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蘇」寫雙新雙創,夢圓鄉村振興

2020-11-25 新華報業網

  

  江蘇,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魚米之鄉。勤勞奮進的江蘇農民,用汗水澆灌出豐收碩果,用創意打造出魅力田園,用激情奮鬥出幸福生活。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上下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促進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為江蘇鄉村發展帶來強勁動能。江蘇以佔全國不到4%、人均不足0.9畝的耕地,生產了佔全國5.5%的糧食、6.5%的蔬菜、3.9%的肉類和5.7%的禽蛋,創造了佔全國6.4%的農林牧漁增加值,全省8000多萬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對一個東部沿海省份來說很不簡單」;農民人均收入從1978年155元增加到2018年20845元,增幅連續9年高於城鎮居民,豐收成為農民群眾穩穩的幸福;農村人居環境、蘇北農民住房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改善美麗宜居村莊已遍布全省。固有創業創新基因的江蘇人,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延續,推動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迸發,動能更加強勁,氛圍更加濃厚。

  

  生態農場

  

  智慧農業健康衛士監測站

  招「才」引智

  唱響農村雙創最美和聲

  近年來,一大批本土人才、返鄉歸雁積極響應鄉村振興號召,帶著技術、資金和新思維、新理念,紮根農村、投身農業,助推鄉村業態繁榮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等優勢農業產業遍地開花,傳統手工藝、手工業、家庭工廠、手工作坊等特色鄉土產業煥發新生,賈汪馬莊香包、棲霞龍潭金箔製作等一批鄉村藝人工匠大顯身手。目前,全省已有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超過20萬家,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萬人,黃明、胡毓芳等10人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農業+網際網路」「農業+休閒觀光」「農業+服務業」等鄉村跨界經濟方興未艾,全省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62.4%,農產品網絡年銷售額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去年達到470億元,形成「沙集模式」「沭陽模式」等一批農村電商集聚區。休閒觀光農業有效集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功能,全省9700多個休閒農業園區景點,每年接待遊客超2億人次,綜合收入超500億元,百萬名從業人員中超過90%是農民。全省已獲認定的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20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星級示範企業233家,國家級休閒農業品牌創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種業——握緊農業「晶片」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

  積「材」聚力

  築牢農村雙創堅實後盾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農村雙創離不開平臺載體的支撐和設施服務的保障。江蘇實施「孵化」戰略,積極打造203家創業創新園區,為創業創新人員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擔保、管理諮詢、事務代理等配套服務。全省擁有7個全國農村雙創典型縣、87個全國農村雙創園區、9個全國農村雙創孵化實訓基地,建設了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20個省級融合發展先導區,蘇州市相城高新區等5家被納入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全省26個三產融合試點縣、31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效果顯著,為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平臺支撐。全省返鄉下鄉人員超過25萬人,近幾年先後創辦各類主體1.65萬個,帶動近30萬人就業。全國首個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南京國家農創園瞄準生物農業、智慧農業、營養健康農產品三大先鋒產業,布局一核四園多基地,打造世界知名農業矽谷。連續3年舉辦全省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和承辦全國雙創大賽,「第五代中央廚房」「尚香湯包門店」等一批新項目脫穎而出,「食行生鮮」「蟹庫網」等一批好模式得到複製推廣,全省上下正在「蘇」寫最具創新活力、最具創業激情的「鄉村振興畫卷」。

  

  水餃加工企業流水線

  

  溫室大棚智能監控

  真「財」實料

  激活農村雙創一池春水

  應鄉村產業發展之新、務農業提質增效之實,江蘇結合省情實際,適時推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在全國率先出臺《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見》,印發《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促進全省鄉村振興的通知》,回答了「錢往哪投」「地怎麼用」等關鍵問題,讓新農民應用新技術、開展創業創新吃下了「定心丸」。雙新雙創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近5年,省級預算安排鄉村振興相關專項資金近2500億元,探索運用政府債券、投資基金和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等政策工具,多措並舉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鑫農貸」龍頭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可保障龍頭企業200億元貸款需求,江蘇股權交易中心「農業板」助推300多家掛牌農企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

  「激情創業創新 夢圓鄉村振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指引下,一群有理想、有情懷的新農人匯聚鄉村,與江蘇大地牢牢相擁、高頻共振,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書寫新時代「強富美高」新江蘇壯麗畫卷!

  

