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集大百年 嘉庚精神薪火相傳
今天(20日)上午,集美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陳至立出席大會,省委書記于偉國在會上致辭。
于偉國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集美大學的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祝賀。他說,百年以來集美大學始終以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為己任,勇立時代潮頭,不斷開拓創新,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充分展現了「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的辦學精神,為高等教育發展改革探索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對於集美大學下一步建設發展,于偉國提出五點具體要求,一要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黨對教育工作的主導權,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二要以立德樹人為重點,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要以師德師風為評價標準,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切實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四要做大做強優勢學科,快速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五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破除制約學校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優化辦學環境,提升辦學水平,加快建設應用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在致辭中說,集美大學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教育事業的主要傳承,也是廈門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集美大學紮根廈門,彰顯特色,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主動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有力有效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新福建建設和廈門建設「五大發展」示範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希望集美大學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繼續大力弘揚嘉庚精神,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著力強化辦學特色,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努力培養更多人才,早日實現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國內外知名大學的目標。廈門市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集美大學建設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省、市共建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全面深化拓展與集美大學各領域的合作,為集美大學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會上,集美大學、廈門大學、海外友好高校等代表也先後致辭。大會現場,集美大學還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籤署了一批共建項目合作協議。
全國政協原常委、港澳僑臺委員會原副主任陳明義,中國僑聯原主席莊炎林,中央政府駐澳聯絡辦原主任白志健,全國臺聯原會長汪毅夫,省市領導周聯清、鄧力平、楊賢金、劉獻詳、劉紹清、韓景義、高玉順等出席大會。
【新聞觀察:集大百年 嘉庚精神薪火相傳】
今天祝福集美大學百年校慶的字樣刷爆了朋友圈,集美大學百年歷史上,出了不少愛國名人也發生了非常多動人的故事,這所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學校,有哪些故事哪些精神是最值得銘記的呢。
今天,集美大學迎來100周年校慶。如果我們以粗線條勾畫,集美大學的百年脈絡是這樣:它最初是陳嘉庚1918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師範部和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商科。1994年,包括集美航海學院、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等五所學校,合併組建集美大學。雖然這樣的粗線條看似簡單,但是在這份脈絡後面,藏著這所大學不凡的辦學歷史,也是陳嘉庚先生的一部愛國史。
提到集美大學,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它的校訓——「誠毅」,是1918年在集美師範、集美中學開學典禮上宣布的,由陳嘉庚和他的弟弟陳敬賢概括提煉,誠」是:對祖國、對民族要無限忠誠,「毅」是:有堅毅不拔的意志,這兩個字是告訴大家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教同學們學會如何做人。從那時起,「誠毅」校訓伴隨集美學校數以萬計的學生,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回顧集美大學百年歷史,出了不少歷史名人和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廈門第一位共產黨員羅揚才,抗戰時期周恩來的秘書陳乃昌、第一代高級驗船師彭垂遊;音樂家蔡繼琨;歌唱家杜聲洪、項緒文等等……。這些集大學子可以說不僅在中國革命史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推動著中國現代化進程。而集美大學能有這樣的成就,其實和最初陳嘉庚先生「愛國興學」的宗旨有關。
集大百年其實可以折射出廈門乃至福建教育的百年,這所曾經創辦在小漁村裡的學校,如今已經成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集美大學今天一百歲了,但是我覺得它依舊年輕,因為歷經百年的嘉庚精神依舊在集大在廈門薪火相傳,依舊影響著新時代的大學生新時代的年輕人——像中國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它的好幾任船長都是集大航海學院畢業,另外已經有三位集大人參加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亞丁灣護航行動,擔任護航船長。我相信未來,在第二個百年、第三個百年這樣的動人故事還會更多。
(新媒體編輯:陳乃嘉)
熱詞: 新聞觀察 集大百年 嘉庚精神 薪火相傳