宮在內的9座保生大帝宮廟,這是保生大帝神像巡遊時間最長、路程最遠、巡遊宮廟最多、參與人數最眾的一次。  「保生大帝」原名吳真人,是北宋名醫,他重德尚道,對病人不分貧富貴賤,56歲時在上山尋找草藥時不慎摔傷,於公元1036年農曆五月初二日在海滄青礁羽化。
  • 廈門慈濟宮迎文化旅遊節 兩岸及東南亞近7000人參與
    第八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兩岸顏氏宗親合種樹葡萄   閩南網4月19日訊 這幾天,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祖殿格外熱鬧。因為第八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的舉辦,這裡迎來了海峽兩岸及東南亞近7000名宮廟代表及信眾。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
    十年砥礪,奮力答好兩岸青年交流時代之卷濰坊市舉辦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紀實     今年4月20日至25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在鳶都濰坊成功舉辦。期待下一個十年,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收穫更豐碩的成果,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出自己的貢獻。(濰坊臺辦  韋武)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暨"創新創業創意"人才合作交流會舉行    21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暨「創新創業創意」人才合作交流會在濰坊學院舉行。
  • 第六屆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4月18日開鑼
    海峽之聲網廈門4月11日訊(記者 文清)第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將於2013年4月18日-20日在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廣場舉行。屆時將舉行民俗表演、慈濟義診、廟會等多種活動,包括臺灣、東南亞、香港等地區八百餘名嘉賓將蒞臨共襄盛舉。
  • 2010年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昨舉行開鑼式
    兩岸同宗 爐丹共香  今起在臺北繞境出巡  本報臺灣電(記者 吳慧泉)棰起鑼響。三響過後,彩色氣球伴著瀰漫的煙花升空,管樂齊奏……昨日下午,2010年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在臺北保安宮舉行開鑼儀式。  廈門市政協副主席莊威、省民宗廳副巡視員鄭經釗作為剪彩嘉賓,與來自廈門、泉州、臺灣各地的上千名保生大帝信眾,一起見證這一盛典。  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在開鑼儀式上致辭說,保生大帝信仰在臺灣落地生根具有悠久的歷史,許多宮廟在幫扶弱勢民眾、保護文化遺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此次兩岸首次合辦保生文化節,對於讓傳統文化發光發熱、增進兩岸民眾間的了解具有重要意義。
  • 傳承慈濟文化 促進兩岸交流
    10月29日,海峽兩岸(白礁)保生大帝信俗文化節在福建漳州白礁慈濟祖宮隆重舉行。現場來自海峽兩岸的近30所宮廟150多名信眾代表祭拜保生大帝。臺灣地區信眾代表洪秀柱女士為此發來賀信。祭祀典禮以「古禮」方式,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生大帝民間信俗。在莊嚴的鐘鼓聲中,參祭者們恭請保生大帝、上馨香、獻三牲、三獻爵、敬頌祝文、行三跪九叩禮。因疫情影響,今年白礁慈濟祖宮首次推出「雲祭拜」活動,兩岸信眾可通過行動裝置同時觀看網絡直播,在雲端相聚祈福。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第十三屆龍巖投資項目洽談會開幕
    在承載豐收與希望的時節,11月8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龍巖投資項目洽談會在龍巖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是福建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兩個機械類重點展會之一,也是龍巖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展會,自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已在龍巖成功舉辦了十屆,並在今年迎來第十一屆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