  智慧農業控制中心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寫好鄉村振興的「閩東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一年來,寧德念好「山海經」,鄉村振興動力足。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寫好鄉村振興的「閩東答卷」
  • 鄉村振興需釋放「三要素」活力
    原標題:鄉村振興需釋放﹃三要素﹄活力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十二條意見」,而在今年「兩會」期間,「鄉村振興戰略」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充分釋放「錢地人」三要素活力,需要有效破除城鄉制度化藩籬,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融合式發展。 解決「錢」哪裡來的問題。
  • 匯聚合力,共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福建省鄉村振興研究會成立大會側記
    這是國內首家從事鄉村振興研究的省級社團組織,旨在進一步總結鄉村振興工作經驗,深入研究鄉村振興工作規律,為黨委政府提供更好的諮詢服務,打造推進福建鄉村振興的重要智庫和推介平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 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開幕
    潘曉輝在致歡迎辭中指出,鄉村振興,大有可為。本次大會以「聚力常山、共贏未來」為主題,籤約一批重大項目,開展系列重大活動,也必將為常山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鄉村振興要堅持以人為本、品牌制勝,重質量勝於數量,培育打響農業品牌,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新品牌保持生命力,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振興要堅持寧心靜氣、久久為功,一屆接著一屆幹,讓農特產品越來越香、名氣越來越響,爭當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先行者、示範生。
  • 鄉村善治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
    提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稱得上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新時代條件下的升級版。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新時代條件下的升級版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又專門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怎麼看待這一重大謀劃和安排?
  • 「文創型鄉村綜合體」成鄉村振興新形態
    「文創型鄉村綜合體」成鄉村振興新形態福建永泰月溪花渡圖書館綜合體躋身全國鄉村文創十大綜合體2019年鄉村振興綜合體榜單。大會從文創、旅遊、鄉創、藝術、設計、金融、網際網路等不同行業在「文化+」的產業導向下實現新的滲透、跨界、交叉和重組,構建「文化+」全新生態地圖等方面進行充分深入交流。
  • 【鄉村振興】沃野織錦繡 鄉村譜新篇——科右中旗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近年來,科右中旗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奮發有為、積極進取,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描繪美麗鄉村新圖景。推動鄉村振興,促進集體增收,實現百姓富裕,黨建工作必然走在最前列。近年來,科右中旗各級黨組織積極承擔起團結帶領全旗各族幹部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加快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注重開展「雙書記」周例會、社區周議事會「回頭看」,確保工作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 今日言論|讓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廣闊舞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 鄉村振興的「大行使命」
    發揮好金融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作用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實施好這一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緊緊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使信貸、資金、人力等資源配置向服務鄉村振興傾斜。
  • 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深耕電商「沃土」助力鄉村振興
    在朱吳鎮的鄉間小路上或田間地頭裡,隨處可見海陽朱吳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們助力發展的火熱場面。自2019年7月份進駐以來,服務隊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用心用情用勁,帶領所服務的5個村莊在黨建創新、產業培育、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基礎設施完善、電商市場開拓、康養文旅打造等方面重點突破,精準發力,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奮戰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 湯建軍:鄉村振興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非常高興能被邀請來參加「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揭牌儀式暨《湖南鄉村振興藍皮書》發布會。對這一次新書的發布會,我想先分享三個觀點,供各位領導、專家參考。第一個觀點,這本藍皮書是鄉村振興的智庫精品。
  • 四川師範大學創建鄉村振興學院 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馮慶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四川師範大學發揮學校智力人才優勢和師範教育特色,圍繞定點幫扶縣域發展短板,堅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健全「1+3+6」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助推脫貧攻堅由「輸血」向「造血」轉換,為理塘縣和普格縣順利脫貧「摘帽」、
  • 上海奉賢:鄉村振興讓「青村」找回了「青春」
    漫步在鄉間小徑會發現,這裡有鄉村美食部落、創意農夫市集、皮划艇俱樂部、自然教育課堂、鄉村青年雙創中心……小鄉村已經大不同。變身不是「塗脂抹粉」,簡單地美化路橋、牆面,在保護好鄉野肌理的前提下,「跨界」產業發展才是「田園綜合體」的內核。以黃桃聞名的吳房村,依靠傳統農業難以延續昔日的輝煌。
  • 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
    原標題: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 如何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實際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在鄉村振興中既不盲目模仿也不盲目探索,既充分借鑑成功經驗又不拘泥典型,準確把握因地制宜的精髓和靈魂。總結髮展成效顯著的鄉村經驗,提煉出鄉村振興的共性規律,概括出多樣化的鄉村振興路徑,有利於走出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
  •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今日揭牌
    12月6日,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龍子峪村沂河源田園綜合體·匯泉桃花島揭牌成立,我省高校新文科建設邁入新徵程。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省扶貧辦主任崔建海,淄博市代市長馬曉磊,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黨委副書記、校長趙忠秀及沂源縣負責同志等出席儀式。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寧德市領導赴古田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4月28日,市委副書記曾智勇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古田縣杉洋鎮、大橋鎮、鳳埔鄉、吉巷鄉等地調研指導鄉村振興工作。在杉洋鎮杉洋村,曾智勇聽取當地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情況介紹,要求傳承好歷史文化,加大古民居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將古鎮古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 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記者奔赴一線採訪,發現在我市廣袤鄉村,智能大棚種植蓬勃發展,葡萄莊園文化開發創意十足,家鄉特產觸網暢銷……一批鄉村振興合伙人在現代生態農業、農旅融合、農村電商上嶄露頭角。這些新農人,利用自身資源和技術優勢,將農村優質資源和城市消費市場有效連接起來!
  • 長治市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在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
    8月5日,長治市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在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正式開班,長治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宏方,上黨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副院長張東文,長治市委人才辦主任張學良等領導出席開班儀式,來自全市各縣區的鄉鎮黨委書記參加培訓
  • 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東莞舉辦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文藝創作座談會
    如何讓鄉村振興與新時期文藝創作有機融合。鄉村壁畫創作中應當畫什麼?如何讓文藝更好地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帶著這些問題,11月11日、12日,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茶山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文藝創作"美術主題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