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門派。
從嶽肅和蔡子峰偷了紅葉禪師的《葵花寶典》開始,一家人就分成「劍宗」和「氣宗」兩派。
兩派人你來我往的鬥了幾十年倒還罷了,最後甚至遇到旁觀者一句話說不順當,就有被兩派人追著砍的風險。
都是吃華山飯喝華山水,拜同一個祖宗的華山弟子,怎麼就搞出來的這麼大的仇恨?
資深武林權謀專家方證大師認為,都是《葵花寶典》惹的禍。
如果嶽肅和蔡子峰都老老實實的,不去偷他們莆田分公司的《葵花寶典》,就什麼事兒都沒了。
這話看似有理,其實信不得。
擁有過《葵花寶典》的門派又不止華山派一個,南少林和魔教都曾經擁有過,怎麼不見他們為了《葵花寶典》鬧內訌,互相之間打成血葫蘆呢?
尤其是魔教,人家拿到《葵花寶典》不但沒有發生內訌,還從《葵花寶典》裡獲得了不少好處,把五嶽劍派的劍法都給破了。
所以說老專家的話,有時候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卻信不得,因為他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夾帶私貨。
實際上《葵花寶典》是華山派「百年內訌」的由頭,這話不能算錯。但如果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葵花寶典》,看問題就未免太過於簡單粗暴了。
華山派之所以會發生「百年內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本身就已經存在嚴重的問題,《葵花寶典》不過是一個讓問題暴露出來的引子罷了。
即使沒有《葵花寶典》,他們早晚會因為什麼「櫻花寶典」,「梅花寶典」,「菊花寶典」之類的打起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葵花寶典》總共有三個版本,先後被是四個門派組織擁有。
第一版就是南少林紅葉禪師的正版原著。
這個版本據說是從大內皇宮流傳出來的正版原著,據說上面還有作者前朝宦官的親筆籤名。
是內容最完整,裝訂最精美的版本,而且還是一個「孤本」,是極具收藏價值的一個版本。
可惜在得知嶽肅和蔡子峰偷盜版了這部《葵花寶典》之後,紅葉禪師當機立斷,立刻就燒掉了這個版本。
第二版就是華山派嶽肅和蔡子峰的盜版殘本。
這個版本由於是嶽肅和蔡子峰,是在非常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非法盜版而來。
所以不但版面和裝訂都很差勁,就連內容也是上下兩部分牛頭不對馬嘴,殘缺不全。
但是有鑑於這個版本出現不久,紅葉禪師一怒之下就燒掉了原著版本,所以這一版也就成了名義上的唯一存世版本。
後來魔教十長老圍攻華山派,搶走了這一版的所有權,成為魔教只有教主才能掌管的鎮教之寶。最後落到了東方不敗的手裡。
後來東方不敗被任我行鬥敗,這個版本的《葵花寶典》也毀於任我行之手。
第三個版本是渡元和尚的「洗稿」版本,叫做《闢邪劍譜》。
渡元和尚奉師命去華山派勸誡華嶽肅和蔡子峰不要修煉《葵花寶典》。
結果在看了嶽肅和蔡子峰盜版的殘本之後,自己沒抗住誘惑,把殘本裡的精要偷偷記在了自己袈裟上,在進行總結優化之後,改名「闢邪劍法」,當成是自己獨門絕技,並以此創建了福威鏢局。
後來福威鏢局被青城派所滅,「闢邪劍譜」被林平之記熟以後銷毀。
以上就是《葵花寶典》的所有版本了,確切的說,跟它發生聯繫的門派組織有四個。
這四個門派組織對待《葵花寶典》都是什麼態度呢?
《葵花寶典》的第一任擁有者紅葉禪師認為,《葵花寶典》是一部危險之書。
這部書裡的理論雖然非常先進,讓他覺得著迷,但是卻不適合推廣和提倡的。
因為他雖然是個和尚,但是卻不贊同人為了武學而割掉「小和尚」。
紅葉禪師是一個有學術思維的人。
他雖然痴迷於《葵花寶典》中的理論,並進行了多年研究,但對於《葵花寶典》的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始終都有著清醒的認識。
所以他對《葵花寶典》的態度,始終只停留在理論研究的層面上,不但自己沒有修煉,還嚴禁門下弟子們翻看。
而魔教的態度也跟紅葉禪師差不多。
他們從華山派搶到《葵花寶典》以後,雖然將它奉為「鎮教之寶」。
但實際上除了當初參與搶書的十長老以外,幾十年裡也一樣只有教主才有資格保管翻看。
《葵花寶典》在他們的手裡時,成為了一種象徵權力的東西,除了東方不敗之外,沒聽說過還有哪一任教主,親身實踐過《葵花寶典》裡的理論的。
可見魔教對《葵花寶典》的危險性,也有相當高的認識。
而「洗稿者」渡元和尚,雖然他自己勇敢的「自宮」練劍,對《葵花寶典》的理論進行了親身實踐。
但他卻沒有把「闢邪劍譜」傳給子孫,還留下了「凡我子孫,不可翻看」的遺言。
可以看的出來,做為親身實踐過的人,他對《葵花寶典》的危險性,也是心知肚明的。
四派之中唯有華山派,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葵花寶典》的危險性。嶽肅和蔡子峰明知道這種掉「命根子」的武學,不可能大規模推廣。
但他們還是試圖以《葵花寶典》為參照,改良華山派原有的武學。
嶽肅和蔡子峰是傻的嗎?
在四個和《葵花寶典》有直接聯繫的門派組織中,除了渡元和尚,這個敢於割了老二「辭職創業」的狠人。
南少林和魔教都是武林中首屈一指的老牌勢力。
只有華山派,雖然傳承未必比南少林和魔教短,但當時在武林中卻只能屬於尷尬的二流門派。
嶽肅和蔡子峰之所以冒險去偷紅葉禪師的《葵花寶典》,就是因為對自己本門武學沒有信心,迫切的想要尋求變革,提升本門實力。
此時的《葵花寶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闡述自己對本門武學理解的載體罷了。
實際上寶典本身,並沒有關於內功重要還是招式重要的記載。
即使嶽肅和蔡子峰沒有偷到《葵花寶典》,只要他們還存有革新華山武學的念頭,這一場「氣劍之爭」早晚還是會爆發出來的。
華山派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葵花寶典》,而在於嶽肅和蔡子峰「自古華山一條路」的狹隘邏輯。
自嶽肅和蔡子峰那一代起,無論是「劍宗」還是「氣宗」,一直都在鼓吹宣揚自己才是唯一的「真理」,把對方斥之為「邪魔外道」。
這種狹隘而極端的思維方式,註定了華山派內部的衝突和矛盾無法調和,內訌與殺戮終究是無法避免的。
沒有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思維方式,凡事愛走極端,才是華山派幾十年內訌的根源。
這種思維上的硬傷,危害遠比《葵花寶典》更大,造成更多的災難。
幾十年後帶著這種思維模式的嶽不群,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五嶽掌門」。
結果如何呢?整個五嶽劍派都被他給玩兒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