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今年以來,祁縣按照全市2020年建設鄉村振興「一縣一片」示範廊帶的工作要求,立足資源稟賦,挖掘地域特色,聘請江蘇山水集團進行項目高起點規劃,以昌源河生態走廊為帶,重點打造「一軸一帶四點、六位一體」的25公裡鄉村振興「水韻、文化、綠色」特色廊帶(一軸即以濱河生態景觀道為軸;一帶即昌源河生態走廊為帶;四點即打造苗家堡村、修善村、劉家堡村、河灣村4個精品示範村;六位一體即集道路、村莊、產業、園林、水利、文化為一體),努力打造「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鄉村振興示範片區。
立足項目抓整合
打造產業興旺新典範
祁縣按照資源整合、元素融合的推進思路,實施廊帶生態景觀項目、節水灌溉項目、省級酥梨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等10大項目,打造萬畝生態溼地、萬畝蔬菜、萬畝藥茶等6個萬畝基地,新建祁縣修善村酥梨產業示範園3000畝,為農業規模化、智能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做示範、當樣板。
按照因村制宜的發展思路,重點圍繞「四個精品示範村」產業發展,進行提檔升級、提質增效。打造「酥梨飄香,水韻苗堡」,積極推進梨園觀光綜合體與休閒農業相結合,進一步發展梨花節、採摘節、梨園戲院、手工作坊等項目,帶動苗家堡村產業發展;打造「三賢故裡,修善聖地」,建設深加工車間,發展酥梨新品種展示區,智能溫室大棚,高效節水灌溉等具有科技示範引領的項目,改變原始落後種植模式提升修善村農業科技含量,帶動產業發展;打造「康養福地,詩意劉堡」,依託王維詩苑增加文化設施,形成獨特的帶有北方特色的村落風格,發展水墨詩國小鎮、詩藝文旅度假、民宿康養等,帶動劉家堡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打造「貫中故裡,魅力河灣」,依託羅貫中故裡發展三國文化、葫蘆園、三國戲劇,羅氏祭祖、康養藥茶等項目,打造河灣的康養度假中心。通過資源整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構築「產學研結合、農科教一體、種養加循環、農工貿促進」的新型農業發展新高地。
通過元素融合,祁縣以王維水墨詩國小鎮、中華梨園、省級酥梨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將「農業、旅遊、文化」三種元素串聯起來,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新產業,不斷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著力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深度推進三產融合。
瞄準亮化抓治理
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祁縣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質,建立城鄉統一的保潔機制,實現「一把掃帚掃到底」;四個精品示範村共完成1004戶的農村改廁任務,垃圾治理1763噸,汙水處理廠1座,立面改造4.2萬立方米,道路硬化21.7公裡,綠化69.5萬株,創建「美麗人家」暨示範戶80戶。同時,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高顏值展現「水韻悠悠賞美景、詩畫篇篇逐古風」的美麗宜居村莊和全線碧水環繞、綠樹成陰的美麗鄉村風景線。
緊盯善治抓創新,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根本在於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和黨員幹部的擔當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充分發揮示範作用,講政策、疏難點、強信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挖掘「善」文化等傳統文化內涵,加強群眾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營造鄉風文明、鄰裡和睦的良好氛圍,構建起德治、法治、自治「三治」。
立足融合謀升級
爭創鄉村振興試驗田
通過廊帶建設,祁縣初步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的試驗田和村莊建設的示範樣板,帶動了全縣五大振興任務的融合升級。
打造了三產融合試驗田。通過實施鄉村振興示範廊帶項目,改善沿線環境面貌,提升4個精品示範村顏值,串點連線成面為整體推進昌源河沿線村的環境面貌樹立標杆。推進三產融合,實施王維水墨詩國小鎮項目、昌源康養生態旅遊小鎮等項目,打造集生態農業、休閒旅遊、文化體驗、康養服務、特色住宿等功能於一體的休閒農旅目的地。
打造了節水灌溉新標杆。實施萬畝節水灌溉項目,建設了節水灌溉信息化管理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統及農業氣象與高效節水灌溉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區域內的6000 畝大田作物園區和5000 畝梨園苗木園區實現管灌節水26 、噴灌節水36 、滴灌節水51 目標,為全市乃至全省農業節水灌溉樹立標杆。
打造了特色產業的示範區。立足「特、優」,打造萬畝生態溼地、萬畝蔬菜、萬畝藥茶、萬畝苗木、萬畝酥梨、萬畝節水灌溉六個萬畝工程,著力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產業提檔升級上大膽實踐。
打造了傳統文化體驗地。立足對傳統文化遺址保護和開發,挖掘貫中文化、「善」文化、王維詩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延續千年的「精神血脈」,通過舞龍、旱船、牛鬥虎、二鬼扳跤等傳統民俗文化表演,讓傳統文化通過鄉村振興示範廊帶這個平臺充分展示。
(劉俊清)
圖為碧水環繞、綠樹成陰的美麗鄉村風景線。吳遵民 攝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